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

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我們在求職的過程中難免碰壁,職場的人際交往非常看重細節,職場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值得學習的,工作的時候要以自己的身體爲第一標準,在職場上,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是很重要的。

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1

如何理財,才能讓錢生錢?

一般的原則有:

1、明確目標:是保值?是增值?還是避險?

2、明確現狀:是理財?還是投資自己?

3、明確風險:一般來說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在我能承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收益最大化,而不是不要命地追求收益最大化,放心,在投資這件事上,最壞的事情經常發生。

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

保值怎麼保?

1.聽說剛需買房也算保值,在老家貸款買了房以後,值已經沒剩了(沒現金存款),只有債。除了向姐妹們借的債,還有銀行貸款。

2.再說工資,目前工作還健在,每月得還貸每月得在工作地租房還有生活花銷,還有跟着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的孩子們的生活費,扣掉這些每月有盈餘嗎?如果有盈餘,拿去還姐妹的借債(假設每月定額)。之後如果還有剩,很好,可以考慮保值了。

3.怎麼保值呢?存銀行收利息,預計利息收益比不上貨幣貶值吧。買保本型理財產品`可返本金的年金險等以獲取收益,這個收益是在N年後才能拿到手的。不知到期的時候,收益與貨幣貶值哪個更多?用心工作,少犯錯,也算是保值的方式之一吧,用心工作才能不被降薪降級甚至失業,才能保有現在每月的工資水平。

增值怎麼增?

1.學習,提升了能力,自然能處理更難的工作,處理得更有效率更漂亮。工資待遇自然相應增長,自然被人看重被委以重任,自然花香蝶自來。

2.提升人際關係,社會影響力。俗氣點的說,網紅。交到的真朋友,智趣相投的人多了,且能互相幫襯的話,解決起事情來自然像切大白菜似的沒難度。有了社會影響力,他人自會來找你,爲你提供各種便利尋求各種與你的合作。

3.高収益型理財產品。雖然高風險相伴而行,考驗的是自個兒的判斷決斷能力與執行力以及應對風險的心理調節等各種能力。自然,學習,總結經驗教訓,反省,覆盤是必不可少的。

4.轉行,被挖角,下海創業,這些也是收益風險不知哪個會先來的高風險增值方式。

5.培養孩子,投資孩子的未來。萬一哪天孩子出息了,不就母(父)憑子貴了嗎。先別激動,風險也是並存的。萬一給培養歪了,不知還能否給掰回來。

避險怎麼避?

先明確有哪些個險來自哪兒吧?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要是都去考慮未免太累了。看哪,偷點懶直接照搬保險公司那套吧。死亡意外疾病養老教育儲蓄。怎麼避呢。

交給專業的保險公司爲你設計規劃?看着可行,可你得有錢給到他們不是。那就努力存努力賺到要給保險公司的錢吧。不是還有分期支付的嗎。

鍛鍊身體,保養身體,身體好了,自然病痛就少。

讓自己開心。開心了自然就不憂慮了唄,心寬了,笑容多了,身體自然更好了呀。這可是條增強迴路呢。

學習避險知道!這是王道呀,知道哪兒有險,咱不去咱繞開,險自然就不來找咱了呀。防範孩子後輩們因無知而招致的險,讓孩子有知以避免入無知的坑。

二、明確現狀:是理財?還是投資自己?投資後代?

我自己想了想,昨天以前的我,排序會是投資孩子投資自己理財。昨天以後的我,排序變成了投資自己投資自己理財。我花了那麼長時間終於領悟到,我改變不了任何人,不管我怎麼生氣怎麼希望怎麼哀訴怎麼懇談,能改變的始終只有我自己,我只能改變我自己。

所以告訴自己,投資自己,提升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然後,希望我努力的身影能稍微讓家人孩子受到些觸動。

三、明確風險:我知道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很贊同大師兄說的。在我所能承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收益最大化,而不是不要命地追求收益最大化,放心,在投資這件事上,最壞的事情經常發生。

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2

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沒錢可存,到現在人均擁有一張銀行卡;從上個世紀80年代買一枚金戒指要攢一年多工資,到現在投資實物黃金、炒紙黃金;從上個世紀最後10年銀行只兌換外匯,到目前享受多元化人民幣理財方式,過去60年間,北京人的金融理財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這些變化中,始終貫穿着一條主線,那就是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國民收入翻番增長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52年全國人均存款僅1.6元 主婦得算計怎麼把錢花到月底

現在家住回龍觀的高奶奶今年81歲,是地道的北京“土着”,三代前就住在老北京城。上個世紀50年代初,高奶奶的丈夫在北京一傢俬營糧店裏做賬房,公私合營後留在糧店做會計。

“那時候我5個孩子年齡都不大,作爲家庭婦女我沒有收入,一家大小一個月就指着老伴47塊錢的工資過日子,買什麼都得算計,經常是到月底兜裏只剩幾毛錢。”據高奶奶回憶,那時各家情況都差不多,雙職工或是子女少的家庭情況會稍好些,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存錢。

存不下錢,成了那個年代人們的普遍記憶。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見證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1949年,我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爲44元;1952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6億元,平均到每人只有1.6元。

“一年能攢下20塊錢就算是持家有道了,但是這個錢要預備着有急事用,根本不能放到銀行去。說實話,那時我都不知道離我最近的銀行在哪,只是常去街道合作社,給在外地上學的大兒子匯生活費。”高奶奶回憶道。

30年前銀行只能存錢匯款 普通人一年到銀行不過兩三回

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北京人家的日子漸漸好過起來,一些人開始有了“存錢”的意識。但是,在新中國儲蓄存款的歷史上有短暫的一個時期,把錢存在銀行裏沒有利息。1977年後,金融業秩序得到恢復,銀行靠支付利息的方式,逐步將百姓手中的'富餘錢吸收過來。

統計顯示,1978年全國人均儲蓄存款餘額上升到21元,在今天看來,這依舊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百姓參與儲蓄存款的熱情開始點燃。不過,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銀行業務範圍還處於極度單一的狀態。

“那時中國只有一家銀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現在大家都習慣地稱之爲‘央行’,老百姓的存取款業務都要到央行下屬的分支銀行辦理。”談到30年前的銀行,北京市農村商業銀行三農授信部總經理任志華頗有感慨:“當時銀行只能存錢、匯款,特殊時期代賣國庫券,普通人一年中到銀行的次數不過兩三回。”

上世紀80年代民間金銀買賣鬆動 實物黃金進入百姓家庭

現在年輕人結婚,都要先買兩枚樣式一樣的戒指作爲訂婚信物。20多年前,對於每月掙二三十塊錢的小夥子來說,想將一枚金戒指戴在心愛姑娘的無名指上,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1982年,自1950年以來凍結了數十年的民間金銀買賣開始鬆動,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熊貓金幣,1983年,首飾金被批准銷售。國際黃金的均價在510美元/盎司(每盎司=31.1035克),即每克16.4美元,按照當時美元兌人民幣接近1:10的比例,可以計算出當年國際上一克黃金的價格大致在164元人民幣。

曾經在北京曬圖廠工作的李師傅,有一段關於黃金的“不愉快”記憶。“那是上世紀80年代末,我岳母賣掉了一間歷史遺留下來的門臉房,得到5000元。我妻子是家裏老小,分得了1500元。那時我每月工資才40塊錢,1500元對我來說就是鉅款。我想把錢存起來,但妻子揹着我,拿這筆錢到商店買了一條金項鍊,後來我們大吵了一架,差點就離了婚。”現在,那條十幾克重的金項鍊已經被李師傅的妻子當做紀念品送給了兒媳婦。那位“80後”的女孩,如果知道了這條項鍊背後的故事,不知會作何感想。

2003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恢復交易,中斷了50年的個人實物黃金買賣大門被炒金的人們撞開。很多人用自己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掙到的錢,買到了過去在電影裏才得以一見的金條。

外資銀行降低身段搶市場 居民人均擁有1.4張銀行卡

改革開放後,國民收入實現突破性增長。北京人對於銀行很切實的感受,就是銀行的分支行越來越多。

目前我國已擁有3家政策性銀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0餘家城市商業銀行。匯豐、東亞、渣打這些外資銀行的分支行也在古老的京城遍地開設,推門而入,或許你將接受金髮碧眼的大廳經理爲你辦理業務、得到他對你私人財物的規劃意見。對於銀行裏“外國人”的熱情服務,北京人早已習以爲常。

1985年3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中銀卡”,這是我國第一張自主品牌的銀行卡,也是我國第一張信用卡 (資訊,產品,論壇) 。之後,各家銀行競相開發新的銀行卡 (資訊,產品,論壇) 業務。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介紹說,截至2009年6月底,我國商業銀行 (資訊,論壇) 已發行銀行卡19億張,居民人均擁有1.4張銀行卡。各家商業銀行已發行信用卡1.4億張。而比銀行卡更爲便捷的金融工具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普及。現在,北京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將水費、電話費、燃氣費在銀行網站上交清。

有錢了可以不儲蓄 21世紀“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上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個笑話:如果有1元錢,北京人會把它全存入銀行;上海人會把5毛錢存銀行,剩下的拿去投資;廣州人則會再借上1元錢,拿2元錢去投資。

笑話只是笑話,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人不愛折騰,有了錢就一存了之。但大量存款給銀行業帶來鉅額利息支出,儲蓄變成了“籠中的老虎”,隨時“威脅”首都銀行業的發展步調。

事實上,當第一位客人邁入銀行大門、準備體驗外匯結構性存款理財業務時,銀行櫃員自己也不太清楚理財的意義。

職場60年會折騰才能錢生錢 第2張

“那個時代沒有人懂理財。”北京人劉彥斌在理財規劃師行業圈子內頗有名氣,但當他最早喊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口號時,很多人認爲他是個搞傳銷的“騙子”。

百姓的生活改變着銀行業務發展方向。現在,在北京的每一個銀行分支行裏,只要客戶有購買理財產品的需求,無論是人民幣還是外幣,無論是保本型還是結構型,也無論是投資黃金期貨還是買紙黃金,只要客戶說出他的需要,理財經理都能爲其提供產品。

截至2008年底,內地銀行理財業務募集資金總額達到3.7萬億元左右,與2007年相比增幅超過300%,與劉彥斌在本世紀初普及理財知識那個時期的數據相比,已經不知翻了多少倍。

隨着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即家庭通過家庭財產獲得的收入在很多北京人的生活中變得很自然,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動產在增加,房屋、土地、收藏品等不動產也在不斷增值。“北京人家家都是百萬元戶,因爲有一套房子就不只這個數。”此言不虛。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