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目送》讀書感悟

《目送》讀書感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送》讀書感悟,閱讀能撫平我們浮躁的心,靜下心來閱讀,總能收穫很多不一樣的驚喜,目送這本書大概講的是親情,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目送》讀書感悟,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目送》讀書感悟1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臺

我的父母已過五十歲,也變漸漸蒼老了。一篇文章這樣說道:如果你的父母吃東西的口味變淡了或變鹹了,吃飯時總是吞吞吐吐,慢悠悠的;走路時腳步似乎擡不起來似的,走的比蝸牛還慢,若你叫她快點走,但是她已做不到了;一天中,父母好像總在看電視,若無其事的看,津津有味的看,卻不願意出去散步;你大聲叫道她:媽!可是她失蹤很遲鈍,彷彿聽不到。如果你疑惑,請不要責怪他們,因爲他們老了......

小時候,我總是喊着“媽媽!”,“媽媽!”在那時候,我想,我長大以後肯定會永遠這樣叫媽媽,而不是媽。但是現在長大後,不知爲什麼,心中便漸漸浮現了“媽”這個字,或許是太幼稚了,所以改口,又或許是媽媽老了。

《目送》讀書感悟

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也許自己的兒女對父母漠漠關心,但其實父母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東西,而是陪伴,哪怕是一小會兒,也安心得多。有時我們會不自覺的說“你怎麼這麼慢啊,老太婆。”但哪怕是一句小小的怨言,在常人看來會有點生氣,但是父母缺爲這句話而開心,便笑起來。她已經沒有意識再去判斷這句話是好是壞,只覺得子女這樣說道很開心。可見我們平常不多與父母說說話。

其實我常常會發現,相對朋友而言,我們對父母很不耐煩,總是牢騷道,其實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是極其少的,回頭想想,我對爸爸媽媽的態度實在是惡劣,後來會漸漸發現,越親的人就越傷害得深。但是爲什麼呢?我們是否應該改過自新,多找時間陪父母,用短暫的時光陪他們走完幸福的旅程。儘管有時她會兇兩句,但是請不要在意。他們是愛你的,是永遠比你當成自己的生命的人。

我會好好愛你們的。

《目送》讀書感悟2

相傳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人類開始了漫長的繁衍和進化,直至二十一世紀,科技飛躍,人心卻趨向複雜,迷惘,黑暗,扭曲……

本書闡述了一位母親的人生中的一段歷程,看到的是作者對時間的無言,生命的目送。命的長度,不過短暫幾十年,電光火石,僅是享受着自然吝嗇地賜予。降世,成長,結婚,生子,入土,僅此而已,可能平淡,也可能悲愴,但一切,只能面對。太疼的傷口,你不敢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承受着壓力,黑暗,你早已負荷;處在忙碌的弦上,你幾近崩潰;鐵錚錚的事實提醒着你,得向前看。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努力幹事,“沒事幹”是件可怕的事。忙碌的同時就意味着你在珍惜時間,因爲你不感覺無聊。忙碌是幸福的中另一種體現,如果學會享受,你就真正成爲了時間的主人。時間的沙漏·也就不復存在。當然,也有一種世界,我們肉身觸不到,眼睛看不到,可能存在,不能輕忽,--那是慢的境界,可以按摩不安的心臟。任性道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

《目送》讀書感悟 第2張

人活着,必定存在着信仰,不分善惡,你的理解定格了它;蒼茫的世界,很多東西過於朦朧,但你不必費力去揭開它的面紗,朦朧美也是一種淡淡的`幸福,凡事不必過於計較,淡然就好。有些事,心知肚明卻不一定要點明;有些人,埋在心底但卻不必等,做個“醒”的沉默者以利於混沌之世。至於相信,似乎只是一廂情願的嚮往,相信會走向不相信,不相信會逐漸相信,我,會站立在中立線,不會尷尬的地界。

豪華的表面,繁囂的喧鬧,底下都有死的影子。走的慌忙迅速,導致步伐不穩,所以道德的缺失,自然而然,前路似乎幽邃空洞,可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矇蔽罷了。看懂一切,也就可以安然走向死亡,處事不驚的目送他人,自己的人生,同時也在他人的目送下走着,走着……

《目送》讀書感悟3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龍應臺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書《目送》中的一段。龍應臺,這支亞洲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會有最柔軟和難以言盡的時候。在此之前我讀過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都是用盡了深沉和喜悅的筆鋒,寫盡了一個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驚歎和感慨。而《目送》卻是思考着生與死的人生大問題,在寫父親的逝去、母親的垂老、兒子的遠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進的同時還寫失意、失敗、脆弱和放手,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目送》讀書感悟 第3張

其實,《目送》只是這本書中的開篇。開頭作者是寫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學時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頭地走進校門,消失在自己的視野中;再到孩子十六歲時在機場目送他離開;當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願意和父母齊頭並進的時候,這個做母親的人,慢慢地獨自咀嚼着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現了另一個背影,這個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淚水溼潤而模糊了的視線裏,我們都看到了那個背影,是被長大了的我們無意時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們從不打攪我們,總是在離我們十步之遙的地方緩慢前行,是爲了看我們是否安全,是確保我們在無助的時候能第一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在看到我們歡樂時他們也能偷着樂……是的,養兒方知父母恩。在我們目送着孩子遠離了自己的視野時,才知道這樣的滋味父母已經嘗過了很多遍。

於是,我讀到了那段驚心動魄的話。一下子,眼淚就像決堤了一樣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讀着這段話,那“不必追”三個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燦爛的未來,而那個背影要去的地方卻是無盡的黑暗。我知道,花開總有花落的時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卻沒有了最親的人,庭前花開卻失去了駐足欣賞的人,你的喜悅再也無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你額前的傷疤出自何時來自何處,你,可以這樣想象嗎?

感謝龍應臺的《目送》,讓我們下定決心再對父母好一點,再好一點。窮盡我所有,愛他們,因爲我們是爸媽最親愛最疼愛的孩子!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