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秋的來歷是

中秋的來歷是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的來歷是,說到中秋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個全家幸福團圓的日子,每個中國人都過中秋節,但是有很多人對於中秋節的由來還不清楚,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中秋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的來歷是1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的來歷是

中秋節習俗:

1、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2、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曆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爲“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餚賞月,謂之追月。”

3、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的來歷是2

舊曆仲秋十五,是我國保守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又稱追月節、金秋節、拜月節、聚集節等。民間諺語有:“仲秋十仲夏正圓,中秋餡兒餅香又甜”。按照華夏的歷法,舊曆仲秋在秋季中央,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仲秋十五又在“仲秋”之中,以是稱“仲秋”又稱“中秋”,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節令》上說:“仲秋之月養單薄,行糜粥茶飯”。 《禮記》記錄:“皇帝春朝陽,秋夕月”,夕月即是祭奠月球,清徐鐸《易經大綱錄》說:“仲秋十五爲月夕”。唐韋莊《送李生員歸荊溪》詩:“仲秋仲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筆船”。 對於中秋節拜月的根源,重要有兩種講法:

一是說它發源於傳統帝王的祭奠震動,傳聞這一風氣源自西周,其時,宮廷鎬京(今西安)城西設月壇,每逢中秋之夕,君王穿素衣,騎白駒,設瓜果祭拜太陰星君(月神)。唐柳宗元《龍城錄》記錄:唐開元六年(紀元718年),仲秋十五黃昏,唐玄宗夢遊廣寒宮,見十幾名少女、素娥皆穿皓衣,乘坐白鸞。輕歌曼舞於木樨樹下,音樂清麗,舞姿幽美。唐玄宗由於領會樂律,記下舞譜,編律成曲,這即是“霓裳羽衣圓舞曲”的來由。此後此後,大唐年年在這一天就有了拜月、弄月的震動。厥後傳到民間,成了風氣。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弄月震動更具範圍,華夏各地於今遺存着很多“拜月壇”、“拜月亭”、“滿月樓”等遺蹟即是鐵證。

二是中秋節的發源與農業消費相關。秋天是成果的時節。“秋”字的證明是:“稼穡老練曰秋”。仲秋中秋,農農作物和百般瓜果連接老練,老人民爲了祝賀豐登,表白欣喜的情緒,就以“中秋”這天動作節日,以示祝賀。人們擺酒設果,祭拜太陰、社稷之神。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墨客、詩人對弄月更是情有獨鍾,她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喝酒賦詩,留住不少喜聞樂見的千古絕唱。蘇東坡有詩《陽關曲 中秋月》:“暮雲收盡溢缺乏,銀漢無聲轉玉盤。今生此夜不長好,明月來歲何處看”。其餘歷代墨客的吟月詩,更是不計其數。

中秋節根源,唐人歐陽詹是如許證明的.:秋天在夏冬之中,仲秋又居秋季之中,仲秋十五又是仲秋之中,所以爲中秋,風氣稱之爲“中秋節”。到了宋代,對於中秋節的記錄和詩詞就更多了,嘈雜水平僅次於春節。民國元年(1911年),其時的當局行文把中秋法定於“秋節”:“舊曆四節,藉度民時,以元旦爲春節,端午爲夏節,中秋爲秋節,長至爲冬節”。於今,中秋節仍是民間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保守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弄月、品味餡兒餅、祝賀豐登。

對於中秋節吃餡兒餅的風氣,民間有很多傳聞,下口試陳列三例做爲引見:1、唐太宗李世民爲征伐朔方的突厥,打了很長功夫的仗,畢竟在仲秋十五日這天成功凱旋返來,鏖戰數月的官兵們終回故鄉。在這舉國慶祝,家人聚會之機,有位吐蕃販子,爲大師獻上了一種帶陷的胡餅。其款式奢侈,滋味甘甜,唐太宗吃後大喜,指着吊掛天際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癩蛤蟆(即月球)”。所以,此後就有了的吃餡兒餅、弄月,慶中秋,慶聚集的風氣。

2、元朝功夫,蒙昔人統制漢民,殘酷殘酷,生靈塗炭。所以就暴發了紅巾軍反抗,反抗軍中也就有了要飯娃出生的朱元璋,在朱引導下畢竟拆除了元朝。成功的那天,湊巧是仲秋十五。其時,明軍交戰,用來傳播諜報的是一帶餡的小圓餅。諜報和訓令就藏在了餡餅裏。宮廷爲祝賀成功的日子,將仲秋十五這天定名爲中秋節,將這種小圓餡餅稱之爲中秋餡兒餅。

3、乾隆天子下江南,到達杭州,那天恰巧超過中秋節,有人送給他一種果仁餡的甜餅,乾隆一面品味,一面弄月。邊吃邊讚美道:“好月,好餅”,由此,這種甜餅就成了餡兒餅,其餘再有很多一致的傳聞。

本來,“餡兒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其時僅是一種點心食物。厥後人們漸漸把弄月與餡兒餅貫串在一道,含義家人聚集,寄予惦記。傳聞裏把中秋節令和吃餅、弄月歸屬天子是沒有什麼原因的,但最要害的是,中秋節令,閤家人聚會在一道吃餡兒餅、賞圓月,標記着聚集融洽、十足快樂、豐登欣喜,這纔是最要害的。你說對嗎?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