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丟掉閱讀的能力是非常可悲的,閱讀就像一場春雨,讀後感也可以寫成讀書筆記的形式,學會精讀是把書讀透的重要途徑,看看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動手寫出自己的感悟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字1

這是一本讀起來頗費力的書。雖然聞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來的書籍裏有這麼一本現成的擺在這,我自己是斷然不會買回來的。如果說閱讀一本本書是品嚐一條條鮮美的魚的話,這是一本教織漁網的書。如果遇到一個不愛吃魚的人,亦或者還沒嘗過魚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對閱讀本身起反效果。它適合那些愛吃魚,但吃魚的品種比較單一,希望換品種捕來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魚多做的人。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決定多讀書,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讀書的書。

書裏開宗明義的回答了讀什麼樣書以及爲什麼要讀書的問題。“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一本消遣或娛樂性的書可能會給你帶來一時歡愉,但是除了享樂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穫了。書不止是爲了取悅你,而是爲了提升你。”這個理念與時下流行的走出舒適區的理念是類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讀的書也多是讓自己頗舒服的沒長進的書。可問題在於,生活已然不易,取悅自己似乎沒什麼不對。說到底是個比例的問題,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該全然艱苦。

書中提出一套體系化有成效的閱讀要圍繞如下四個問題進行:

1、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有道理嗎?全部有,部分有?

4、這本書跟我的關係是什麼?

讀完了能回答出上述問題纔算沒白讀。當然世上很多書是不必也不配用這種方法去讀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讀的經典,若不如此這般,按作者的說法就屬於暴殄天物了。

書後的附錄上列了一份推薦書單,在我看來屬於“真·終身書單”。適合致力於系統瞭解西方文明的人閱讀。如果能讀完,恐怕會比很多西方人還要了解他們自己。瀏覽完目錄後,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穫,比如沒有這個書單,我估計不會看柏拉圖的《對話錄》,估計就不會知道蘇格拉底是個智慧風趣的矮胖子了。這是後話,另作他表。

還有一些意外的驚喜,來源於它考察書籍好壞的方法其實還蠻適合處理工作問題以及人生困惑的。

比如它談到理論性問題和實用性問題的維度,如果覆蓋全面了,會構成一篇清晰的工作彙報。其中,理論性問題包括:某件事存在嗎?是什麼樣的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什麼情況下才存在?爲什麼會有這件事存在?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造成的影響是什麼?特性和特徵是什麼?與其他類似的事,或不同的事的關聯是什麼?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而實用性問題則包括:有哪些結果可以選擇?應採取什麼樣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果?以什麼順序行動?什麼樣的條件下,這樣做比那樣做更好一些?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對你、不認同你的人:“如果他們不能用自己的話重述你的觀點,你就知道他們其實並不瞭解你在說什麼。這時你不理會他們的批評是絕對有道理的.。他們的意見無關緊要,因爲那只是毫無理解的批評而已。只有當你發現某個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你才需要爲他的同意而歡喜,或者爲他的反對而苦惱。就像他反對一樣,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準備。”

在“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一章,作者其實也給出了人生建議:就算一開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慮。事實上,一開始本來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生命中,我們不可能期望瞭解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我們便了解爲什麼了。

一本好書能教你瞭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這個新生命帶來的假期,讀完計劃讀的書,更多的瞭解有形的世界、無形的思想、實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瞭解我自己。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1500字字2

當拿到《如何閱讀一本書》時,我拿到教室先向小夥伴們炫耀了一番,然後洗手拆封。並沒有急於閱讀,我想好好認真看看,畢竟第一次參加這種讀書活動,第一次領到這種書。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特別注重這種母校情節。這次活動也是華電烙印的一部分,我懷念母校,珍惜現在,這本書我倍感珍惜。

打開書,大致翻閱了一下。先讀的是譯序。譯序中有這麼一段"我是個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與書爲伍,結果到那個春節前的前兩個月才知道這本書,到自己四十四歲這一年纔讀到這本書,幾乎可說無地自容".我有點詫異,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能讓一個出版人這樣對自己感到慚愧,我很期待。接着在序言中作者道出一個事實——許許多多學生進入中學之後成績很差,就是因爲讀不懂書中的意義。這讓我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一針見血,一語見真知。

我想起自己在高中時期,每當考察一篇閱讀理解的中心思想與段落大意時,大多時候很吃力,很燒腦,也有很多時候不能寫出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老師曾經對詩歌鑑賞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給出了一個萬能公式,大概是"手法+景象+效果+感情",運用的次數多了,大致能得到七八成的分數。現在想起來真是自慚形穢。讀書不得要領真的很無奈,想要進步卻不能。每個年齡階段都有每個年齡階段的困惑,這便是成長吧。

在閱讀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西方人與中國人思維方式的不同。中國人注重綜合式思維,西方人偏向分析式思維,這本書尤其在這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對一個概念反覆解釋,解釋到小學生水平也能明白,這是一本不用查字典的書,作者已爲讀者能讀懂而做到無障礙閱讀做了大量的工作,感謝作者。不過,我還是習慣於精讀,作者提到的有的略讀有的速讀可能暫且做不到。我想要麼課外多多閱讀來增加閱讀的技巧曆練,或者需對此書再次閱讀,以便吸取其精華,更進一步認識到閱讀技巧的重要性。

對於作者講解的閱讀技巧暫未作出總結。我想等讀完之後做一個比較細緻的閱讀技巧總結。因爲真正要是作出那種樹狀圖式的總結可能這些技巧就成了花架子,不總結的話可能會內化於心,外化與行。就像以前的錯題本,寫了之後便利用不起來了。

在閱讀中,看到了作者提出幾個引起我非常大的共鳴的說法,分享在如下:

把文章的寫作與閱讀比作棒球運動中的雙方。"聽衆或讀者的‘接收’。應該像是棒球中的捕手纔對。捕手在接球時所發揮的動作是跟投手或打擊手一樣的。投手或者打擊手是負責‘發送’的工作。他的行動概念就在讓球動起來這件事上。捕手或者外野手的責任是‘接收’,他的行動就是讓球停下來,兩者都是一種活動,只是方式有點不同。如果說有什麼是被動的,就是那隻球了。"對於這點,我深有體會。

例如我在看《道德經》時,有的篇章只是欣賞句子寫的美,當然還是自己理解的那種美,並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那一種美,而在網上看如白巖鬆、曾仕強、李中華等一些前輩的講解卻是別樣般的有滋有味。又如,對於同一本書,當再回頭讀第二遍時,對於作者講的同一件事或者同一段話又有了新的見解或者之前不明白的地方一下子明白人家在說什麼了。這也許就是平時說的溫故而知新。

我的上述困惑在這本書中也得到了解答。那就是"一開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我當時並沒有完成與作者真正的溝通。而"閱讀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內,雖然不能說完全瞭解,但總是要達到與作者相當的程度。要能被啓發,除了知道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爲什麼會這麼說。"我仍需很多努力,不管是在閱讀方面的成長還是在人生閱歷上的歷練。我一直相信書讀百遍—其藝自現這句話。

閱讀藝術的概念。"閱讀藝術:這是一個憑着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定義很簡單,但對我來說很深刻。

粗略的書籍分類。"一種是虛構的小說類,另一種是傳達知識,說明性的論說類。"這也是一種知識的累積吧。

提出值得現在教育者與僞讀者深思的說法"口語主義"."‘口語主義’即一種使用文字,沒有體會其中的思想傳達,或沒有注意到其中意指的經驗的壞習慣,那只是在玩弄文字。這些讀者從來就沒法超越文字本身,他們只能記憶與背誦所讀的東西而已。現代教育家所犯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違反了教育的藝術,他們只想要背誦文字,最後卻適得其反。"現在標題黨遍地都是,好多人早已與深閱讀背道而馳,漸行漸遠,這是閱讀的不幸與最大的悲哀。

感謝作者在第二篇中對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及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等名作做的概要分析,有很大的啓發性。

最後感謝圖書館的各位老師,感謝你們傾心舉辦此次活動,感謝你們精心挑選這本書,學生很受益。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