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沒有朋友比學習不好更可怕

沒有朋友比學習不好更可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沒有朋友比學習不好更可怕,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多,有性格的因素,或者生活習慣,但是這個社會化的過程必須是一個相互合作或妥協,最終找到合適位置和關係的過程,那麼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爲什麼沒有朋友比學習不好更可怕吧!

沒有朋友比學習不好更可怕

沒有朋友比學習不好更可怕1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網絡對1355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70.5%的受訪學生曾爲寢室矛盾感到煩惱,67.6%的受訪學生曾想調換寢室。導致寢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習慣不同、室友間缺乏溝通、性格不合。比如,在北京一所師範類院校讀書的張瑩,就因作息時間與室友不同備受困擾。“我喜歡早睡早起,幾位室友經常晚睡晚起,而且不太顧及我的感受,導致我的睡眠質量很差。”談及與室友間的摩擦,張瑩表示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寢室。

67、6%的大學生不能適應宿舍生活的數據,顯示了學生們在人際交往上存在的問題。畢竟人是社會的產物,每個大學生最終都要走向社會。

人處理與環境的關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躲避,一種是主動地適應。但從目前的數據顯示的情況來看,有太多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集體的人際關係,反映了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不足。

根據調查來看最多是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孩子學習壓力太大,沒有精力去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2015年3月19日,上海市婦聯公佈的上海兒童發展需求調查報告顯示,33.9%的兒童覺得學習壓力“非常大”或“比較大”;有42.3%和44.6%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強烈希望能夠“由我自由安排活動”。

二、是父母對孩子交際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認爲孩子把學習搞好纔是一切的基礎。很多父母熱衷於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培訓班,卻忽視了對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還有很多父母對孩子人際交往有過多的干涉,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數據,有12.3%的父母對孩子的人際交往有着明顯的限制。

要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首先需要父母們重視孩子人際交往的特點。孩子的人際交往意識從3歲時就開始形成,隨着年齡的變化,有着不同的特徵:幼兒園小朋友交往是即興的,快速建立又會快速消失;小學生的朋友交往是集體的、互利型的,喜歡與能夠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同學在一起;到了中學,朋友數量相對減少,但關係更深入,更傾向於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交往。父母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交往的特徵,引導孩子健康發展。

其次,父母需要幫孩子創造人際交往的環境。比如對幼兒而言,多帶他到人多的環境,當他與小朋友發生矛盾或紛爭時,鼓勵他自己解決;對小學生而言,多鼓勵他參與集體生活,多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有機會接觸興趣相同、能夠相互學習的孩子;對中學生而言,父母就需要逐漸放手,一方面這個時期父母的權威在下降,對孩子的影響減少,另一方面孩子的叛逆心理可能很容易促使他走向父母的對立面,越是父母不讓交往的對象,越熱衷於去接觸。不過對中學生,父母在逐漸放手的同時,也需要設置一些交往的底線,比如不能違法亂紀、不能在外過夜、不要過早發生性行爲等。

沒有朋友比學習不好更可怕2

有人說,最親近的關係總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間的關係作爲人際關係的一種,雖沒有骨肉血脈的相連,但卻有一種親情無法替換的東西,也許在生活中的某個瞬間你會發現,身邊最好的朋友在那時就像一個翻版的你自己,讓你有一種心靈互動的感覺,但也有這樣的時候,你認爲你的好朋友對你瞭如指掌,有許多事不該對你有所隱瞞,甚至從某一天開始他突然疏遠你而讓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許有時你會替他做許多事,但他卻不太領情……朋友之間互相關心是無需置疑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話,是不是也會使友情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呢?

真朋友就像涼白開

與甜蜜的愛情相比,友情顯得平淡無奇;與溫馨的親情相比,友情難免索然寡味。愛情如美酒,親情似濃湯,友情只能是涼白開。可是口乾脣燥的人,最需要的莫過於一杯沁潤心肺的水;當一個人苦悶不堪的時候,朋友伸過來的手往往勝過戀人的熱吻和親人的慰藉。水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朋友是人生的基本支柱。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無須揹負海枯石爛的誓言,不用防備“朝三暮四”的變遷,不必講究噓寒問暖的客套,也不用顧忌牽腸掛肚的擔心,朋友就是那個願意做你聽衆、卻不讓你內心不安的人。煲電話粥也罷,促膝談心直到東方發白也罷,煩悶與苦惱儘可以和盤托出。你感激他的耐心,他感謝你的信任,然後互道珍重各走各的路。

都市中人個個如刺蝟一般,朋友間相處應該既能感受到對方的溫暖又免於相互的傷害,大可不必認準一個好友跟你分擔所有的歡喜悲憂。愉快地相互欣賞,忙的時候放在一邊,有空的時候搞個聚會,需要的時候打個招呼,朋友就是這麼簡單。

每個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間

心理學家霍爾認爲,人際交往中雙方所保持的空間距離是人際關係的表現,研究發現,親密關係(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間)的距離爲18英寸,個人關係(朋友、熟人間)的距離一般爲1.5~4英尺,社會關係(一般認識者之間)一般爲4~12英尺,公共關係(陌生人、上下級之間)的距離爲12~25英尺。

說出這個理論,並不是我也認可與朋友、熟人交往要把距離控制在1.5~4英尺之間這麼精確,但我贊同人際互動中的距離的確是人對事物在態度上的一種表現。

朋友、熟人往往是通過溝通,在思想、情趣等方面因爲相通或互補而建立了比較親密的類似於戰友般的情誼,在他們面前,我既不會刻意隱瞞自己的惡習,也不會坦誠地傾訴自己所有的缺點,因此,朋友、熟人能夠介入且只能介入的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在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的父母、愛人一定了解我是否早起刷牙,是否睡前洗腳等一系列的生活細節,所以,他們介入我生活的程度更深,這樣的親密是任何一個朋友不能比擬和替代的。

對我而言,如果把自己看作一個集合,把上面的兩類人想象成另外兩個集合,則這兩個集合都與我有交集,兩個集合既不包含我也不與我重合,我自己與他們永遠都不相交的部分,這是我的私人空間,它只屬於我,是我最個性化的部分。

無論對朋友還是父母,我的私人空間永遠都不會敞開,他們可以遠遠地欣賞,因爲那裏雖然隱祕但不骯髒,雖然是很小的一個空間,但我需要並且一定要用自由填滿,其實,這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總會有不喜歡朋友打擾的時候

我把自己的朋友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最要好的,彼此非常瞭解對方,並確認能夠同甘共苦的,屬於患難之交。第二類是比較好的,在某一個特定的場合條件下認識的.,是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的朋友。第三類屬於萍水相逢的朋友。

我願意把朋友這個稱呼定義爲我的第一類朋友,因爲我們最貼近,最投緣,真正是無話不談,我們都會盡可能爲對方着想,但我不歡迎我的朋友介入我的私人生活,也許更多時候朋友是出於關心你的目的,怕你受到傷害才無意識地介入的,如果你不喜歡,最好是先給他暗示,但如果他仍不明白,可以約他出來聊一聊,把自己的意思恰當地表達出來。

有的人把好朋友當成自己,認爲好朋友之間就不能有祕密,其實,“無話不說”也有個限度,有這樣的事發生在身邊,兩個特別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個人,彼此對對方都瞭如指掌,由於她們太熟悉對方而不分你我,把對方的祕密當成自己的而告知於人,嚴重影響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關係難以維持,所以,就算是對最好的朋友,也要適當保留一些你個人的祕密,不要妄想公開你的私人生活來證明你對朋友的誠意,也不要奢求朋友會對你的任何私人問題都有幫助,是自己面對的就要勇敢面對。

如果兩個好朋友在事業上能夠志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夠互相關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對獨立,彼此不打擾對方喜歡的生活,那纔是一種高尚的友誼,相信這也正是我們作爲別人朋友所要追尋的境界。

對朋友說“不”又怎樣?

上個月,我的大學同學進輝因爲生意失敗缺錢週轉,我把所能資助他的5萬元錢拿出來借給他。進輝很感動,他知道我是傾囊相助,所以,他每晚都會打電話來大吐苦水,我每天下班很晚回來後,還要花兩三個小時陪他聊天解悶,說完他的事,他又開始說我家的事,而且上上下下的事他都不免要評論幾句,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要打聽。開始,我覺得他心情不好,只要他問起,我都或多或少地說兩句,可有一天我回家很晚,他和我妻子也絮絮叨叨地說了從我嘴裏聽說的我家的事,害得妻子以爲我對她有意見。更糟糕的是,他在半夜三更會來找我,讓我陪他去酒吧,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將近一個月,我再也忍受不了,妻子、孩子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對我牢騷滿腹。我覺得我能爲朋友兩肋插刀,可我已自身難保了,再也沒精力幫他了。有一天,我也跟他大吐苦水,他畢竟是我朋友,很瞭解我,也明白了我不喜歡他這樣的相處方式。

對朋友說“不”真的很難,但只要不是“見死不救”,是朋友的話一定能夠理解。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