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自我意識是什麼

自我意識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我意識是什麼,在很久一起以前自我意思只是在哲學的書籍上看見過,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人關注自我意思的含義,希望借解讀自我意思的內涵,下面小編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自我意識是什麼。

自我意識是什麼1

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

自我意識是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自我意識的結構是從自我意識的三層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構成。

自我意識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確的自我認知、客觀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提升和關注自我成長。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自我意識的形成各有特點。

自我意識是什麼

擴展資料:

自我意識的特性: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個層次:對自己及其狀態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

自我意識不僅是人腦對主體自身的意識與反映,而且人的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制約和影響,所以自我意識也反映人與周圍現實之間的關係。自我意識是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

一、意識性

意識性是指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有着清晰、明確的理解和自覺的態度,而不是無意識或潛意識。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自我意識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一切主觀能動的反映。

二、社會性

自我意識是個體長期社會化的產物。這不僅因爲它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且因爲它的主要內容是個體社會屬性的反映。

對自我本質的意識,不是意識到個體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識到個體的社會特性,意識到個體的社會角色,意識到個體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自我意識發展到成熟的重要標誌。

三、能動性

自我意識的能動性不僅表現在個體能根據社會或他人的評價、態度和自己實踐所反饋的信息來形成自我意識,而且還能根據自我意識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爲。

四、同一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意識一般需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直到青年中後期才能形成比較穩定、成熟的自我意識。雖然這種自我意識有可能因個體實踐的成敗和他人的評價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但到青年期以後,個體會對自己的基本認識和態度保持同一性。

正因爲自我意識的同一性,纔會使個體表現出前後一致的心理面貌,從而使自己與其他人的個性區別開來。

自我意識是什麼2

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所持有的一種意識存在形式。人的自我意識能力使其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能認識和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 每個人對自己的意識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而是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人首先是形成對外部世界、對他人的認識,然後才逐步認識自己。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根據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而發展起來的,這個過程在我們一生中一直進行着。如果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心靈畫家,那這個畫家的水平是逐漸提高的。當他能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特徵和生理狀況,並且能認識和體驗到內心進行的心理活動,以及感受到自己在社會和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時,這張畫像就基本完成了。

自我意識是什麼 第2張

自我意識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體的我,即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比如自我的性格、能力和行爲等;另一個是客體的我,即被覺察到的我。比如,我們常常聽學生說:“我覺得自己糟糕透了”,或者“我長大了當大老闆”,這是作爲主體的學生對自身的覺察。而個體在生活中又時刻作爲客體被自我和他人所認識,如“我覺得別人都看不起我”。自我意識是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的核心概念,是伴隨着個體的`身心發展,在個體與周圍環境不斷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個體的自我意識是社會化的結果,同時,它的形成和發展又不斷推動個體社會化的進程。 自我意識的結構是從自我意識的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調節控制的心理基礎,它又包括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

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觀察的基礎上對自身狀況的反思。自我評價是對自己能力、品德、行爲等方面社會價值的評估,它最能代表一個人自我認識的水平。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個體不斷調節自己對自身的認識和評價,個體的需要、動機等也伴隨其中。如果個體對自己的優點缺乏信心,而過於關注自己的缺點,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反之,如果個體長期自我中心、盲目樂觀,停留在暫時的成績上,這將阻礙其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習和生活中的成功和失敗,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自我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方面的表現。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體驗的具體內容。自尊心是指個體在社會比較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自我價值的積極的評價與體驗。自信心是對自己的能力是否適合所承擔的任務而產生的自我體驗。自信心與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評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的反饋對學生的自尊有重要影響。任何懲罰和變相懲罰都有可能傷及學生的自尊。掌握學生特點,儘量從正面鼓勵學生,有利於個體的成長和進步。 自我調節是自我意識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現爲個人對自己的行爲、活動和態度的調控,包括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檢查是主體在頭腦中將自己的活動結果與活動目的加以比較、對照的過程。自我監督是一個人以其良心或內在的行爲準則對自己的言行實行監督的過程。自我控制是主體對自身心理與行爲的主動的掌握。自我調節是自我意識中直接作用於個體行爲的環節,它是一個人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重要機制,自我調節的實現是自我意識的能動性的表現。

自我意識的調節作用表現爲:啓動或終止行爲,心理活動的轉移,心理過程的加速或減速,積極性的加強或減弱,動機的協調,根據所擬訂的計劃監督檢查動,動作的協調一致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利於個體學習、工作順利進行,也能促進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在學生已有認知基礎上,通過榜樣的示範作用和親身體驗,引導其學會在特定的場景中調控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社會規範。

自我意識是什麼3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爲其外在表現極其寬泛,以至於從中難以歸納出一般性的規律。而自我意識作爲一個基本認知,並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說明它不是一個完全發散的要素關係,而是有一些內在的特性存在,否則它不會成爲每個人都能心領神會的基本認知。由此,要認清自我意識,可以通過跳出意識本身,來看看所有觸發自我意識的作用場景是否有共同的關聯因子,然後分析這種共性因子能否作爲自我意識的代表。

本體是一個與自我意識高度相關的基本因子,觸發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常常會激發對本體的認知,因爲生成意識的兩個信息輸入接口——感覺和感知系統都與本體相關。本體是構成個人主體性的一個基本關係因子,但是並不能代表自我意識,伴隨自我意識的,還有另外一個高度相關的因子,那就是價值。價值也是一個可意會但難以言明的認知概念,爲了說明其特性,需要從價值分化機制說起。

校驗分化機制分揀了主體對作用關係的趨性認知,從人工智能的角度來理解,價值分化機制就是關於作用關係認知的獎勵函數。AlphaGo圍棋程序中有一套系統性的獎勵機制,獎勵函數本身並不能判定每一步棋是對是錯,它只是對程序的每一步隨機的落子進行計算,預估它的盤面勝算有多大,基於結果表現而反向分化出那些勝算率不高的落子,在下次迭代中規避該落子的概率更高,如此反覆的進行迭代優化,最終得出一個戰無不勝的智慧下法。個體對於各種作用關係的趨性認知的建立過程與此類似,在大量生活實踐經歷所積累的關係數據輸入下,經過獎勵函數的調校,主體開始有了越來越明確的價值趨性認知,它體現在作用關係的三個方面:感覺更舒服更適宜(作用體驗)、感知更新奇更美麗(作用目標)、節奏更同步更高效(作用方式)。

效用分化機制的存在,使得認知系統與行爲趨向都有了一個對比參照的價值基點,而基於情緒的反饋作用,主體的行爲趨向能夠與價值認知相糾纏、相拮抗,從而將這種趨性沉澱在循環拮抗迴路當中,形成一個不完全受制於環境信息所限制的自反饋自適應系統。當環境氣溫寒冷時,主體會趨向於更溫暖的地方,或是通過一些方式方法讓自己身體更暖和一些;當身體飢餓難耐時,主體會四處覓食,來消除身體的飢餓感。主體的這種表現,其在認知上體現爲主體的一種主觀性,其在行爲上體現爲主體的一種自主性,這種主觀性和主動性是區別於履覺那種依附於環境的隨波逐流的被動表現。

本覺是個體進行環境適應性的對內接口,基於分佈在機體各處的感受器來監控機體的內環境平衡情況,叢覺是個體進行環境適應性的對外接口,而履覺、弭覺則是在這兩個接口基礎之上的進一步綜合加工處理,以實現更復雜的環境適應性。無論其處理機制多麼複雜,它們都脫離不開一個底層核心,那就是本覺所對應的內環境平衡。內環境所依託的載體就是個人的機體,它在認知中的反映即是本體。弭覺的行爲認知取向以當前本體狀態爲基點、爲出發點,並指向那個更舒服、更新奇、更愜意的狀態。當所有的價值關係指向都有一個共同的關聯基點時,就慢慢積累形成了一種既表現出一體性又表現出多樣性的主體性認知,這就是自我意識的體現(下圖)。自我意識就是認知系統對本體這個對象的趨性融合認知,本體體現出一體性,趨性體現出多樣性。

自我意識是什麼 第3張

自我意識代表着一種價值迴歸,它在多個方面保持着一體性,主要表現在:

一是丘腦對輸入信息的統一調控,使得主體總是聚焦於當前特定的事物當中,使得只有該事物的趨性才能凸顯,而其它的非焦點感知對象只是作爲場景中一閃而過的相關要素,即使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個鼻孔,其對事物的認知往往也是統一的;

二是與輸入信息同步觸發的行爲調節程序的明確性,這種確定性源於機體的唯一性,機體不可能分裂而導致當前主體同時在兩個空間進行兩個不同的任務。基於這種確定性來逆向回溯,從機體的唯一性,到行爲關節組合狀態的多樣性,到關係認知的關聯性和發散性,有一根總線在串聯着意識認知的各種表現,這根總線與行爲調節系統對行爲的總體實時平衡收斂有關,因爲這種總體調節可以串聯起當前場景下的所有即時關係認知,因此,意識的發散性和複雜性的背後,實際上隱藏着一套固定的運行邏輯(第11章);

三是價值反饋機制的前向包容性,叢覺的價值分化機制包容本覺的價值分化機制,履覺的價值分化機制又包容前兩者,而弭覺的價值分化機制又包容前三者,這使得不同的意識層次的價值機制在發揮作用的時候,都是對行爲調節系統的分揀優化(第9章),這種多層次調節機制即體現了靈活性,又保障了統一性。場景中的簡單關係可以通過低層價值分化機制來快速分化,複雜關係可以通過高層價值分化機制在一段時期內逐漸分化,所有的價值分化機制都建構在內穩態調節機制之上,是這一調節機制在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體現。

關係認知、行爲、價值都表現出一種統一性,這是自我意識歸一的表現。

當同一時刻的關係趨性不唯一時,行爲就失去方向;當同一時刻的行爲不唯一時,關係就無從明確。行爲表現和價值認知的統一性,是構成意識統一性的基礎。

也正是自我意識的形成,生命體開始呈現出一種靈性,一種有別於無機物質、有別於機械系統、有別於簡單生命的獨特呈現,它是一種存在運算量級跨越的關係作用邏輯,它是在自然的選擇機制下所進化出的從作用系統向智慧系統升級演進的典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