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虎年春節剛過,不少未婚青年都在春節期間被催婚催戀,可謂“每逢佳節被催婚”,這已經是個老話題了。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1

虎年春節剛過,不少未婚青年都在春節期間被催婚催戀。有網友感慨“每逢佳節被催婚”。年輕人會如何應對催婚催戀?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21名未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面對催婚催戀,59.2%的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53.0%的受訪未婚青年會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

受訪未婚青年中,00後佔17.7%,95後佔39.8%,90後佔32.0%,85後佔10.4%。男性佔40.6%,女性佔59.4%。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68.2%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

22歲的陳可(化名)是天津某高校研究生,現在是單身。新年聚餐期間,總是被親戚們催戀,“大家邊吃邊聊天,吃着吃着一定會問起我來,‘小可有男朋友了嗎’‘今年都多大了,該找男朋友啦’……”陳可坦言,這是和親朋們聊天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24歲的單身青年餘齊(化名)介紹,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也經歷了幾次被“催”,“我爸媽、七大姑八大姨,無一不提及。大家直奔主題,告訴我‘年齡不小了,要考慮婚戀問題了’”。

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交互分析發現,受訪90後未婚青年被“催”比例最高,爲81.3%,其次是95後(74.8%)。男性(73.6%)被“催”比例高於女性(64.6%)。

社調中心2017年做過的相關調查顯示,被長輩催過婚的適齡未婚青年佔比爲85.1%。如今這一比例(68.2%)有了明顯的下降。

天津社會科學院原首席專家、天津婚姻家庭研究會會長潘允康表示,如今在婚育問題上,一個突出的表現是,年輕人不着急,父母着急、不斷催。“這個現象體現出兩代人的觀念差異。都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很多中國父母心中,撫養兒女有一套程序,生育、養育、教育、成家立業。只有當兒女成家立業了,纔會放下心來。也擔心兒女錯過時機”。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第2張

80.6%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

陳可表示,每次和親戚聊天,都會重複一遍相同的話題,“我被‘催’成了大家的重點談資,現在自己都有些麻木了。但次數多了,心情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餘齊則表示,他已經對被“催”感到“無所謂”了,“我覺得現在年齡還小,一點也不着急。如果再長几歲,壓力感和焦慮感應該會增加不少”。

在北京工作的29歲的楚婕(化名)目前有交往對象,還沒有結婚的打算。但每次見到親戚,都要被催婚,令她感到煩悶。“我始終覺得婚戀是自己的事情,也比較享受當下的生活狀態。大家的催促只是提供建議,說明他們關心我。但頻繁被催婚,導致我有時會動搖自己的決定,引發了一些思考,也感到心煩”。

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交互分析結果顯示,受訪90後未婚羣體(85.0%)普遍感到壓力大,其次是95後(84.0%)。

在本次調查中,談到阻礙交友結婚的因素,32.8%的受訪未婚青年指出,是對長輩催促的反感。

河北唐山退休居民張阿姨的女兒今年32歲了,一直沒有對象。相比以前,這兩年張阿姨的心態平和淡定了許多。“原來是真着急,逢年過節就和女兒唸叨,我們娘倆經常因此鬧不愉快,孩子回家也不開心。後來我想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做長輩的也要體諒兒女,得順其自然”。

“現在的年輕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世界觀,生活中追求自我和自立。父母要理解子女,強勢地干預甚至決定子女的婚姻,就會產生一些矛盾。”潘允康認爲,父母關心子女婚姻沒有錯,但要把握度,否則可能起到反作用。“要意識到,自己代替不了子女,適當提醒一下就可以。現在有些家庭催婚催得厲害,子女都不敢回家了”。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第3張

面對催婚催戀 59.2%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

面對催戀,陳可的辦法就是打“馬虎眼”,通過別的事情來轉移大家的關注點。“我感覺這招挺好用。比如我會把話題帶到我的學習或即將面臨的求職上去。說一說自己的學習計劃、未來的工作打算,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轉移了”。

餘齊對記者說,當他被催戀,他的辦法就是會應和幾句,搪塞一下,“比如,‘你們說得都對,但是我還小,還沒有穩定的工作’,百試百靈”。

潘允康建議,父母應該順其自然,不要把兒女的婚戀問題、生育問題等,當作相聚的首要話題,不然容易產生反效果。“作爲子女,也應該理解父母。而且父母的閱歷更豐富,很大程度上要比年輕人更有經驗,聽聽也沒有壞處”。

你的“防催指南”有哪些?調查顯示,59.2%的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53.0%的受訪未婚青年會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44.8%的受訪未婚青年會把自己變得很忙,42.6%的受訪未婚青年會先發制人,關心詢問對方。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2

虎年春節剛過,不少未婚青年都在春節期間被催婚催戀,可謂“每逢佳節被催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對2021名未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2月10日《中國青年報》)

“每逢佳節被催婚”是個老話題,尤其是春節期間,年輕人被上一輩人催婚催戀的現象更加突出。催婚催戀,使本來和諧的節日氛圍大打折扣,有的因此導致言語失控甚至不歡而散。

催婚的上一輩人,不只是年輕人的父母,還有七大姑八大姨。有時候,婚戀問題成爲飯桌上的主要話題,令年輕人倍感壓力與尷尬。作爲老一輩人來說,他們篤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信條,對於年齡大了還不戀愛結婚的年輕人很是不解,尤其是父母,他們認爲撫養兒女有一套程序:生育、養育、教育、成家立業,只有兒女成家立業了,他們纔會放下心來。所以,兒女不結婚,他們心中總纏着一個疙瘩,寢食難安。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第4張

包括父母在內的老一輩人,關心年輕人的婚戀狀況不能說是壞事,可是倘若多次催逼,卻未必是好事。一者,現在的年輕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世界觀,生活中追求自我和自立,很多年輕人將婚戀狀況視爲個人隱私,倘若上一輩人強勢干預子女的婚姻,勢必會產生牴觸情緒。二者,一些年輕人會有逆反心理,上輩人越是催逼,年輕人越是不放在心上,並且催逼久了,還會產生麻木心理,將催逼的話語當作耳旁風。三者,“每逢佳節被催婚”,會增加年輕人的心理壓力,導致年輕人春節期間不願回老家,不願走親戚,不願與老輩人同桌同席。不同的婚戀觀,成爲橫亙在兩輩人之間的一堵厚厚的牆。

兒孫自有兒孫福,做長輩的要體諒兒女,順其自然。可以適當提醒,但是不能反覆嘮叨,更不能不分場合奚落挖苦,令年輕人難堪。作爲年輕人來講,要明白上輩人催婚催戀,是關心自己的表現,要用適當的語言進行化解,不可言辭過激,更不能拂袖而去。現實中,對於老一輩催婚催戀,有的年輕人會通過轉移話題和注意力,或者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等方式加以化解,效果就很好。實際上,在婚戀問題上,上一輩人閱歷更豐富一些,也更有經驗,年輕人聽聽也沒有什麼壞處。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第5張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寬容度也在增加,對於年輕人的婚戀觀,人們不再苛求,更不再橫加干涉。社調中心2017年做過的相關調查顯示,被長輩催過婚的適齡未婚青年佔比爲85.1%,如今這一比例(68.2%)有了明顯下降。可見,上輩人對於年輕人的婚戀狀況的關注度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強烈。這是一種進步。而隨着社會寬容度的不斷增加,這一比例還會下降。在此基礎上,上輩人與年輕人倘若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那麼,“每逢佳節被催婚”引發的焦慮,會逐步得到緩解直至消失。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3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21名未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面對催婚催戀,59.2%的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53.0%的受訪未婚青年會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2月10日《中國青年報》)

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晚婚晚戀”。與之相對應,未婚青年常常面臨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戀”。

那些被“催婚催戀”的未婚青年通常認爲自己年齡並不大,並且覺得婚戀是個人私事。其實,凡是被“催婚催戀”的青年,不論年齡大小,都是親友心中的“大齡青年”。而且,在一些親友眼裏,適齡青年未婚未戀,從來就不是青年個人的私事,而是一個或幾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大事。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第6張

在中國人傳統的婚姻觀念裏,不論男女,該結婚的時候就要結婚。至於什麼時候該結婚,就是在年齡達到法定婚齡以後,條件成熟之時。一般認爲,男性應該在三十歲前、女性應該在二十八歲前完成結婚大事。

事實上,這種婚姻觀念正面臨挑戰。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在該結婚的時候結婚”,而親友卻希望他們能儘早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一方不願意結婚,一方急切地盼望着,矛盾和衝突在所難免。未婚青年不着急自己的婚事,親友卻不會坐視不管,“催婚催戀”也就在所難免。

年輕人沒有另一半,原因無外乎這幾個: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處對象;平時交往的圈子太小,沒地方交朋友;沒有遇到投緣的人,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有緣人卻有緣無分。其實,工作忙、圈子小、沒緣分都是藉口。一個人如果真心想結婚,找個對象還是很容易的——即使在男多女少的現實情況下,一個男性只要踏實肯幹、爲人可靠就能找到合適的女性結婚,至於女性更是剩不下來。

年輕人有晚婚的自由,但遲遲不結婚,讓親友牽腸掛肚,也是不孝順的表現。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年輕人遲遲不結婚,不是因爲緣分未到,而是存在恐婚心理。恐婚的本質是逃避責任,因爲不論男女,一旦結婚就要擔負很大的、很多的責任,遲一天結婚就可以遲一天擔負這些責任。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第7張

百善孝爲先。晚清名臣曾國藩家訓裏有句“事親以得歡心爲本”,說出了孝順的真諦。子女要做到事事讓父母高興,難度很大,但在婚姻大事上得父母歡心,早日找到適合的對象結婚,早日免除父母的擔憂,這並不難。對於成年人而言,該承擔責任時就應該承擔責任——該學習時就好好學習,該工作時就好好工作,該結婚時就結婚,該生孩子時就生孩子。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長輩少操心,感到安心、舒心。當然,長輩也應該明白,催婚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倉促而就的婚姻也會帶來風險。

親友步步緊逼“催婚催戀”確實不妥,但是年輕人也別恐婚,不要逃避責任,而應將孝順記心間,做個有擔當的人。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