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本次“十大”評選活動,共收到32個參評項目。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1

古人類如何征服青藏高原?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在哪裏?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的關係是什麼……

3月31日上午,“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家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羣、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

“2021年是中國現代的考古學誕生100週年,重要的考古成果衆多,評選競爭尤爲激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今年入選的10個考古項目較往年來說,不僅分佈範圍更加廣泛,時間跨度也是迄今爲止最大的,圍繞着重大任務展開,反映了考古學的一些重大課題。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考古成果迭出 展現中華文明風采

“從整體來說,這次入選的項目更多展現了中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源遠流長和絢麗風采,增強了國家凝聚力和認同感。”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特聘教授劉慶柱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說。

備受關注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從2020年3月啓動發掘至今,共計發掘面積1202平方米,6座“祭祀坑”新出土了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銅頂尊跪坐人像、玉璋、神樹紋玉琮等,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紋飾前所未見。

“該遺址出土的文物很豐富,也很神祕。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形成自身文化,還接受了中原夏商王朝創造的禮制,包括玉器、青銅禮器等,進一步闡釋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巍表示。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2張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是迄今爲止青藏高原考古發現的遺址面積最大、地層保存最完整、文化類型最豐富多樣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室主任、稻城皮洛遺址發掘執行領隊鄭喆軒介紹,該遺址連續的地層堆積、完好的埋藏條件和清楚的石器技術演變序列,展現了早期人類征服青藏高原高海拔極端環境的能力、方式和歷史進程。

談及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的共同點,王巍表示,這三處遺址的年代都是距今5000年左右,並且在當時都形成了城市,出現明顯的社會階層分化,這些區域在當時已經進入初期文明階段。

此外,據劉慶柱介紹,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確定了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帝陵的佈局體現了當時中央集權的政治理念;湖北雲夢鄭家湖墓地表現了在秦漢時期,這塊區域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所體現的重要作用。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3張

走過考古百年 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中國考古走過百年,一代代的考古人前赴後繼,用堅持不懈的努力揭開了一層層古老中華文明的面紗。談及中國考古的發展特點,王巍認爲,目前更傾向於圍繞歷史重大課題去展開發掘,邊疆考古受到空前重視,多學科結合開拓了考古學的深度和廣度。此外,大家更注重在做好遺址保護的基礎上,再去做合理利用。

面對已經開啓的第二個考古百年,王巍表示,本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態勢。他強調:“考古展現了中華文明取得的輝煌成就,對於我們的國人來說,不僅僅是豐富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從數千年積澱的中華文化基因中獲取精神力量,增強了文化自信。”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4張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國家文物局近期將印發實施《“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聚焦重大歷史問題攻關力爭取得新突破,落實“先考古、後出讓”制度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大力發展科技考古促進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中的應用,加強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壯大專業力量,深化國際考古合作交流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據悉,本屆評選推介活動共收到32個參評考古項目,經過初評、終評等環節選出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2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包括三星堆遺址、江村大墓在內的10個入選項目,生動詮釋了我國早期人類起源、史前文化與中華文明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本次“十大”評選活動,共收到32個參評項目。經過初評、終評,選出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評委是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柴曉明、陳星燦、董新林、高星、杭侃等21位評委,分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單位。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5張

在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佈,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家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羣、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6張

宋新潮介紹說,國家文物局近期將印發實施《“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聚焦重大歷史問題,力爭取得新突破,落實“先考古、後出讓”制度,促進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中的應用,深化國際考古合作交流,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3

早在終評開始,就有業內人士用“神仙打架”來形容202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評選。

山西夏縣師村遺址出土的仰韶早期石制蠶蛹,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蠶蛹形象;浙江餘姚施嶴遺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文化系列最完整、證據最充分的稻作農耕遺蹟;

陝西寶雞周原遺址爲確認先周國家中心提供了證據,結合文獻進一步證明周原爲古公亶父遷岐之地;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級土墩墓羣極有可能是姑蔑國的王陵區,填補了姑蔑國考古研究的空白……儘管這些項目都遺憾落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但由此可見入選的十大項目實力之強、影響力之廣。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7張

資料圖:航拍浙江餘姚施嶴遺址古稻田。(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如被譽爲“再醒驚天下”的四川三星堆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指出,該遺址進一步實證和闡釋了“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基本認識;備受關注的江村大墓確定了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爲西漢帝陵制度形成、發展、演變提供了詳實的考古資料,在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看來,這是近十年來中國在皇陵研究方面的一個重大突破;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發現的手斧、薄刃斧等遺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遺存,爲國際上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莫維斯線”論戰畫下了休止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將其視爲一座巨大的寶藏。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8張

圖爲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五號坑出土的金面具。 中新社發 國家文物局 供圖

在2021年中國考古學百年的背景下來看這些項目,或許能感受更深。

1921年仰韶村遺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標誌着中國現代的考古學的誕生。到2021年,中國國家文物局依法批覆的考古挖掘項目多達1700多項。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考古項目是在基本建設過程中從被動發掘轉化爲主動發掘,施嶴遺址稻田考古正是這方面範例,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始終有科技考古工作者的參與。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也強調,“考古不是民衆想象中一個钁頭就挖出寶來了,不僅是考古人員長期工作的積累,十幾年如一日在一個遺址進行發掘的結果,也是帶着問題和課題進行的,旨在解決歷史和文化問題,不是單純的‘挖寶’。”

事實上,國家文物局近年來實施的考古中國、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綜合研究等重大項目課題,統籌推進了241項主動性的考古項目,都是旨在說明“何以中國”,追溯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曆史,闡釋中華文明從多元一體到大一統的歷史進程。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第9張

多學科合作也成爲中國考古學發展至今的一大特色。古人類學、年代學、環境考古、人骨DNA、玉石器巖性分析、植物等各個學科的交叉合作,碳十四測年、殘留物分析、工藝技術分析、產地分析、地質環境研究等科技手段廣泛融入,爲考古工作者更加全面地獲取遺址信息,更深入地瞭解古代社會的相關情況提供了便利。

宋新潮透露,國家文物局近期還將印發實施《“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聚焦重大歷史問題攻關,力爭取得新突破;落實“先考古、後出讓”制度,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大力發展科技考古,促進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中的應用;加強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壯大專業力量;深化國際考古合作交流,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