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主要目標提前實現。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1

7月5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羣安介紹: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經過努力,我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根據規劃公佈的數據,2015年至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從76.34歲提高到77.93歲,嬰兒死亡率從8.1‰降至5.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0.7‰降至7.5‰,孕產婦死亡率從20.1/10萬降至16.9/10萬,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7.7%。

當前,我國仍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大流行狀態,慢性病發病率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優生優育、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亟待加強,需要加快完善國民健康政策,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爲此,規劃提出系列具體發展目標,例如,到2025年,基本建成能有效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適應國家公共衛生安全形勢需要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早期監測、智能預警、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綜合救治能力顯著提升;

艾滋病疫情繼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結核病發病率進一步降低,寄生蟲病、重點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病危害持續得到控制和消除,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嚴重精神障礙、職業病得到有效控制等。

根據規劃,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衛生健康體系,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完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逐步提高。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2

國家衛健委於7月5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以來進展與成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羣安介紹:

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20年階段性目標總體如期實現,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主要目標提前實現。健康中國行動實施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第2張

一是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國務院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建立健全會議調度、工作督辦、監測考覈、地方試點、典型案例培育推廣等機制,實現省、市、縣聯動推進。

二是健康風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佈和傳播機制,圍繞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煙限酒、心理健康、健康環境促進等,全方位控制影響健康的風險因素。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5.4%,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7.2%。

三是全生命週期健康維護能力明顯提升。圍繞重點人羣,健全完善健康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健康服務能力。婦女兒童“兩綱”、“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實現,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覆蓋率達到91.7%,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年均下降幅度基本接近預期目標,全國報告新發職業病病例持續下降。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第3張

四是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以及各類重點傳染病、地方病,持續強化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發病率上升趨勢,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五是全民參與的氛圍日益濃厚。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新媒體傳統媒體多種渠道,廣泛深入普及健康知識。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專網建設,舉辦“健康中國醫者先行”、知行大賽、“健康達人”等活動。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3

近日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首次超過美國。

2020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7.93歲,2019年這一數據爲77.4歲。其中,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突破80大關。而美國2020年平均預期壽命爲77.0歲,同比減少1.8歲。

美國疾控中心報告顯示,美國2020年男性人均預期壽命爲74.2歲,比2019年下降2.1歲;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爲79.9歲,比2019年下降1.5歲。其降幅創下二戰以來的紀錄,在高收入國家中也名列前茅。

牛津大學的'研究者統計了歐洲多國、智利和美國等29個國家的數據發現,除了丹麥和挪威,27個國家2020年的人均預期壽命都出現了下滑。在大多數國家,男性預期壽命下降幅度相較女性更大。

除了美國,立陶宛、保加利亞、波蘭、西班牙等國的人均預期壽命降幅也在29個國家中處於前列。而像英國、意大利、比利時、法國、荷蘭等許多西歐國家的預期壽命,都創下了二戰以來最大降幅。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第4張

多國預期壽命因新冠下降一年以上

新冠疫情的流行,是這些國家人均預期壽命下降的主要原因。

牛津大學的醫學統計專家Nazrul Islam將2020年每週實際死亡人數與預測每週死亡人數進行比較,對29個高收入國家的超額死亡進行計算。作爲參考對象的每週預測死亡數據,則是根據2016-2019年的歷史數據,考慮了死亡率的時間趨勢、季節性和自然變化等因素,並對不同年齡分組來設計預測模型得到。

結果顯示,29個國家中,美國在2020年的超額死亡人數是最多的,超過45萬人。

意大利、英國(僅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西班牙2020年的超額死亡人數也都超8萬人。按每10萬人的指標來看,立陶宛、波蘭、匈牙利等國家每10萬人超額死亡人數分別達到250、204和187,在歐洲排名前三。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第5張

而在這些國家,超額死亡高峯期和疫情感染高峯期基本一致。

許多國家在北半球春季(3 月至 5 月)和秋冬季(10 月至 12 月)出現了大量的超額死亡。在春季,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比利時和荷蘭的超額死亡水平特別高(有幾周超過 50% 的超額死亡)。在秋冬季,奧地利、比利時、捷克共和國、匈牙利、意大利、立陶宛、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瑞士的超額死亡水平特別高。

在美國、智利、英國、比利時、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亞等國家,不論男性女性,人均預期壽命都因爲新冠導致的死亡而下降了一年以上。而在丹麥、挪威等預期壽命上升的國家,研究者發現新冠導致的死亡被其他死因的下降所抵消。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第6張

美國15-64歲中壯年人羣超額死亡偏高

更多中壯年人羣在疫情下的超額死亡,是導致美國預期壽命下降幅度較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在大多數國家,超額死亡人數主要集中分佈在75歲以上和65-74歲人羣,65歲以下人羣相對較少。但美國除外。2020年美國 15-64 歲人羣的超額死亡人數約爲 13 .1萬人,佔到總數的30%,其中男性9.15萬人,女性3.95萬人,

Nazrul Islam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儘管西班牙和美國每 10 萬人的超額死亡負擔差不多(分別爲 161 和 160 人),但從超額損失的壽命年數來看,美國每10萬人超額損失的壽命年數(3400年)遠高於西班牙(每10萬人超額損失1900年)。也就是說,與西班牙相比,美國超額死亡的人羣更年輕。

從下圖也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幾個預期壽命下降嚴重的國家,只有美國是15-54歲人羣更大程度上導致了預期壽命的下降。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 第7張

預期壽命未出現下滑的國家

除了上文提到的丹麥、挪威,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也未出現下滑。日本2020年男性預期壽命爲81.64歲,女性爲97.74歲,較2019年分別上升0.22和0.3歲。2020年出生的韓國人人均預期壽命達83.5歲,相比上一年增加2.4個月。新加坡居民2020年的預期壽命,從2019年的83.6歲升至83.9歲。

而以上這些國家在2020年時的防疫政策普遍被認爲較爲成功。

Nazrul Islam認爲,一些國家的預期壽命未出現下滑,與疫情早期實施的干預政策有關,包括疫苗覆蓋率和各種公共衛生政策工具。

在疫情發生之前,全球已經保持了數十年的預期壽命不斷增長的趨勢。如今,許多國家的預期壽命增長被按下暫停鍵。想要遏制預期壽命下滑的趨勢,積極的抗疫政策顯然是必需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