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服裝搭配 >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在日常穿搭中,會搭配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色彩的搭配,靈活性、變化多端的搭配,使自己的風格的特色更強的反映出去,不斷的提升,賦予個人魅力。以下分享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1

可以

大袖衫起初是套在齊胸襦裙外,彰顯漢服寬袍大袖特色的服飾

如今並沒有文獻典籍對這種搭配提出死板固定的要求

只要你覺得好看,並且形制均正確,混搭並沒有什麼

平時可以看看人家的搭配,像青丘坊,重回漢唐等等,我就經常看的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漢服搭配技巧

交領齊腰襦裙+半臂

對襟齊腰襦裙+吊帶

對襟齊胸襦裙+大袖衫

禙子+吊帶+宋褲(或齊腰下裙)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第2張

齊腰漢服襦裙怎麼穿

一片式的最難穿的就是下面的襦裙,齊腰襦裙需要將襦裙的中間對準自己的腰間,然後手分別拿着兩邊的裙頭,一邊往前繞,一邊往後繞,最後都繞道了身前,把裙頭兩側的繫帶交叉打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打結就好了,可以打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在腰前。

穿中衣的時候,由於古代先民着裝都是右襟衣裳,所以先系左衣帶,然後系右邊中衣帶,根據個人體型來定。中衣需要先系裏面,然後再系外面。

下裙的穿法和中衣穿法的順序一致,圍繞中衣領,先系左領帶,再沿腰繞腰,系在裙外面的帶子。如果是沒有裙帶需要系的,那麼就不需要系裙帶了。

在腰間加一條繫帶,緊貼下裙,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適當地繞兩、三圈後繫緊,再繫上蝴蝶結。基本做好了,上裝和下裙裝也差不多。下半身是裙襬。

下半身裙襬和日常的衣着一樣,穿上曲裙,裙襬與中衣一致,先系左帶,後系右帶。腰上再繞一圈,繞腰一週後,繫上最後一根腰帶。根據個體的體形來確定鬆緊度。繫上華貴的腰封就完成了

和其他服飾造型相比,裙身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上裝短,下裙長,上下比例體現黃金分割的要求,富有豐富的美學內涵。其共同特徵是有切面,多邊緣,用綢帶繫結。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2

襦裙是哪個朝代的

襦裙是漢族服飾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裝形制之一,那麼襦裙是哪個朝代的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的分享吧!

傳承歷史

戰國時期

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

兩漢時期

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據此,有人認爲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

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明朝,前後二千多年,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着最初的樣式。

魏晉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襦裙繼承了漢朝的舊制,主要還是上襦下裙。上襦多用對襟(類似現代的開衫),領子和袖子喜好添施彩繡,袖口或窄或寬;腰間用一圍裳稱其爲“抱腰”,外束絲帶;下裙面料比漢代更加豐富多彩。

隨着佛教的興起,蓮花、忍冬等紋飾大量出現在服裝上,女裙講究材質、色澤、花紋鮮豔華麗,素白無花的裙子也受到歡迎。魏晉時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後來又走向另一極端,衣袖加闊到二三尺。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第3張

隋唐五代時期

隋唐五代時,上衣爲短襦,半臂(屬於罩衫。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長度在長袖與裲襠之間,故稱爲半臂)與披肩(屬於配飾)構成當時襦裙的重要組成部分。隋代,上襦又時興小袖。唐代長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長裙,但盛唐以後,貴族衣著又轉向闊大拖沓。裙的式樣用四幅連接縫合而成,上窄下寬,下垂至地,不施邊緣。裙腰用絹條,兩端縫有繫帶。

這時上襦的領口變化多樣,其中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了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風貌。披肩從狹而長的披子演變而來,後來逐漸成爲披之於雙臂,舞之於前後的飄帶,這是中國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飾,在盛唐及五代最爲盛行。下裙面料以絲織品爲主,以多幅爲佳,裙腰上提。

此時裙色鮮豔,多爲深紅、絳紫、月青、草綠等,其中以石榴紅裙流行的時間最長,色彩多樣,多中求異,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如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的百鳥裙,堪稱中國織繡史上之名作;武則天時的響鈴裙,將裙四角綴十二鈴,行之隨步,叮噹作響,可謂千姿百態,美不勝收,與短襦和披肩相配一體,盡顯盛唐女子雍容華貴的豐腴風韻,表現出極富詩意的美與韻律。

兩宋時期

宋代,在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的影響下,這一時期服裝一反唐朝的豔麗之色,形成淡雅恬靜之風。此時除上襦外,女性罩衫流行“褙子”,下裙時興“千褶”、“百疊”,腰間繫以綢帶,裙色一般比上衣鮮豔,其中老年婦女和農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紗羅爲主,繡繪圖案或綴以珠玉,當時還出現了前後開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帶束之的“趕上裙”。

在裙子中間的飄帶上常掛有一個玉製的圓環飾物——“玉環綬”,用來壓住裙幅,使裙子在人體運動時不至於隨風飄舞而失優雅莊重之儀。

元明時期

元代,襦裙基本上沿襲宋代遺制,但色彩比較灰暗。

明代流行襖裙(襦裙的演變),在明墓均有出土;交領中腰襦裙爲日常百姓穿着(如丫頭、農婦等)。上襦爲交領、長袖短衣,裙內加穿膝褲(套褲)。裙子的顏色,初尚淺淡,雖有紋飾,但並不明顯。至崇禎初年,裙子多爲素白,即使刺繡紋樣,也僅在裙幅下邊一、二寸部位綴以一條花邊,作爲壓腳。

裙幅初爲六幅,即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後用八幅,腰間有很多細褶,行動輒如水紋。到了明末,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襉越來越密,每褶都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

襦裙是漢服的一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可見,“襦裙”其實是兩種衣物的合稱。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於魏晉南北朝。

以裙腰之高低,將襦裙分爲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以領子的式樣之分,將襦裙分爲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按是否夾裏的區別,將襦裙分爲單襦和複襦,單襦近於衫,複襦則近於襖。

襦裙直到明末清朝前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飾。

男子襦裙多稱爲衣裳(cháng)。

襦裙簡介

從有實物考證的戰國時期開始,終於明末清初的“剃髮易服”,是漢族傳統服裝最基本的形式。其間2000多年,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着最初的樣式。

一般認爲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因爲漢代流行深衣,襦裙逐漸減少。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爲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

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這一時期的襦裙一般上裝窄袖右衽,矩形交領;下裙以素絹四幅連接合並,上窄下寬,腰間施褶襉,裙腰繫絹帶。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3

漢服襦裙種類風格以及歷史發展

形制:襦可分爲單襦和複襦,單襦近乎衫,複襦則近襖,區別在於是否夾裏。

襦的袖子一般較長,明代多見琵琶袖。交領右衽是漢服標準的領口式樣,外觀如字母y形。(左衽爲異族或死者的樣式,方向不可以相反)。

直領則多配以訶子或抹胸。

腰帶用絲或革製成,起固定作用。(漢服沒有像和服的寬腰帶的式樣)

宮絛以絲帶編成,一般在中間打幾個環結,然後下垂至地,有的還在中間串上一塊玉佩,藉以壓裙幅,使其不至散開影響美觀。(非必需)

裙從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種顏色及繁多的式樣。

與其它服裝形制相比,襦裙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上衣短,下裙長,上下比例體現了黃金分割的要求,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平面裁剪,多緣邊,綢帶繫結;上襦變化主要在領型及門襟上,下裙長至鞋面。

穿着:襦裙可以單襦穿着,也可內輔以訶子、抹胸等;外衣可以選擇半臂、褙子、比甲等,裙外可加幃裳;還用加帔帛、宮絛裝飾等;襦裙是漢服中的常服,適合平日穿着。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第4張

男式襦裙爲男子所着的襦裙,由上襦與下裙組成。上襦多爲交領。同女子襦裙相比,男子襦裙樣式、花紋上更爲質樸一些。漢族男子穿裙子的歷史也很悠久。雖然後來深衣、直裰等出現,民間所着減少,但官方的最高規格男子禮服,仍然是衣裳制,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襦裙外面能穿大袖衫嗎 第5張

與韓服的區別:韓服(朝鮮服)的女裝也分爲上襦下裙。上襦爲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爲高腰長裙,少女爲統裙式,婚後纏裙式。裙內用金屬支撐。

注:韓服的式樣源自於明代女子的襦裙,但是朝鮮族在明代襦裙的基礎上自行發展,在細節上已經走樣。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