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紅額金剛鸚鵡如何訓練

紅額金剛鸚鵡如何訓練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額金剛鸚鵡如何訓練?紅額金剛鸚鵡是金剛鸚鵡中體型最小的,不過這是在和其他金剛鸚鵡比的時候,在整個鸚鵡的羣體中,紅額金剛鸚鵡絕對是強壯的那一類,今天我們分享紅額金剛鸚鵡如何訓練。

紅額金剛鸚鵡如何訓練

紅額金剛鸚鵡如何訓練1

1、教學前準備

(1)馴化:準備教學的鳥要選取當年羽毛已長齊的幼鳥,老鳥因反應遲鈍一般不作教學對象。在教學前要使鳥在籠內或架上能安定的生活,不易受驚並很馴服,願意接近人。鸚鵡要能馴服到人的手能撫摸它的頭或背,放開腳鏈它也不飛走,達到這樣程度的鸚鵡教學效果最好。

(2)捻舌:能學人語的鳥中,八哥需捻舌後才能教以人語。有的採用修舌方法,用剪刀修剔舌尖成圓形,但沒有捻舌效果好而安全。鸚鵡不必捻舌,馴服後即可教學人語。

2、教學方法

(1)時間:以清晨最好,因鳥的鳴叫在清晨最爲活躍,這時鳥尚未飽食,教學效果效好。

(2)環境:要安靜,不能有嘈雜聲和談話聲,否則易分散鳥的注意力,也會學到不應該學的聲音。因此最好選擇在安靜的室內進行教學。一邊餵它喜歡吃的食物一邊教它說話。

(3)內容:開始時要選擇簡單的短句,如“你好”、“歡迎——歡迎”等,教時發音口齒要清晰,不能含糊,且發音要緩慢些,不能太急。每日要反覆對鳥教同一語句,不應該有變換,如用錄音機播放效果會更好些,也比較省力。一般一句話教一週左右即能學說,能學說後再鞏固幾天,再教第二句,如秋後開始教學至翌年3—4月間已能學成一組語句,如果反應比較靈敏的鳥,還可教以簡單的歌謠。

在教學期間的鳥,不能讓它聽到無聊或不適當的語句。鳥的學語有一短暫時間特別敏感,這時對外界的各種聲音極易仿效。一旦發現這一敏感期,應及時抓住,好好利用!

鸚鵡都是上架飼養,教學時一面對它說話,一面將鳥架作左右搖晃,使鳥養成搖晃時說話的條件反射,待學成後,只要輕推鳥架,鳥架左右搖晃,鳥即能咿呀學語,十分有趣。已經教會說人語的鳥,平時要經常逗引它學說,當它在學說時,不要去驚動它,避免打斷它的學說,影響成績的鞏固。

紅額金剛鸚鵡如何訓練2

訓練一:用食物來打好關係

吃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喔 ! 一般說來在剛離開母鳥或從鳥店買回家時,他們都會很怕人,而且常會想鑽到黑暗的地方躲起來,這個時候你還不要急着喂他們喔 ! 最好是確定小小鳥空腹了好一陣子,讓他們有飢餓感,那時再用溫熱的飼料引誘他們來吃,你才能在他們的印像中取代母鳥的地位,成爲他們心目中的鳥爸爸、鳥媽媽。之後餵食就可以固定了,看個人時間,一天三次或四次,這每次的餵食時間都是很重要的喔 ! 你的目標就是要小小鳥跑過來跟你索食,而且距離要越來越大,但是不能操之過急喔 ! 像一開始的時候他可能什麼都不懂,自然也不懂的索食,你可別因爲他不跑過來就不喂他喔 ! 總是需要時間讓他們去適應的嘛~

在他們會跑到你身旁索食後,就可以訓練他們要爬上你的手指纔有東西吃,一開始可以把餵食的湯匙拿高,手指放在地上,當他們爬到手指上時就手上升到鳥鳥可以吃到飼料的地方,如此一來反覆訓練,當你手指伸出來時,他們就會很習慣性的跳到你手上 ( ps。 手離地的距離也可以慢慢拉長,讓他們可以跳上來會飛上來,視他們的大小而定 )。

訓練二、練習爬樓梯

在站得穩、會自己跑到人的手上之後便可以開始這個步驟,當鳥兒在一手的手指上時,伸出另一隻手的手指,緩緩的抵着鳥兒的下腹部讓他再站上來,如此反覆,一開始可以以五次爲一單位,做完一個單位給與輕柔的撫摸或食物的獎賞,單位跟次數都可以依情況增加,直到鳥兒習慣,這樣子做也是讓他們以後會很習慣性的.跳到你的手指上,跟前面訓練一的後半段有點像。

訓練三、練習站在人的肩膀上

有一定的抓力後,就可以將鳥兒擺在自己的肩膀上,陪伴你一起打計算機、看書等居家生活作息。這樣可以讓他更融入人類的生活環境而不是一隻待在盒子裏或籠子裏,久而久之會變得大膽起來,在你身上亂爬。

訓練四、使鳥兒飛到你的手上

在前面都有基礎了,鳥兒也學會飛行了,這時還是要持續的訓練一陣子,跟訓練一的方法一樣,在餵食時呼喚鳥兒的名字並將手伸出來,他如果餓了就一定會跑過來吃,以後自然地就會對你喊的名字跟你將手伸出的動作有反應而自動飛過來了。

訓練五、讓鳥兒學會說話

在機率上,中大型鸚鵡或九官鳥學會講話的機率雖比一般小型鸚鵡高很多,但其實像虎皮鸚鵡就有很高的語言模仿能力,不過必需要付出相當的耐心,而且也要碰運氣。想讓鸚鵡說話的訣竅,當然最重要的是常跟他講話,其次就是聲調清晰(女聲調較高比較好學),還有單隻飼養效果也會比較好,平常不在的時候也可以用錄音帶撥放給鳥兒聽。再強調一次,讓鳥學會說話真的要付出很多的時間,而且也要有耐心的 ! 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成功的喔 !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