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嫌棄原生家庭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嫌棄原生家庭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嫌棄原生家庭,終歸有原因,而很大的原因,其實在父母自身。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嫌棄原生家庭1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厭棄原生家庭?其實這不是嫌棄、而是一種覺醒。當你真正地覺察到自己的某些性格、語言、行爲、思維方式、乃至一些不可理喻的情緒是有據可循的、不是無由來的、你就會卸下重擔、開始自我成長。

只有當你改變自己、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你纔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你需要刻意的去覺察你的思維模式、你的情緒、纔有可能真正的去改變、去突破。即使我們不能選擇原生家庭、我們也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未來、

不讓自己沉浸在過去的悲傷之中。畢竟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果你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身在牢籠中、又談何衝出桎梏?重塑自我呢?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問題、到自我成長、到最後和原生家庭達成和解、需要走過幾個階段。當你真正地走完了這幾個階段、你的內心就不再是對原生家庭的憤怒、而是理解、感恩、輕鬆和愉悅。

看到這裏、首先要恭喜你到了覺醒期。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可以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處事方式、甚至你人生的遭遇是根源於原生家庭的、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陰影裏、活不出自己該有的樣子、

沒法舒展開自己生命的力量。特別是當你開始養活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是多麼的艱難。比如一個總遇到渣男的女孩、爲什麼不管剛開始那個男孩多喜歡她、最後她總能把自己變成男孩兒的保姆、總在愛情中不知不覺的就把自己降到了低位、卑微到了塵埃、爲什麼?

如果這個女孩不從自己從小的成長經歷原生家庭剖析來看、那她很難走出這個輪迴的怪圈、只有回到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回到他小時候的經歷、他才能清晰地看到、原來是自己從小的不被父母認可、

從而形成了他對自己的不認可。而這種不被認可而帶來的安全感缺失的恐懼、已經深深地潛入了她的潛意識。爲了守護自己的安全感、爲了扼殺自己的恐懼、所以他要不斷地做出討好的舉動來獲得父母的認可。

一旦這種行爲模式構建成、就意味着他把評判自己價值的權利拱手讓給了別人、別人說好纔是真的。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就有可能變得只會討好別人的孩子、甚至做出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來迎合別人、這就更加可怕了。

他爲了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不斷地作出討好的舉動、而這種行爲模式也會泛化到他長大後的親密關係中。在某些情況下、他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怨恨、這種怨恨會使他一輩子對父母充滿怨恨、而在某些情況下、他又會形成一種典型的“小金魚情結”。

把評判自己價值的權利拱手讓給別人、恰恰就是一個人的自尊的價值感的根源。就像藤蔓一樣、沒有自己的主心骨、只能依附於別人、你把你的心讓別人領養去了、你還哪來的尊嚴和價值感呢?

在一個家庭裏、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往往是利用自己的權力、而忽略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從小沒有了自我、這又怎麼能吸引到別人、影響到別人呢?華麗蛻變好像容易、但是如果內心沒有這份覺醒、

沒有清晰地看到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思維模式、是很難有根本性地改變的。就像很多姑娘說、道理我都懂、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因爲你還剖析的不夠深、看的還沒有那麼透。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嫌棄原生家庭
  

因爲你人生的前幾十年在原生家庭裏浸泡得太久太久、那種思維模式、那種應變機制、那種安全感的匱乏和對缺愛的恐懼、是刻到你骨子裏的。你必須得有刮骨療毒的勇氣、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纔可以真正地予以改變。

就像一塊鐵、已經鑄造成型、你需要把它融化了、才能重新塑形。認識到原生家庭的問題、

正是一切開始的`第一步。你要有愛自己的能力、也要有重新開始的實力和自信、只有成爲更好的自己、纔不會患得患失、將幸福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要堅持自己的夢想、讓自己不斷的努力、這樣纔能有所收穫、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的心境變得更加獨立。

作爲父母、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能給孩子的東西都是有限的、但是要教會孩子樂觀、堅強、自信、獨立的生活態度、卻能讓孩子受益終生。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就應該爲孩子規劃好未來、讓孩子有獨立面對生活的勇氣、

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獨立生活、因爲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愛好、將來也會有自己的愛情和事業。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父母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總之、越來越多的人不是嫌棄原生家庭、而是一種自我覺醒、這是適應社會而又不被淘汰的一種對自我審視和成長、做爲父母的我們也需要引起深思!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嫌棄原生家庭2

有6種父母、拼盡全力也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孩子嫌棄原生家庭的原因很多、而且錯綜複雜、真不是簡單要這樣做或不那樣做就能達到、需要父母用心自我分析。

第一、父母不作爲、會讓孩子嫌棄。

網上曾流傳過一篇小學生作文《我的媽媽是一個沒用的中年婦女》、文章中每一句話、句句扎心、然而孩子是實話實說。

這名母親沒有工作、就愛打牌、追劇、飯也做得超級難吃、還愛發泄、說自己爲了孩子爲了家、快把自己累壞了。

孩子這篇文章、活脫脫呈現了一個不作爲、對家庭貢獻甚少的母親形象。

如此父母、不被孩子嫌棄還真怪。

電視劇《大考》的學霸周博文有一個不成器的父親、什麼事都不幹、整天沉迷於打遊戲、周博文對父親從來沒有過好臉色、見面總是滿臉的怨恨、不屑和嫌棄、幸好後來在周博文的強勢干預和影響下、父親慢慢改變、父子關係纔有所緩和。

不作爲的父母、絕對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第二、父母家庭暴力、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怨恨。

現代社會、早已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時代、如果父母還信奉這些、親子關係一定糟糕、家庭教育一定失敗。

沒有哪一個孩子會對父母的暴力心存感激、他們沒有反抗、只是因爲自己還太薄弱。一旦自己長大、稍稍能夠獨立、甚至還沒有獨立、他們或者逃脫、或者以各種方式進行對抗、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恨。

最典型的、莫過於在醫院的ICU裏、一名5歲男孩許下他的生日願望:“我希望爸爸早點去世。”

這九個字、直扎人心。小小的孩子、爲什麼對父親如此仇恨、希望父親早點離世?

原來、孩子的父親經常喝酒、並藉着酒精的作用在家裏隨意施暴、不僅打跑了孩子的母親、還把孩子打入了ICU。

暴力之下必定有恨!

第三、父母對孩子太弱愛、吃力不討好。

從小把孩子捧成“皇帝”、什麼都是孩子第一位的父母、實際上人爲降低了自己。

孩子高了、父母就低了。父母成了接住孩子問題的理所當然之人。孩子所有的不順也都歸咎於父母引起、造成。

幾乎每一個被溺愛的孩子、都會把自身的問題推到父母身上、一有不合心意、就對父母嘶吼、責罵、甚至大打出手。

“啃老”可以啃得心安理得、還可隨時怪罪父母:若不是你們無能、我哪會成今天這個樣子。

父母艱辛的付出、在這些孩子的眼裏、除了可笑、可悲、可恨外、找不到半點認可、欣賞和感激。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嫌棄原生家庭 第2張
  

這些孩子看父母的眼光永遠是俯視、甚至是鄙視。

第四、父母對孩子疏於情感投入、成了孩子的`陌生人。

電視臺各類情感節目中、隔三差五會來這樣的父母和子女。這些父母在子女年幼時、爲了給子女更好的生活、忙於謀生、跟子女缺少交流、和子女不夠親近。等到子女大了、他們對父母表現出不可溝通、冷酷和無情。父母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明明爲子女付出很多、子女竟然視而不見、還出語相傷。

身爲父母、如果在子女年幼時沒有讓他們感受到愛、在他們獨立之後、也很難要求他們對自己有愛、有感恩。

如果父母對他們有所要求或有所需求、子女的嫌棄往往就不經意在言行間流露出來、讓父母傷心。

第五、父母太強勢、讓孩子失去自我、孩子心存埋怨。

父母對孩子操控欲太強、會讓孩子產生反叛、尤其在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日漸增強的時候、父母如果還對孩子緊抓嚴管、孩子勢必反感、乃至產生對抗、跟父母漸行漸遠。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完全按父母的標準、意願生活、父母若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強勢要求、嘮叨不斷、孩子可能會叛逆、出走、乃至出現極端舉動、這樣的案例可以說隨處可見、身邊出現的、網絡曝光的、不勝枚舉。

第六、父母“養兒防老”的觀念過於強烈、讓孩子感覺父母對自己的所做所爲都是爲了他們自己。

一位跟父母幾近絕交的人說了這麼一句話:父母從一開始就是衝着回報和養老來的、表面上說爲了我美好的前途、實際上爲了我未來能賺更好的錢給他們養老、所以不管我多累、都逼我學習、不管我是否有興趣、都要我讀他們認爲賺錢的專業、一切都爲了他們自己。

網絡上有過這樣的言論:說父母的愛最無私、純粹騙人的鬼話、父母的自私不過是藏得比較深而已。

身爲父母、若是過多強調自己的付出、強調孩子將來的回報、而又不理解、尊重孩子、也許終有那麼一天、會被孩子鄙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