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膚 > 護膚養顏 > 敦煌泥塑特色

敦煌泥塑特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敦煌泥塑特色,說到敦煌泥塑,相信大家對敦煌莫高窟裏面的雕塑不陌生吧!而敦煌莫高窟以其豐富多采的壁畫而成爲敦煌藝術中的耀眼部分,下面是關於敦煌泥塑特色的內容!

敦煌泥塑特色1

敦煌莫高窟以其豐富多采的壁畫而成爲敦煌藝術中的耀眼部分,但就石窟藝術而言,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是互爲依存的統一整體,其中雕塑部分由於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靈,在石窟中處於顯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藝術的主題。

莫高窟因系沙礫性岩石,質地疏鬆,不宜雕鑿,所以佛像多爲敷彩泥塑。保存到現在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彩塑約729個,其中“影塑”456個。

從造型風格的變化來看,大致可分爲兩個階段,以孝文帝太和改製爲界線。改制前的作品風格較多地保留有外來佛像藝術的痕跡;改制後的佛像造型更多地受中原“秀骨清像”藝術風格的影響。

北朝後期雕塑組合出現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的五身組合,逐漸演以隋唐出現的一鋪七身或九身的羣像組合。隨着有中心方柱的“支底窟”的減少,佛像均以固定的組合模式被置於正壁。這也是外來文化逐漸民族化的過程。

敦煌泥塑特色

敦煌泥塑製作工藝特色

敦煌雕塑在製作上分泥塑和彩繪兩個過程,所以又稱彩塑。

泥塑階段除幾個唐代巨佛爲石胎泥塑外,一般都是用木頭作身架,外面用穀草、蘆葦或芨芨草捆紮身架,塑泥一般有兩層,裏層用草泥粗塑,外層用紙漿泥或棉花泥精塑,塑造完畢,幹後上色即完工。

影塑部分一般先用模型塑好,然後貼在壁上,經描繪後有浮雕效果,這種工藝兼有彩塑和壁畫的功能,使得三維的彩塑和二維的壁畫在石窟內的組合更加協調和渾然一體。

敦煌泥塑特色 第2張

敦煌泥塑風格造型特點

在塑像造型特徵上,孝文帝改制以前的塑像,臉型長方,鼻挺額平,頸長,肩寬胸平,衣着式樣爲右袒式或通肩式,菩薩梳有高髻,上身半裸,神情端莊。

受外來影響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影響較重。孝文帝改制以後,中原審美觀念給敦煌人物從造型到服飾以全面影響。

南北門閥世族享有世襲的高官厚祿,並有家學,文化素養很高,思想上崇尚清淡玄學,過着孤傲獨立,任性不羈的,並以清瘦爲美,這也是“秀骨清像”審美意識的社會基礎。

敦煌泥塑特色2

中國古代雕塑作品保存至今的大部分是佛教雕塑,它們構成了中國雕塑史的主旋律。而敦煌石窟雕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標誌着近千年中國雕塑發展的歷史。

第130窟造出高達26米的大佛,巨型佛像通過其體量給人一種崇高感,體現着唐人雄強自信的精神。雖說是由於武則天等帝王們的倡導而使全國各地紛紛製作巨型佛像,但如果沒有一套成熟的雕塑技法恐怕也很難進行。

從保存完好的第130窟大佛(南大像)來看,以巨大的體量表現大佛,卻沒有一點粗糙之感。

渾圓的臉形,半閉的眼睛,由袈裟衣紋形成的一道道弧線,形成有規律的韻律,處處體現出柔和之感,而在整體上又表現着一種雄強的陽剛之風。

剛與柔、陽與陰,在這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便是敦煌彩塑的魅力,也是中國雕塑藝術的特色所在。

在古代中國,雕塑家都被看作是工匠之列,敦煌彩塑歷史源遠流長,但彩塑的製作工藝卻沒有留下片言隻語。

敦煌泥塑特色 第3張

沒有文字記載,只好從一些破損塑像的殘肢斷臂中,一點點探尋敦煌工匠塑像的祕密。把古代塑像的殘渣化成水,磨成粉。在顯微鏡裏查找它的成分。

敦煌石窟開鑿在酒泉系礫石巖崖體上,崖體由細沙和礫石沉積黏結而成,質地粗糙易散,完全不適合雕刻石佛像。

既然無法雕刻石佛像,敦煌工匠只能選擇泥塑。

每到夏季,莫高窟前的宕泉河經常暴發洪水,洪水帶來大量淤泥,曬乾後會變作質地細膩的澄板土,浮在乾涸的河牀上。順着龜裂的泥縫,一揭就是一大塊。

每次洪水過後,都有人來河灘上找澄板土。杜永衛也在其中。

20世紀70年代末,杜永衛考入敦煌研究院,師從雕塑家孫紀元從事彩塑臨摹修復。

多年的經驗讓他總能挑揀出質地最好的澄板土。他說,一代一代的敦煌塑匠也都是這樣挑選彩塑所需的泥巴的。因爲這種澄膠泥土土質細膩,黏合力很強。

在莫高窟,除了四座大佛像是石胎泥塑,其餘都是木胎泥塑,正是這些不起眼的敦煌泥巴,賦予了敦煌彩塑千年不朽的生命。

敦煌彩塑的制泥工藝也有很多講究。

莫高窟的彩塑一般都是先扎一個木樁,把它栽在佛龕裏的'地上,再接一個木樁伸到牆上去,這樣就固定起來了。然後在木樁上面綁上四肢,捆上紅柳和芨芨草,綁出一個人形來,再進行泥塑、彩繪。

敦煌泥塑特色 第4張

第一層是加入了麥草的粗泥,用來塑造人體結構大樣。

粗壯的幹做了身軀、彎曲的枝做了胳膊、細柔的條做了手指,再用芨芨草捆綁包紮……一番整飭下,那些歪七扭八的紅柳枝幹像被施了魔法,立刻變身成爲敦煌菩薩的雛形。

第二層是加入了細砂、麻絲和棉花的細泥,用來塑造肌肉、五官。

第三層細泥加入了糯米湯汁和蛋清,用來塑造細膩的肌膚。

杜永衛說:“必須得一層乾透了再上下一層。這也是我們慢慢總結出來的經驗。你不能着急,要是違背這個規律,那肯定就會出問題。哪一個環節不到位,那個泥就會裂,一裂,彩塑的整個結構就破壞了。”

1986年,敦煌研究院重修96窟九層樓,杜永衛承擔修復大佛雙手的工作。當自己親手用泥巴與這雙佛手進行對接時,他對古代塑工用泥的精湛技藝讚歎不已。

“哪怕是留下的一抹手工痕跡,實際上也留下了敦煌塑工當時的創作技巧。有時泥巴的紋路是用刀子那樣抹過去的。

有時就是用指頭划過去的,觀察久了,你就能體會到他們當時的創作情緒,這跟我們中國畫講究筆觸和線條一樣,它是一脈相承的東西。”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生提到,敦煌彩塑是泥塑,泥塑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的。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沒有也不需要有任何多餘的東西,就要求要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杜永衛的師傅孫紀元深知其中的奧妙:“敦煌塑工都是就地取材,用當地最簡陋的材料紅柳、澄膠泥等來做敦煌彩塑。但是材料的簡陋不代表技藝的簡陋。材料那麼粗陋,可做出的彩塑卻如此精美,成爲世界的藝術奇蹟,這就更值得探究了。”

敦煌塑工們就是用這些最卑微的泥巴,塑造出一個留存在大地上的中國佛像博物館,一個讓世界爲之驚豔的“東方盧浮宮”。

敦煌泥塑特色 第5張

敦煌彩塑被稱爲立體的繪畫,坊間有“三分塑七分畫”的說法,說明畫比塑還重要。

敦煌塑工在塑像的有些地方描繪得非常細緻,甚至把織錦的每一根線都要畫出來了,而有的地方就很簡約。比如人的眼球就不塑,最後是用畫筆來“點睛”。但西方人塑像時就要把眼球塑出來,跟真人的一樣,敦煌彩塑是不塑眼球的。

柴劍虹說:“透過敦煌彩塑,我們就好像看到了一部中國自己的美術史,非常完整,也是非常精彩的。”

護膚養顏
時尚彩妝
香水百科
產品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