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新媽科普 > 同輩稱名還是字

同輩稱名還是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輩稱名還是字,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大國,人口是非常的多,這就導致重名的現象十分的常見,所以取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講究的,稱呼也是一樣有講究。以下分享同輩稱名還是字?

同輩稱名還是字1

字,古人平輩之間交往,除非在很熟悉的情況下,否則都要稱字。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決不能稱其名。

比如人們在稱呼對方時,使用對方的字,而不直接說姓名,表示尊重,如稱劉備爲玄德。自己做自我介紹時,可以使用名。號,有時是自己取,有時是朋友取。根據自己的喜好。也可以用號來稱呼對方,同樣表示尊敬。

同輩稱名還是字

擴展資料:

古代名字:

古代士大夫價層及讀書人除姓名外還喜歡起字與號。姓與氏是古代祖上的起源帝王的封賜等原因構成,約定成俗不能改變。名字分乳名和學名兩種。乳名是父母等長輩呼叫,平輩與晚輩按輩分尊稱,不得呼乳名。

學名是指兒童入學堂之後起的名字,供先生和同窗呼叫,然後根據名字的意思相近或相反再另起一字,供同窗友人呼叫,以表親切。古人最忌諱真呼其名,尤其是晚輩呼長輩的姓名,這是大不敬,如是直系爲之,則須家法伺候。

同輩稱名還是字2

在古代,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要舉行冠禮,這標誌着本人要出仕,進入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所以,在古代,如果不稱呼表字的話,朋友之間稱呼大致分兩種:

同輩稱名還是字 第2張

1、比較隨意的稱呼,用於關係很近的朋友之間互相稱兄道弟(就像現在的哥們之間),年長於自己的稱爲“兄臺”,年幼於自己的稱爲“賢弟”,對自己的稱呼則是“愚兄”、“愚弟”。

2、對朋友和同輩比較正式、鄭重和尊重的敬稱是“足下”,但“足下”可不是把朋友當作腳下的`意思。

直呼其名是絕對不行的,“名”只有長輩、上司才能叫。

同輩稱名還是字3

古人爲何要取字

古代,讀書人或是有錢有地位之人,都會有字,普通老百姓則一般不注重這個。

西周時期,在《禮記·檀弓》中有:“幼名,冠字”。也就是說,西周禮制中,孩子出生3個月之後,父親便要爲他命名,而等到了男子20歲舉行冠禮,或女子15歲舉行笄禮之時,父母便要爲他們取字。

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成年後,幼年所叫的“名”不便在公共場合叫了,爲了讓他人尊重自己,必須要另取一個供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即“字”。冠“字”是長大成人的標誌。

在近期很火的古裝劇《陳情令》中,肖戰和王一博飾演的兩位男主,一個姓魏,名嬰,字無羨,一個姓藍,名湛,字忘機。

其中,大部分配角都稱主角爲魏無羨,只有少部分的角色比如藍忘機,會叫主角爲魏嬰。

很多觀衆在看此類古裝劇時,都容易一頭霧水,爲什麼古代有的人直接叫名,有的人卻叫字?什麼情況叫對方的名,什麼情況叫字呢?

同輩稱名還是字 第3張

“名”和“字”用法大不同

古代特別重視禮儀,對於人的名、字,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名”和“字”雖然都是對於一個人的稱呼,但是用法卻大爲不同。

按照古代稱謂禮儀,自稱時稱“名”,稱別人時稱“字”,是基本的禮貌。

“名”通常只能由長輩、上級或是非常親密的同輩才能稱呼,“字”則是平輩互稱,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親切。

晚輩對長輩只能稱對方的字,名是不能提的,否則就是大不敬。所以古代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會被認爲是一種不敬和冒犯的行爲。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是有一定意義上的聯繫的,互相映襯,互相補充。例如:

屈原,名平,字原,平與原二字相連。孔融,字文舉,融爲名,意爲融會貫通,文舉爲字,文章一舉成名,文星高照。白居易,字樂天,樂天與居易,相輔相成

除了名和字外,古人往往還有個“號”,號是一個人的別稱、別字、別號。在中國古代,名大多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爲自取,故也稱自號。

後來,漸漸出現了別人贈予的號,稱尊號、雅號等。比如詩仙李白,其名爲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別號在文人中比較流行,號與名無任何限制。

“字”的消失,除了方便,和社會階級變化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古人能夠取“字”的人,都是“士”,也就是封建社會的傳統知識分子。

辛亥革命之後,科舉制度被廢止了,有些思想先進之人,開始倡導“一名主義”,名與字逐漸合一,人們只有“名”不再取“字”。新中國建立之後,國家需要進行人口統計,爲了方便普查人口,字便被取消了。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稱謂上,非常講究禮的規矩,衍生出了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人際稱呼,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討。

瞭解了古人名和字,如果你生活在古代,會有什麼樣的名字呢?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互聯網+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衆的衣食住行。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