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絕大多數新生兒出生都會有黃疸,只是輕微和嚴重的區別,有黃疸其實也不用太擔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便會消散,下面來了解一下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1

1、陰黃:黃色不明顯,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輕微溼,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上身眼目盡黃,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或痛或不痛,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溼,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多飲反覺不快,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小便急數疼痛,尿色如黃汁。病因熱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梔子、白芍、茯苓、澤瀉等,大熱泄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小便清長、夜間尤多。病因是寒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朮茯苓、山藥、芡實、薏米、附子等,溫命門,10—15劑痊癒。

5、溼黃:一身上下盡黃,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溼之病。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慢慢調理即愈。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發於胸前。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梔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數劑痊癒。

7、血黃:上下一身,眼目具黃,發熱、煩悶、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梔子、川芎、大黃等,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數,大便燥。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蔘、白朮、茯苓、車前子等,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峯。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溼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梔子、鬱金、白朮、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癒。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溼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朮、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癒。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2

1、溼熱發黃治則:清熱利溼退黃。

主方:茵陳蒿湯加減。

加減:熱重者,加黃芩6克、黃連1.5克;浮腫,加豬苓6克、茯苓6克、澤瀉6克;嘔吐,加半夏6克、竹茹3克、陳皮3克;腹脹,加權實6克、厚朴6克。

主方分析:此證由溼熱燻蒸而引起,茵陳蒿湯爲專治溼熱發黃的有效方劑。其藥性大苦大寒,用量不宜過大,皆因新生兒臟腑嬌嫩,脾胃薄弱,過用苦寒,恐傷脾胃。

處方舉例:茵陳6克、山梔6克、生大黃3克(後下)、澤瀉6克、茯苓6克、車前子6克(包煎)、姜竹茹3克、甘草3克。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第2張

2、寒溼發黃治則:溫中化溼。

主方:茵陳理中湯加減。

加減:食少便塘,加茯苓6克、苡仁6克;形寒肢冷,加附子3克(先煎)、吳英3克;嘔吐,加半夏6克、陳皮3克。

主方分析。此方重點在調理脾胃,溫中散寒蒐集整理振奮中陽,疏通氣機,爲治療寒溼發黃之主方。

處方舉例:茵陳6克、乾薑3克、黨蔘6克、白朮6克、茯苓6克、吳萸3克、陳皮3克、甘草3克。

黃疸的中醫治療方法 第3張

3、瘀結髮黃治則:活血化瘀消積。

主方:茵陳蒿湯、血府逐瘀湯加減。

加減:若神軟乏力,哭聲微弱,加黨蔘6克、白朮6克;皮膚瘀斑,衄血,加蒲黃炭6克、仙鶴草6克。

主方分析:血府逐瘀湯重在活血祛瘀,疏理氣機。茵陳蒿湯,清熱利溼退黃。兩方合用,可清熱利溼,化瘀消積。此方不僅有大寒大苦之品,且有行氣活血之藥,應注意損傷脾陽。

處方舉例:茵陳6克、山桅6克、生大黃3克(後下)、桃仁6克、紅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草3克。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