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9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9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的內在情感脈絡。

(2)教幼兒學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教幼兒按照詩歌的重複結構仿編,將個人的經驗想象用 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讓幼兒學會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根據詩歌內容,製作1幅教學掛圖。

2、水筆、油畫棒、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第一層次:學習作品

教師主要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和詩歌的詩文及畫面,弄清楚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初步感受詩歌中的內在情緒。

①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學習的內容。如:教師問:你們都有家嗎?喜歡自己的家嗎?今天,老師請你們聽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家”,你們仔細聽聽看,詩歌裏都說了誰的家,是怎樣說的?

②接着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聲音,朗誦1遍詩歌,給幼兒一個初步的印象。

③以對話的方式,讓幼兒講出詩歌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幫助幼兒記憶詩歌。例如:藍色的大海,是誰的家?黑色的雲朵,是誰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誰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誰的家?當講到最後一句時,教師要放慢速度,帶領全體幼兒一齊說完。

④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聯繫。如,教師問:爲什麼說,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爲什麼說,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爲什麼說,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爲什麼說,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後,教師帶領全體幼兒朗誦兩遍詩歌,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使幼兒初步感受到詩歌的內在情緒,能正確地朗誦。

第二層次:進一步理解詩歌

這個層次可採用多種活動形式進行,意在進一步感受,理解詩歌,以及由詩歌引發的,通過多種途徑去探尋相關事物的“家”。

(1)詩歌表演

通過動作形態、語言等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觀察,尋找相關事物的“家”,並用語言表述出來。

(3)利用畫報、電視等知識媒介物,尋找相關事物的“家”。

第三層次:遷移詩歌的經驗

這個層次,主要通過另一種活動形式,把幼兒從詩歌中猁的知識經驗,再現出來,爲第四層次的活動作準備。

可以採取剪貼畫的形式進行 。教師從一些廢舊的畫冊上剪下圖案,由幼兒自由選帖,添畫,表現一幅“家”的圖畫。

第四層次:擴展想象,仿編詩歌“家”

這個層次重點讓幼兒把獲得的大量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現出來。

(1)教師帶領幼兒回憶並複習詩歌。然後請全體幼兒一齊朗誦詩歌,並讓幼兒談談每段詩句事物之間的聯繫。

(2)激發幼兒講講,除了詩歌中說的,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誰的家呢?

(3)請幼兒用詩歌的語言,把想象的東西仿編成一首新的詩歌。教師可先示範,再請1名幼兒上來講。

教師要幫助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然後請幼兒分組自由仿編,教師注意觀察,指導。最後,讓每位幼兒輪流說一句詩,組成一首新的長長的“家”的詩篇,以結束整個活動。

教學流程圖爲;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動手操作---創編詩歌

教學反思

在實施過程中,我首先根據詩歌的內容製作了圖片來吸引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從活動的現場效果可以看出本節課教學與傳統的詩歌教學有着令人欣喜的變化。首先利用圖片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視覺、聽覺上有新鮮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其次,幼兒在仿編詩歌時都能注意與詩歌情調和諧,幼兒想象思維活躍,整個活動都是主動、積極的,對仿編詩歌充滿了興趣。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大班科學:找空氣、玩空氣

設計意圖: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但它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它佔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空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瞭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後,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淨。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遊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袋、水盆、乾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麼.好嗎?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麼呀?(空氣)

T:是嗎?(是)它在哪裏呀?我怎麼看不見,你們去把它找來,看看好嗎?老師爲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隻小袋子,你們找到了把它裝在小袋子裏,之後回來告訴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氣?你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麼氣味的?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範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爲什麼?(袋裏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着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遊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隻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裏,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裏有什麼?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隻杯子倒扣到這缸水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毛巾會溼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現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溼。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溼)

4、激發小朋友的操作興趣,同時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請你們也去試一試,請你們邊操作邊注意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可以提醒你們一下,剛纔老師是杯底與缸底放平的,直着放下去的。如果將杯口傾斜一些呢?你們會看到什麼呢?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着,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後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然後,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後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的,那要它有什麼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麼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現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生長。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放風箏、製作的降落傘等。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討論保護空氣的潔淨。(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後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爲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淨,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着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於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

2、學習正確書寫數字6。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

2、難點:學習用數字記錄分解的結果。

活動準備:

六面小旗,兩團橡皮泥,每人一套1—6的數字卡片,筆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把6面小旗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數。

1、出示6面小旗和兩團橡皮泥,把這6面小旗插在兩團橡皮泥上,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請幼兒個別演示,並根據分成的兩個部分數量,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然後教師指兩團橡皮泥上的小旗,讓幼兒說出6面小旗分成了幾面和幾面,可以用數字幾和幾來表示,全體小朋友找出相應的數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分合式。

2、教師把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塊橡皮泥上的小旗合起來,幾面和幾面合起來是6面?

3、教師把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和另一團橡皮泥上的小旗交換位置,並寫出分合式,請幼兒找一找,兩個分合式什麼地方相同和不同。

小結:分成的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4、同上形式,練習其他幾種分的方法。

二、練習6的組成和書寫數字6。

活動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於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於是在選材後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遊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動中時刻遵循着這個原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生活化科學教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它反映了科學經驗與生活現象的完美結合,“頂一頂”來自於孩子們的自發遊戲,一些物品頂在頭上很好玩,做一個集體探究活動幫助孩子實現從“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諦悟其中奧妙”的無痕遞進。

【活動目標】

1、探索“頂”的方法,感知不同物體都有一個能頂起來的支點,積累使物體保持空中平衡的相關經驗。

2、樂於參加探究活動,體驗頂物的樂趣。

3、感受頂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關注頂物在生活中的運用。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雜技節目《頂物》PPT;輕音樂《安妮的仙境》。

2、幼兒操作材料:①正方形紙板每人一張;②不規則紙板每人一張;③可以頂起來的生活用品若干;④頂物的工具:記號筆、牙膏盒、礦泉水瓶、彩色紙棒等。

3、紅綠小圓點每人2個;水彩筆;工具盒5只。

【活動過程】

一、設問引出,初次體驗頂紙板。

1、教師:今天我們用紙板玩一個有趣的遊戲,看誰能把紙板穩穩地頂起來。

2、請個別幼兒嘗試,師小結。

二、第一次探索:頂正方形紙板,發現神奇的點。

1、交待操作要求:用多種工具把正方形紙板頂起來。

2、幼兒嘗試頂紙板,師巡迴指導

3、集體驗證,分享成功的經驗

4、引導幼兒發現神奇的點。

三、第二次探索:頂不規則紙板,尋找神奇的點。

1、提供不一樣的紙板,幼兒猜想並記錄。

2、嘗試中找到神奇的點並記錄。

3、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4、小結:只要找到神奇的點,就能把物品穩穩地頂起來。

四、應用:生活中的“頂一頂”。

1、(出示PPT)觀看雜技表演。教師小結。

2、學做雜技演員頂球,感知另一種動態的平衡。

五、表演遊戲:我們也來“頂一頂”。

1、幼兒自由組合生活用品嚐試頂物。

2、在音樂聲中上臺表演,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小姑娘的不同特點將4位小姑娘分爲兩組。

2、知道4能夠分成1和3、2和2、3和1。

3、嘗試發現數字排列的規律,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理解了3的分解組成

物質準備:活動課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兒記錄表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夠發現小姑娘的不同之處並按照多種方式進行分組。

2、難點:在分類時能夠分出數量不等的兩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分別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請幼兒觀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點。

2、 請幼兒觀察4位小姑娘並進行橫向比較,發現其共同點與不同點。

二、 理解4的分解組成

1、請幼兒觀察4位教師並按照共同點將4位教師分在兩個家中。

預想策略:教師準備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兩組房子,請幼兒對教師進行分組。

2、 教師將幼兒的不同分法記錄在紙上。

3、 幼兒操作材料,對4位小姑娘進行分類並記錄分解方法。

4、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分成了幾和幾。

5、教師請幼兒觀察數字排列的順序並嘗試發現其中的規律。

6、請幼兒總結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導幼兒發現1和3、2和2、3和1合起來都是4。

三、遊戲

教師請4位聽課教師參與活動,請幼兒對4位教師按照共同點進行分組,並說一說4分成了幾和幾。

四、延伸

請幼兒自由結伴,嘗試多種方法的分類並能說出 4分成了幾和

活動反思:

這樣的設計是遵循“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學習4的分解。

通過拋出問題,幫助小兔子四條魚分開養在兩個魚缸的情節,使數學貼近於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大班幼兒具有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點,我安排了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種分法,啓迪幼兒的智慧。

由於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動要求時,讓幼兒服從一定的紀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

2、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本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我設計了歸納4的分合式中兩次數列的關係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在跳一跳夠得着的地方”進一步升他們數概念質地飛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光的七色是:紅、橙、黃、綠、青、藍、紫。

2、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3、鼓勵幼兒 大膽想象,嘗試續編故事,充分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幼兒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難點:在續編故事中,地點與事物,事物與事物間的.邏輯關係容易混亂。

活動準備

1、彩圖:紅蘋果、黃香蕉、彩虹、大海等;用卡紙做的: 七色光寶寶

2、 知識準備:課前豐富幼兒有關光與色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漂亮的色彩寶寶,它們是誰呢?引出課題《調皮的七色光》

二、 教學過程

1、 演示法:教師逐一出示色彩寶寶讓幼兒辨認,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後提問:太陽有幾個光線寶寶?它們的名字分別是什麼?幼兒初步理解故事。

2、 老師再次講故事,同時出示彩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這個環節我採用教師設疑——幼兒猜測——揭示答案的手法,緊扣幼兒心絃。

3、 讓幼兒帶着問題完整欣賞故事,在這個環節課配上音樂背景,讓幼兒在聽覺、視覺、想象完美統一,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 啓發幼兒討論光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小朋友,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光會怎麼樣?在這個環節要爲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這也符合《綱要》中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幼兒討論完後,老師再小結。

5、 老師繼續啓發幼兒聯繫生活嘗試續編故事,老師爲幼兒提供展示平臺,讓幼兒體驗與同伴交流等樂趣,增強自信心。

三、 結束:讓幼兒評“能說會道之星”“故事大王”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對備課過程中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反思。

幼兒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學了這個故事,讓幼兒的種種問題得到了答案。在教學中我用了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幼兒則採用了討論法,老師給她們充分的時間和題材讓幼兒發揮想象嘗試創編故事。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在整個過程中,老師不斷出示圖片,孩子們都是以直觀的方式爲主,我就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讓她們結合圖片來理解故事,這也達到了我預先的效果,包括結合音樂欣賞故事,使幼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後面的討論和續編故事環節,部分幼兒還沒完全打開思路,有的膽小,不敢發言;有的對自己不夠自信,怕說出來讓別人笑話,這部分我還要加強引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活動過程

探索一: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極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並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探索二: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口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並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記錄:

一、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智慧樹》是一個熱播的電視節目,小朋友們經常收看,喜歡各種激盪腦力的挑戰活動。我們的班的孩子開展了三年的趣味識字活動,對於文字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生活中常見的漢字。因此我設計的了《漢字大比拼》這個活動,模仿節目的形式,每一關內容的設計上更注重了生活化、多樣化、層次性,逐步增加難度,意在讓幼兒的思維在活動中得到發展與強化,讓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充分感受團隊合作的成就感,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成功。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漢字。

2、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願意主動學習常見的漢字,增強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

活動準備:

1、三個隊伍名稱的招牌,漢字卡片。

2、象形文字的圖片及對應文字。

3、黑板三塊,獎品、娃娃等。

活動過程:

(一)師生喊口號,進入主題:老師說過要和你們玩一個象《智慧樹》那樣的遊戲,喊出我們的口號吧!

1、 非常比一比,快樂在一起!耶!

2、“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參加本期非常比一比節目。我是主持人快樂,今天我們要來一場關於漢字的比賽。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有!待會兒在比賽的最後我們還有一個幸運大抽獎,看誰能把大獎帶回家。

3、依次介紹三隊成員和小組長,並喊口號互相加油。

——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參賽的三組成員。(每個隊伍分別喊出自己的口號,調動他們團隊合作的積極性。)

4、宣佈遊戲規則:現在我宣佈比賽規則:由我出題,有搶答題和必答題二種,每答對一題後小組長可以拿一個娃娃放在桌上,最後娃娃最多的隊伍獲勝。

(二)教師出題,由幼兒回答。

現在比賽正式開始:

第一關:誰是我的好朋友。

玩法:每組的黑板上貼有8張漢字卡片,每組請一幼兒,在相同時間內把他的“好朋友”(相同的漢字)找出來,找得最快又沒有錯誤的那組獲勝。

——在孩子的操作中,其他隊員和觀衆可以通過“加油”或喊口號的形式進行互相打氣。在“主持人”宣佈得分隊伍時,也可以引導幼兒用“耶”、“太棒了”或喊自己隊伍的口號來調動孩子的激情,不斷的給予幼兒鼓勵。

第二關:奇妙的象形字。

——中國的漢字源於古代的象形文字,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據說有些從來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單憑“虎”字的樣子即能認出這個字指得是老虎。;。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我們現在就來玩一個象形字的比賽。

玩法:每組抽出幾張象形文字卡,並在小組內討論,最後找出相對應的簡化字。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會互相學習

第三關:漢字DIY。

玩法:提供塑料卡片(小棒或者小紙條),每組請一幼兒在板上擺出相同的一個漢字,誰最快誰獲勝。每組推薦一個眼明手快的幼兒來參與。可以準備3———5個漢字。

第四關:漢字大比拼

玩法:提供拆分後的字卡,在相同時間內比賽哪組組合成的漢字最多。

——這一關難度比較大,需要小組內所有成員的共同合作,有利於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幼兒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有益於幼兒增強識字量。

(三)頒獎儀式及小結。

分組進行頒獎。師:爲什麼這組小朋友能獲得勝利呢?

——通過小結讓幼兒回顧剛纔大家團結、齊心奮鬥的成就感。

活動反思:

一、活動效果分析:整個活動能圍繞幼兒的興趣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並且活動的設計整和了計算、社會、語言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注重情感方面的教育。活動的設計既具有時代感,又結合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在內容的設計方面也能從易到難層層遞進,使不同層次的幼兒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提高。活動中幼兒的熱情被充分調動,參與積極性高。幼兒在遊戲中自然地認識和運用了生活中常見的漢字,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不足之處。學,然後知不足。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

1、當孩子出現爭議時應該讓幼兒說明自己的意見,並在討論中接受別人給予的正確答案;

2、可以適當增加遊戲的難度,如在結束部分抽獎時可以讓幼兒進行組詞,讓幼兒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3、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互相幫助,出現不認識的漢字時可以有意引導幼兒去請教同伴,互相學習。

4、遊戲過程中可以配上相應的音樂,使比賽的氣氛更和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搖動裝入不同物品的瓶子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效果。

2.自制各種瓶子樂器,並演奏簡單的樂曲。

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色紙、膠水、豆子、米、沙、石子等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導入課題。

1.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一個瓶子,一邊搖動一邊說:“這是一個會唱歌的瓶子,聽,我的瓶子發生什麼聲音了?”

2.爲什麼我瓶子會“唱歌?”

3.猜一猜瓶子裏面有什麼?

4.教師出示另一個瓶子,問:“怎樣才能使這個瓶子也唱歌?”

二、幼兒自制瓶子樂器

教師說:“待會兒,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選一種你喜歡的東西,裝一勺子放入你的瓶子裏,然後擰好蓋子,就做好了一個瓶子樂器。”

三、幼兒感知瓶子發出的不同聲音。

1.你的樂器是用什麼做的?他會發出什麼聲音?

2.小朋友做的樂器發出的聲音都一樣嗎?爲什麼?

小結:不同的東西放入瓶子裏會有不同的聲音效果。

四、用自制的樂器演奏樂曲

教師問:“我們可以用這些瓶子樂器做什麼?”(表演/演奏)

“我們的瓶子樂器除了會唱歌、還會跳舞。”幼兒演奏樂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五、幼兒裝扮自制的樂器

“我們的瓶子棒棒?”(棒)“那我們好好爲它打扮打扮。請小朋友利用這些色紙打你的瓶子樂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教師爲幼兒準備各種色紙,幼兒根據自己意願裝飾樂器,發揮想象。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