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媽媽的聲音還有表情對嬰兒行爲的影響

媽媽的聲音還有表情對嬰兒行爲的影響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的聲音還有表情對嬰兒行爲的影響,很多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媽媽的聲音、表情以及其他表達等方式都會給嬰兒的行爲帶來一定的影響,本文內容繼續爲大家講解媽媽的聲音還有表情對嬰兒行爲的影響。

媽媽的聲音還有表情對嬰兒行爲的影響
媽媽的聲音還有表情對嬰兒行爲的影響

爲了解答這個問題,崴仕和斯特里亞諾做了一項實驗。

在做第一個實驗的時候一共有89名1週歲的嬰兒來進行,不過後來只有45名(24名女嬰和21名男嬰)被留了下來。

研究人員讓嬰兒坐在地上,20釐米以外有一個深28釐米的坑,是用有機玻璃製成的。寶寶的實驗內容就是爬過這個坑和媽媽相會,當然爬過坑會有一定的危險係數。

研究人員想出了三種不同的實驗條件: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媽媽讓寶寶看到自己,並和他(她)說話;

“面孔”條件:媽媽只讓寶寶看到自己;

“聲音”條件:媽媽不直視寶寶,只和他(她)說話。

研究人員計算寶寶爬過坑所用的時間。

結果如下: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嬰兒差不多用50秒爬到媽媽身邊

“聲音”條件:用了九十秒鐘;

“面孔”條件:嬰兒用了3分多鐘時間才爬過坑。

要是媽媽讓寶寶看到自己,並且一直呼喚寶寶的話,寶寶用最短的時間就來到了媽媽的身邊,其實這個實驗結果是很正常的。不過,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媽媽的'聲音好像比她的面孔對寶寶更具吸引力。

結論

所以到底爲什麼媽媽的聲音信號比其面部表情信號更能夠吸引寶寶呢?第一個要跟大家說的是,我們對動物進行了實驗,之後也發現了這個結果。進化過程中保留這種能力或許是對的。因爲,對聲音信號的敏感可以讓人在表情交流無法進行的情況下還是能夠繼續交流。

並且,這個理論也被另外一個人類學家提出的新理論所支持。這種理論推測,和寶寶進行聲音交流是母親在忙着手頭的事情然後不再與嬰兒進行視覺接觸時所發明的一種交流技術。

根據這一理論,人類嬰兒的哭叫也是差不多的緣故:藉助哭叫,嬰兒能夠告訴不再身邊的媽媽表明他(她)急需與之重建身體接觸,想讓媽媽陪着他,他不想一個人了。

缺乏母愛影響嬰兒智力早教

人腦中多巴胺的反常與濫用藥物、抑鬱和人格缺陷有關,而這種人格缺陷與童年時被忽視是有聯繫的。“毫無疑問,假設人腦中的多巴胺系統被損害,會導致嚴重的藥物依賴和某種精神疾病的傾向。”聖芭芭拉加州大學的學者威恩?布雷克這樣說道。他又說道:“一些人吸食毒品可能不是由於童年不幸,而是因爲缺乏母愛而導致的基因表達的改變。”這個結果“也許會讓一些政治家說,我們可以阻止某些社會問題的發生。” 缺乏刺激早期的動物實驗表明:對於缺乏照料的子代,與其說是壓力,不如說是缺乏刺激和交流更容易引起行爲障礙。例如,洛克菲勒大學的有關母性分離的專家布魯斯?麥克文說,有理由認爲在母性分離後的子代基因表達上,人與小鼠是相似的。 他補充說:“我們有必要看看那些未受侵擾的兒童大腦,以表明他們的發育曲線受母性分離的影響。這一點還未實現。”記憶與動機布雷克的小組把一組新生的小鼠與他們的媽媽每天隔離三個小時,另一組則得到母鼠的正常照顧。七天後,觀察小鼠腦部30000個基因表達的區別。觀察的部位是: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抑鬱的人此部分通常較小)以及與動機和緊張有關的前額腦皮質。

研究人員發現,與創建神經元新連接有關的幾個基因表達改變了。“這說明小鼠的腦發育異常,神經腦細胞的聯繫方式可能改變了。”布雷克這樣說。研究小組同時發現與多巴胺系統發育有關的基因表達的改變。過度興奮的多巴胺系統與精神分裂症有關,而抑鬱症患者多巴胺水平較低。性格與教養明白了幼時的母愛缺乏對基因表達的影響,纔可避免這種消極作用。研究人員認爲這是很重要的。但關鍵的目的是,通過給新生兒母親合適的幫助而防止嬰兒腦發育的異常,布雷克這樣認爲。 最後,他的研究小組計劃把一些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植入小鼠體內,從而研究與之相關的早期母愛缺乏是怎樣影響腦發育的。這將幫助他們區分精神疾病的基因原因與環境原因。布雷克在聖迭戈召開的神經科學年會上發佈了上述研究成果。(來自:太平洋親子)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