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怎麼辦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怎麼辦,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資的事業,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作爲家長的我們應該要怎麼辦呢?不如看看下面文章是怎麼看待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怎麼辦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怎麼辦1

不同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有不同的做法,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改正。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很容易用錯方法。性格溫和一點的家長也許會對孩子循循善誘,將事實道理擺在孩子面前,幫助孩子明辨是非真相。如果父母都能夠做到這個份上,我相信是能夠將大部分孩子拉回正軌的。

然而如果是性格暴躁的父母可能會採取一定的暴力手段要求孩子不能偷竊。尤其是在孩子屢教不改的情況下父母就極其容易被憤怒衝昏頭腦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緒,從而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具體表現爲發現孩子偷竊後憤怒不已,不瞭解清楚情況就大聲斥責,用言語辱罵孩子甚至是動手打孩子等等。

長久如此,孩子不但不能認識到錯誤,還會明知故犯,同時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這時候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小題大做了,孩子犯錯打一下身體能出什麼毛病,又或者覺得不採取暴烈一點的手段孩子不長記性。首先孩子不是動物,不能靠被毆打而長記性。退一步來說,及時孩子因爲怕被打而不再偷竊,但是能夠保證孩子的心理不會因此產生問題嗎?要知道一個健康良好優秀自信的心態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家長一定要穩住,因爲這本來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爲孩子年齡小不明白事理。如果家長盛怒之下質問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因爲懼怕而隱藏事實去編造另一個謊言,這時候家長應該要扮演孩子的知心朋友的角色讓孩子吐露自己的心聲,如果孩子遇到問題就要爲孩子出謀劃策,如果孩子做錯就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且表示如果下次再犯就會有相應的懲罰,當然不能是體罰。

要做到和藹可親遊刃有餘。這時候家長們不僅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還能收穫孩子的崇拜感,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原本父母與孩子之間本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可爲什麼要將自己跟孩子放在不同的對立面呢?又不是仇人。

其實孩子的世界無比簡單,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技巧,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怎麼辦2

當家長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錢或物時,往往想不通,認爲自己家中並非缺吃少穿,怎麼能發生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情呢?爲此,有的感到惶惑,不知所措,有的迷惑不解,強調是受了外界的影響,有的則不間青紅皁白,非打即罵,甚至關禁閉,隔離反省等等。

我們說,家長髮現孩子做了不體面的事,感到激動、氣憤是可以理解的。但氣憤之餘,不少家長不是從家庭影響和教育不當上找原因,而是過多地埋怨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處置方法上又操之過急,簡單從事,往往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激化矛盾,造成不幸。那麼,一且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爲時,該怎麼辦呢?

從大多數犯偷竊行爲的孩子看,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但是,作爲學齡前兒童偶爾出現此類現象,往往是家庭不良因素造成的。因爲初犯偷拿行爲的兒童,往往是自己所見所聞的“反映者”。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正當行爲時,家長首先應保持冷靜的頭腦,誠懇地、實事求是地幫助孩子認清錯誤的嚴重危害,認真聽取孩子所犯錯誤的敘述,分析造成的原委,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教育。絕不能當衆呵斥,也不宜隨便給初犯錯誤的孩子冠以“偷竊”之類的字眼。否則,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疏遠了家庭與孩子的關係,更不利於對孩子的批評教育。

其次,要分析家庭是否有不良因素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些家長不注意自身的修養,暴露在子女面前的言行存在着明顯的錯誤。比如有的學生常年使用單位用紙,如公用信箋、各種表格紙。顯然,這是家長提供的方便。還有的家庭無論家中或個人生活上缺少什麼東西,不是以自己的勞動報酬去購置,而是採用拉關係、走後門的手段去“弄”。還有的當着孩子的面,宜揚“這年頭老實人吃虧、受人欺”的謬論和事例,等等。

由於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領悟了其中的涵意。他們在好奇心的'馭使下,便會走上模仿偷竊的道路。

再次,要分析家長是否有教育不當的原因。有的父母把孩子視若掌上明珠,百依百順,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對孩子的不良行爲不批評不教育,把孩子嬌慣得爲所欲爲。然而,學齡前期的孩子評價是非的能力很低,往往把父母贊成什麼反對什麼看成判斷正確與錯誤的標準。如果一味嬌慣孩子,不告訴他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孩子心目中就很難形成衡量是非的標準。他很有可能在“我想要,“我想吃”的願望刺激下,毫無顧忌的去拿。因爲孩子並不知道這是社會所卑視的偷盜行爲。也有的父母對子女管束很嚴,孩子希望得到別的小孩所有的一切東西,可是父母不予理睬。孩子始終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便偷偷地去買,以致到別人那裏去偷。實際上這是對家長的一種報復行爲。

另外,有的孩子出於一種好奇心,盲目體驗冒險的滋味而去偷多還有的是因爲生理上的病態或智力低下,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去偷竊。對這樣的偷竊行爲,只要查明原因,對症下藥,就不難解決。

因此,當發現孩子偶爾偷竊時,首先應從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上找原因。抓住了這點,就抓住了防範的關鍵。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