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新生兒由於剛出生不久,皮膚都是很細嫩的,身體各項機能也比較薄弱。要孩子能夠健康長大,就需要多注意孩子的身體情況。接下來分享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1

核心提示: 嬰兒一隻眼睛眼屎多多半是感染所致,但也有可能是結膜炎,但不管是怎麼回事,都應該及時的就醫診治,找到導致此問題的病症所在,才能對症下藥,此外也要注意生活中的飲食,畢竟病從口入,嬰兒期更應該對此多加重視。

嬰兒從在母親肚子裏開始就成爲了所有家庭成員的最重要保護對象,但即使如此也常常會有一些問題困擾着父母。比如常見的嬰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若是放在成年人身上本沒有太大問題,但嬰兒不同,一切的異常發生在他們身上都需要引起重視,因爲這極有可能是感染所致,或者是結膜炎導致。那麼,嬰兒一隻眼睛眼屎多是怎麼回事呢?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

一、嬰兒一隻眼睛眼屎多可能是被感染。觀眼屎顏色,如果是黃顏色,同時眼結膜還有充血的情形,那麼就極有可能是細菌感染。這個時候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時刻保持眼部清潔,若是無法自愈,就需要尋醫就診。

二、嬰兒一隻眼睛眼屎多可能是結膜炎。結膜炎比起感染會更嚴重許多,不僅會導致眼屎的增多,還會刺激淚腺以致流淚,還會使眼白充滿血絲,以阻止體內往外排除細菌。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到醫院的眼科進行檢查治療。

三、上火導致的炎症。比如寶寶體內有熱氣,但又不能及時排除,那麼體內積累的大量熱氣便會造成上火,而眼屎增多是排除熱氣的一大表現。這時建議可以多給寶寶喝溫開水,食物以降火爲主,同時注意眼部的衛生,還可以給寶寶使用經過醫生准許的眼藥水。如果情況並未好轉,就需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

四、受到刺激。比如陽光的.照射、灰塵進入眼睛、風的刺激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寶寶一隻眼睛眼屎多。

通常情況下,半歲多的嬰兒是比較容易出現一隻眼睛眼屎多的情況的,家長需要多注意此情況,萬不可輕視。但如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寶寶一隻眼睛眼屎多,若沒有完全的把握,都最好是到專業的醫院檢查治療。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2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是怎麼回事

1、眼睫毛的刺激。

在幼兒2到3個月時,早上醒來眼睛上可能有些白色的眼屎,這是因爲這個時期眼睫毛容易向內生長,眼球受到摩擦刺激就產生了眼屎。一般1歲左右,睫毛會自然向外生長,眼屎便漸漸少了。

2、嬰兒鼻淚管發育不全。

嬰兒鼻淚管是比較短的,開口部的瓣膜發育不全,這樣會讓眼淚無法順利排出,導致眼屎累積。可以每天用手在寶寶鼻樑處稍加按摩,幫助鼻淚管暢通。

3、體內有積熱或發熱。

體內有積熱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上火。常常會拌有怕熱、容易出汗、大便乾燥、舌苔厚等症狀。遇到這種情況平時要多喂水,吃些清火的食物。嬰幼兒發熱時也會比平常多分泌眼屎。

4、細菌感染。

如果幼兒突然有很多眼屎,而且爲黃色,同時還伴有眼充血、發紅,這就可能是由於細菌侵入到淚囊,並在裏面繁殖、化膿,膿性物填滿整個淚囊,無法排泄而堆積在眼角。這就有可能併發角膜炎,角膜可由黑變白形成白斑,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小兒的視力發育。出現這種情況不要擅自用滴眼藥,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新生兒一隻眼睛眼屎多要怎麼辦 第2張

新生兒眼屎多怎麼辦

1、結膜炎症

寶寶出生後,很多家長怕孩子着涼,所以家裏室溫往往較高,細菌也容易繁殖,加上新生兒會不自覺地用手揉眼睛,易出現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瞼結膜充血等結膜炎症狀,眼屎也會多。

應對方法:局部滴抗生素眼藥水和眼膏可改善症狀,結膜沖洗有助於炎症消退。滴眼藥水前,應清除病兒眼部的分泌物。給寶寶多喝水,並注意觀察所食用的奶粉對寶寶消化功能的影響。清潔寶寶的雙手,定期修剪大人和寶寶的指甲,可以減少細菌感染眼睛的機會。

2、新生兒淚囊炎

新生兒淚囊炎是由於排泄淚液的淚道、鼻淚管堵塞引起,由於鼻淚管下端的胚胎性殘膜沒有退化,阻塞鼻淚管下端,淚液和細菌積聚在位於內眼角皮膚下的淚囊裏,從而繼發感染。約2%~4%的足月新生兒有這種殘膜存在,大多數可在4~6周內自行萎縮。

應對方法:由鼻根往鼻頭方向按摩淚囊及鼻淚管,增大管道內的壓力,促使殘膜穿破。合併細菌感染時,給予抗感染治療。按摩和保守治療無效時,可在抗感染治療後,進行探通術。

3、淋球菌性膿眼病

淋球菌性膿眼病爲淋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爲2~4天,常常由於母親罹患淋病,新生兒在通過產道時被感染,雙眼同時發病,表現爲急性化膿性結膜炎症。通常患兒的眼皮會極度紅腫,幾乎睜不開,而且有大量的膿狀眼屎源源不斷地產生。

應對方法:通常在新生兒出生時,醫院會用1%的硝酸銀溶液點眼,降低新生兒的感染率,但在非正規醫院分娩的新生兒,感染此病的機會增大。青黴素類藥物對此病有效。爲避免交叉感染,應到正規醫院進行系統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