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橋樑與楷模

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橋樑與楷模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橋樑與楷模,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因爲很多孩子都以父親爲榜樣,下面小編分享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橋樑與楷模,一起來看下吧。

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橋樑與楷模

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橋樑與楷模1

一位痛苦不堪的父親曾這樣訴說他的不幸:“我的前半生被父親毀了,後半生被兒子毀了。”兒子不是生活在父親的陽光中,就是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中。父親對男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父親是男孩通往男子漢的橋樑,是兒子的力量之源、規則之源、自制力之源。

父親是男孩通往男子漢的橋樑,當代社會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現象就是男孩陽剛氣質的日漸喪失。

韓寒說:“超女選出一個男的,好男兒選出一個女的。”

鄭淵潔說:“現在的男人越來越像女人,女人只好揭竿而起,越來越像男人。”

2010年,我們在出版《拯救男孩》一書時,揭示了一個非常令人憂慮的現象:“男孩不男”、“男孩女性化”現象較爲嚴重。

上海市一位小學四年級女孩這樣評價男孩:我覺得我們學校有些男生很討厭,沒有男子漢氣概,在學校裏總是裝出一副嬌弱的樣子,說話有那麼一點兒娘娘腔,還很貪吃,吃得跟個小肥豬似的。也有些男生像我們女生一樣,嘴裏經常嚼着話梅,做起事情來扭扭捏捏,還不如我們女生。他們說起話來陰陽怪氣、走路搖搖擺擺、頭上摩絲油亮,讓人一看就難受。更讓人看不慣的是他們還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撒嬌,比女生還女生。

“男孩不男”,“男孩女性化”,其實反映的都是現在男孩陽剛氣質的衰落與喪失,原因何在?我們發現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父教的缺失。父教缺失使男孩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一個健康的男性榜樣,從而使得一些不健康的男性榜樣乘虛而入。

美國父親角色研究的專家羅斯·派克認爲:由於父親往往以更加鮮明的、更加差異化的方式與孩子互動,父親在孩子的性別發展中比母親起着更爲關鍵的作用。父親塑造了一個男子漢的形象,父親也是兒子最重要的榜樣形象。父親提供一種男性的基本模式,男孩通過觀察與模仿父親學習男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問題。

無論是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還是實證研究都證實,父親在男孩性別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弗洛伊德認爲:男孩在發展過程中會有意識無意識地模仿父親的角色和行爲,從而形成具有鮮明性別特徵的行爲。社會學理論則強調榜樣的作用,認爲父親爲孩子提供了一種男性的榜樣和行爲模式,男孩往往把父親看作未來發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親。研究證實:如果父親在家中是果斷的、具有支配性的,男孩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親在家裏是軟弱的,而母親具有支配性,男孩會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徵。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的研究結果指出:與那些一星期內接觸父親不到6小時的男孩相比,每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更有男子漢氣概,他們所從事的活動更開放,他們更具有進取精神,也更願意去冒險。還有研究證實,男孩在4歲前失去父親,會使他們失去雄心和攻擊性,在性別角色中傾向於女性化,往往喜歡那些非軀體對抗性、非競賽性的女性化活動。

男性研究專家戴維·斯杜和斯坦芬·阿特伯恩在《憤怒的男人》中寫道:“經驗告訴我們,今天最快樂、對自己性別角色最滿意的男性,是有父親在他們生命中傾注了大量時間和心血的男人。”

父親是孩子成長中的橋樑與楷模2

父親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橋樑

母親能跟孩子同頻交流與發展,孩子一歲的時候,母親能用一歲的眼光看孩子,孩子五歲的時候,她能用五歲孩子的心理與孩子一起玩。父親的心理是“凝固”的,只能用一種眼光看孩子。不管孩子是一歲還是五歲,他認爲應該怎樣就是怎樣,也就是說,父親在孩子七八歲以後才介入教育。比如,兩歲的孩子在哭,爸爸不知道孩子爲什麼哭。媽媽就不一樣了,能弄明白孩子是餓了還是冷了。

一方面父親要在家裏、家外創造一個包括物質、精神兩方面的環境,給母親一個安心育兒的心情。家庭中男女分工協作,如果女性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過多地考慮經濟的原因、外在的原因,就會失去自己正常的心理。

另一方面,孩子越小母親的作用越大,孩子慢慢長大到五六歲的時候,父親的作用就顯現出越來越重要。母親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父親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的世界,他懂得社會上的競爭規則與價值標準。對社會的分工、變化,父親的感受要深一點,孩子通過父親的肩頭走向社會。母親不同,母親的本性並不完全適合社會再生產,而更適合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孩子多是通過父親這扇窗子來了解這個他將要進入的人類社會,因此,父親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樑。

孩子越來越大,對外界的認識要把握得越來越準確,只有父母通力合作,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而不是靠母親或母親單打一行爲。

歷史上寡母撫養的孩子成才率特別高,那是因爲寡母不僅給孩子以代表生理上的一級,還有寡母直接參與了社會生產,知道社會的發展動態和人情世故。

既然寡母撫養的孩子特別容易成才,父親應儘量讓母親去教育孩子?

不是這樣的,人生的發展不僅僅是成才的問題,還有一個人的.和諧發展的問題。往往寡母撫養的女兒,事業很成功,但在以後組建的家庭生活中大多都很不美滿。這些女孩子從小沒有跟父親在一起生活過,她不知道同男人如何相處,因爲她的母親不能隨便和男人交往,她自己也不可能同男人交往。於是就容易把男人想象的太好,或者把男人想象的太壞。

孩子是兩人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卻是一人說了算怎麼辦?

誰說的對就聽誰的!可怕的是真理掌握在家庭中的某一個人當中,而他(她)不是家庭中的權威,這樣的結果會比較糟糕。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就像家裏說話算數的那位。在某種程度上講,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上的,父母有多高,孩子有多高;父母能走多遠,孩子才能走多遠。

因爲空間或時間的關係無暇顧及孩子,這樣的父親如何讓孩子感受父愛?

爸爸對家庭、孩子除了提供物質基礎外,另一種責任就是要把自己在社會上打拼的酸甜苦辣,人生體驗傳達給孩子,用寶貴的經驗去滋養孩子的心靈。我女兒已經八歲,不在身邊,但是我已經作好了讓孩子與自己在一起生活的計劃,對孩子的要求、期望通過妻子的影響孩子,在妻子的口中,經常會聽到“你爸爸希望你怎麼樣做,你爸爸是怎麼樣做”的話,等等。

讓女人回家的理由,我不贊同。她們把教孩子當作副產品,關鍵是要把位子讓出來。相反,男性應該在職位緊張的狀態下,把職位讓出來給女性。另一方面,階段就業、彈性就業,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社會應該對孕期、哺乳期的媽媽負責,社會應該對母親發工資。等孩子長大了,社會要給母親的二次就業創造條件,要走出家庭迴歸母性,而不是走出家庭拋棄母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