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

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在生活中,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責任,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是會有影響的,下面分享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一起看下吧。

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1

小派這位朋友的母親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女人,但並不幸福。她的丈夫,也就是我朋友的親生父親,是個脾氣暴躁,對家庭沒什麼責任心的男人。在我朋友幼年時期,父母的爭吵便儼然已是家常便飯。“我很害怕,無所適從。但是更讓我感到恐懼的,是我媽對我說的那些話。”她說。她母親常常對她說:“那時候要不是因爲你,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這句話自她幼時,說到成年,常常是在母女間的家常閒聊之中,有意無意間提起。

直到最近,她終於忍無可忍,對母親說:“如果你想好了,就離吧,沒關係,不用考慮我。”母親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親生女兒居然慫恿她離婚。最後她嘆了口氣說:“算了,老都老了,還爭個什麼勁呢?過一天算一天吧。”

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

“你知道我爲什麼跟我媽吵架嗎?”說着,她的眼淚滾滾而下,“我覺得她一直是想告訴我:我的存在,阻礙了她年輕時追求幸福的權力。如今已把她拖成老嫗,早已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能力。她讓我覺得,我的存在,是一個極大的錯誤!我常常問自己,爲什麼要這麼不適時宜地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討厭自己,真想找個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

聽到這裏,小派被她過激的言論嚇了一大跳。幾番毫無新鮮感的勸慰,終於讓她暫時平伏了情緒。其實小派知道,像她這種情況,並不是幾句激勵的話語就能化解的。什麼珍愛自己,享受人生,此刻說來都是那麼蒼白無力。

是的,小派這個朋友的心結,早已根深蒂固。從小到大都揹負着與她年齡不符的重擔——“欠債”。她的母親一直在向她抱怨,雖然本意是抱怨外界環境對自己的不公,但孩子從單純的角度看來,就是在指責自己的存在。而這個現實,卻是她無法左右的。這種無力的“負罪感”,阻礙了個體的自我承認,促使“低自尊人格”的形成。使她從孩提時的無所適從,發展成爲如今的厭世。

成人的世界很無奈,不是孩子們能夠理解和承擔的。我們沒必要把自己的委屈和痛苦強加於孩子,甚至拿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讓小孩子來“背黑鍋”。如果對婚姻感到失望,離與不離取決於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孩子的存在。不要讓孩子爲你的決定買單。國外很多單親家庭,孩子們照樣健康成長。孩子幸福與否,最大的影響因素是至親之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而不是你犧牲自我,爲TA換來的表面上的安穩。

如果說這個朋友的成長經歷只是個案,那麼在我們身邊,另外一些“債務”正在不斷強加於孩子身上。家長們最常見的一個習慣,便是在孩子學習不夠努力時,說這樣的話:“爸爸媽媽辛辛苦苦上班掙錢,自己捨不得吃穿,就是爲了給你交學費。你必須要好好學習,纔對得起我們!”

可能有些朋友就要站出來說話了:“這樣說有什麼不好?孩子沒有壓力,哪來學習的動力?再說了,這句話說的也是事實!”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這樣的壓力,真的能給孩子帶來動力嗎?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可知道,當你們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心裏是怎樣想的?

——“我可沒讓你去辛辛苦苦賺錢!我可沒讓你省吃儉用給我交學費!一切都是你自願的,關我什麼事?我討厭學習,如果我不學習,你就不用供我學費了。我也出去打工賺錢,讓你沒話可說!”

是的`,很多孩子因此而輟學了。因爲他們覺得,學習並不能讓父母變得不辛苦。他們無力靠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一事實,這讓孩子內心產生了一種“罪惡感”。唯有像父母一樣出去掙錢,才能消除這種罪惡感。

我們再來說第二個問題:父母辛苦掙錢,真的是“爲了孩子犧牲自我”嗎?別逗了!請不要拿這種無恥的謊言來綁架孩子!

如果說,現在就扔給你幾百萬,讓你衣食無憂,你是不是就感覺特別幸福,就可以不用工作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你真是不配爲人父母!試想,你自己內心就是一個好逸惡勞的人,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努力上進呢?沒看到世上有那麼多成功人士,還在辛苦打拼嗎?作爲父母,爲什麼就不能誠實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辛苦工作,是爲了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今天你不學習更多的知識,明天你的勞動就會非常廉價。”

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2

別讓孩子覺得你在嫌棄他

昨天帶娃去白鹿原玩,正吃着飯聽見後面有女人在大聲罵人。

“犯賤,沒人要”等字眼頻頻入耳。

原以爲是兩個人在吵架,可是明明只聽見一個聲音,結完賬出來,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媽媽在那裏大聲罵兒子。

聽朋友說,只是因爲孩子不小心把店家的碗打碎了,媽媽就開始破口大罵,自己結完賬出來,還不讓孩子跟着。

那個男孩大概七八歲的樣子,抹着眼淚在大聲哭泣,旁邊的人看得直搖頭,大家紛紛爲孩子他媽感到羞愧,但她自己卻不覺得,還是在那裏旁若無人地大聲教育着自己的兒子。

於是,我就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新聞。南京一女子騎電動車載了兩個孩子,民警將其攔截,告知超載危險,需交20元罰款。結果這位媽媽說:我沒帶錢,要不把小孩兒給你吧。

別讓孩子覺得TA欠你的 第2張

還有更奇葩的是,去年看過的一則新聞,說是一對夫婦帶三歲的女兒去成都某古鎮旅遊,在一家店裏,女孩不小心摔碎了一個杯子,店主要求賠償25元。這對夫婦認爲店家是“強買強賣”,說“杯子不要,把孩子賠你”,然後頭也不迴轉身走了。

兩個小時後依然不見這對父母返回來領孩子,店主只好報警,警察聯繫到他們,他們說已回到成都,逛一天累了,不接孩子只是想給她個教訓。

身爲母親,我實在想不通這樣的父母是懷着什麼樣的心理在搞事情。

也許他們只是覺得耍耍賴就可以推卸責任,可孩子呢?有沒有看到孩子的尷尬、無助甚至恐懼?

小孩子如果不是故意做錯事情,一般心裏都是非常害怕的。打碎碗的事兒,涵涵也幹過。

上次帶涵同學出去吃飯,她不小心打碎了人家的碗,“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

我趕緊把她抱在懷裏安慰着說:“沒事,沒事,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我老公一邊安慰娃,一邊拿掃把把碎片掃了起來,並問店家這個碗多錢?

店家說,小事情,不用賠的,就是把娃給嚇着了。

因爲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的,他們也想把事情做好,不受指責,不犯錯。可因爲年齡小,平衡感不好,或者是手上沒力氣,難免做錯。

如果父母這時出來指責,並且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破口大罵,那孩子要麼就會覺得無所謂反正已經習慣了,也毫無愧疚感,要麼覺得很丟人,心裏想着,要是能夠自食其力,肯定不願意回到那個沒有自尊和地位的家。

更別提那個把孩子扔在店裏,倆人跑回家的父母了,他們的孩子每天活的該有多戰戰兢兢啊,因爲稍微出點錯,媽媽和爸爸這兩個世界是最親的人,就有可能不要他了。孩子又哪來的安全感呢?

我們大多數的父母雖不至於在孩子犯錯後,不會不顧場合地對着孩子破口大罵,但卻喜歡幹同一件事兒。

那就是充當馬後炮。

比如:“你看,我早就告訴過你小心點,你就是不聽,這下打碎了吧!”

“感冒了?活該!早說讓你多穿點衣服就是不聽!”

“說過多少次了就是不聽,這下知道了吧?”

我們總是喜歡用孩子的失敗,來證明自己的英明,自己的能幹。

相反,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我自己什麼也幹不好,只要聽父母的就好了,啥也不需要自己做決定,反正也做不好!”

還有的父母,特別喜歡上綱上線,翻舊賬。

孩子打碎一個碗,他們就會說:“你看你,連個碗都抓不住,什麼都做不好,廢物一樣!”

“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養你有啥用?”

孩子就打碎了個碗,怎麼就啥都做不好了?然後還要翻出之前那些錯事,再次數落一頓,順便在孩子傷口上撒把鹽,並且把之前孩子那種做完錯事的心理過程重新讓娃經歷一遍。

何必呢?我們可以爲了孩子去死,怎麼就不能容忍孩子犯個錯呢?誰不是打小一路犯錯走過來的?

我們明明是愛孩子的,卻總是因爲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讓孩子覺得我們不愛他,甚至我們嫌棄他。事後就算你再後悔,但當時在孩子心裏留下的陰影,不是簡單就能抹去的,何況很多人還是每每後悔,每每不改。

請允許我們的孩子犯一些錯吧,不然他寧可啥都不做,寧可做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寧可做父母手中提着線的玩偶,因爲他不想讓自己最親的爸媽嫌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