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

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現在很多人都會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是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發的朋友圈就會想得很多,下面小編分享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的文章。

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1

“我兒子本就是調皮鬼,自從交了一位更調皮的朋友,簡直無法無天了。兩個男孩聚在一起,在幼兒園鬧翻天,我每週都要被幼兒園老師請去聊天。”

閨蜜不停地跟我抱怨她兒子的交友問題。雖然,早在之前,她就知道這個男孩很調皮,但因爲做連孩子交友都要干涉的“霸道媽媽”,於是遲遲沒有作爲。

讓孩子作爲朋友圈的主導者,我是絕對舉雙手認同。但是,放任孩子交友,我的回覆絕對是呵呵呵。一段友誼,給孩子帶來負面或正面的影響,往往會出乎你的意料。

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

擁有相近的消極性格,很可能會互相吸取對方的缺點。閨蜜的調皮兒子,交上更調皮的夥伴,他們會互相分享“經驗”,鼓勵對方繼續這些不受歡迎的行爲。此外,幼稚的孩子共處,則會互相爭吵不休,變得更幼稚;好鬥的孩子共處,則可能會變得更有侵略性;內向的孩子共處,則可能彼此抱團,形成小團體,和外部的聯繫變得更少。

反之,和性格不同或性格互補的孩子相處,會互相幫助,互相糾正。幼稚的孩子跟年紀大的孩子相處,會漸漸變得懂事穩重;好鬥的孩子,和安靜的孩子相處,會有所收斂;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相處,會更願意開展社交。

孩子們會互相影響,所謂“民主自由”絕不是父母放任孩子交友的理由,父母應當時刻做孩子的朋友圈裏的監督者,確保孩子對友誼的選擇是有益的,一但出問題,就果斷出手。

而想默默地當孩子交友的守護者,要做的事情可多了。而且,絕對是門腦力活。即使孩子的朋友讓你頭疼,也不建議你過分強硬幹涉,發生正面衝突只會讓我們在他的朋友圈中逐漸失去話語權。處理孩子的交友的關係,不妨採用迂迴戰術。

1、融入孩子的朋友圈

特別聲明,別一言不合就拆友,特別是在你不熟悉孩子朋友的情況下。想知道朋友如何影響孩子,那就去了解他們。我經常會鼓勵孩子把朋友邀請到家裏,有時候也會和他們一起玩。這樣子,我熟悉孩子所有的朋友,通過觀察,也會清楚他們究竟對我的`孩子有什麼影響。

2、鼓勵孩子交不同的朋友

很多時候,如果有些朋友對孩子有負面影響,不必着急上演拆友法。當孩子只是跟某一兩個朋友相處,那麼自然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鼓勵孩子交新朋友相處,一來會減少他和不理想朋友相處的機會,二來交往的朋友多了,那麼這位朋友對他的影響會變小。而且接觸不同性格的朋友,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是有好處的。

3、強化下自家的教育

大多數情況,孩子的朋友就是他的同學,倆人上學待在一起,你阻止不了孩子間的交往,而且你也無法時刻幫助孩子淨化社交環境。

這個時候,還是得靠父母強化下自家的教育。要知道,比起朋友的影響,父母對他的影響更大啊。你內向的兒子總跟更內向的孩子整天待着,那你就週末帶他去遊樂場跟更多的孩子交流;你調皮的兒子跟調皮鬼聯盟,那你就在家制定相應的懲罰……反之,如果父母與孩子的親密聯繫不足,那麼孩子把部分的感情需求放在朋友身上,導致朋友對孩子的影響更深。

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2

孩子自由玩耍培養創造力家長不要插手

玩耍是門深奧的學問,在玩耍的過程中,方向感、空間時間的掌握、溝通技巧、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解決問題等知識,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孩子的囊中物。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自由玩耍會讓孩子受益無窮。它有助於孩子變得更具有創造性,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發展解決與他人和諧相處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通過玩耍學會自己探究嘗試、掌控環境。“也許最重要的是,玩耍是一種單純的快樂,是童年彌足珍貴的一部分。”

兒童健康發展真正所需的是更多美好的玩耍時光,自由玩耍能夠培養孩子創造力和社會技能。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了手部和身體的觸覺發育,如玩泥、玩沙、玩水。小兒的觸覺訓練嚴重不足,導致觸覺敏感或遲鈍兒日益增多。觸覺發育不良,可以影響到大腦對外界的認知和應變。觸覺又是一種情感溝通手段,日本人對孩子觸覺和耐寒能力培養非常的重視,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冬季女娃們穿的校服都是呢裙,而不是厚厚的長褲或棉褲,四季都鼓勵孩子洗涼水澡。

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可以插手嗎 第2張

大人千萬不要手把手地教孩子,無論是多麼小的孩子,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研究,給孩子自己發現的機會。家長必須有意識地剋制那種什麼事都爲孩子做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的行爲大多數是有意義的,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一種行爲,但這種行爲對孩子不構成危險的話,我們就應該保護孩子,讓他繼續這個行爲。最好、最自然的促進孩子在社會、語言和精神上的良好發育的方式是:父母和撫養者將孩子融入他們的交往中,並儘可能地和孩子一起玩耍。

學齡前的孩子應該有一個歡樂的童年,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去觀察世界,去體驗生活,促進想象力的發展,促進思維力發展,啓發和誘導孩子的創新思維。對孩子而言,學習的樂趣並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學習的過程本身,從自身需求出發獲得的經驗和能力。

高學歷的母親,更偏重於對孩子的嚴管,不願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家長要有對孩子生命規律和生命潛力的深刻認識、理解和尊重。家長要深刻地懂得生命的整體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對於生命發展的獨特重要價值,懂得這階段的教育對每個幼兒個體生命的重要影響。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遊戲。幼兒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要爲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儘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爲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