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電影電視 > 大象席地而坐評價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多少

大象席地而坐評價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多少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大象席地而是目前還沒在國內上映的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好評如潮,那麼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下網友對大象席地而坐評價吧!

大象席地而坐評價

大象席地而坐雖然還沒在國內上映,但是口碑爆棚,全片都是鏡頭感覺要懟到臉上去的特寫機位,暗灰色的色調也加重了影片的壓抑感。

原諒我非要用一句格外拗口的話來標題這部電影。

如題,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們都離不開這個整體。但我們又都是一個個本質上彼此疏離的個體。而這部電影所呈現的就是我們——疏離卻又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個體們——集體淪陷的局面。

大象席地而坐評價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多少

一、形式和內容:

從背面拍到正面再回到背面的手持跟焦、鏡頭長時間只聚焦在主體上而略過其他人的畫面、通過人機同時變動方位完成的場面調度、用連續的影像還原時間流逝的真實感等等,這是塔爾·貝拉結合塔可夫斯基的浸入式長鏡頭。同一天的時間線裏,講述四個主角的各自處境和遭遇,並且運用巧妙的線索將他們聯繫在一起,這是考驗劇本功力、結構複雜的多線敘事。還有文藝片裏特有的環境聲高頻採錄和配合影像達到渲染情緒效果的後搖配樂。所有這些用感官接收的東西,都是我——可能也是大部分人——在觀看電影時所能夠輕易感受到的。

但更讓我爲之觸動的,是電影中對秩序和混亂、意義與虛無、整體和個體以及個體與個體之間關係的表述。

因和朋友的妻子偷情而導致朋友跳樓身亡,又因弟弟被害而尋找兇手的江湖混混;像《撒旦探戈》裏死了貓又“無家可歸”的孩子一樣,即將被驅出家門送往老人院的喪狗老人;被父親萬分嫌棄、在學校錯手殺人且發現奶奶獨自死在家中的隱忍少年;家不成家、身陷與副校長亂倫醜聞中的單親少女……

這些人物所處的,是一個充斥着買房、教育等諸多是非問題的自私自利且弱肉強食的社會。這個社會裏特別多意外,也特別多無法澄清的誤會。

而他們都是被驅逐的流離失所的人,他們都想找到一處可以安心存活的容身之處。

大象席地而坐評價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多少 第2張

二、此處和別處:

錯成殺人犯只能亡命天涯的少年最先決定要離開。目的地是馬戲團宣傳海報上說可以看大象席地而坐的滿洲里。

他想離開眼前這座灰濛濛的城市,去往想象中色彩斑斕的滿洲里開始全新的生活

另一個空間,坐在少女身旁的副校長隔空戳破了這場不切實際的白日夢:“每個時代的日常都差不多,稍微有些不同,你不用爲此而困惑,所有人過一段時間都會明白……但凡活着就不會好的,會一直一直痛苦。從出生開始,一直痛苦。以爲換個地方會好,好個屁啊!會到新的地方繼續痛苦。”新的地方和舊世界一樣。賈木許式(《天堂陌影》)的虛無主義撲面而來。

少年認爲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但他也清楚自己一無所長。即便如此,他還是要離開。

最後,同樣被“整體”擊潰後無家可歸的少女和老人,同少年相遇在了石家莊火車站。出發前老人說:“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的。到了就會發現,沒什麼不一樣……你看着那邊,覺得那邊一定比這裏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決好這裏的問題。”但說完他還是一起坐上了開往滿洲里的班車。

這裏的問題是無從解決的。

班車不知開了多久,漆黑中少年彷彿可聞見大象的鳴叫聲。想必是夢。

因爲生活根本就是無法走出的石家莊和不可抵達的滿洲里。

三、戾氣和才氣:

有人說胡波生前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抑鬱症所困擾,也許是因爲貧窮、失意,或是各種無法妥協的執念。他說相比拍電影,寫小說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更高。我未讀過他的小說,但從轉述的文字中足以感受到他書裏的戾氣。

那都是他所處的社會的戾氣。

一面是生性自由的藝術家,一面是有合約在身的導演,面對周圍的惡意(至少在他看來如此)和自己內心的焦灼,他從無力到無望一路上都經歷過些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現實並非想象,儘管他可以讓劇本里的人物在沉默中爆發,可他自己卻只能在沉默中死亡。從職業操守的角度講,也許他是不符合規矩的,但如果設身處地站在他的立場,我同情他。

因爲我能理解那種無法妥協的執念。

他的才華也絕對毋庸置疑。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這都是一部完整且出彩的電影。雖然總能瞥見其他導演的影子,但作爲第一部長片作品,在拍攝時間等問題都受到限制的前提下能夠拍成這樣也實屬不易。他敏感又多心,溫順卻殘酷,這些特徵都註定了他心裏的悲觀傾向。但他仍是清醒且獨特的。就像他在北影時,導演系某個老師當着全班13個同學面說的:“以後,你們12個人將拍攝一種片子,胡波將拍攝另一種。”

很顯然,《大象席地而坐》就是另一種。他做到了。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多少

大象席地而坐評價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多少 第3張

大象席地而坐豆瓣評分是8.0

該片刻畫了衆多底層小人物,故事以一座並不發達的東北小城爲背景,再加上非常粗糙的製作,在技術層面就營造了一種十分壓抑的氛圍。就內容而言,實在太沮喪了,太悲觀了,每個人物身上都縈繞着一股厭世情緒。但作爲一部影像作品而言,它又時不時閃現出作者才華的一面

近四小時的放映時間超過了傳統的影院格式,但沒有一分鐘厭倦。電影讓觀衆深入沉浸在一個外部情感世界中,因爲這個外部世界提供了使觀衆產生自我認同的接觸點。導演以極大的同情心追蹤角色所遭遇的冷漠、忽視、拒絕和暴力,似乎這幾個角色是他自我的幾個分身,用電影對環境進行悲觀的盤點。故事的嚴肅性和悲劇性融於利落而不矯情的對白中。攝像機輪流緊貼每個角色,靜態地捕捉動態。該片是導演留下的非凡遺作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