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

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快樂是一種積極的情緒,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多方面的壓力,這個時候保持快樂的情緒就非常重要了,看看美文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

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1

一位太太抱怨說:“我心情不好,因爲先生不體貼。”她把快樂鑰匙交給了先生。

一位婆婆訴苦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她把快樂鑰匙放在媳婦手裏。

一位員工吐槽說:“老闆不賞識我,所以我才情緒低落。”他則把快樂鑰匙交給了老闆。

當你把快樂鑰匙交給了別人,你就無法解開自己痛苦的鎖。因爲你無法掌控別人。如果你的痛苦是來自別人,那麼喜樂也必然來自別人,你必須靠別人“開鎖”,這樣當然很難快樂。

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

你會一直對“拿你鑰匙”的人耿耿於懷,只要一想到他們就心情不好,所以也把自己不好的情緒歸咎於他們。“都是他們讓我這麼不高興,所以我繼續生氣是應該的”。對方要是肯改,你就會好受一些,問題是他們不想改,結果你的心情也就一直好不起來。

實際上,我們自己是如此無知,又沒有人逼你把鑰匙交給別人,是你自己要把快樂交給別人決定,然後又再自憐,覺得很無奈,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奧修曾說過:“你若執意痛苦,那就算擁有全世界的愛,你還是會深陷苦海。但一個人也可以毫無理由地快樂——因爲快樂和痛苦都是你的選擇。”

要脫離被別人掌控的命運,首先就必須要回那把快樂鑰匙。千萬別再說“是誰害我不快樂”、“誰把我氣得半死”之類的話,你應該說“是我選擇不快樂”、“是我選擇讓自己氣得半死”。記住,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一位病人曾感慨地說:“我期待我的父母、妻子、孩子還有朋友帶給我快樂。回憶過去,我看到自己大部分的日子都不快活。當我終於瞭解幸福取決於我自己時,我才快樂起來。”當他拿回那把快樂鑰匙,身體很快康復起來,這是多麼棒的領悟啊!

我們就像麝香鹿一樣,跋山涉水,尋找醉人的芳香,才發現那味道原來來自於我們自己。當你真的認識到自己握有快樂鑰匙之後,實在沒有理由繼續留在痛苦中,不是嗎?

絕不要依賴某個人讓你的人生好過些,你是唯一讓自己生命好過的人。

許多人相信自己的快樂來自別人,這種人常會用討好的方式控制別人,以避免被別人拒絕,結果反而失去內在的力量。這好比一個乞丐向人乞討,那是很痛苦的。

要拿回快樂鑰匙不難,就是決定要當個快樂的人。不管別人的言行和態度怎麼樣,你一樣選擇“快樂做自己”,這樣就拿回快樂主動權了。

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2

我發現,每一個現在焦慮的家長都是過去曾經輕鬆的家長。

我的身邊就有兩個例子。

一個是工作中認識的朋友,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真性情,仗義直言,不媚權貴。他出生於農村,完全靠個人打拚才擁有現在的一切,因此也非常自信。他說我是草根出身,我對此很自豪。他也常常說職業無貴賤,只要努力就有飯吃。對於還在讀小學的兒子,他說,我跟他說過,能不能上大學無所謂,將來學做廚師,能做得一手好菜,能養活自己,也是成功。

這道理是不假。不過在我聽來,卻覺得不太妥當。這話會給孩子傳遞別樣的信息,比如說,既然上不上大學無所謂,那就不用好好讀書了。

三年後,形勢變了。這時,他的孩子面臨中考,如果能考上普通高中,將來可以參加高考,如果考不上,只能上職業高中。按他孩子的成績,在職高與普高的分界線上下徘徊。他急了。曾經認爲上不上大學無所謂的他,現在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考上高中。

別人是快樂的鑰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鎖 第2張

讓他着急的是,孩子根本不急,晚上不睡覺都要看小說,而且是那種玄幻小說、武俠小說,在他看來這是最垃圾的小說,可孩子就是沉迷於此,置學習於不顧。

他一改以前對孩子的開放式態度,對孩子嚴加管束,結果孩子就離家出走。作爲父親,當然擔心孩子在外面的溫飽與安全,於是又採取綏靖政策,從情緒上安撫孩子,只求他能在自己的視野之內,不再無端消失。

另一個例子,朋友講的她的畫家朋友的故事。

畫家朋友的書畫作品在省內乃至全國都有名氣,身上自然有藝術家的範兒,崇尚自由,對於某些規則會視爲束縛,在他看來不按常理出牌也許更有創造性。在藝術創作中可以如此,但是在生活尤其是在孩子的學習中,卻是萬萬不能的。對於孩子,上小學正是給他建立規則的時候,可這個家長帶着孩子打破規則。他的孩子那時常常是到了週五下午就不上課的,沒有別的原因,他們家的習慣是,到了週末就一家人開車去自駕遊,週五下午出發。

老師提醒他多次,但他覺得行萬里路比看萬卷書重要,週五下午的課可以不上。

是的,他的孩子是跟着他去過很多地方,見過世面,開闊了眼界,但是,一回到學校,孩子整個人就不好了,學校是看成績的地方。如果長期是班上甩尾巴的那一個,孩子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差。後來勉強考上了初中,可是成績完全跟不上趟,他這時候不及時彌補,卻仍然是自我安慰以及安慰兒子,國內的教育是禁錮思想和頭腦的,是填鴨式的,沒關係,反正我們將來出國讀書。

但是,就算出國讀書也是需要成績的,對於一個高中都考不上的孩子,對於一個英語成績總是很差的孩子,想要出國也很難。

現在,孩子的未來成了他的心病。

是的,他的畫受人追捧可以賣到高價,那是他自己的本事,但孩子的本事在哪裏?如果不接受學校教育,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沒有某些專業方面的長項,孩子未來的立身之本在哪裏?

在這兩個例子裏,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曾經,他們都是很瀟灑的父親,覺得樹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長不必要擔心什麼,先讓孩子開開心心地玩好了。

結果呢,孩子玩着玩着就掉了隊,與同學比就是落後一大截,身爲父親的他們陷入深深的焦慮中,他們的輕鬆快樂到哪裏去了?

很早以前,有一個朋友向我諮詢,我的孩子正在讀小學,成績中等偏上,需不需要培優?

她也是那種飄逸型的家長,認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快樂更重要,所以希望把課餘的時間還給孩子,讓他自由生長。

我說,你這樣的想法一點都沒錯。孩子確實需要遊戲、玩耍,釋放天性,葆有童心。孩子的成績能在班上中上水平,如果孩子和你對此現狀都很滿足,那就保持現狀,不必培優。但是,如果孩子自己想將來考更好的初中,如果你對兒子的期待比現在他的狀態要高,那麼就培優吧,不用猶豫。

可那與我以前跟兒子說過的我的觀點相違背了。朋友說,我曾經對兒子說,兒子,我們在學校好好學,學好,就不需要培優了。

我笑了,又一個糾結的家長。我說,你只需要想一個問題,培優這件事,到底是出於你的孩子的需要,還是出於你自己的需要?

她很聰明,笑了笑,換了別的話題

我從來認爲,孩子的成長本身比家長自己的觀點更重要。

有的家長自己秉持了某種觀點,必奉爲圭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執行,希望孩子遵守,或者拿孩子的成長作爲自己觀點的驗證。如果你的觀點與孩子的狀態是合的,當然好,但是,如果有一些觀點只適用於自己,只適用於成人世界,而與孩子的成長規律有相悖之處,而你卻一意孤行,那麼,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一旦錯過,真的是悔之晚矣。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當試驗品。

很多家長,尤其是本身比較特立獨行的家長,往往會特別強調,孩子的快樂更重要,學習嘛,可以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成長。

但是,如果不是高手,如果沒有適度地控制,還真的把握不好這個度,看到太多的現實是,在玩中孩子的性子野了,收不回來。最令人惋惜的是,因爲放任而錯過了讓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因爲放縱讓孩子失去了對於快樂的另一種體驗——付出努力得到的成績與進步,是比玩樂更有成就感的。

在我看來,快樂是有差別的,快樂有三態。

有一種快樂,叫深度快樂,那是有目標的,併爲此經過了努力,付出了汗水,經歷過挫折,仍然百折不回,這種快樂往往建立在某種信仰之上,是可以持續的具有穩定性的並且具有創造性的快樂。這種快樂用心理學家羅傑斯的概括就是高峯體驗。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種快樂,只能稱之爲淺度快樂,或者是瞬時快樂,那就是立刻能享受的快樂,是需要物質來刺激的離開了刺激源就會消失的快樂,比如美食華服、遊戲通關、酒精等等。這種快樂往往強度高,甚至會令人興奮,這種興奮其本質如同毒品,興奮越多,追求興奮的慾望就越強烈。而且它是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無論是體力、心力與腦力,是一種低投入的`快樂活動。

但是這樣的快樂真正的代價卻是昂貴的,那就是你對於某種物質的依賴,對自我的放棄,意志力變得低下,漸漸地無法掌控自己。

在孩子小的時候,對於快樂的體認可能更多的要通過淺度快樂來建立,比如吃一次冰淇淋,看一部動畫片,和小夥伴們玩一玩遊戲,這都能帶來快樂,簡單的快樂。但隨着他長大,身爲家長要讓孩子去感受到複雜一些的快樂,不那麼容易獲得但卻能持續的自己可控的有深度的快樂。比如學習某一種技能。帶孩子去做義工,幫助他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讓他體會到,原來快樂是自己可以創造的,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淺度快樂得到容易,深度快樂得到較難,因爲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去尋找,去體悟到的快樂才更有價值,深度快樂的獲得是需要犧牲一些淺度快樂的。

記得還在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她對我說,媽媽,我不要快樂。

我問,爲什麼?

她說,因爲我不快樂的時候成績就好。

我笑了,我想我懂她的意思。

我問她,那成績好,你快樂嗎?

她點點頭。

此快樂與彼快樂之間,女兒選擇了這一種快樂,而這也是我自己希望看到的。

我也是崇尚自由與快樂的,也覺得孩子的快樂很重要,但是,我同樣強調學習的重要,學習給自己智力上的充實感,好的成績所帶來的榮譽感,也會讓人產生深度快樂,這種快樂絕對比吃冰淇淋看動畫片更深入更持久。

現在,孩子自己悟到了,這比我的說教更有用。

而且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對於兩種快樂的同時渴望,此消彼長。她的學習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年,她的成績是有規律的——當她一段時間專注於學習,自然會減少玩樂的時間,自然是少了一些快樂,但是明顯地,她的學習成績上來了。然後,她會在好成績面前放鬆自己,但是一放鬆,成績就馬上下滑。趕緊再對自己嚴格一點,成績就又上去了……小學、初中、高中,一直是波浪式起伏、前進。好在,無論是高或者是低,都在可控的範圍內。最令我欣慰的是,她在關鍵的考試上從不掉鏈子,這充分說明,她心裏是有數的。

我們不必每一步都踩在點子上,但是最重要的那幾步,一定要走對,走好。

最後,我想快樂還有一種狀態——平靜中的快樂。

這種快樂常在,但是很多人卻體會不到,這真的是非常令人遺憾。

北大哲學系教授何懷宏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有一天,他發現他的女兒在書架上找書,似乎有點百無聊耐的樣子。她東翻一本書,西翻一本書,都看不進去,於是轉而找爸媽,可爸媽在做各自的事情,並不理睬她,她就有些生氣了。

於是,何懷宏問女兒:孩子,你是不是希望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發生?覺得那樣的生活纔有意思。孩子點點頭。

來,我給你念一段英國哲學家羅素所寫的《走向幸福》。何懷宏從書架上取出那本書,給女兒唸了其中的一段。

孩子聽完後,靜靜地去看書去了。

何教授說,自此之後,這個家仍然像過去一樣,父親讀書寫作,母親操持家務,女兒日復一日地上學讀書,但是平淡中少了曾經有過的躁動不安,而多了一些彼此會心的微笑,可謂歲月靜好。

這位父親用自己的學識教給了孩子體會平靜的快樂。

其實真實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單調的,對於這種平靜單調生活的忍受能力,應該從兒童期就開始培養。過着日復一日外表相同但是精神專注的生活對於孩子成就一生事業至關重要,父母要啓發孩子從平靜的生活中體會快樂。

這是何教授的家教感言,對我也深有啓發,我認爲這是快樂三態中最持久最普遍同時也最需要珍視的一種快樂。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