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規則的故事3篇

關於規則的故事3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規則的故事1

魯班就發明了圓規量具,有了它後人的建築學上帶來很大的進步。

關於規則的故事3篇

所建亭子要建成亭子座是圓的,而亭子外觀是方的,而這些亭子對當今的建築師來說,是十分容易的事,可2500多年前,要建好這樣一座亭子,那是難上加難的,基本上是辦不到的事。

魯班受觀音大士所託而修建雙鳳台寺廟,而觀音大士是受玉帝聖旨做事,觀音大士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建好那座寺廟,她就得受到玉帝的懲罰。

魯班頂着被觀音大士的懲罰,整天冥思苦想,依舊沒有還方法,建好那些圓底方形的亭子。

天上的赤足大仙也爲魯班建亭子的事着急,他很看重魯班的能工巧匠好學的本領,他有意無意地說:“做什麼都要講良心,都要對得起天和地,更要對得起自己”。

魯班聽了赤腳大仙這麼一說,他的心裏忽然一亮,做什麼事都要講良心,其實是暗喻要他量圓的中心距離而建,即如今講的圓的半徑,有了圓的半徑的距離長度,就可以建成規矩方圓的房子,也可以說對得起天(天庭)和地(地下的兩隻鳳凰)更要對得起自己,自己的量心和做人的良心。

“做人要對得起良心,要對得起自己和別人的良心”。這也許是魯班在赤水河畔建雙鳳台寺廟,所留下給赤水和兒女的爲人之道。

爲人之道做人有了良心和量心。就會有了規矩成得了方圓。

如今雙鳳台寺廟沒有了,只留下魯班在赤水河畔建寺廟的傳說故事,也留下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那是赤水河兒女精神文化中的精華。

關於規則的故事2

其一,不斷更換的“警示牌”

某小區綠地,工作人員爲了保護草坪,立了一塊警示牌,上書:“禁止踐踏草坪!”語言簡潔明瞭,無人不懂,無人不曉,可惜,無效。於是改用婉轉語,寫道:“小草依依,踐踏何忍”,雖看似觸動人心,但沒過多久,依然失效。最後,工作人員不得已而採用“欺騙之術”,警告:“草坪下有電線!”什麼,有電線!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後因一頑童誤入草坪安然無恙而再次失效。

君子曰:制度規則,難矣!

其二,如何分粥

某甲乙丙丁戊,個個貪心吝嗇。生怕別人多佔一分自己損失一毫。五人要平分一鍋粥,該怎麼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種方案,任君選一。

方案一:從五人中選一名大家認爲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

方案二:從別處找個人來分粥;

方案三:每人輪一次,最後商議而定;

方案四:選一個人分粥,另一人監督;

方案五:選一人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後拿粥。

君子曰:方案五,甚妙!

如此關於規則的故事在生活中可謂數不勝數。社會需要秩序和協作,而秩序需要規則維護,協作亦需規則的保障,勸說教育人們遵守規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讓人們“不得不”自覺遵守,這樣既可以維護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難道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的經典規則嗎?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闡述了權力之間相互制約平衡的道理。推廣到規則制度,是否可以理解爲規則制定者與被制約者之間的平衡制約呢?

任何一種精彩的規則,無不體現“公平地制約”。違反規則者能夠受到相應的制裁——此爲公平;掌握權力者無法公爲私用——此亦爲公平,只有這樣的規則才真正擔負起賦予它的使命。

君子曰:規則社會,多一些聰明的規則。

關於規則的故事3

一個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課餘爲日本餐館洗盤子以賺取學費。日本餐飲業有一個不成文行規:盤子必須用水洗7遍。洗盤子的工作是按件計酬的,這位留學生計上心頭,洗盤子時少洗一兩遍,結果,勞動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日本學生向他請教技巧,他毫不避諱:“少洗兩遍就行了。”日本學生與他漸漸疏遠了。

餐館老闆偶爾會抽查一下盤子清洗的情況。一次抽查中,老闆用專用的試紙測出盤子清潔程度不夠,責問這位留學生,他卻振振有詞:“洗5遍和洗7遍差別並不大。”老闆只是淡淡地說:“你是一個不守規則的'人,請你離開。”

中國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介紹過他的一次經歷:他和幾個朋友在瑞士的公園散步,上廁所時,聽到隔壁“砰砰”地響,他有點納悶。出來後,一個女士着急地說,兒子進廁所十多分鐘了還沒有出來,麻煩他幫忙看一下。龍永圖折回洗手間,打開那個“砰砰”響的隔位,他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馬桶,怎麼弄都衝不出水來,急得滿頭大汗。原來,小孩覺得上廁所不沖水是犯了規則。爲此龍永圖很感慨:上廁所要衝水,這是一種社會最基本的規則,一個孩子都能自覺按照規則去做,瑞士國民的規則意識可見一斑。

這兩個故事給我們的啓發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人無法在社會立足。社會是一個整體,規則意識將影響一個人終生適應社會的程度,因此,從小對孩子進行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不可缺少。

策 略

規則意識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經歷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要先由父母、老師管理和約束,最終達到孩子自我管理,並形成習慣。

以身作則,樹立良好形象。成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內容,因此,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規則,如作息制度、衛生要求、禮貌習慣等;社會生活中的規則,如交通規則、公共秩序等,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抓好第一次,把握關鍵點。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具有導向作用,第一次錯了,不

及時糾正,就會接二連三地錯。所以,孩子第一次執行某項規則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幫助孩子達到目標,並給予及時的鼓勵。否則,一旦壞習慣養成,則需花更多的力氣來扭轉。

曉之以理,加強引導。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規則的用處,讓孩子知道規則無處不在。可讓孩子想一想,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發他對執行規則意義的認識。這樣,孩子就不是被迫執行規則,而是自覺自願地執行,家長的任務是督促和檢查,幫助孩子從他控向自控轉化,促進內化進程。

循序漸進,持之以恆。要做到這一點,要求家長有恆心,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排除萬難,堅持不懈地支持和鼓勵孩子向既定目標努力,直到規則習慣養成。

溫情提示

1.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從玩遊戲開始,在遊戲中體會規則的意義,知道不守規則,就會被淘汰出局,懂得一個遊戲如果沒有規則作保證,就沒辦法順利進行。

2.當孩子不守規則、投機取巧時,應及時引導,萬不可輕視,更不能鼓勵。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在遊戲中投機取巧,還得意洋洋地贊他聰明,這正促成孩子養成不守規則的壞習慣。

3.給孩子定的規則要切合實際、合理、科學,讓孩子覺得經過努力是能夠達到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