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母親故事15篇

關於母親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母親故事1

關於母親故事15篇

有時候,總是抱怨父母不夠愛我們,其實那些深藏在他們內心的情感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濃烈得多……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自己和母親是有隔閡的。她是醫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記憶裏,她永遠在醫院,或者隨時準備着有人打電話來就走。我什麼時候梳成了小辮子,什麼時候來了例假,什麼時候和男生有了第一次約會,她並不清楚。

母親的三個擁抱母親永遠是忙的,她的忙讓她忽略了我。我曾懷疑自己是個多餘的小孩,如果不是有耐心和溫存的父親,我真想離家出走了。

17歲的時候,我愛上了一個男孩子,他是個畫家,比我大5歲。我是揹着母親和他交往的,因爲他名聲不太好,有人說這個男孩是流氓,可我就是喜歡他。事情終於被母親知道了,她勒令我立刻和他分手,然後把我反鎖在了家中。

叛逆的我怎麼會聽她的話呢?當男孩來找我時,我和他跳窗私奔了。

坐着火車我們來到了西安,我把從家裏偷來的錢幾乎全花光了,當時只沉浸在無比的興奮之中,在西安看了兵馬俑、大雁塔,錢沒有的時候我們纔回來。

那時根本沒有想到家裏會怎麼樣,只想跑出來,反正就是想逃開那個家。

回家的路上碰到鄰居,他們說:“快回家吧,你媽都快瘋了。從你走後就上不了班了,頭髮都白了。”我跑回家,看到了媽,她的頭髮果然白了。從前總說一夜白頭,原來竟是真的!

媽看到我,先是後退了一步,很驚訝的感覺,然後就衝了上來。我以爲她要打我,趕緊往後一躲,媽撲了個空,又反過來一下子就抱住了我。

她“哇”的哭了:“我的女兒啊,媽以爲你生媽的氣不再回來了啊!我的女兒啊,我以爲你死了啊!”

我嚇壞了,沒想到媽一個高級知識分子說這麼俗的話,她就那麼緊緊地抱着我,一直抱了很長時間。

我印象中媽根本就沒有抱過我,這個擁抱讓我心酸起來,我“撲通”就跪下了,請母親原諒她不孝的女兒。

第二個擁抱是我結婚的那天。早晨起來,媽一直來來回回地忙着,檢查着我的嫁妝、婚紗和婚禮上要換的衣服,並且把我包裏的那些紅包又重新看了一次。我看到她魂不守舍的樣子就說:“媽,你坐那裏休息一會兒吧,有別人呢。”她整個人茫然若失的樣子,好像丟了什麼似的。

不一會兒,彩車來了。鞭炮響起的時候,我被人擁着上了彩車。突然,媽說:“囡囡。”我回過頭去,看到媽一臉眼淚。媽伸出手來,緊緊抱住我,孩子似的把臉貼在了我的胸前。

所有人都靜默地看着我們母女。我們擁抱了多長時間?1分鐘?10分鐘?反正我覺得時間好長好長,直到眼淚沖掉了我的妝。

那一刻我才發現,我長大了,母親老了,她越來越容易傷感,而且說過的話還會再說,剛做過的事馬上就忘掉了。

十幾年後母親果然得了老年癡呆症。她總是一個人坐在沙發上聽收音機,裏面是咿咿呀呀的京劇,好像這時間是沒完沒了似的,就可以這麼一直唱下去。我陪她的時間不多,因爲要忙着自己的家,還有單位裏的好多事情,所以我給母親僱了一個小保姆。但母親總是對保姆不滿意,說她故意要浪費家裏的油,說她買菜用的錢多。我每次回去後,她就要說這些給我聽,有幾次甚至還叫錯了我名字,我想母親也許真的是傻了。

但有一次我帶她去飯店吃飯,她向服務員要一個快餐盒,然後把所有糖醋里脊全放在了裏面。我說:“媽,你這是做什麼啊,人家都還沒有吃呢?”

她看了看我說:“你們愛吃不吃,我家囡囡愛吃。”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從小,我就愛吃糖醋里脊,而得了老年癡呆的媽,依然沒有忘記她的女兒喜歡吃糖醋里脊!她要給女兒帶回家去。

第三個擁抱是在一個雨天。我一時大意忘了帶傘,結果被雨淋溼了,進家門時簡直成了落湯雞。媽看到了,一下子就衝了過來,然後抱住我,爲我裹上毯子。她就那麼死死地抱住我,看着我說:“囡囡,誰讓你淋雨的?”

我像小孩子一樣,被母親緊緊地抱了好長時間,直到渾身暖和了過來,母親又去聽京劇了,我在窗邊發了好長時間的呆,直到眼淚掉下來。

母親的三次擁抱,我想,到死,都是最溫柔、最讓我感動的擁抱。那也是人世間,最美的擁抱。

關於母親故事2

鮮花感恩雨露,因爲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藍天,因爲藍天讓它翱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爲大地讓它高聳……而我,要感恩我的母親,因爲是她給了我生命,因爲是她教我學會說第一句話,因爲是她教會我寫會第一個字,因爲是她讓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是媽媽,每天早上第一個起牀,爲我準備豐盛的早餐;是媽媽,每天晚上最後一個休息,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爲我營造一個舒適乾淨的生活環境。那是一個寒風呼呼地冬季的早晨,窗外飄起了鵝毛大雪。當我看着窗外鵝毛大雪出神的時候,猛一回頭,卻看到媽媽在陽臺洗衣服。就在那一瞬間,我的眼角有種溼溼的感覺,我想,這就叫做感動吧!我趕忙跑過去,只看見媽媽那雙凍得通紅的雙手,我心疼地對媽媽說:“媽,外套還不怎麼髒,我還可以穿幾天的。”媽媽見狀,一把拖下我手中的衣服,趕緊說:“外套這麼髒,怎麼穿呀?媽媽冷一點沒關係,但是作爲學生,你一定要每天穿得乾淨整潔”。說着就拿起我的髒衣服泡在洗衣粉裏,當時,我的眼圈一陣發熱……

那依然是個寒冷的冬季,那天,爸爸在單位值班,只有媽媽和我在家,而我卻突然發起了高燒。半夜,媽媽被我喘氣的聲音驚醒了,那麼冷的天,她顧不得穿上衣服,連忙起牀用體溫計給我量體溫,看到體溫表上居高不下的數字,她急得直說:“怎麼燒得這麼厲害啊?”媽媽趕忙跑到浴室,弄來熱毛巾敷在我的額頭上,一旦毛巾涼了就立馬換另一塊熱毛巾,就這樣,一直到天亮。看到我虛弱的樣子,媽媽放心不下,天一亮,媽媽就把我背到醫院。看着媽媽疲憊的臉龐和佈滿血絲的眼睛,我的眼睛溼潤了……

我的媽媽很平凡,和天下所有的媽媽一樣,她只知道不顧一切的愛我。她不僅在生活上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還在學習上給予我很多的幫助和鼓勵,讓我一點一點地進步。

記得上學期期末考試,我數學只考了五十多分,回到家裏,我不敢讓媽媽看我的試卷,所以就將試卷藏在書包裏。可是當媽媽翻開我的書包,看到我藏在裏面的數學試卷時,她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安慰我說:“一次沒考好沒關係,但是我們一定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把不足的地方補起來,爭取下次考好。”聽到媽媽這麼說,當時,我的心裏就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努力學習,下次一定考個好成績,讓媽媽爲我感到驕傲。那天,媽媽陪着我訂正試卷到深夜,爲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謝謝您,我最親愛的媽媽!

媽媽,是您給了我生命,讓我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是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我,讓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您的諄諄教誨,讓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您對我的愛。媽媽,我愛您!

關於母親故事3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

──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那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

──英國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鐸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

──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爲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名人背後的母親: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希思、英國歌唱家埃爾頓·約翰、電影演員史泰龍、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並非都是最聰明、最富創造性或最佳之人,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生活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者父親是個百依百順的男子。是母親幫助兒子樹立雄心壯志,併爲他們的成功傾注了全部精力。

《美國麗人》導演讓母親感受歡呼:

當《美國麗人》的導演山姆·門德斯3月26日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金像獎時,他的右手牢牢抓着奧斯卡金像獎,而左手則扶着他母親瓦萊麗的肩,因爲他要讓母親和他一起接受人們的歡呼。門德斯激動地說,是母親讓他樹立了堅持不懈的決心,是母親的無盡推動力使他成爲最優秀的導演。

出生在英國的門德斯5歲時父母離異,是母親撫育他長大成人。他深情地回憶說,當他請求擔任電影導演的70封申請遭到拒絕時,是母親聆聽了他近乎絕望的痛苦訴說,鼓勵他更加努力,繼續應試。門德斯的同事、導演蒂姆·弗思說:他的母親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避風港、他信心的創造者。

 國際象棋大師母親是他的參謀長:

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在22歲時成爲世界上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冠軍,是國際象棋史上的奇才。卡斯帕羅夫能講15國語言,是一位有造詣的數學家、計算機專家、紐約華爾街雜誌的定期撰稿人。

卡斯帕羅夫7歲時父親不幸去世,自此以後,他的母親克拉拉成了他前進的指導力量。在他的自傳《變化的童年》中,卡斯帕羅夫把童年對象棋的興趣歸結於觀看母親下棋。是母親鼓勵他樹立強烈的自我,這對他走向國際象棋世界級大師起了關鍵作用。

 克林頓母親要他自信: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是母親培養出來的一位成功者。在克林頓來到人間前3個月,他的父親去世。克林頓的母親弗吉尼婭是上夜校成爲一名護士的,她下決心要使兒子不但有個好職業,而且要上升得很快。她一心撲在兒子身上,讓克林頓住大房間,在他3歲時就開始教他讀寫。克林頓上小學時,弗吉尼婭每天接送他上學,爲此克林頓被同學們譏笑爲膽小鬼。上高中時,克林頓是同學中第一個擁有汽車的學生,是他母親從小給他存錢買的。後來克林頓到牛津上學時,弗吉尼婭要求他每星期給她寫一封信,並審查他結交的新朋友,叮囑克林頓永不停止學習,永遠不要說我做不到。

 單親家庭同樣能出人才:

倫敦大學心理學家多蘿西·埃諾博士,談到那些渴望成功並取得成功的人們時說:母親那種獻身精神、那種專注,灌輸給一個男孩的是偉大的自尊,那些從小擁有這種自尊的人將永遠不會放棄,而是發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了這種信心,如果再勤奮就可以成功。

英國皇家醫院心理學家悉尼·克朗認爲,確保一個孩子健康、幸福成長的最佳之路仍然是傳統之路──一個父母相親相愛的穩定家庭。但歷史向人們展示的是:人類中最具創造性的思想家和事業成功者中,一些人卻生長在單親家庭。如果引導得當,母親的決心和奉獻精神是能夠產生時代最成功的人才的。

關於母親故事4

記母親孃家行, 獻給母親節

記母親孃家行,獻給母親節,又快到了母親節了,我在去年母親節寫了一篇《我的媽媽》,沒想到讀這篇的朋友已超過千人之多,我在這篇文章裏講到媽媽爲了我們的家不辭勞苦三十多年,連相隔幾百裏之外的孃家都沒有回過,一直成了媽媽的心病,隨着老家傳來的噩耗,十幾年前外婆去世,後來大姨也離開了人間,更是在媽媽的心裏添加了無限的愧疚,在今年春節我寫的《一年又一年》中說道媽媽今年最大的心願就是回一次孃家,就在今年正月十七,媽媽終於如願以償在妹妹的陪伴下回了一次孃家,後來媽媽給我講回孃家的一些見聞,我一直想把它記錄下來,直到今天才開始寫下來,因爲快到母親節了,就把它作爲對母親節的獻禮吧。

正月十七早上,媽媽帶着妹妹離開了家,走上了回孃家之路,坐汽車先到了西安,後來在西安倒車去丹鳳,也就是在下午左右就到了丹鳳老家,小舅來接的媽媽。在小舅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去了外婆的墳上祭拜,看到外婆的墳,媽媽的心是非常的難受,沒有想到當年離家就再也沒有見到外婆,媽媽聽二姨說外婆臨走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媽媽,走了十餘年連面都沒有再見,別人雖說給外婆說,媽媽在北邊已經成家,已經有了孩子,到後來說孩子也已經長大,但是外婆不相信,因爲沒有親耳聽到媽媽講,所以就不放心,這也是母親對女兒深深地牽掛,深深地愛。那時媽媽沒有回去過,也沒有電話,寫信媽媽也不會寫字,當時消息只有大舅傳達的,所以外婆一直牽掛着媽媽,一直到最後都是喊着媽媽的名字走的,媽媽給我講到這些早已經哭出了聲,兒行千里母擔憂,是啊這就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

祭拜完外婆,媽媽就到了二姨家,和二姨見面免不了一場痛苦,姊妹二人分別一下就是三十多年,人生有幾個三十多年呀,這場痛苦是喜是悲也是快樂,因爲終於見到了對方,也知道了對方什麼樣的,想當年媽媽離開孃家二十不到如今已經五十來歲了,路程隔不斷地是親情,彼此的牽掛是越來越重,媽媽見到二姨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一家人在一起的童年幸福時光,還有那時的大姨,大舅,小舅,媽媽是老三,兩個舅舅最小,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甜蜜的生活隨着外公出了意外,從高山上摔了下來,人們還是第二天再懸崖下找到早已撒手人寰的外公,當時媽媽也很小,那時還是集體制沒有分產到戶,外婆一個人帶個媽媽姐弟五人生活從此一下跌入深淵非常的'堅辛,後來外婆也招了一個女婿,本想來一個男人能挑起家裏重擔,沒有想到這個人沒有擔起重擔,反而加重了家裏的負擔,後來大姨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嫁到了本村不遠的地方,二姨也出嫁了,媽媽也離開了老家到了我們那裏投靠了一個自家的叔父,後來認識了爸爸結了婚,有了我們。但是從媽媽離開老家就沒有回去,後來大舅也來了,那時我有七八歲了,其實那時的我很想自己有一個舅舅,在我七八歲以前沒有見過舅舅,把好多路人都當了了舅舅,把好幾個路人叫着舅舅強拉回了家裏。

大舅來了,我也終於有了舅舅,舅舅在我家住了兩三年在離我們家不遠的地方做了上門女婿,後來舅舅回了幾次老家,老家的一切消息就是舅舅帶給媽媽的,十幾年前舅舅說老家打了電報說是外婆過世了,媽媽非常的難過,哭了好幾天。又沒有隔幾年老家傳來消息說是大姨也過世,媽媽更是悲痛欲絕。四年前大舅也離開了人世,回孃家的心願媽媽更是想了,多想回一下孃家看看二姨小舅他們,三十多年的期盼,三十多年的夢,今日終於成行,和二姨的相聚真是悲喜交加呀。

在二姨那裏老姐妹倆真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心酸呀。在二姨那裏住了一天就去媽媽小姨那裏,媽媽的小姨比媽媽大十多歲,當她兒子告訴她說媽媽回來了,她一點都不相信,直到見到媽媽才相信這是真的,三十多年

期盼,對於一個六七十歲的人來說已經不抱任何幻想了,就在失望的時候媽媽就真的回來了,媽媽的小姨當時就淚溼雙眼,這是多麼激動地時候,這時只有淚水能夠述說一切,媽媽也哭了,這是激動這是興奮是高興,娘兩在幸福的淚水打量着對方,當年媽媽也就是而是不到的姑娘,她小姨也就是三十多歲的人,如今已過花甲,時光磨蝕着人們的青春年華,卻磨蝕不掉彼此的親情,媽媽的孃家行是在淚水中度過的,是藏了三十多年的牽掛,是藏了三十年的渴望,今天的淚水是幸福的也是難過的。在她的小姨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媽媽離開了那裏,當時她的小姨硬不叫媽媽走,媽媽還是趁她的小姨出去撿柴火做飯的時候走的,媽媽還要回來,還在惦記着老家的我們。

媽媽在老家連來帶去一共呆了五天的時間,最後一晚在小舅家休息,第二天早上就坐車到了西安,在西安坐車來到了我這裏,我結婚出來已經快九年了,媽媽今年也是第一次來我這裏,不是媽媽不想來主要是媽媽不認識字不知道路,也放開我們的家,今年終於如願了,孃家去了兒子家也來了,媽媽在我這裏呆了四五天被弟弟打電話叫了回去,在我這裏的幾天裏,講了她在孃家的一些見聞,我有時候故意給她岔開話題,因爲不想看到媽媽在講見聞的淚花,還是斷斷續續聽了媽媽的見聞,如今將它寫了出來,我只想讓親情之光永遠不滅,讓親情之水融入人間。

最後在這裏祝願母親節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更願自己的媽媽健康平安開心每一天。

關於母親故事5

與母親的告別

最近母親從鄉下過來與我住了幾天。

我上夜班,白天睡覺。晚上,正睡得迷糊,叔叔打電話過來,我心裏一陣厭煩,問道:“我在睡覺,打電話做什麼?”

他頓了頓,笑道:“你妹妹今年住校這個週末要回家了,媽媽在這陪了你幾天了,也該回去了。明天我開車送媽到火車站,你有時間麼,也送送。”

我拿着話筒,心裏很難受,而又冷冷的說:“我明天下班早沒時間了,你一個人夠了!”

叔叔心裏似乎不高興,說道:“好不容易來一次,你也真是的!”

我心裏憤懣,催道:“好了,掛了,我要睡覺了。”我掛了電話,蓋上被子矇住頭,心裏煩悶的很,彷彿有塊大石頭壓在心口,輾轉難眠。忽而竟也做了短暫的夢,看見夢裏一個人冒着風走在外頭,斑駁的廣玉蘭的影子落在我的身上,砰砰跳動的胸膛,彷彿如一枚螺絲,從轉盤上脫離了正常的螺紋,再也擰不回去了。睜開眼,摸黑從抽屜摸出一張薄薄的紙,這是我十歲時,老師要我們給母親寫一封信,我回家花了一個多小時,寫出來“媽媽永遠別離開我,我愛你!”

可是後來,因爲期末考試沒考好,媽媽在電話的那一頭的鄉下知道後很不高興,要我好好補課,這個暑假別回老家了。我當時心裏很不好受,可又不好向嚴厲的奶奶發作,只一個人躲在房間抱着枕頭小聲哭泣,那張剛剛寫好的紙,被我藏進了抽屜裏。結束了念想,我擦掉淚水,把紙小心的塞進口袋。突然覺得口渴,起來洗漱過後,喝了一大杯涼白開水,母親要我兌點熱水再喝,我不願意依她的意思,沒理她的話。吃過晚飯,穿好鞋,剛要開門。

臨別時,她把緊緊攥着的鑰匙,放到了我的手心裏,我心裏忽然捨不得她,卻又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模樣,說道:“我走了,怕是明天回到這個家,就見不到你了。”她看着的我望着外面的月亮,咬了咬下脣,嘆息一聲:“我怕跟你在一起時間越長,就越來越捨不得離開你,你可是我的兒子……”

我心裏卻不屑,想到自己已經孤孤單單十幾年,早已看淡親情,不憚的說道:“我就不送你了,那麼,再見。”她聽了,彷彿失了心似的,卻也苦笑道:“你路上小心點,我的兒子。”我心裏膈應的難受,一路狂奔下樓,心裏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有些哀傷,但是也絕不憐憫自己。

這時手機響了,是鄉下妹妹打來的,說是想我了,聽她的話音似乎有些低沉,說道:“過年你回來麼?”我心裏卻不知道怎麼回答她,過年正也要加班,不可能像心裏希望那樣圓滿,我拿着話筒愣了好久沒說話,妹妹心裏雖然也察覺到我的爲難,但是還是說道:“每年過年,咱家都不放鞭炮,貼對聯。看着別家高高興興一家人吃團圓飯,好生羨慕,於是我問咱媽爲什麼這樣單調,咱媽總是傷心的說:‘你哥哥又回不來,這年過得還有什麼勁兒呀?’說完,進屋看着你的照片流淚去了。”

我聽了,心裏竟然感覺到淡淡的憂傷,想來一貫冷漠的我真是奇極,但是還是說道:“今年過年要加班,怕是……不可能回去了。”妹妹似乎十分生氣,心裏埋怨着我,說道:“我就知道是這樣!”說完掛了電話,手機滴滴直響,我呆立着。這時公交車呼哧一聲進站了,司機不耐煩的催着上車,我掏出那張薄薄的紙,攥在手心,然後撕得粉碎,心裏豁然開朗,對司機說:“我不上車了,你走吧。”

然後,自己朝着回家的方向高興的跑去,手機馬上撥了母親的手機號碼,因爲我想說:“媽媽,你別走,我愛你。”

關於母親故事6

上帝創造母親時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爲創造母親而加班工作着。在進入第6天時,天使來到主面前,提醒他說:“您在這上面已經花費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啦。”

主對天使說:“你看過有關這份訂貨的技術嗎?”

她必須能夠經受任何盪漾,但不是塑料製品;

有180個活動零件,可以任意更換;

靠不加奶和糖的濃咖啡及殘羹剩飯運行;

具有站立起來就不會彎曲的膝部關節;

擁有一種能夠迅速醫治創傷和疾病的親吻,從骨折到失戀都能治癒;

此外,她必須有6雙手……

天使緩緩地搖了搖頭說:

“6雙手……這怎麼可能?”

“令我感到困難的卻不是這些手。”上帝回答說,“而是她所必須具有的那3雙眼睛。”

“可是。”天使說,“訂貨單上沒提出這個標準……”

“是的,可她需要。”主點了點頭說,“她需要一雙能透過緊閉的房門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後她纔可以胸有成竹地問:‘孩子們,你們在裏面幹什麼?’另一雙眼睛將長在她的後腦勺上,用來專門看她不該看到而又必須瞭解的事情。當然,在前額下面她也有一雙眼睛,當孩子們有了過失和麻煩時,這雙眼睛能夠看着他,而不必開口,就能夠明確地表達出‘我理解你並且愛你’的意思。”

“這太難了。”天使勸道,“主啊,您該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斷了天使的話,“我感到我正在創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這位母親模型,已經能夠在患病時自我癒合……能夠用一磅漢堡包滿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個9歲的男孩弄到蓮蓬頭下淋浴……”

天使繞着母親模型細細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讚歎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堅強!”上帝激動地說,“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麼能幹,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會思考嗎?”

“當然!”主說,“她還會說理、商量、妥協……”

這時,天使用手摸了摸母親模型的臉頰,忽然說道:“這裏有一個地方滲漏了。我早就說過,您賦予她的東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細看了看,然後用手指輕輕地蘸起了那滴閃閃發光的水珠。“這不是滲漏。”主說,“這是一滴眼淚。”

“眼淚?”天使問,“那有什麼用?”

“它能表示歡樂、悲傷、失望、憐愛、痛苦、孤獨、自豪……”主說。

“您真行!”天使讚道。

主的臉上露出了憂鬱。“不!”他說,“我並沒有賦予她這麼多功能。”

關於母親故事7

魯迅(1881—1936)的母親姓魯,出生於紹興鄉下一個封建家庭。魯迅去南京求學時,母親給他訂了親。女方叫朱安,是個沒有文化的纏足姑娘。魯迅請求退聘。但他母親堅決不同意,說退聘有損兩家名聲,會給女方造成嫁不出去的痛苦。魯迅要求朱安放足讀書,但對方都沒有做到。

1906年,魯迅在日本留學接到母親的信,說她患病要魯迅回紹興探親。其實母親沒有患病,只是聽到謠言,說魯迅在日本有了妻子,所以趕忙讓他回家聚親。7月初,當魯迅趕回家中,只見客廳張燈結綵,中間貼了張大紅紙喜字,一切都明白了,爲了不使母親傷心,魯迅默默接受了母親的安排,奉命完婚,行禮如儀。入洞房那天晚上,魯迅對着新娘一言不語。第二天清早,他就獨自搬進了自己的書房,過了三天,他離家回日本了。 青春時期的魯迅就被“母命難違”的封建禮教剝奪了男女情愛的權利。他曾對許壽裳說朱安“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的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其實,魯迅何嘗不知道愛情,但是他不願讓母親爲難,他那尚未萌芽的愛情種子就被禮教的“惡魔”吞噬了整整二十年,直到後來他同許廣平同居爲止。 魯迅出於對母親的愛,寧肯犧牲自己,吞下了“無愛結婚”的苦果。他毫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母親。 1919年,魯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職,他買下了八道彎的房子。先同二弟周作人夫婦遷入,然後回紹興接母親和朱安來京安居。三年後,因遭到周作人夫婦的侮辱、攻擊,他不得不離開母親,帶着朱安另住磚塔衚衕小屋。 不久,魯迅看到65歲的老母親在周作人家得不到一絲溫暖和照顧,時常受到二兒媳婦的閒氣。他再向各方借貸,買下阜成門內西二胡同一座四合院,將母親接了過去,讓老人得以安度晚年,直到85壽寢。 在魯迅接母親到阜成門家中後,他曲盡孝道,將最好的大房子讓母親住,自己則獨居屋後一間簡陋的小房充當書房兼臥室。他那時已經四十餘歲。但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外出上班,必去母親處說聲:“阿孃,我出去哉!”回家時必要向母親說聲:“阿孃,我回來哉!”每當晚餐以後,他總伴着母親聊一會天,然後回到書房工作。他每日領到薪水,照例要給母親買她愛吃的糕點,讓老母挑選後,纔將剩下的一下部分留下自用。除了交出一個月的家用,還給母親一月26元零花錢。如此種種,在魯迅生活中已成爲一種做兒子的規矩。 魯迅的母親非常愛看舊小說,她不時要魯迅提供。魯迅或自購或託人代買,將一本本小說如鴛鴦蝴蝶派作品,張恨水的章回小說,源源不斷地送到母親手中,即使她後來去上海,仍不斷地給母親寄書。除了書籍、還寄羊皮袍料、金華火腿等衣物食品,每月的家書也從不間斷。 有一次,他母親爲修紹興祖墳之事寫信給魯迅。信中說這筆錢應該三個兄弟共同分擔。魯迅立即回信說,這筆費用他早已匯到了紹興,要她不必向二弟周作人提起,“免得因爲一點小事,或至於淘氣也。”魯迅情願自己節省,也不願使母親淘氣。他母親看到此信後,十分感動,對人說:“他處處想得周到,處處體諒我這老人。” 魯迅少時父親病故,家道中衰,幾十年來他把供養母親和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壓在自己肩上。他時常對人說:“我娘是受過苦的,自己應當擔負起一切做兒子的責任。”另一方面,他母親也對人說魯迅孝順:“他最能體諒我的難處,特別是進當鋪典當東西,要遭到多少勢利人的白眼,甚至奚落;可他爲了減少我的憂愁和痛苦,從來不在我面前吐露他難堪的遭遇,從來不吐半句怨言。” 偉大的文化戰士魯迅,他一生對母親至愛至孝,體現了他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品德。

關於母親故事8

20xx年3月31日,我出乎意料地收到第四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組委會發來的獲獎喜報——《最後的淚》榮獲一等獎,心裏特別高興。

這篇散文,講述的是我的母親。因此說,與其說我獲獎,倒不如說母親獲獎更爲準確。因爲她是主人公,是她好的素材成就了這個獎項。爲此,我替她感到驕傲和自豪。如果母親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笑得合不攏嘴。

對於這篇文章,早就想寫,只因回憶太過傷感,遲遲沒有動筆,直到去年底才完成。當時想,我的《父親的小揹簍》,曾榮獲過一等獎,也要爭取寫母親的文章獲獎,這樣才公平,才圓滿。沒想到,在短時間內如願以償,一定是母親幫我祈禱過。

我失去母愛多年,但回想她離開我們時的那一幕,依然刻骨銘心。當時,母親已閉上眼睛,是我緊握她的手,用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再次把她從死神里拉了回來。當她掙扎着睜開雙眼時,隨之滾落了兩滴眼淚。可不到一分鐘,她再次閉上眼睛。我又想叫她,被父親阻攔了。因爲他不想母親太痛苦。我正是着眼於寫母親最後的眼淚,而展開寫她一生對家人、尤其對我無私的愛。通篇文章都飽含着濃濃的母愛和深深的骨肉親情。我想,正是因爲真情實感的情節和發自肺腑的表達,纔打動了評委,賜予我又一個極大的鼓勵。

回想《父親的小揹簍》獲獎後,由於關注度較高,我忍不住寫了《<;父親的小揹簍>;的熱度》一文。文中寫道:“說實話,這篇不斷髮酵升溫的文章,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對我來講,是一座難以超越的寫作高峯”。沒想到,在短期內再次獲得同等獎。事實證明,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的親友團得知我獲獎後,都鼓勵我進京領獎。說實話,也想去,但還是放棄了。一來因工作脫不開身;二來第三屆獲獎後也去過,有過體驗。倘若,今後能獲得其他獎項,不會錯失良機。

《最後的淚》除獲獎外,還先後被《中國作家網》《散文網》《美文網》《宜昌作家網》《作家》《採風網》《三峽新聞網》等網站以及武漢鐵路局《飛馳》雜誌採用。尤其令我感動的是,喜馬拉雅電臺用MP3的聲音代言,片長10多分鐘,點播已達1.2萬次。一開始,我帶着驚喜的心情,一連聽了兩遍,朗誦者聲音有磁性,抑揚頓挫拿捏得非常好,是第一次被自己的文章感動得溼了眼眶。後來,我把音頻分享給親人,好多都是含淚聽完的。另外,文章被《作家》微信平臺採用後,我第一次在朋友圈裏“曬”出來,一時間,關注、留言和點讚的人爆滿,使我的回覆應接不暇。我之所以發,是爲了宣傳和弘揚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爲了感謝大家,當天完成《感動》一文,不久被《作家》微信平臺推送。在此,一併感謝《作家》公衆平臺。

林語堂說過:“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母親最後的眼淚啓示我,要珍惜生命,珍愛親情,呵護友情,過好每一天。這,纔是母親在天之靈最想看到的。

今後,多麼希望像母親“獲獎”這類好事經常眷顧我。獲獎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得到大家的認可。只有這樣,我的寫作之路纔會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實現自身夢想。我喜歡凡爾納“敢於想象才能成就偉大”的名言,將在他的雄心壯志感召下,鞭策和激勵自己竭盡全力、持續用力、精準發力,努力創作出有深度、有溫度、有厚度的好作品,來回報編輯老師和讀者朋友們的厚愛。

關於母親故事9

請您別告訴她

母親老得牙齒快掉光了,兒子開着車送母親到一個牙醫診所鑲牙。看得出來兒子是個大款,一下車就對着手機說個不停。母親問醫生鑲牙要花多少錢,醫生告訴她,鑲牙價格從幾百到幾千元都有,並向她推薦了最好的烤瓷牙。可母親卻要了最便宜的一種。醫生說這種牙易損壞,建議母親鑲好一點兒的,並邊說邊看着兒子,示意兒子勸勸母親。兒子卻站在一旁,任由母親和醫生討價還價,繼續打他的電話。

最後,母親依然是要鑲最便宜的那種牙。和醫生談好價錢以後,母親似乎很滿意,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一層一層地打開,拿出錢交了訂金,醫生讓她兩週後來鑲牙。很快,母子倆就離開了診所。等他們一出門,診所裏的人都議論起了這對母子,紛紛感嘆世風日下、孝子難覓了。

正議論着,診所的門被推開了,那個兒子走了進來,他來到醫生跟前說:“醫生,麻煩你給我媽媽鑲那種最好的烤瓷牙,費用我來出,不過請你別告訴她。她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要是讓她知道了,肯定不會鑲的。”說着,兒子把鑲牙的錢補齊了。

原來,有時愛需要悄悄地進行!

關於母親故事10

她離鄉打工數年,獨子豆豆交給爺爺帶。豆豆調皮,經常跟隔壁的妮妮打架。她恨鐵不成鋼,春節回家,訓斥豆豆:“不準打架,跟媽媽去隔壁道歉!”豆豆委屈地哭:“誰叫她罵我是騙子。”母子到了鄰居家。一見到妮妮,豆豆攥緊媽媽的手,驕傲地對妮妮說,“哼,你看!我沒騙你吧?我也有媽媽!!”有時候大人也不能瞭解小孩的世界

寄語:上兩則說明孩子與母親不可避免會存在代溝,承認代溝,接受代溝纔會有和諧的愛,請理解。

關於母親故事11

如果“母親”這個詞有顏色,我想該是暗綠的。它該比青衫的顏色深些,若襟前有一塊淚溼了,就恰相似。寫下這個比喻之後,我走出宿舍,站在陽臺上。就這樣,在一個迎風遠眺的時刻,在落花流水的五月,我像一個初次出門遠行的小孩,目瞪口呆地看着“綠色”人潮般涌出火車站口,直衝到我臉上。它從襯托的角色裏挺身而出,直叩我的記憶之門。

我的記憶從山重水複的那邊姍姍來遲,“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殷勤寄語已在頻頻回眸裏慢慢淡去,嫩嫩的女兒綠靜靜坐在地上,不再嬉鬧。於是,我的記憶才繞過這許多屏障,纔來到這裏——這曲徑通幽的深處,出現一座被遺忘的茅屋,檐角上還有一隻蜘蛛在不懈地織網。我順着潮溼的苔痕拾階而上,推開柴扉,母親就坐在油燈的光圈裏,膝上蜷着一團衣服,一根淡綠的絲線在指尖牽得很長。她並不擡頭看我,眼簾低垂着,臉上明晃晃的。我記起來了,這是書本里的一頁插圖。《遊子吟》的詩行像一掛疏疏的簾子篩出道道溫和的火光,它讓所有的讀者都成爲簾外人,讓簾內的母親永遠靜靜坐在我們的目光裏。她的臉上看不到憂傷,彷彿還和往常一樣,不知道幼子已成爲遊子,將邁出家門,從此走向天涯海角。那時,一位好友評論那插圖畫得不像,因爲在她心裏母親總是哭哭啼啼的。

那個遙遠的母親,擡起頭來,沒有驚訝的神色,她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接着在寬寬的揹包帶上撫摸起來,就和熨衣服時總要墊塊布一樣。她的目光在我腦後的蒼茫背景中慢慢遊移,最後如釋重負般落在我的臉上。她說:“小繁,你知道,外婆生病了,我要照顧她,你爸又剛好要出差去,所以不能送你去大學了。我和你爸想,反正以後的路也要自己走的,正好鍛鍊鍛鍊……我們打聽了到站時會有人接的。東西在哪你都清楚吧,多放些零錢在外兜裏,不要老掏皮夾子……”那一刻,我看到小時候,她還是個年輕母親的時候,我像一隻有着柔順毛髮的白色小貓,睜着好奇的眼睛,拽着她的衣角,緊緊跟在她後面,踩着她踩過的石頭,走過蔬菜擔子和肉鋪,走過掛滿漂亮衣服的商店,走過夏日黃昏的悠悠樹林……而她則不時回過頭來解答我麻雀一般嘰嘰喳喳的奇怪問題。我跟在她後面,看看被大鞋子壓倒的青草,又看看她高大的後背。突然的,那個高大的背不再回過頭來複述她的所見所聞了,它主動地移開,讓我那兩隻不安分的眼睛直面這個世界。我有些委屈,可是想到外婆,我只有壯起膽子點點頭。

時間像回到了童年,母親坐在汽車站的候車室裏,我坐在她身邊像個麻雀一般說個不停,而她卻愈像一棵寂寞的樹,周圍繚繞着空蕩的迴音。書籍給了我足夠的幻想和勇氣,我的心早像被拴在車篷上的氣球,在去往天堂的途中搖曳不止了。所以,我遠沒有曾經的遊子那般心情沉重,好像一切順其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我們的視線都朝着同一個方向,那是我的方向,也是母親的方向。汽車進站的時候,她比我更着急,一手拎着旅行袋,一手拖着行李箱,向檢票口走去。我揹着揹包,手裏捏着票,跟在她後面。這時我才發現,母親的背一點也不高大。

於是,在那個令人難忘的夏天中午,我揹着揹包,一手提着發沉的旅行袋,一手拉着笨重的旅行箱,在陌生的地面上不知所措,灼灼的日光照得我裸露在外的手臂像水泥馬路一樣發白。終於,我如同一隻乾癟的螞蟻,擁擠在狹小的臭烘烘的接送汽車裏,旅行箱笨熊一樣左右搖晃,沒有任何空間可以盛放我所剩無幾的幻想。而幻想中的母親,大概正倚在門口,久久不曾離開,她的目光穿越千山萬水,在我的淚花或汗水裏晶瑩一閃。

事實上,母親根本沒有這般閒情,她忙得暈頭轉向,直到晚飯時多數了一雙筷子,纔想起我。所以那天晚上,當我和另三個將共處四年的室友談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我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問我旅途是否順利,牀是否鋪好,再三警告我晚上不要貪涼整夜用電風扇吹風。我告訴她,其實我只能拿一本雜誌當扇子。電話那邊呆了半晌,我眼睛有些發酸,說這裏晚上倒挺涼爽,不用扇子就能打發。母親聽說也信以爲真了。我便問外婆今天怎麼樣,她說外婆晚上抿下了一碗粥,下午我還在平田崗的姨婆來看她,她竟能認得。兩個老太太一起絮絮叨叨地說了很多話。我想起上次姨婆來時扯起許多當年的不容易,比如外婆怎麼用番薯粉和上當時極金貴的麪粉做麪條給發高燒的母親吃,姨婆一旁看了直咽口水,又不好意思說;又如下山趕集的時候,外婆到造紙廠怎樣說盡好話討來一疊廢紙給母親訂作業本,直把我聽得愣愣的。姨婆的到來一定勾起了母親歷歷在目的童年記憶,總之,母親電話裏的聲音彷彿在把沉重的歲月抽絲剝繭,一縷縷地送過來,讓我聞聽。她一遍遍囑咐我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讓我保重好身體,說像外婆現在這樣躺在牀上,讓人多麼難過。那一刻,我才猛地醒悟到:母親也是女兒啊!

今天是母親節。我站在遙遠的陽臺上一心一意地回憶着母親,而母親天天忙碌在單位和外婆的牀榻前,卻未必知道今天是母親節。我又一次想起了《遊子吟》裏的貞靜的母親,可能母親都是一樣,有很多事情要做,沒有時間哭哭啼啼。

可是,我的臉頰卻已像繡滿了綠苔一樣潮溼,滿目的暗綠鋪天蓋地地潑出整個世界。在它面前,一切比喻早已失去了意義。

關於母親故事12

陪老母親回到從前

老母親經常坐在陽臺上發呆,有時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目光呆滯。這是他們新搬的家,房子很大,住着很舒適,可樓下走過的人全是陌生的身影。他帶老母親去醫院,醫生診斷,老母親患了中度老年癡呆症。開了很多藥,但醫生說,藥物很難根治她的病。

每天一下班,他就匆匆趕回家,陪伴老母親。做她喜歡吃的飯菜,和她嘮嗑,陪她聽收音機裏的老戲,希望藉此喚回老母親的記憶。可收效不大。

一天,他翻出老影集。老母親坐在他旁邊,看他翻着影集。忽然,老母親指着一張照片,興奮地對他說,這個地方我去過。那是他們家的老房子,他們住了三十多年,拆遷前,他拍了這張照片。他抽出照片,遞給老母親。老母親雙手捧着照片盯着看,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他輕聲對老母親說,這是我們以前的家。老母親顫巍巍地說,我記得。

他喜出望外,老母親還沒有完全糊塗。他找出全家在老房子前的合影,那時老父親還健在,那是他們家最後一張全家福。老母親拿在手中,一會兒正着看,一會兒倒着看。儘管老母親什麼也沒說,但他隱約從她的眼神裏,看到了過去生活的影子。

他意識到,老照片可以打開老母親的記憶之門。於是,每天晚上回到家,他就搬出一本本老影集,和老母親一起翻看。老影集很多是老母親精心保留的。他欣喜地發現,老照片一點一點地喚醒了老母親的記憶,過去的生活彷彿又回來了。

他忽然閃出一個念頭,帶着老母親去她住過、生活過、工作過,或是常去的地方走走。

週六,他將老母親攙下樓,扶上車騎出家門。老母親坐在車上,很興奮。他帶着老母親,騎了近一個小時,來到以前的老房子。老房子和鄰居家的房子早就拆光了,蓋起了高樓,但老房子前的河和橋還在。在橋頭,老母親要下車,她走下車站在橋頭,撫摸着橋墩上的石獅子,眼裏噙着淚。這個情景把他拉回到了過去。那時候老母親常站在橋頭,等待在鄉下勞動改造的父親;他上學後,放學回家晚了,老母親也是站在橋頭等他回家。那天,老母親說了很多話,雖然很多話語無倫次。

此後的雙休日,只要天氣晴朗,他就會騎着車,馱上老母親去她工作二十多年的工廠,那家工廠如今已被改造成了農貿市場。他馱着老母親,去他就讀過的小學,小學除了教學樓重新建設過之外,基本沒有變化。他馱着老母親,去他們以前常去的早餐店,吃了兩碗餛飩。幾十年了,早餐店的餛飩還是那麼好吃,以前家裏窮,只有遇到大事的時候,父母纔會帶他上這兒,奢侈地叫兩碗餛飩,他吃一碗,父母合吃一碗。他很快將餛飩吃完了,驚訝地發現,老母親只吃了半碗,還剩下半碗。那習慣性剩下來的半碗,是老母親留給另一個世界的父親的。他的心裏,泛起一股酸酸的、溫暖的滋味。人生不可能再來一次,但我們可以將愛重溫一遍。

關於母親故事13

自他考上大學,就很少回到老家。五彩迷離的城市生活讓他眩暈、癡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學習,只爲這座陌生的城市能夠接納他。最終他真的留在城市了,並且通過貸款,購買了一套三室一廳的住宅。婚禮是在鄉下舉行的。母親沒有來過城市。

婚後好幾年,除了春節,他從來不曾回過老家。兒子想奶奶,跟他鬧了好幾天,最後竟有了千里走單騎的打算。實在沒有辦法,他只好跟妻子商量能不能把母親接過來住些日子,妻子同意後,他給母親打了電話。他說您來住些日子吧。母親說我去了城裏,馬上就轉向了。他說時間長了您就會習慣的。母親說不會的,我在城裏不可能住習慣。他說您就來吧,小寶說他想您。母親想了想,說,好吧。

就這樣母親來到了城市。那是他第一次來到城市,城市讓她極不舒服。

母親帶來兩個蛇皮口袋。一個口袋裏裝滿剛出菜園裏摘下的新鮮蔬菜,一個口袋裏裝滿剛從地裏掰下的青玉米。那樣的蔬菜城市裏到處都有賣,價格很便宜;那樣的青玉米賣得更多,他們早已經吃夠。母親帶來她所能帶過來的鄉下的所有,卻惟獨沒有帶來鄉下的習慣。她戰戰兢兢地在屋子裏走動,小心翼翼地和他和他的妻子說話。五十多歲的母親知道城市和鄉村的區別,知道裝修豪華和樓房和簡陋的鄉下草屋的區別,即使住在兒子家,她也不能太過隨便。

他忙,不可能時時陪着母親。妻子也忙,她得去公司上班,去健身房健身,去電影院看熱播的大片,去業餘班學英語、學會計、學洋琴。他們把母親留在家裏,讓兒子陪着她。妻子對母親說,這是馬桶,按下小鈕,衝半桶水,按下大鈕,衝整桶水;給小寶熱牛奶的時候,用燃氣竈,往右擰這個開關,就能打着火;來電話了,接一下,讓晚上再打來;冰箱門不大好,儘量關嚴密,否則會費電;家裏開着空調,不要打開窗戶;如果有人來收水費,抽屜裏有零錢;陌生人叫門,儘量不要開。母親說我知道了。母親的表情就像一個懵懂的孩子。這麼多事,這麼多規矩,她怕記不過來。

母親小心翼翼地關上門,愣愣地坐在沙發上。她不敢用抽水馬桶,不敢動電視,不敢開冰箱,不敢接電話。後來她不得不硬着頭皮打開了燃氣竈,爲自己的孫子煮了一杯牛奶。那個上午她只動了燃氣竈,卻差點闖下了天大的禍。

中午他回家時,聞到一股很濃的煤氣味。兒子在臥室裏睡覺,母親坐在沙發上擇着青菜。見了他,母親說,我頭有些暈。他不答話,衝進廚房,見燃氣竈的開關開着,正噝噝地響。他慌忙關掉氣竈,打開廚房的窗戶,又衝進臥室,打開陽臺的窗戶。他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跑,一扇窗子一扇子打開,母親驚恐地看着他,臉色蒼白。母親說出什麼事了嗎?他說沒事。臉卻黑得可怕。母親垂下頭,她知道自己肯定闖下了禍。她不敢多說一句話。

妻子還是知道了這件事。晚上她把母親叫到廚房,再一次跟她講解燃氣竈的用法。她說多險啊,如果不是他中午回了趟家……母親說我吹不滅火,就用溼毛巾把火捂死了。妻子說您想啊,開火的時候得擰一下開關,關火的時候難道不用擰一下開頭?母親說我真不會用。明天,我想回去。他聽了,忙來勸。他說您再住些日子吧。母親說不住了,我在城裏真住不習慣,以後,還不知道會闖下什麼禍……小寶以後想我,讓他回鄉下去看我。如果你們想我,也回鄉下看我。我真住不習慣。

母親第二天就回了鄉下。這時他纔想起來,母親竟一次也沒有用過家裏的洗手間。母親腿腳不便,可是她仍然堅持去一千米以外的公廁。母親留下的那些青菜和青玉米,他們吃了很長時間,還是沒能吃完。到最後,只好扔掉。

第二年春天他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故。妻子與他離婚,一個完整的家霎間破碎。那些日子他每天生活在渾渾噩噩之中,終於被公司解聘。他重新變得一無所有,整天悶在家裏,借酒澆愁。終於有一天,他在橫穿過一條馬路的時候,被一輛汽車撞倒在地。雖然沒什麼大礙,可是需要臥牀養傷。醫生說,你需要在牀上度過至少半年的時間。

母親再一次進了城,是母親主動要求來的。母親在電話裏說,有些想你了。

他不想讓母親看到他現在的可憐模樣,他勸她回去。母親說我還是住些日子吧!他說您不是住不習慣嗎?母親說會習慣的。當天母親就用燃氣竈給他煮了晚飯。母親說,你放心,煮完飯,我不會忘記關掉燃氣竈的。

他訝異地發現,母親竟然表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條條,每次關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門是否關嚴;她修好一把折了一條腿的木椅,她把空調的溫度調得恰到好處;每當有敲門聲,她總是先問一聲誰啊,然後再通過貓眼看清門外的來人;她把洗手間和地板拖得一塵不染,她用微波爐給他烤麪包,用果汁機給他榨新鮮的果汁。甚至,母親還幫他發過一個傳真。那是他的一份求職材料。

母親在幾天之內完全變成了一位標準的城市老太太。她無微不至地照顧着自己的兒子,就像在鄉下照顧小時候的他。

後來他的心情好了一些,沒事的時候,就和母親聊天。母親說你想不想買一臺電腦?他說買電腦幹什麼?母親說你以前不是喜歡寫作嗎?我記得你讀書的時候就喜歡寫些東西,其實你還可以寫。昨天我去超市買菜,問樓下的老大姐,她說現在寫作,得用電腦。他說都扔這麼多年了,還能寫嗎?母親說怎麼不能?寫寫試試。反正你行動不方便,閒着也沒事。就算寫不出名堂,當成娛樂也行。他說還是算了吧。母親說不能算了,我明天給你去電腦城問問。我問過那位大姐,她說組裝的電腦會便宜一些。——我有錢呢。母親說完,從口袋裏摸出一個紙包,打開,裏面包了一沓錢。母親說是我這幾年攢的,四千多塊錢,給你買臺電腦吧。

第二天母親真的一個人去了電腦城。中午她沒有回家,只是打回來一個電話。她說你要17的瀏覽器還是19的顯示器?17的便宜,也清晰,但太小,看着可能累眼睛。內存和顯卡……那一刻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跟泥土打了一輩子交道、識的字肯定不會超過一百個的農村老人,竟然說出了顯示器、內存、顯卡。也許,因爲他需要弄明白這些,那麼,母親就必須弄明白這些。因爲她在爲他做事。因爲她是他的母親。

電腦買回來後,他真的開始了寫作。開始當然不順利,不過也零星發表了一些。隨着發表量越來越大,他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半年以後,他幾乎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現在他不知道等他徹底康復後,是繼續寫作,還是找個公司上班?可是不管如何,他想,假如沒有母親的鼓勵,假如沒有這臺電腦,那麼,他不知道自己那種灰暗的心情,還能夠持續多久?他會不會天天泡在酒杯裏,永遠消沉下去?現在他徹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他感覺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突然有一天,母親在客廳裏摔了一跤。他過去扶起母親,母親說,地板太滑了,這城裏,我怎麼也住不習慣。那一刻他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淚。——母親爲了他,幾乎適應了城市的一切;而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讓家適應自己的母親。哪怕是換成防滑的木地板。

他說明天我就找人把地板換成地毯。母親說不用了,明天我想回去。他問爲什麼?母親說因爲你已經不再需要我的照顧,我留在這裏,只會耽誤你寫作。還有,地裏的莊稼也該收了。怕你爹他一個人忙不過來。

他求母親再住些日子,可是母親說什麼也不肯。他說我真的住不習慣。地板,燃氣竈,微波爐,冰箱……都不習慣。如果你想我了,就回鄉下看我。

他叫一聲媽,淚水滂沱。——當母親認爲他需要自己,她會迅速改變自己多年的習慣,變成一位標準的城市老太;而當她認爲自己成爲累贅,又會迅速恢復自己的習慣,重新變回一位年老的農婦,遠離他而去。似乎她的一切都是爲他而存在,爲他而改變。這裏面,惟獨沒有自我。

我想說,這個人是他的母親。這個人,也是你的母親。

關於母親故事14

魯迅的母親是一個經歷了許多苦難的女性。三十一歲時,唯一的愛女端姑病死,使她久久不能忘懷。三十七歲時,丈夫又一病不起。三十九歲時,丈夫亡故,從此,她更加陷入悲哀與困苦之中。社會的黑暗,家境的敗落,使魯迅從小就飽嘗了世態的炎涼。處在長子長孫的地位,又使魯迅從少年時起就要分擔母親的重擔。魯迅曾對人說:“阿孃是苦過來的!”因此,他一生對母親都是極爲恭順、孝敬的。

魯迅一生剛正不阿,他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從不違心地屈從別人,唯有在家庭中他對母親妥協過。魯迅二十多歲時,母親做主給他定了親,並於1906年夏把他從日本召回來,逼他結婚。魯迅對這樁包辦婚姻雖極爲不滿,但又不願刺痛母親屢遭創傷的心,只好屈從了。魯迅曾說:“當時正處在革命時代,以爲自己死無定期,母親願意有個人陪伴,也就隨她了。”

魯迅工作以後,首先在生活上給母親以關心和照顧,儘量使母親過得舒適、安樂一些。他在北京與母親同住期間,雖然工作忙,時間緊,但爲了不讓母親感到寂寞,每天晚飯後都要到房間與她聊天。平時,魯迅在出門之前,總要先到母親屋裏說聲:“阿孃,我出去哉!”回來後,也一定去母親處說聲:“阿孃,我回來哉!”還時常帶回些母親喜歡吃的小食品。

魯迅不但讓母親飲食可口,而且也儘量讓母親住得舒服。他租住磚塔衚衕時,爲照顧母親,抱病到處看屋子,設法買到寬綽屋子讓母親和自己住在一起。當時他在經濟上並不寬裕,不得不向別人借錢,在西三條衚衕買了一所住宅。他後來對妻子許廣平說:“至於西三條的房子,是買來安慰母親的。紹興老房子賣了,買了八道灣的房子,她一向是住慣了自己的房子,如果忽然租房子住,她會很不舒服的。”

母親有時身體不適,魯迅總是親自陪着到醫院診治,親自掛號、取藥。後來,他因工作需要離京南下,就每月按時給母親寄百元生活費,從不短缺。

物質生活外,魯迅在精神生活上對母親也是體貼入微、關心備至的。《西廂記》、《鏡花緣》等優秀繡像小說,多半是根據母親的愛好買來的,用以滿足老人對文化生活的需要。

魯迅的好朋友許壽裳曾經說過:“魯迅的偉大,不但在其創作上可以見到,就是對待其母親起居飲食、瑣屑言行之中,也可以見到他偉大的典範。”

關於母親故事15

那兩雙鞋一雙是母親給我做的,一雙是我和妻子給母親買的。

記得小時候,家裏非常困難。我們姐弟6個,還有爺爺,一家老小的生活就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來維持,常常是捉襟見肘,一到月底就無米下鍋。這就給母親這個巧婦難上添難了。父親主外,母親主內,這是上輩子就傳下來的,母親當然就笑納了。每天早晨,母親天不亮就起來,燒火做飯,收拾屋子,等我們都圍着桌子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餵豬餵雞,連一頓熱乎飯都吃不上。到了白天,洗衣拆被,縫縫補補,屋裏屋外,炕上炕下,放下撣子拿笤帚,一直忙乎到晚上。那時沒聽說有“機器人”這個詞,如果有,母親就一定是“機器人”了。

家裏人多,買不起衣服和鞋。我們幾個孩子身上腳上穿的,都是母親做的。尤其做鞋,是很辛苦的事。母親老早就把那些碎布攢起來,用漿子打成袼褙,放到外面曬乾後,絞成鞋底鞋幫,用打好的麻繩把鞋底均勻地納好,再把鞋幫掛上裏面,最後把鞋幫用錐子和麻繩一針一針地上到鞋底上。我們就是穿着母親做的鞋,走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我初二那年冬天,母親給我做了一雙棉鞋,穿在腳上有點緊,幾天下來,腳趾頭就磨出了大泡。母親看見後很心疼,就連夜給我再做一雙。看着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一針一針爲我納着鞋底的時候,我徹夜未眠。當第二天母親把一雙新鞋送到我的面前,看到母親的雙手被麻繩勒出的一道道紅印,我的心抽搐了,眼淚倏地落到了鞋上。穿着這雙既暖和又合適的棉鞋,我在撒滿冬日陽光的操場上盡情地跑着,感受着母親的愛。後來我就把這雙鞋保存起來,一直到參加工作,到結婚成家,隨着我幾經輾轉,最後在我的書房落了戶。這期間我扔掉了很多東西,唯獨沒有捨棄這雙鞋,而且把它放到了一個讀書人最溫馨的地方了。

時間不知不覺地走過去了。20xx年9月,我忽然發現70歲的老母親走路很費勁,沒走幾步就呼呼直喘,上氣不接下氣。我便和弟弟領着母親到市裏、省裏的醫院檢查,最後在北京被確診爲腎功能不全,也就是尿毒症的前期。母親從來沒有得過腎病,一得就如此嚴重,把我們全都嚇呆了。我們找到醫生,要求用最好的辦法,最好的藥,不惜一切代價,把母親的病治好。醫生無奈地告訴我們:老人年老體弱,又不能透析,只能用藥物來維持。之後,我們全家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母親也成了一級保護對象,一切事情都要圍繞母親的病情轉。我和弟弟四處買藥,買最好的藥,姐姐與妹妹弟媳細心照料,連孩子們都呵護倍至。感動得老父親逢人就講:“我這幾個孩子的孝順勁,真是沒說的了。”就這樣,一場爲母親治病的攻堅戰打響了。

面對不治之症,人畢竟沒有回天之力。母親的病在維持四年之後,於20xx年5月終於加重了。醫生說這種病維持4年多已經是奇蹟了,但我們還是不甘心,又把母親送到省醫大一院腎病分院進行治療。但不管醫院怎樣努力,母親的病情還在一天天加重,全身浮腫,頭部脹得皺紋都不見了,眼睛眯成一條縫,腿與腳也脹得錚亮。下牀連鞋都穿不進去了。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看着母親病成這個樣子,我們憂心似焚。我和妻子上街給她買了一雙大號鞋,想讓她穿上,好在親人攙扶下去衛生間,或者在地上走走。但是這雙鞋母親怎麼也穿不進去,她的腳脹得太厲害了。看着母親零亂的白髮和無奈的目光,我想起了母親年輕時的辛勞,想起了母親爲我做的那雙棉鞋,想起了……淚水終於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然後,我把這雙鞋悄悄地裝進兜子裏。

母親去世後,我把這雙鞋與母親給我做的那雙鞋放在了一起。兩雙鞋一種情,這個情不是簡單的給予與回報,而是生長在我們骨肉裏面一代代血脈相連的親情。這種親情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母親,安息吧。看着這兩雙鞋,我會在充滿親情的世界上,平安地走來,平靜地走去。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