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有關民間故事15篇

有關民間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關民間故事1

有關慈禧的民間故事篇【1】

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去寺院進香,路遇刺客,險些被刺客所擲的炸彈炸傷。經過這麼一折騰,慈禧太后的神經扛不住了,經常做噩夢,夢見身邊的侍衛個個成了亂黨,將她抓起來,兩個人按住她的雙肩,讓她跪下,另一個人舉起明晃晃的大刀,向她的頸項斬去

有關民間故事15篇

這天夜裏,慈禧大叫一聲,又從噩夢中驚醒。她出了一身冷汗,坐起身來,只見牀上又溼了一片。

聽見動靜,太監總管李蓮英忙走了過來,一邊指揮宮女爲慈禧整理牀榻,一邊傳召太醫。太醫診斷後回稟說,太后得的是驚悸症,夜裏睡眠不好,白天懨懨地不想進食。要治好這病,必須先食補,身體好了,自然就不會做噩夢了。

慈禧聽罷,沉思了一會兒,突然眼睛一亮,吩咐李蓮英立刻去找一個人,這人叫孫思德。慈禧道:“孫思德做的美味安魂湯,着實讓人難忘。”

李蓮英聽到“孫思德”這個名字,一下子想起來了,這事,還得從八國聯軍入京那年說起。

那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緒倉皇西逃。沿途的官員早已盡數逃走,哪裏還有人去管慈禧。一路上,太監只能找些棒子麪的粗食給慈禧吃。這天晚上,一行人逃到河北境內一個小村子,慈禧只覺飢餓難耐,突然,她聞到一股香味,這香味一下子就把慈禧的魂勾出來了。她忙叫來李蓮英,讓他看看這香味是從哪來的。李蓮英順着香味尋去,來到一座屋前,進了屋,見有一家四口,一男一女兩個大人帶着兩個少年。竈臺上放着一口鐵鍋,香味正是從鐵鍋裏傳來的。

李蓮英走上前,對男人說:“我們是皇太后的人,你叫什麼名字?”男人聽了,忙叩頭稟報,說他叫孫思德,家住北京城郊,聽說八國聯軍打來,就帶着妻兒一路西逃。逃到這裏,見田裏有些山藥,就挖了熬成一鍋湯,準備充飢。李蓮英聽了,對孫思德說:“你把這鍋湯給我們吧。”說完,就命令身後的兩個太監端走了鐵鍋。

也許是因爲慈禧好久沒有吃飽過了,竟然把一鍋山藥湯吃得乾乾淨淨,一高興,取下手上戴的一個玉扳指,讓李蓮英賞給孫思德。那一夜,慈禧睡得特別香甜。第二天,慈禧神清氣爽,讓李蓮英去找孫思德,要封他爲御廚,不料孫思德一家已經不見蹤影。

現在,慈禧的症狀和當年一樣,她就想起了孫思德。李蓮英命人畫了孫思德的畫像,在北京城裏四處張貼。不到半個時辰,侍衛帶着一個廚子模樣的人找到李蓮英。侍衛對李蓮英說:“大總管,御膳房的曠子葉說他認識這個人。”李蓮英聽了,大喜過望,忙問曠子葉:“你真的認識此人?”

曠子葉說:“回總管大人,此人名叫孫思德,是我遠房的一個表叔。”曠子葉說,孫思德和他同住一個村,是個有名的貪吃鬼,手裏有點錢,就買肉打酒,然後配上作料,細細地料理,弄得全村都能聞到香味。平時就是煮點蔬菜,也要把蔥、姜、蒜配齊,否則就食不下咽。孫思德家境不富裕,經常斷頓,村裏人譏諷他是“窮人富嘴”。

李蓮英想,孫思德在逃難時都能把山藥做得香噴噴,全村都能聞到香味,笑着說:“就是此人。”

李蓮英讓曠子葉帶路,領着一隊禁衛軍,馬不停蹄來到孫思德住的村子。見了面,李蓮英一下子就認出了孫思德。面對呆若木雞的孫思德,曠子葉忙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孫思德聽了,對曠子葉說:“你可害苦叔了!”

這時,李蓮英催着孫思德跟他們一起回紫禁城。孫思德想了半天,對李蓮英說:“我這一走,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我把孫子的兩個球帶上,想孫子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就行了。”

李蓮英點頭,於是孫思德就把小孫子玩的球拿了兩個,帶在身旁。這球外面用布紗纏住,是當時小孩子非常喜愛的玩具。

去紫禁城的路上,曠子葉悄悄問孫思德,安魂湯是用什麼食材做的。曠子葉在御膳房只是個打雜的,他一心想成爲御用大廚。曠子葉的心思,孫思德非常明白,他對曠子葉說:“你最好還是不要跟我學,伴君如伴虎,有什麼差池,是要掉腦袋的。”曠子葉說:“叔,我們不是外人,你就把祕方傳給我吧。”

孫思德長嘆了一聲,卻不再說話。進了紫禁城,李蓮英吩咐孫思德做安魂湯。孫思德對李蓮英說:“李總管,我有兩個要求,行不行?”李蓮英說:“你說吧。”

孫思德說:“第一,我要單獨的一個廚房;第二,我要一個人幫我單獨採選食材。”

李蓮英說:“好呀,就讓曠子葉替你採選食材吧。”

於是,孫思德讓曠子葉先去藥房購買桂枝、防風、菊花、棗仁、決明子、生地等中藥,又讓他去街市上購買河南焦作產的鐵棍山藥、內蒙產的羔羊肉。等曠子葉買回這些食材,孫思德便關上房門,在屋裏鼓搗起來。過了很久,孫思德打開門,吩咐曠子葉把火生好,把中藥包在一個紗包裏,和山藥、羔羊肉放在一起,先用大火煮開,然後用小火慢慢地燉。燉了兩個時辰,香味充滿了廚房,孫思德說:“好了。”他把安魂湯交給李蓮英,叮囑一定要趁熱進補,纔有效果。

李蓮英先盛出了一小碗,讓孫思德試菜。孫思德知道,這是規矩,主要是怕有人在菜裏下毒。他正準備試菜,曠子葉突然說:“我來幫着試菜。”說着搶過湯碗就嚐了起來。曠子葉細細嘗着,他嚐出了各種藥料、山藥和羔羊肉的味道,最後,他挑出一塊似肉非肉的東西,吃下去,感覺厚實醇綿,卻沒能嚐出這是什麼東西。

慈禧太后服下安魂湯,對李蓮英說:“就是這種味道。”當天她食慾大開,又進了兩小碗米飯,晚上安安穩穩地睡了一覺。第二天,慈禧覺得氣定神閒,賞賜給孫思德黃金百兩。

見孫思德得了黃金,曠子葉更是眼紅,他一頭拜倒在孫思德面前,說:“叔,你把祕方對我說了吧。”

孫思德搖搖頭:“我不能說,說給你聽,就是害你。”

曠子葉見孫思德鐵定心不教自己,就決定另想辦法。他從孫思德的習慣着手,日夜觀察,終於發現了一個細節—孫思德身邊的兩個球不見了蹤影。曠子葉靈機一動,猜出了湯裏的最後一種食材。他熬了一鍋湯,端到孫思德面前,說:“叔,這是我熬的湯,您嚐嚐?”

孫思德品嚐後,瞪大了眼睛,問曠子葉:“你都知道了?”曠子葉點點頭,說:“你的祕密,全都在那兩隻球上。”孫思德無奈地點點頭,說:“你想要怎麼樣?”

曠子葉說:“您老找到李總管,藉口家中有事,把技藝傳給我,這樣,您就可以平安離開紫禁城了。”

孫思德聽了,驚喜道:“好,我這就給李總管說。”

李蓮英聽說孫思德要離開,自然不答應。孫思德便說自己年紀大了,已將技藝傳給了曠子葉。李蓮英就讓曠子葉親手做一碗湯,然後進呈給慈禧,見慈禧也沒能辨出其中的差別,這才讓孫思德離開。

曠子葉當上了主廚,脾氣也越來越大,不但不把手下的小廚子當一回事,連太監也敢罵。這下,惹怒了慈禧身邊的一個梳頭太監。那天,梳頭太監在給慈禧太后梳頭的時候,對慈禧說:“奴才聽說,曠子葉私下誣陷皇太后,說太后根本不是什麼神胎鳳命,他給太后做的湯裏面,加入了不乾淨的東西。”原來,慈禧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一直標榜自己是天生鳳命,不吃動物的內臟,因爲民間有個傳說,鳳凰最愛潔淨,只食動物的肉,不吃動物的內臟。

慈禧聽了,勃然大怒,命人把曠子葉抓來。在幾名小廚子的指認下,曠子葉承認,他在安魂湯里加入了“豬脬”。原來,曠子葉一直沒能研究出孫思德用的食材,後來,見孫思德隨身帶的兩個球沒有了,才明白了十之八九。在農村,小孩們愛用豬脬做球玩,豬脬就是豬裝尿的膀胱,在殺豬時,放盡尿液,吹上氣,曬乾後便成了圓球,在外面裹上布紗之類的東西,就做成了球。於是,曠子葉買了個豬脬做實驗,果然做成了安魂湯。

慈禧聽了,心中大怒,命人處死曠子葉,然後派人去捉拿孫思德。不料捉拿孫思德的人空手而返,說孫思德早已離開村子,不知去向。

原來,那一年,孫思德帶着家人逃難,飢餓難耐,就在田裏挖山藥燉食,可是山藥沒多少,根本不夠吃。就在這時,他看見逃難百姓留下的一個球,就有了主意。他把球上的布紗去掉,取出裏面的豬脬,然後將豬脬洗淨,燉在山藥湯裏,又加入作料,湯纔有了香味。沒想到,香味引來了慈禧太后

七年後,李蓮英又找到了孫思德,孫思德便知大事不妙。慈禧是不食內臟的“鳳凰”投胎,如果慈禧知道,湯裏放的是豬尿脬,一定會殺了他全家。他在入宮之前,帶了兩個豬脬,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沒想到,曠子葉絕頂聰明,竟然猜出了食材,並將他逼走。他離開紫禁城後,就趕緊與家人逃跑了。

其實,慈禧追殺孫思德,還有一個原因—當年她西逃的時候,怕八國聯軍追上來,嚇出了尿牀的毛病,正好孫思德湯裏的豬尿脬治好了她尿牀的毛病。儘管慈禧百般遮掩,她嚇得尿牀的事,還是傳了開來。

有關慈禧的民間故事篇【2】

光緒初年,慈禧太后剛滿40歲,她爲了達到二度垂簾聽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種種手段,但懾於朝中有人反對,終日心中不樂。心腹太監李蓮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後,李蓮英速去稟告慈禧,說:“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請太后駕臨前往觀看。” 慈禧聽後,非常高興,於是,撿了個吉日,來到了萬壽寺。當她進了大雄寶殿,看到仍是原來的一座佛像,沒有什麼雙佛顯光,頓時勃然大怒:“明明是原來的三世佛嘛,哪來的雙佛顯光?” 那個時候,奴才欺騙主子是要殺頭的,但李蓮英心中有數,忙說:“太后息怒,請您後殿御覽。”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轉到三世佛後,果見一慈眉善目的觀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還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這裏。這時,李蓮英喊道:“老佛爺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 慈禧見狀明白了一半兒,但她故作不解問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李蓮英他們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爺呀!”“您就是當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如今先皇晏駕,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民們請您垂簾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於水火之中啊!”一席話說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舉國上下,都稱慈禧爲“太后老佛爺”。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簾聽政了。

有關慈禧的民間故事篇【3】

清朝旗人,尤其是上等的旗下女人,對腳很講究,洗腳、換襪子都不讓外人看見。當媳婦的都是關上屋門,睡覺前才洗腳,兒子年齡大了,媽媽洗腳,金不讓兒子看見,更不用說光着腳走出閨門了。

慈禧太后爲了顯示自己的教養,爲了顯示自己的高貴,爲了顯示自己的尊嚴,腳,向來不許太監沾手。

慈禧太后洗腳是宮裏一件很重要的事,洗腳水是極講究的。譬如:三伏天天氣炎熱又潮溼,那就是杭菊花引煮沸後晾溫了洗,可以清眩明日,全身涼爽,兩腋生風,保證不中暑氣,如果三九天天氣極冷,那就用木瓜湯洗,活血暖膝,四體溫和,全身柔暖如春。當然,根據四時的變化,天氣的陰晴,隨時加減現成的方劑,這也可以算是老太后健身的祕訣了。

假如在盛夏三伏裏,慈禧太后有點腸胃不和、食慾不振,那就不能用清涼劑菊花引了。如果隆冬三九天裏,慈禧太后上焦有火,身體發燥,就不應再用熱劑木瓜湯了。

慈禧太后洗腳用的是銀盆,是用幾大張銀片剪裁好,拿銀鉚釘連綴而成的,中間是木胎,邊卷出來,平底,成鬥形。這銀盆比普通盆深,爲的是泡腳方便,也是精心製作的。銀盆可以防毒;木胎不易散熱,又輕,邊卷出來。可以放腿。平底容易移放,鬥深爲了泡腳。每次洗腳都用兩個這樣的盆,一個是放熬好了的藥水,一個是放清水,先用藥水,後用清水。

伺候慈禧太后洗腳和沐浴專有四個貼身的丫頭,洗腳兩個,洗澡用四個。平常她們也幹零碎活,但專職是沐浴,也是經過訓練的。怎樣用毛巾熱敷膝蓋呀,怎麼樣搓腳心的涌泉穴呀,有一套專門的技術。洗腳時,慈禧太后往椅子上一歪,嘴裏不停地跟底下人說閒話,享受着洗腳人給搓揉的舒適,宮女常常在這時間裏得到意想不到的賞賜。

腳洗完後,如果需要剪腳指甲,兩個洗腳的宮女中一個點起手提式羊角燈來,單腿跪下,手持着燈,另一個也單腿跪下,把慈禧太后的腳抱在懷裏細心地剪。

還要有個請剪子的過程。在慈禧太后屋裏有嚴格的規定,不許摸刀子、剪子。如果需要用,必事先請示。伺候洗腳的宮女向侍寢的人(監視人)輕輕地說句:請剪子。侍寢的轉稟老太后,老太后說句:“用吧,還在原地方!”這時侍寢的纔敢取出剪子來,交給洗腳的宮女。完畢後,洗腳的宮女跪安退下,纔算完事。差不多天天如此。

有關民間故事2

鞋匠與財主

一個補鞋匠從早到晚哼着歌,他的曲調明快歡樂。他的快活也感染了別人,聽到這歌聲,人們的心情都歡快起來。他比古希臘七聖人中的任何一位都要心滿意足。

鞋匠有個財主鄰居,卻與鞋匠恰恰相反,極少唱歌和睡覺。他把錢縫到衣服襯裏還擔心丟失,有時到了黎明才昏昏入眠,可鞋匠的歌聲又把他鬧醒。財主於是抱怨老天爺,怎麼不像出售食品飲料那樣也出賣些睡眠給我呢?

這天,財主讓人把那個正在哼歌的鞋匠請到自己的家裏,問道:“格里古瓦先生,我想知道您一年能掙多少錢?”

“一年?說真的,老爺,”快樂的鞋匠用愉快的聲調回答,“我可不用這種方式計算收入。我也不是天天可以賺到錢的,只要能混到年尾也就可以了,過一天算一天。”

“是這樣嗎?那你一天能掙多少錢?”

“時少時多,倒黴的事也不是沒有,要不然收入還相當可觀。主要是一年中總有些日子要歇工。人們一過節我們可就慘了。真是有人歡樂有人愁。可本地神父在佈道時還在不斷地公佈新的聖人紀念日。”

財主見他如此憨厚,就笑着對他說:“我今兒個要讓你像當上國王一樣。來,把這100塊錢拿去收好,今後會派上用場的。”

鞋匠這時彷彿看到這是100年裏生產出來的全部財富一般。他回到家裏,把錢藏在地窖裏,不知不覺地,把歡樂同時也埋藏了起來。自從他得到這筆勞神憂愁的錢以後,他便失去了往日愉快的歌喉,也失去了睡眠。憂慮、懷疑和驚嚇常來搔擾他。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到了夜晚稍有動靜,就以爲連貓也會偷錢。最後,這個可憐的鞋匠不得不跑到那個已不再被他歌聲吵醒的財主家裏,對財主說:“把我的歌聲和睡眠還給我,呶,這100塊錢你拿回去吧!

有關民間故事3

雲,潔白輕柔的雲,自由自在、飄飄悠悠的雲,如同慕雲的心,一顆飄然欲飛的心。

慕雲從《新星》編輯部出來的時候,便看到了藍天上的那朵雲。

他在下臺階的時候,身子趔趄了一下。腳被絆着了。自己是不是太輕飄了?他想。

應該保持怎樣一種步態呢?此刻,他覺得兩隻胳膊彆扭僵硬得如同木棒,手也像多餘的沒有地方安放。插在褲袋裏?太輕佻了。倒揹着?又有點老氣橫秋。自然下垂呢?未免失之於平庸俗氣。交臂抱肩呢?嗨活像個癟三。他拼命搜索自己的記憶,那些大作家、學者、教授的步態行姿呢?大腦顯然被興奮的潮水沖刷成了一片蒼白。他經過了一番焦灼而痛苦的思索之後,終於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把那本散發着油墨清香的《新星》夾在左腋下,右臂自然擺動,一靜一動,相得益彰。頭,微微低下。倒也文雅、從容。也怪,愈是拿捏作態,四肢愈發僵硬。右臂總是跟着右腳向前甩,有點像半身不遂的患者。

此刻,他站在2路車的站牌下,又打開了《新星》,他的小說《雲》就發表在這一期的《新星》上。當他得到這份雜誌的時候,他第一個便想到了她。他要告訴她:我成功了!他覺得,即將到來的一刻很莊嚴。

他的《雲》整整佔了四個頁碼,5000字,還是6000字?他尤其喜歡那幅插圖:

畫面上,是一個少女飄逸的舞姿。背景是亭臺樓榭,環抱一泓碧水。

此刻,他覺得那少女如同《畫中人》那樣飄下來了,站在自己的面前,笑着,露出兩顆小虎牙。分明是他的同學、曾經熱戀過的文娟嘛......

蒙古舞、長裙、跳蕩在肩頭的髮辮、幽深的教學樓走廊、圓明園的斷壁殘垣、昆明湖裏的小船、香山鬼見愁那聲雲雀般的尖叫......還有那聲如雲般輕柔的話"我不想",如尖利的鋒刃在他的心底攪動了許多年。

有關民間故事4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彷彿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萬頃良田。咬齧着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着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着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裏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着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着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着銀色的鬍鬚,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着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裏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譁”地一下又併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可以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裏。那時,你走進河底洞裏,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裏,黃河水就流向哪裏。”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裏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裏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裏,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云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唸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裏。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着河岸有個洞,洞裏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裏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彷彿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們靠着自身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關民間故事5

全真教丘處機加入成吉思汗的陣營

丘處機是金朝時全真道的大宗師,在山東傳道,很有影響力。當時山東大亂,爆發了紅襖軍的大起義,起義失敗後,義軍大量投靠南宋,所以山東短時間內又歸南宋當局管轄。爲了拉攏當地有號召力的人物,宋金兩朝曾先後多次派人邀請丘處機出山,到南方講學,爲自己一方攏聚人心,均被丘處機拒絕。

1220年,成吉思汗身邊使臣劉仲祿,受成吉思汗委派,腰懸虎頭金牌,不遠千里,不辭勞苦,從蒙古草原的西端,來到山東半島的海邊,在萊州昊天觀找到了丘處機,經過一番工作,丘處機終於同意出山,到西域去見成吉思汗,從此加入到了蒙古帝國波瀾壯闊的事業中。

到西域的楊惟中

成吉思汗其實後,繼位蒙古帝國大汗的是他的第三子窩闊臺。窩闊臺時代,繼續派出軍隊西征,控制西域的局勢,期間曾任用楊惟中出使西域。

楊惟中是弘州人,今屬河北北部,金末,楊惟中以戰爭孤兒的身份,到元大宗窩闊臺身邊做小廝,雖然身份低賤,但他小小年紀就知道讀書上進,而且膽識過人,窩闊臺很喜歡他。二十歲這年,楊惟中奉窩闊臺之命,出使西域,沿途歷經三十餘國,“宣暢國威,敷布政條,俾皆籍戶口屬吏,乃歸”。

楊惟中的這次出使十分成功,宣揚了蒙古帝國的國威,頒佈了大汗朝廷的條令,登記了各地的戶籍人口,顯然並非是一般意義的“出使”。窩闊臺時代的西域並不太平,楊惟中奉大汗之命西行,免不了率領軍隊,“大張旗鼓”,炫耀威勢,因此,此次西行的楊惟中,可算是一支儀衛部隊的司令,“武工隊”的隊長。他圓滿完成了任務,建立了赫赫功勞,深得窩闊臺的欣賞,從此更加重用他了。

元朝中書左丞石天麟

石天麟是順州人氏,十四歲那年,他入見元太宗窩闊臺,留宿衛。石天麟年少好學,很快就學會了諸國書語,被窩闊臺賜名爲“蒙古臺”。窩闊臺遣宗王徵西域,以石天麟爲斷事官,在軍隊和地方上任職。

元憲宗六年,石天麟受命出使西方宗王察合臺汗國的海都,被海都拘留達二十八年之久,其間,石天麟屢向海都曉以“宗親恩義”及“臣子逆順禍福之理”,海都聞之悔悟,後終於將其放還。回到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大悅,賞賚甚厚,拜中書左丞,兼斷事官。

有關民間故事6

傳說中有個小夥子叫黃河,英勇無比。戀上一富豪的女子。

但女子的父親看不起他,就讓他百步之內可以射箭,進一個銅錢的孔裏。他做到了。女子的父親又讓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銅錢並接住它。

他知道其夫在刁難他,就一箭射向她父親。怎知他以前學過武功,躲開了。他很氣惱,他從來都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煉。一次意外射下一隻鳥,鳥告訴他那姑娘自殺了。

小夥子很悲哀,就淚水不停地留下來,形成了現在滾滾的黃河。

有關民間故事7

財主招女婿

北山鄉有一個財主,爲人非常吝嗇,空有家財萬貫,不但不行善積德,還經常幹些災年屯糧、雪夜逼債的缺德事。

財主老婆只生了一個女兒,就再也沒有生育,眼看着女兒一天天長大,快到出嫁的年齡了,財主心裏算計開了:膝下就這一個女兒,要是嫁到別家,以後這家業交給誰?招上門女婿吧,可萬一把家業都交給了女婿,等我們老兩口都閉了眼,這女婿要是變了心,到時連我女兒都給趕出家門,那不是白白便宜了外人嗎?不行,得想個好法子!

這天早上,財主老婆要去廟裏上香,想拉財主一起去,財主躺在牀上懶得動彈,財主老婆催了幾次他都不起來,就罵了他一聲懶鬼,獨自一個人去了。

財主聽了老婆的罵,心裏突然靈機一動:對啊!何不找個懶鬼做上門女婿?這個傢伙越懶越好,讓他懶得干涉我女兒管理家務,也懶得去外面拈花惹草,更懶得動腦筋對我的家產有非分之想,這樣,我的萬貫家產就不會落在外人手裏了!哈哈!這個主意真是太棒了!

想到這裏,財主坐不住了,他立刻把管家招來,吩咐說:“你去給我四處貼幾張告示,就說我要找個懶漢,單身的,越懶越好!”

管家愣了半天,還以爲自己耳朵出了毛病,財主見他站着不動,很是生氣,大着嗓門又吩咐了一遍。

過了不幾天,管家風風火火地跑來告訴財主:“老爺,人找到了。”

財主忙問:“那人有多懶?”

管家說:“那人是縣裏出了名的懶鬼,名叫何二,天天躺着睡覺,從來不找活幹。只有餓急了纔到飯館裏討點剩飯剩菜吃,就這他還從不吃剩菜裏的魚,嫌挑魚刺麻煩。”

財主非常高興,笑道:“懶!真是太懶了!好,你馬上去把這個何二給我找來。”

沒過多久,大家都知道財主要嫁女兒了,而女婿居然是全縣最有名的懶鬼何二,這事轟動了全縣,大家茶餘飯後都在議論。有人說這財主一定是腦子進水了,放着那麼多好小夥子不找,偏找這麼個又懶又窮臭要飯的。還有人說,這叫傻人有傻福,早知道我也天天好吃懶做,搞不好哪天也有這樣的好事情找上

我。反正啊,說什麼的都有。

很快到了辦喜事的日子,這天,財主家除了請來的那些個官員親戚,來看熱鬧的人更是圍了裏三層外三層,整整鬧騰了一天喜宴才結束,新郎官喝得醉醺醺的,既摸不清方向,也說不清話,直嘟囔着老想往外走,估摸着是還想再找人喝酒,是幾個僕人硬架着才把他塞進了洞房。財主見一對新人入了洞房,心事一了,心情極爲舒暢,也多喝了幾杯,早早地就上牀安歇了。

第二天一大早,財主還沒起牀,女兒就哭哭啼啼地找來了,原來天還沒亮,新郎官就不見了。財主女兒等來等去,老半天沒見人回來,只好來找她爹。

財主沒太當回事,說“新郎官剛來,我們家房子多,他肯定是在宅子裏迷了路,讓下人在宅子裏找找。”

可是,僕人們找遍了整棟宅子,也沒找到新郎官。財主急忙叫來管家,讓他務必把新郎官給找回來。

財主和女兒在家裏焦急地等待着,女兒還在一旁不停地哭泣,財主被攪得心煩意亂,正要大發雷霆,管家匆匆忙忙跑了進來,說:“老爺,新姑爺找到了,他正躺在街邊睡大覺,我們拉他回家,他卻死活不肯起來。您快去看看吧!”

財主女兒一聽,趕緊拉着財主的手,說:“爹,咱們看看去!”

財主和女兒跟隨管家趕到那裏,只見何二穿得破破爛爛的,躺在地上,緊一陣慢一陣地打着呼嚕。

財主心裏那個氣啊,上去就是一腳:“混蛋,家裏好好的你還躺這睡覺,我的臉都被你給丟淨了。你的那身新衣服呢?是不是酒喝多了跟哪個乞丐換了?算了,算了,趕緊跟我回家去,別在這丟人現眼了!”

何二慢吞吞地睜眼看了看財主,伸了個懶腰,打着哈欠說:“你是誰啊?我正睡得香呢,幹嗎吵醒我?”

財主氣急敗壞地衝何二吼道:“混賬東西,我是你岳父。怎麼連我都不認識了?”

何二眨巴眨巴眼,恍然大悟:“你就是那個要招我當女婿的財主吧?實話跟你說,我根本沒見過你。”

財主怒道:“相親那天就見了,昨天還拜堂成了親,難道我見的是鬼?”

何二懶懶地說:“我纔不去見你呢,跑來跑去,多累啊!相親那回,我是讓孿生哥哥何大去的,像拜堂成親這麼累的事,我更不會去參加了,也是讓我哥去替我的。”

財主女兒在旁邊一聽,也顧不得羞恥了,連忙上前問道:“那昨晚跟我入洞房的是誰?”

何二閉着眼答道:“我不知道,懶得去想。你們快走,我還要睡覺!”

財主女兒“哇”地一聲大哭起來,頭也不回地跑了。

財主怒不可遏地揪起何二,問:“你大哥在哪裏?既然已經拜堂入了洞房,一大早怎麼還跑了?”

何二像說夢話一樣,喃喃細語:“我嫂子可是出了名的母老虎,我哥能不跑嗎?我估摸着啊,他這會兒肯定正在家裏跪搓衣板……”

財主沮喪地扔下何二,回頭看見管家還尷尬地跟在後面,於是惱怒地罵道:“混蛋,你怎麼給我找了這麼一個懶東西?這不是故意丟我的臉嗎?”

管家委屈地說:“老爺,我是按你吩咐找的呀,你說越懶越好啊!”

有關民間故事8

掌心雷張保國

靈壽縣董家莊有一個人叫張保國,他自幼學到了一手絕技,用手掌向空中一推就能興雲致雨,閃電交加。人們稱他這一手叫做“掌心雷”,因他姓張就叫他“張心雷”。他也是杜家墳裏小皇帝的保國將軍。

有一年,天氣大旱,半年來沒有下過透雨。呼呼的大風颳得天昏地暗,春苗一棵也種不上,眼看麥夏收成無望,該數伏了,還是沒有下雨的樣子。老百姓眼巴巴地望着天,乾着急,沒有一點辦法。

張心雷眼看着這個樣子,心裏非常難受,要是再不下雨,人們連蕎麥也就種不上了,吃什麼呢?他心裏實在過不去。

他知道他的掌心雷能興雲致雨,但有一番耐活①是不能使用的。可現在呢?什麼法兒也沒有了,不用掌心雷實在不能過了,因此,他豁着性命也得用掌心雷求雨。

就在這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登上法臺,請來衆神,三牲②祭後,手掐真訣,口唸咒語,用右手往天空一推,萬里晴空的天氣,一聲雷響,烏雲四起罩滿了天空,霎時間,傾盆大雨下了有一個多時辰。第二天,農民們都歡天喜地耕地安苗。這一年的秋糧得到了好收成。

誰知這件事兒驚動了龍宮。龍王查問此事,雷公雨師說:“張保國帶着龍王的旨意來的,我們敢不聽麼?”原來張保國的手訣、咒語就是龍王的手諭,誰敢不聽從。

龍王一聽,事關自己,已無法挽救,只說了一句:“今後張保國傳的旨令,一概不聽。”

從此以後,張保國的掌心雷也就不靈驗了。

注:①耐活:辦法。一番耐活:就是一點辦法。

②三牲:即牛、羊、豬三種牲口的肉,舊時祭祀時用三牲以饗衆神。

靈壽的民間故事:.夜明珠溝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在太行山的馬鞍山下住着一家人,是一對剛成親的小兩口。小夥子長得膀大腰圓,小媳婦很有出息,心靈手巧,漂漂亮亮,小兩口恩恩愛愛靠上山刨荒過日子。

一天,縣太爺坐着轎子,從山邊路過,一眼瞅見了小媳婦,看她長得眉清目秀,像一朵剛剛綻開的牡丹花兒。他瞅着瞅着,心裏就起了歹意,讓隨人打聽了這家主人的姓名。

回到縣衙,縣太爺就讓人去和那小夥子說:“縣太爺要出大價買下你的媳婦,要金有金,要銀有銀。”說來說去,這小夥子什麼也不要,就是要自家的媳婦。縣太爺三次派人來,小夥子就是不答應。

又過了幾日,天剛麻麻亮,山坡小道上闖來了一夥子兵,要搶小媳婦。小兩口聽見叫喊聲,一骨碌從炕上爬起來,隔窗一瞧,不好了,見兵丁們喊叫着進了院子。小夥子趕緊打開後窗,讓媳婦從後窗跳下去,然後,他也隨身跳下去,一前一後向山上跑去。他們前邊跑,後邊的兵就緊緊追上來。小夥子一瞧,急了,就和幾個兵扭打在一起。小媳婦回頭見丈夫和幾個兵丁打起來了,心如火燎,偏偏這時,前邊是一道懸崖,怎麼辦?她最後望了丈夫一眼,狠了心,一頭從懸崖上栽下去。小夥子瞧見了,像瘋了一樣叫着媳婦的名子,從圍困中掙脫出來,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從懸崖上跳下去,爬到媳婦身邊,抱住媳婦大聲地哭着叫着,可是,再叫一百聲她也不會言語了。兵丁們親眼看見小媳婦已經摔死,就回縣衙去了。

小夥子哭得死去活來,從早晨一直哭到中午,從中午一直哭到太陽偏西。太陽落山了,他哭着把媳婦的屍首放在石崖的一個石洞裏,然後用石頭一塊一塊把洞口封住。以後,他就每天到這兒哭一場。一天傍晚,他又來到這裏,突然,發現從石洞裏射出幾道亮光。他感到有些奇怪,一直走過去,移開洞口的石頭,見媳婦的屍體沒了,卻有一件東西在地上閃閃發光,拿起來一看,是一個明亮亮的珠子。他把這顆珠子拿回家,放在屋內窗臺上,整個屋子就是亮堂的,夏天屋裏不熱,冬天屋裏不冷,象他那小媳婦還活在身旁一樣。

時間不長,人們就傳開了,說小夥子得了夜明珠。這話又傳到縣官耳朵裏,縣太爺又打起了鬼主意,他想把這一寶珠搶到自己手裏。

縣太爺打好了主意,就帶領一夥兵丁來到小夥子家門口。小夥子瞧事不好,趕緊從窗臺上拿起夜明珠就跑,剛跑到石洞近處,就聽見有人說話:“主人,主人,不要怕,我幫你看護夜明珠。”他四下望望,看不見一個人影,只見石洞對面山嶺上,豎着一塊幾丈高的大石頭。撲楞楞,又飛來一隻大公雞,大公雞也說:“主人,主人,我幫你看護夜明珠。”小夥子一聽有了看護的,把夜明珠又放回石洞裏。這時,兵丁們追來,把他綁走了。

縣太爺得知小夥子把夜明珠放在了石洞裏,就讓兵丁們往石洞裏找。誰知,他們還沒走到石洞口,只聽一聲“咯、咯、咯”公雞叫,滿山飛沙走石,打得人連眼也睜不開。他們撤下來,又重新往上走,可還是和剛纔一樣,雞一叫,飛沙走石就又打來了。後來,請來個陰陽先生,一看這情景,對縣太爺說:“老爺,別白費勁了,你不知道,這石洞對面嶺上站着個石人,不遠處還立着只雞。這石人和金雞是替那個小夥子看護夜明珠的,只要有人近前,金雞一叫,石人就使飛沙走石,打得你寸步難行,甭說你幾十個兵丁,就是來幾百個也不頂用。”縣官一聽可傻了眼,怎麼辦呢?他問先生有沒有辦法,那先生告訴他,除非等到正半夜時分,金雞不叫,石人不鬧,把石人的頭子砍掉,它和金雞就不頂用了。縣太爺聽後,賞了這個陰陽先生。當晚,他帶領人馬,來到石洞嶺下,等正半夜時分,他就帶着兵丁向石人圍過來,讓幾個兵丁一齊砍石人的頭子。只聽“嘎啦”一聲,石人的頭子砍下來了。縣太爺正要向石洞那邊走,突然,從石人脖腔中噴出一股火來,直撲縣太爺。他身上立刻起了火,那些兵們身上也着起火來,不一會工夫,一個個都燒死在山坡上。

小夥子從縣衙裏回來,取出夜明珠,帶回家去,過起了好日子。後來,到這裏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成了個村子,人們就取名叫夜明珠溝,就是現在的靈壽縣燕川鄉夜明珠溝村。那個石人站立着的地方叫石人溝,金雞站立着的地方叫金雞嶺。

有關民間故事9

財主與長工

從前,有個老財主,吝惜、小氣、愛打小算盤。對待家中四個長工,視爲牛馬;挖空心思、千方百計地讓他們少吃、少喝、少休息;早起、晚睡、多幹活。

四個長工甲、乙、丙、丁,爲着不被老財趕走,暫時混碗飯吃,心中雖不滿,但又不敢直說;慢慢地,也就講究開了與老財鬥法兒,學會了所謂的吟詩對句的鬥爭藝術。

老財爲讓長工們早起下地幹活,便動着心眼兒、生着法兒把長工們弄醒。一天,天不亮,老財沒有效仿周扒皮那套佯裝雞叫法去打破長工們的夢鄉酣睡。而是在長工們住舍門前掄起掃把裝作掃院子,“唰啦啦,唰啦啦”,故意捅得門板咚咚響。

長工們心知肚明,既然東家已經起來了,如果再不趕緊起來,老財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一個個只好匆忙起牀。開門見老財,他們便吟詩對句起來:

阿甲:東家起得早,

阿乙:拿着掃帚掃;

阿丙:越掃越乾淨,

阿丁:越乾淨越好!

財主雖有錢,但也沒念幾天書,當然沒多少文化。對長工們的詩句,具體也沒聽出個一二三來;只是覺得反正這幾個長工在與他動心眼,以詩敲擊他。但轉念一想,管他呢,只要他們早起下地幹活就行。

長工們剛剛撂下飯碗,連袋煙的工夫還不到,便被老財催趕着下地了。他們沿鄉間小道轉轉悠悠,剛來到地頭。豈料,天不作美,陰雲密佈,瞬即小雨飄灑。見此情景,他們頓時又吟詩對句起來:

阿甲:這天陰得濃,

阿乙:大風颳不晴;

阿丙:小雨濛濛下,

阿丁:活兒幹不成!

於是隨即返回。剛進門,老財一臉不悅:“怎麼回來了?”“下雨啦!”“一點小雨怕啥?”“地裏溼粘,活兒沒法幹,全身淋透,衣服沒得換!”老財聽後,有氣無語。

老財心中窩火,暗下思忖:吃了我的`飯,不去給幹活,還借小雨做因由與我作對,簡直反了!非叫官老爺的大板教訓你們一下不行,看你們還敢不敢和我作對!好,我告你們去。

老財狠了狠心,遂拿了十兩銀子告上了縣衙。縣官知道老財家有萬貫,覺得只拿十兩銀子來告狀也太寒磣、摳門兒;但轉念一想,十兩銀子也是銀子,管你咋樣,先把這十兩撈到手再說;不過,你老財這次想打贏官司那是沒門兒,下次再說吧!於是,心中便先行“未審而決”了。

縣官升堂開審。作爲被告的四個長工,戰戰兢兢被傳上公堂。其實,他們都是貧民出身,家窮讀不起書,基本沒什麼文化,做詩談不上,有時也能來幾句順口溜什麼的。

縣官:“你們爲何不下地幹活,與東家作對?”

被告:“小人們不敢,只因下小雨,不能下地;還順口吟詩對句講了幾句笑話,別無他意。”

縣官:“哼,這玩笑話是隨便開的嗎?那好,我倒要聽聽你們是怎麼吟詩對句的,照實講來!”

四個長工只好把“東家掃地”、“陰雨濛濛”所謂吟對重述一遍。

縣官:“聽來其中沒什麼反意、壞想?也好,你們就以院中那片竹子爲題,即興吟對,讓老爺聽聽看!”

長工們面面相覷,略加思索,便開始做對:

阿甲:遠看青乎乎,

阿乙:近瞧一片竹;

阿丙:大的擰鞭挑,(即鞭子上半截)

阿丁:小的綁掃帚!

縣官一聽,沉思片刻道:“對呀,很切合實情,無甚惡意。唔,看來你老財是無事找事,擾亂公堂;來人,把老財重打五十大板,以輸爲罰!”

老財聽後,趕忙跪倒在地,並連聲喊冤,向縣官求饒。只不過,這捱打是縣官心中早已‘生米做成的熟飯’而已。

兩個兵卒,持板左右,夾挾着老財遂之開打。老財蹶着屁股,隨着板子的節奏,打一下,蹶一下……

四個長工見狀,心中暗喜,掩面竊笑;接着便抑制不住的開口吟對起來:

阿甲:你看他呀,

阿乙:把腚蹶呀;

阿丙:本想打咱來,

阿丁:還是打他呀!

且說老財,滿腹壞水,生怕吃虧;絞盡腦汁,處心積慮,盤剝無度;到頭來,還是落個經濟上吃虧,皮肉上吃苦的可悲下場!

有關民間故事10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爲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氾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捱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爲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裏的後這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這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這老漢風裏來雨裏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這老漢累病了。後這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這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幹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着河圖,黃河哪裏深,哪裏淺;哪裏好衝堤,哪裏易決口;哪裏該挖,哪裏該堵;哪裏能斷水,哪裏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有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有關於黃河的民間故事。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氾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這老漢在病牀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這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這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着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着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着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擡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后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衝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着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皁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裏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后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后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有關民間故事11

一、《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100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爲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99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99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爲一名河伯。

二、《李闖王渡黃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

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陝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

怎麼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鬍鬚頭髮在一夜之間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

到了河邊一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一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裏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一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伕。聽說您要渡河,爲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

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一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說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牀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

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

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着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鬥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象爲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爲“禹門口”。

有關民間故事12

貼門神

過年家裏都喜歡在門上貼上秦瓊與尉遲敬德兩位將軍的畫像,這是爲什麼呢?據說古時候,涇河龍王與一個算卦先生打賭,犯下天條,被玉皇大帝判死刑。涇河龍王託夢唐太宗李世民,讓唐太宗赦免他,太宗應允。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諫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着,在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冤魂責怪太宗不講信用,常來索命。太宗一病不起,遊了陰間,被十閻王諒解,重返陽。這就是《西遊記》的起因。怕涇河龍王來索魂,就讓秦瓊和尉遲敬德守門,平安無事。太宗又覺得過意不去,就把二位將軍像貼在

門上,也平安無事。傳到民間,於是,民間也貼兩位將軍像。

有關民間故事13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爲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託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樑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爲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託身轉世爲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升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爲人。

有一則題爲“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爲陸家宅,橋北爲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爲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爲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陸阿唐爲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一根打鬼棒。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爲陸阿唐受封爲橋神以後,一心爲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只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

有關民間故事14

相傳在很多年前,黃河在這裏決了一次口。人們費了幾年功夫才把決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黃河水堵住,有的乾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時蓋的臨時草菴裏。他們在這裏開地耕種,成家養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貴家莊。又過了好些年,從滎陽流出來的涸水在這裏流入黃河。這樣一來,這裏南來北往的人多了,成了個熱鬧的地方。

到了明朝,貴家莊出了個大官,叫許贊,在這裏當天官。許贊當了幾年官,搜刮了不少錢,就在家裏修了個大花園。這個大花園方圓五六百畝大,種了許多奇花異草,一年四季花園裏都開花,飄着香,遠近幾十裏的人都來這裏看熱鬧觀花。

一年春天,許天官回家。貴家莊像趕廟會一樣,一羣羣,一夥夥,攙老人,揹小孩,擠擁不堪來許家花園看花。人多了,做小生意的,賣吃食的也多起來。許天官的花園在黃河和涸河角角里,來看花的人要過涸水,水上無橋無船,趟過來趟過去很不方便。許天官看到這些情形,就想:我要在涸水上弄個船,擺渡來往的人,這是個賺錢的買賣呀!

許贊想發財,就開挖了涸水入黃河的水口,讓黃河水倒流到涸水裏去。這樣一挖,涸水河面寬了,水也深了。許天官弄了個大船,找了幾個船工,修了渡口,擺渡行人。人們聽說有了擺渡,來看花的人更多了。不幾個月,許天官就賺了不少白花花的銀子。

夏季到了,黃河一漲水,呼地涌進了涸水,水越漲越大,黃河衝着涸水河口,向

南滾了幾裏,稀裏糊塗把許天官的大花園也淹沒了。

後來這裏真的成了南北來往的渡口。人們去這裏的時候,總是說:到花園口去。這樣花園口的名字就叫起來了。

有關民間故事15

張作霖,俗稱“張大帥”,奉軍軍閥之首領。生於1875年,卒於1928年,土匪出身,後混入武行,自稱三軍大元帥。在他所在的時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鎮壓過革命者,也曾和日本人周旋,參加過軍閥混戰,功過是非很難一語說清,但其在通遼選過一任東北官銀號經理一事,卻常常在茶餘飯後爲老年人津津樂道。

因通遼在很長一段時間隸屬奉天,所以張作霖也曾在通遼一帶擔任過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這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份上級的文件,原來是升任他爲督軍的喜帖,這傢伙自然高興勁不打一處來,於是就想即刻赴任奉天,但有一件事兒他卻作了難——他還需要償還在當地所欠借款,於是叫軍需處長到通遼縣當時的銀行——官銀號去借。軍需處長到了官銀號以後,向經理魯穆廷說明來意,並說明了師長已迫不及待,叫他即刻拿錢。但魯穆廷經理並沒有叫他如願以償,相反卻說:“這種借款違反有關規定,只好拒付。”軍需處長只好殺豬不吹——蔫退,然後把情況告訴了張作霖,張作霖升官赴任心切,自然聽了七竅生煙,連罵魯穆廷“不識時務”,同時還組織了二十多官兵急如星火地親赴官銀號。

到了官銀號,張作霖自然火冒三丈,但那魯穆廷卻不動聲色.直弄得張作霖聲顏俱厲,大吼不迭:“魯穆廷到底借與不借?”說着竟下意識地去掏屁股後面的槍,魯穆廷當然看得明白,他也火了,竟和這位師長對喊了起來:“來人哪,把金櫃打開,讓他們隨便搶吧!這根本不是借,是搶,是搶!”這聲音也簡直是咆哮。

魯穆廷一喊,倒使張作霖冷靜了起來,特別是那“這不是借,是搶”,分明是定性的語言,他被鎮住了,灰溜溜地回窩去了。

當然張作霖還是到奉天上任去了,他還就任了東北三省的巡閱使,開始管理起三省的政務和軍務來。當他視察到東三省的官銀號時,發現這裏的賬目十分混亂,竟然想起了在通遼和他“頂過牛”的經理魯穆廷,於是他下了一道命令叫魯穆廷到瀋陽來見。這道令確曾使魯穆廷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不知道是禍是福,臨行前做了許多噩夢,但後來,張作霖親自出門迎接,一溜氣地“請請請請……”,還爲他備了酒席筵菜,任命他爲東三省官銀號的經理。於是因禍得福的魯穆廷堂而皇之地做起這東三省官銀號的經理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