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歷史名人故事15篇

歷史名人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夢得薛仁貴

歷史名人故事15篇

《薛仁貴徵東》中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帝之後,做了一個不好的夢。在夢中有一個凶神惡煞的人手持大刀追趕他,要取他性命,就在性命攸關之時,忽然出現一位白袍小將,十分英勇,成功地打敗了追趕者,救了自己。爲了答謝恩人,唐太宗上前詢問小將的姓名,小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念出了四句詩:“家住逍遙一點紅,四下飄飄無蹤影。三歲孩童千金價,保主跨海去徵東。”說完就跳入一個龍口,頓時不見了蹤影。

唐太宗在次日向大臣們提及此夢,以求解析,有大臣解釋說:夢中有兇惡之人追趕,想必是某地發生叛亂;關於小將的四句詩,第一句“家住逍遙一點紅”,是說其居所爲山西;跳入龍口,應當是山西的龍門縣;後面的兩句則爲其姓名,如“四下飄飄無蹤影”是下雪,雪音同“薛”,那名小將當是姓薛之人;“三歲孩童千金價”說的是“人貴”,所以其名應爲“仁貴”,日後,果然從山西的龍門縣招舉了一個名爲薛仁貴爲徵東主帥,平定高麗國蓋蘇文反唐。印證了唐太宗的夢。

他,是一位抗日時期的著名將領,嚴於律己,正直勇敢,帶領的部隊曾被譽爲“鐵軍”,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

1931年,他因積極抗日反對蔣介石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實際上是被奪取軍權,防止抗日。可他到了美國就接二連三受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很多人歧視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一天,他往國內寄衣物,而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他頓時怒不可遏,剛要發作,陪同人勸到:“你爲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了就可受到禮遇。”他當場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爲了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了一塊木板,用毛筆寫上“我是中國人”幾個大字,並仔細地在下面註上英文,將其掛在胸前。他挺着胸膛,昂首闊步地穿過圍觀的外國人,顯現着中華民族的尊嚴。

1934年,他被國民黨逮捕,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他平靜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下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揭露了蔣介石的種種罪行,在給夫人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爲時代而犧牲……”接着,他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以地作紙,枯枝爲筆,寫下了一首感天動地、浩然正氣的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然後他聲色俱厲地對執行官喝令:“我爲抗日而死,爲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他坐定後,又喝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着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他面前顫抖着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

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他有着革命精神,將一生獻給革命;他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國難當頭,他挺身而出,光榮獻身。他做的一切,是爲了捍衛民族尊嚴,振興中華民族。他的偉大事蹟與精神震撼着一代代中國人,他的名字,就叫做——吉鴻昌!

安祿山問夢黃幡卓

安祿山手握朝廷的兵權,屢得戰功,深受唐玄宗的賞識。一天夜裏,安祿山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他看見衣袖長得一直拖到階下,這令他十分費解。聽聞軍中有一個名叫黃幡卓的人善於解夢,於是便召來爲自己解析吉凶。黃幡卓聽了安祿山的夢境後爲其解析爲:“當垂衣而治。”

又過了一天,安祿山再次找來黃幡卓爲自己解夢,說自己夢見大殿窗框倒立。黃幡卓解譯爲“革故從新”。

兩次解夢,黃幡卓的言外之意都是說“當另立天下”。於是,安祿山藉機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唐玄宗要嚴懲黃幡卓,黃幡卓說道:“臣當時身不由己,出於無奈。不過臣心裏十分明白,安祿山不會有好結果。臣把夢重新解析一下:衣袖至階者,出手不得也;窗框倒立者,糊不得也。‘糊’與‘胡’音同,安祿山系胡人,暗示他不可能得到天下也。”唐玄宗聽後覺得也十分合情合理,於是便赦免了他的死罪。

岳飛夢二狗爭言陷囹圄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陽(今屬河南)人。他出身佃農,自幼喜讀兵書,練就一身好武藝。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國屢次南侵。岳飛以“敢戰士”應募入伍。其母姚氏爲了鼓勵兒子英勇殺敵,報效國家,親手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不辱母命,窮其一生的精力,報效祖國,扞衛疆土上。但是,事不隨人願。正當岳飛和金兵打的不可開交時,突然接到了

返回京城受命的詔書。在北上的途中,岳飛做了一夢,夢中只見兩條狗爭相交談。於是,岳飛便請來占夢師圓夢。

占夢師聽後便說此夢乃凶兆,並說岳飛此行北去可能會有牢獄之災。岳飛問其原因,占夢師說:“二狗爭言,不正好應了‘獄’字的字形嗎?”

後來岳飛真的受到了牢獄之災,而且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殺害了,一代忠良含恨而終。

夜如夢引救父路

《靈鬼志》記載:晉朝南郡的議曹掾姓歐,膝下有一子,名爲夜如。一次,其父南郡椽受盡病痛折磨,眼看身體逐漸虛弱,只剩皮包骨頭,他們遍訪名醫,都無能爲力。

一個夜晚,夜如在睡覺時夢見有許多和尚來看望他的父親,第二天醒後,便覺得夢有所指,於是便趕到廟裏請教和尚。和尚便把佛教的簡單知識講給他聽,夜如誠心地將和尚們請回家中,爲父親誦經消災。到了晚上,父親的病症就有所減輕。次日,身心疲憊的夜如白天睡了一會兒,似乎在夢中看見門外有幾十個小孩,全都穿着五彩衣服,有的手中拿着幡,有的拿着杖,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矛,從大門走進來。其中有兩個小孩在最前面走着,當他們走到門簾前面時,忽然轉身又往回走,並對後面的一羣小孩說:“裏面住的都是些佛道和尚,以後不要再來了。”從此之後,南郡椽的病情便漸漸好轉了。

魏文侯講誠信

戰國時代,魏國的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由於他處處誠信待人,無論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國因此迅速強大起來。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獵練兵。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宴會,魏文侯準備在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是,宴會快結束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還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對席間的衆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郊外去打獵練兵,那裏已有人在等我了。”衆臣一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走上來勸阻。這個說:“天下這麼大的雨,怎麼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訴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衆臣中有一位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馬上去告訴。”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處去。

許超得夢封侯

北魏孝明帝時期,有一個名叫許超的人,一夜他夢見自己因爲盜了一隻羊而被捕入獄。夢醒後,許超不得其意,於是就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解夢大師楊元慎。楊元慎聽罷,便呵呵笑道,說:“此夢乃大吉之兆,不日之後,你將做城陽縣令。”

許超不禁問道:“何以見得?”

楊元慎解釋道:“‘盜羊’與‘到陽’同音;而獄者,圍城之象也。所以說入獄,就是進城。此夢就是說你將到城陽去做官了。”

果然,事後沒過多久,許超就被封爲城陽侯。

戰國中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日益強盛,不再甘心居於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東方;馬陵戰後,齊國代替魏國成了中原地區的霸主。這樣,秦、齊都以向中原地區擴張作爲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已有的混戰局面更爲錯綜複雜。處在東西二強夾擊下的韓、趙、魏三國爲了圖謀自存,聯合起來並且北連燕、南接楚,東抗齊或西抗秦,被稱爲“合縱”,也就是“合衆弱以攻一強”;如果弱國被齊國或秦國拉攏聯合,進攻其他弱國,就被稱爲“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衆弱”。到戰國晚期,樂毅破齊,齊國一蹶不振;長平之戰,趙國嚴重削弱,秦國取得了對東方六國的絕對優勢,合縱連橫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義:即東方六國併力抗秦,稱爲合縱;秦聯合東方某一弱國對付其他弱國稱爲連橫。於是,一批對當時的國家間的政治形勢非常嫺熟,善於辭令和權術,從中獲取功名利祿的說客應時而生,史書上稱他們爲“縱橫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張儀和蘇秦。

張儀是魏國人,在魏國窮困潦倒,跑到楚國去遊說,楚王沒接見他。楚國的令尹把他留在家裏作門客。有一次,令尹家裏丟失了一塊名貴的璧,懷疑璧是被張儀偷去的,把他抓起來打個半死。

張儀垂頭喪氣回到家裏,他妻子撫摸着張儀滿身的傷痕,心疼地說:“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

張儀張開嘴,問妻子說:“我的舌頭還在嗎?”

妻子說:“舌頭當然還長着。”

張儀說:“只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

後來,張儀到了秦國,憑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這時候,六國正在組織合縱。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組成一支聯軍,攻打秦國的函谷關。其實,五國之間內部也有矛盾,不肯齊心協力。經不起秦軍反擊,五國聯軍就失敗了。

在六國之中,齊、楚兩國是大國。張儀認爲要實行“連橫”,非把齊國和楚國的聯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獻了個計策,就被派到楚國去了。

張儀到了楚國,先拿貴重的禮物送給楚懷王手下的寵臣靳尚,求見楚懷王。

張儀說:“秦王特地派我來跟貴國交好。要是大王下決心跟齊國斷交,秦王不但情願跟貴國永遠和好,還願意把商於(今河南淅川縣西南)一帶六百里的土地獻給貴國。這樣一來,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又得了秦國的信任,豈不是兩全其美。”

楚懷王是個糊塗蟲,經張儀一遊說,就挺高興地說:“秦國要是真能這麼辦,我何必非要拉着齊國不撒手呢?”

楚國的大臣們聽說有這樣的便宜事兒,都向楚懷王慶賀。只有陳軫提出反對意見。他對懷王說:“秦國爲什麼要把商於六百里地送給大王呢?還不是因爲大王跟齊國訂了盟約嗎?楚國有了齊國作自己的盟國,秦國纔不敢來欺負咱們。要是大王跟齊國絕交,秦國不來欺負楚國纔怪呢。秦國如果真的願意把商於的土地讓給咱們,大王不妨打發人先去接收。等商於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後,再跟齊國絕交也不算晚。”

可楚懷王聽信張儀的話,拒絕陳軫的忠告,一面跟齊國絕交,一面派人跟着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商於。

齊宣王聽說楚國同齊國絕交,馬上打發使臣去見秦惠文王,約他一同進攻楚國。

楚國的使者到咸陽去接收商於,想不到張儀翻臉不認賬,說:“沒有這回事,大概是你們大王聽錯了吧。秦國的土地哪兒能輕易送人呢?我說的是六裏,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國的土地。”

使者回來一回報,氣得楚懷王直翻白眼,發兵十萬人攻打秦國。秦惠文王也發兵十萬人迎戰,同時還約了齊國助戰。楚國一敗塗地。十萬人馬只剩了兩三萬,不但商於六百里地沒到手,連楚國漢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給秦國奪了去。楚懷王只好忍氣吞聲地向秦國求和,楚國從此大傷元氣。

張儀用欺騙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了。

後來,秦惠文王因爲張儀功勞卓著,就封他做了“武信君”,並賜封給他五座城邑。其後不久,秦惠王死亡,其子蕩繼位,稱武王。武王自幼討厭張儀,羣臣忌妒張儀的又趁機向武王進讒言,張儀也害怕大禍遲早降臨,因而用計辭掉相位,逃到了魏國。公元前310年,張儀病死。至此,一代縱橫家張儀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黃帝占夢得名臣

漢魏時代的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黃帝軒轅曾做一夢,夢見“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羣”。夢醒後,黃帝對自己的夢境進行了分析,他認爲“風爲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夫鈞弩,異力者也;驅羊萬羣,能牧民爲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依自己所解,皇帝便開始尋求夢中所述人才,最終得到風后、力牧兩位名臣。

王安石的簡介

朝代:宋代

出生地:今江西臨川

生卒年:1021—1086

身份: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其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用能於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

——蘇軾

若乃於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當之矣……以不世出之傑,而蒙天下之詬,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則有克林威爾,而在吾國則荊公。

——梁啓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的一個小官吏家庭裏。父名益,字損之,曾爲臨江軍判官。

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及第,歷任籤書淮南(揚州)節度判官廳公事、知鄞縣(今浙江寧波)事、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一度調開封任羣牧司判官,旋又外調知常州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繼召爲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

熙寧初,王安石以翰林學士侍從之臣的身份,同年輕的宋神宗議論治國之道,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變法主抓“理財”和“整軍”兩大方面,積極推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方田均稅、免役、市易、保甲、保馬等新法,史稱“王安石變法”或“熙寧變法”。

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聯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1076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王安石變法,雖然歸根結底是爲加強皇權,鞏固封建地主的統治地位,但在當時對生產力的發展和富國強兵,確曾起到了推動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在歷史上有其進步的意義。偉大革命導師列寧稱譽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

另外,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學創作上成果頗豐。其詩作不僅數量多,且自成一家,在開創宋詩局面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其散文語言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在措詞與語氣上也極具特色;其詞作數量雖不多,但藝術性很高,且開創了詞壇豪放的`先聲,對後人影響巨大。在內容上,王安石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王安石的作品今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點金成鐵

王安石一生寫了大量詩文,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詩人以“噪”襯“靜”,益顯其靜;用“鳴”託“幽”,逾顯其幽,這兩句詩把靜景寫活了。但王安石看後,卻不以爲然,大筆一揮,改爲“一蟬不噪林逾靜,一鳥不鳴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把詩句改得韻味全無,無怪乎當時的詩人黃庭堅訕笑他“點金成鐵”。

王安石改詩

王安石手跡王安石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詩是王安石乘船停泊鎮江對岸的瓜洲時所作,寫好後很快就流傳開來,不少人爲這首短小精悍、生動形象的詩擊節賞嘆。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綠”字,將形容詞用作動詞,把春天來到時江南的一派勃勃生機極其巧妙而逼真地勾畫出來,使抽象的文字成了一幅極其傳神、富有動感的圖畫,把人們帶進了美妙的藝術境界。後來,有人發現了這首詩的草稿,發現總共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竟有很多處進行過修改,其中那個最爲人稱道的“綠”字,竟然前後修改了五次,先是“到”字,後來在一旁寫了“不好”兩字,又改“到”爲“過”,大概是覺得“過”仍嫌死板,復又改爲“入”字,但“入”字顯然也不稱心,又再次被改爲“滿”字,“滿”字當然沒有“綠”字好,最後還是被改掉了。可以想見,在這張塗得亂七八糟的詩稿上,王安石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

明月與黃犬

據說,王安石做了宰相後,在政務閒暇時,常常翻閱各地送來的詩文。有一天,他看到廣東有個秀才寫的詩:“彩蝶雙起舞,蟬蟲樹上鳴。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他看了第一、二句,點頭稱讚;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來:“明月”怎麼會叫,“黃犬”豈能臥於花心,必然是少年學子亂彈琴。於是,進屋把這兩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自以爲改得好,既用了原韻又切合實際,同時詩味又比較濃。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職務。真是無官一身輕,王安石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來到潮州,偶然同當地的一位老秀才談起這件事。老秀才捻鬚笑笑說:“大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帶,有種小鳥叫明月鳥,常在夜晚鳴叫;又有一種小蟲,色黃,形體依稀若犬,民衆習慣稱它叫黃犬蟲,夜晚喜歡蜷息在花心裏。”說得安石面紅耳赤。王安石感到內疚,想起幾年前亂改那位秀才寫的“明月詩”,完全是因爲自己無知而鑄成的失誤。後來,王安石還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並當面表示了歉意。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傳》

○因循苟且逸豫而無爲,可以僥倖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王安石《上時政疏》

歷史名人故事大全

魯班生於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魯班本人則是一個手藝高強的工藝巧匠,傑出的創造發明家。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和傳說很多。至今,在民間還廣泛地流傳着他發明創造的故事。

鋸和刨

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經過反覆試驗,研究出來的。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伐出三百根樑柱,用來修一座大宮殿。於是,魯班帶着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這時,磚瓦石料都已備齊,國王選定動工的黃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動工時木料準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怎麼辦呢?晚上,魯班躺在牀上翻來覆去地睡不着。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擡頭望望,啓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擡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長着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着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裏豁然開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和蝗蟲板開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幹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

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樑柱。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裏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裏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裏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魯班做木匠活時,常常遇到直角。雖然他手頭有畫直角的矩,可用起來挺費事。魯班經過改進,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起直角來,可方便了!後來,人們都把它叫魯班尺。 由於魯班對木工工具的改進作出了這麼大的貢獻,所以,兩千多年來,木匠們都尊敬地稱他是祖師。

石磨與雲梯

魯班一年到頭,四處奔波,給別人幹活。 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一家人正準備做飯,可是沒有面粉了。他們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裏,用沉重的石杵去搗。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一點。因爲麥粒是橢圓形的,用勁小了,砸不碎;勁大了,又把麥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當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魯班決心改革它,爲人們解決困難。 又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幹活,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裏研着麥粒。魯班走過去一看,石臼裏的麥粒有不少已經磨成了粉。魯班從這裏得到了啓發。

回到家裏,魯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個圓盤,他還安上了木把。鄰居們都很奇怪,魯班做的是什麼呢?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後轉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麪粉。大家高興極了,魯班真是爲人們立了一大功啊「 這就是兩千多年來,在我國農村曾經廣泛使用過的石磨。

魯班不僅是能爲人民製造各種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個傑出的機械發明家。

魯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諸侯爭霸,戰爭連年不休。那時,每個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牆。守城的將士們關上城門,站在城牆上守衛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過是弓箭、長矛之類,很難將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圍了多日,乾着急攻不下來。

魯國國王命令魯班製造攻城的器械。魯班想來想去,想起了自己己蓋房子時用過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頂,造一個長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牆了嗎?如果在梯子上還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嗎?於是,魯班造出了”雲梯“。這種”雲梯“,能在乎地上架起來,夠上高高的城牆,上面還可以站人射箭。現代消防器材中的雲梯,就是從這個雲梯發展演變而來的。

據古書記載,魯班還造過一輛”木馬車“。那是他的母親死了,爲了送葬造的。魯班在車上安了機關,有木人駕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圍了很多人,看着這輛自動行走的木馬車,一個個讚歎不已。

歷史名人故事200字:分明一派西湖景

明代,有一個窮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飢腸轆轆的他正想做飯,當他揭開米缸時,只有數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將那幾粒米放到瓦甌裏煮。

當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甌粥想喝時,鼻子呼出的氣將瓦甌裏漂浮着的幾粒米粥吹得上下翻騰,此時,秀才詩性大發,便順口吟了兩句:

數粒熬成粥一甌,鼻風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來吟去,怎麼也接不下去了。正當他捧着那甌粥在破屋裏踱來踱去想下句的時候,在他家已潛伏多時的小偷實在忍不住,於是脫口而出,給秀才續上了後兩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漁翁一釣鉤。

秀才一聽連說:“好句,好句。”

近期我讀了《中國歷史故事》中《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後,心潮像連綿起伏的波濤,久久不能平靜。故事記敘了清朝道光年間,英國商人把大量鴉片販賣到中國牟取暴利,嚴重摧殘了中國人民的健康。面對經濟受損、人民受害,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並查處與英國商人勾結的貪官。林則徐到了廣州後,在當地正直官員的幫助下,查處了與英國煙販勾結的貪官污吏,並收繳了英國煙販的鴉片,統一在虎門進行了銷燬,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

回首歷史,我們倍感驕傲。雖然罪惡的侵略者在硝煙運動後不久就發動了鴉片戰爭,但中國人始終沒有放棄堅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奮勇抗擊侵略者,最後侵略者像被衝進大海的鴉片一樣被趕出了中國。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懷。中華兒女正在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實現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也一定要以像林則徐這樣赤膽忠心的英雄爲榜樣,好好學習,肩負起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康熙甲寅五年,陝西提督王輔臣在平涼起兵反叛。叛亂被平息後,王輔臣重新投降了朝廷。不過,王輔臣知道,這一次,康熙皇帝不會饒了他。於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

先找了一個莫須有的事由,與媳婦幹了一仗,並高調宣佈休了她。等老丈人來,王輔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邊,叮囑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趕緊領着女兒遠走高飛。

拿出手中的所有銀子來,分成若干份。然後召集所有的將卒僕役,說,你們死心塌地地跟了我這麼長時間,槍林彈雨,風霜雨露,辛苦了,這些銀子,你們各自領一份,趕緊逃命去。但,無論去哪裏,千萬不要說從前跟過我。

他看到一個盛魚的銀碗。想,給誰呢?正好看到一個送茶的童子。問,娶妻了嗎。童子搖頭。王輔臣取銀碗送與童子,說,回去賣了,娶媳婦去吧,不要再回來了。

這樣,王輔臣的手下僅餘數人,召來,與之共飲,一直喝到深夜,喝着喝着,王輔臣哭了。他說,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與其死在劊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嚴地自殺。但是,我想過了,無論用刀自剄,上吊自殺,還是喝藥而死,都會留下自殺的痕跡。這樣,就會連累到你們,以及本省的經略大人以及督撫大人。

衆人面面相覷,不知道他想要說什麼。

王輔臣說,我想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爛醉之後,綁上我的手足,用紙蓋在我的臉上,然後,含涼水在嘴裏,以水噴面,即刻便死。這種死法,看起來,像得病暴死一樣。這樣,你們去報官,就不會連累你們了。

我爲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

話說有一個叫蔡三的老頭,患重病,將死。但苟延殘喘,就是不嚥氣。他每天嘴裏唸叨的,是一個人的名字。誰呢?欠他錢的一個人。這個人家境悽惶,老的老,殘的殘,病的病,真正是一貧如洗。他怕這個人還不了他的錢。

欠錢的人聽說後,跑到蔡三的病牀前,當着他全家的面,說,蔡叔,欠你的賬,我記着呢,等有錢了,一定還你。

蔡三當面說不急不急,但心裏總是放不下。有時候,病得昏昏迷迷,嘴裏還是不斷念叨着這件事。

欠錢的人急了,磕頭下跪,四處籌借,總算把錢湊夠了。他趕緊跑去還給了蔡三。蔡三雖病態懨懨的,表現出一臉的不高興,嘮叨說,難道我還在乎你這些個錢。等着欠錢的人走了,蔡三示意兒子把錢藏在米櫃裏。

然後,一抿嘴,死了。

王輔臣是清朝一代名將,驍勇善戰,卻也反反覆覆,起起落落,爭議頗多。但是,他赴死之前所做的這一切,讓人看到了他心底的仁義與良善。蔡三呢,是老家附近的一個人,活一輩子,心胸不過芝麻粒大小,到死,也沒做出件蕩氣迴腸的漂亮事。

覆水之舟

亡國之君,手中握着的最後一條馬鞭。你就是臥塌下的薪柴,你就是懸在牀頭的苦膽了,浣紗的女子從民間一路走來,因你遺棄的棒槌已長成苧蘿山的叢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苧蘿村。天生麗質。2400年前,春秋末年,吳越爭戰,越敗夫椒。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復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爲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衆叛親離,無心國事,爲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爲興越滅吳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後人常說的“情人眼裏出西施”或多或少有些對歷史不恭了。

她長袖善舞,絆倒一代豪傑座下騰空的馬蹄。

她柔骨似水,熄滅一代壯士胸囊四海烈火般的激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的事實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女人,一旦成爲武器,沒有任何盾可以抵禦,沒有任何矛可以擊穿。能讓一個君主失卻江山,也能讓另一個君主得到江山。

得也好,失也罷,過眼的富貴雲煙,恰如太湖泛舟的那份恬靜。

傳說吳被滅亡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不知這片舟子是否也被覆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