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孟母三遷的故事(13篇)

孟母三遷的故事(13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1

母親節手抄報資料: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三遷的故事(13篇)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爲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2

天下每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我的媽媽也不例外!

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對我一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別的小朋友有的玩具我都有,他們沒有的我也有。慢慢的,只要他們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就會很委屈。總覺得爸爸媽媽欠了我的一樣,甚至還大哭大鬧。時間久了,我有時候都可以聽見媽媽無奈的嘆息聲……

有一天,媽媽帶我去逛書店,看到書架上好多的漫畫書,小人書,我興奮的不行,馬上讓媽媽給我買那些我喜歡的漫畫,媽媽說:“你現在都是小學生了!儘量少看這些,媽媽給你買些國學經典故事的書看吧”!我馬上不高興了!我說:“我現在又看不懂這些,不要”!和她撒嬌也不管用,媽媽匆匆買下了兩本經典故事書拉着我離開了書店。

事後,我不高興了好幾天。過了一段時間,我慢慢忘記了這件事。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看時間還早,就拿出了那本上次買的國學經典故事,走到牀邊,撫摸着我的頭,問我想不想聽媽媽給你讀讀這些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啊?我笑着點點頭……故事一個接着一個,有古代學子爲了出人頭地在茅草屋裏懸樑刺骨的學習、有母親爲了讓孩子度過饑荒,能夠活着,把自己的肉偷偷割下來給孩子吃、等等。特別是讀到孟母三遷的故事的時候,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淚就掉了下來。從古到今,每個媽媽爲孩子做的事情都是無私的,都是爲了讓孩子能夠幸福的生活,長大後可以成爲有用的人。她們不辭辛苦,寧願自己受苦也不讓孩子受苦的偉大的愛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變質,也不因地域的限制而有所不同。我現在的生活這麼好,學習環境這麼好,可是我卻常常不滿足,我知道是自己沒有受過苦,以至於我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通過媽媽讀的這些國學經典故事,我漸漸明白了,爸爸媽媽爲了我付出了那麼多,我唯有好好學習,以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他們,纔不辜負他們的愛。

想到這些,我躺在媽媽的懷裏望着她慈祥的臉,甜甜的笑了。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3

孟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他的成績離不開母親的支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孟母三遷故事以及啓發,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孟母三遷

  兩漢:劉向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爲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爲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擡着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學商人磨刀,如果沒有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着一羣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着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爲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着,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啓發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給人很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裏.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環境重要,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後來成爲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4

最近,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孟母三遷》。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環境學習,她就搬家連續搬了兩次之後,終於在第三次搬到了學堂附近。後來孟子就在學堂裏認真學習。我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很感動。孟母爲了兒子的前途連續搬了三次家,多偉大的母愛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孟母一樣的母親,也有很多像孟子一樣的孩子。我們的母親爲我們費盡苦心,操碎了心。

所以我們要理解媽媽問啊、望子成龍的苦心。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不要讓母親白辛苦了。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5

成語名稱:孟母三遷

成語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爲了孩子的教育。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近代

成語解釋: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搬家。

成語來源: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2回:“心承孟母三遷教,腹飽陳平六出奇。”

成語造句:陸文夫《文化滄浪宜人居》:“誰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三遷的成語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爲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孟字開頭的成語

孟母三遷

包含有孟字的成語

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6

原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爲墓間之事,踊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爲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譯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纔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爲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孟母簡介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

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爲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爲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着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爲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爲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爲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遷》從編劇、作曲、導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藝創作隊伍、劇團擔當,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由北京和晉中的專業團隊設計製作,將傳統表演與現代舞美完美結合起來,相映成輝,這是對太谷秧歌的發展和提升,對太谷秧歌的發展有着深遠的意義。

孟子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爲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爲“孔孟”。

中文名:孟軻 外文名: Mencius 別名:孟子,子輿,子車,子居,亞聖 民族:華夏族 出生地:鄒(今山東鄒城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

職業:學者,思想家 主要成就:孟子被加封爲“亞聖公”,以後就稱爲“亞聖”,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爲孔孟之道 代表作品:《孟子》 所處時代:戰國。

孟母三遷影響

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 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南宋時的啓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啓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

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讚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隨着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諡,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爲“邾國端範宣獻夫人”。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7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少年喪父,母親一人將他拉扯大。

在他小時候,他家住在墳墓旁,孟子總是模仿這些前來掃墓的人,孟子的母親覺得住在這裏對他的成長不好,就搬到了集市上,住在集市附近,他在這裏又學習起商人做買賣,孟子的母親覺得這裏也對孟子的成長不好,他們又搬到學校附近,這裏的學生飽讀經書,孟子想他自己也應該這樣做。“功夫不負有心人”,孟子終於成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家。

讀完《孟母三遷》,我深深感受到——父母是我們的嚴師,他們的嚴管對我們的未來大有好處。我們一定要刻苦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一片苦心。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8

【成語】:

孟母三遷

【拼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解釋】:

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成語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爲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9

原文

孟母三遷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ǎ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爲喪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爲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爲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能夠處子也。”遂居於此。

譯文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着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但是,孟子又玩鬧着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爲,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成語寓意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給人很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裏.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環境重要,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母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

內因起主導作用,外因起決定作用。

說明社會環境與一個人、個性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之後成爲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空間就應適應、助益人的生長。在人們脫離不了市,不能任意選取棲居的。

家庭教育對子女成長起重要作用。孟母三遷,說的足孟子母親爲了教育孟子和爲了孟子的成長而三次選取居住環境的故事。這則故事又叫“孟母擇鄰”、“慈母擇鄰”。孔子認爲:“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這和“孟母三遷”故事一樣,都強調了選取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爲歷代所稱述。如,東漢趙岐《孟子題辭》:“孟子生有淑質,風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宋代蘇拭作《崔文學甲攜文見過》:“自言總角歲,慈母爲擇鄰”。元代關漢卿《蝴蝶夢》:“想當年孟母教子,居心擇鄰;陶母教子,剪髮待賓。”等等。“孟母三遷”成爲後世母親重視子女教育的典型,影響至今。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10

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裏支着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裏,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着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裏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擡着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着一羣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着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爲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着,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遷故事原文: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爲喪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爲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爲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孟母三遷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孟母三遷故事譯文: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這也說明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註釋:

舍:住處。

嬉:遊戲。

所以:用來。

處:安頓。

復:再,又。

是:這。

焉:在那裏。

注音:mèngmǔsānqiān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爲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成語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誡》從頭學,不要得孟母三遷把氣淘。(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語造句:“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說明環境對兒童心理、行爲的影響。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11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段機杼。”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爲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爲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着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爲這纔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裏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裏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纔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爲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爲“亞聖”。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12

在40世紀的一天,孟子和孟母正在家中看電視,這時有一則新聞報導讓他們驚恐不已:在五個月後,將會有一個星球來到太陽系,會讓太陽系中的所有星球位置發生變化,地球會遠離太陽,地球將不適宜我們生活。於是孟母和孟子決定與其他人一起登上飛船,離開地球。

他們離開地球之後,來到了火星,在那裏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了一個龐然大物在向他們移動,那不正是月球嗎?物理學家經過計算後得知,月球脫離地心引力,向他們飛來,不到幾周,這裏將會蕩然無存,孟母只好帶着孟子離開了火星。

孟母帶着孟子與其他人離開了太陽系,到一個類似地球的地方定居了一段時間,就發現這裏的不足之處:這是一個剛誕生的星球,到處都是岩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岩漿噴發,有時他們的飛船差一點就被岩漿噴到,更糟糕的是,這個星球上總是會有隕石向這裏飛來。一次,他們差點就被隕石砸中了,在岩漿和隕石的雙重壓力下,迫使他們再次搬家了。

他們乘着飛船在銀河系裏行駛了好久,由於燃料不足,他們只好降落到一個星球之上,但令人驚喜的是,這是一個外星星球,住着許多外星人,且外星人能聽懂他們的語言,外星上環境也不錯,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好地方。

就這樣,孟母和孟子終於在外星球上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的故事 篇13

引導語:孟母三遷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成語故事,接下來請大家欣賞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許它會對你有所啓發。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

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故事梗概是: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字經》裏說: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信息爲孟子的母親爲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這也說明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