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4篇

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4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4篇

數學教學隨筆 篇1

驀然回首,一年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但我記憶優先的是,剛進七小的那一刻,學校領導讓我擔任一年級數學課。我心想一年級數學對我來說太容易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年級好難教呀。”

你們可知道,那天真可愛一年級孩子,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後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我想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着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麼難教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我們的組長趙彩梅老師和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獎狀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越來越有所提高。上課紀律一天天好起來了,我上課也覺得輕鬆多了,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收穫漸漸的多起來了。

此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爲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數學教學隨筆 篇2

整體感知:

這一單元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數兩部分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單元教學的統計知識,學習用畫"正"字法收集和積累,隨着時間變化的各種數據和編制統計表的方法,以及將幾個有聯繫的簡單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複式統計表的方法。教學求稍複雜的平均數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時都需要知道全部數據的總和與全部數的個數,但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就不同,因此教學要注意從統計知識的角度來說明計算方法,適當與統計表結合,而不是作爲應用題的一種類型來處理。

在教學中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操作、分析、比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瞭解複式統計表的作用和編制方法。

3、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訓練學生會看和會分析統計表;

3、學生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數據和統計材料,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教學中結合統計表,數據的收集、整理來求平均數,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

1、學會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分欄的方法和步驟,看懂表頭

3、使學生學會稍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根據每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每組數據的個數,求出全部數據的總和。

2、編制複式統計表時的分欄方法。

3、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時安排:

1、數據的和整理5課時

2、求平均數2課時

3、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學教學隨筆 篇3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小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小學生興趣

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小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小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小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爲小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爲小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小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小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小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小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爲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爲呈現在小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小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爲此,作爲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小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啓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爲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小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爲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小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小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小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小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爲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小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小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爲行爲。小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小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爲: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爲小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啓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啓發小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課本與小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小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爲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纔能有機地滲透給小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教學隨筆 篇4

使用糾錯本的具體做法

“錯誤”,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而“糾錯本”的使用,讓“錯誤”體現出其內在的價值,更成爲寶貴的教學資源。

從學校去年提倡數學中使用“糾錯本”以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糾錯本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即:讓學生研究錯誤,讓學生歷經由錯誤到正確的歷程,進而形成反思的習慣,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開始,特別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他們並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一味地將錯題及其正確答案抄在“糾錯本”上,卻不知道怎樣去分析錯題,因此只能以“不會、不細心”等膚淺的理由來說明錯誤原因。在解題過程中,究竟是概念不清還是誤解題意,是忽視了隱含的條件還是思維的定勢,他們沒有認真地反思自己原來爲什麼會出錯。由於錯解及其過程的缺失,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對自己當時的思路與想法逐漸淡忘,在翻看“糾錯本”的過程中也就不能對自己曾經的錯誤一目瞭然,因而很難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如何引起注意。所以在一開始,教師要當好學生的柺杖,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如何糾錯的模型,主要是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另外,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學習順利的孩子,相對糾錯的題目就少,而學習困難的孩子,錯題相當多,如果只是將錯題抄上改正,只會讓學習困難的孩子越來越吃力,甚至討厭糾錯本,所以,也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錯題糾錯,讓好點學生幫助講解,達到共同進步的雙贏。

以上是我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的嘗試做法,希望糾錯本能夠真正對學生達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功效,當然,這需要長期的堅持。

數學教學隨筆 篇5

大多老師都有同感:教學角的大小是這節課最不容易突破的難點。其原因,可能與之抽象化有關吧。因而,每位老師在教學角的大小時,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演繹的更加形象、直觀,以便於低年級學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時期,人的思想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在突破這一難點上我幾經思考,終於找到了一種既省時又簡便,實效高的好教法(到目前爲止)。下面我用對比的方式,談一下自己的切身體會:

記得最初教學這一難點,當時極爲推廣採用小蜜蜂課件來幫助學生形象演示抽象化知識:電腦會同時出現兩個一樣大的角,但有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非常的短,當學生一口認定兩角一大一小時,電腦便會形象演示兩角通過移動重合,讓學生感受兩角是一樣大的。這看似非常形象的電化教學方式,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強加於學生了,因爲這還是兩個抽象的角,始終會有一部分學生疑惑爲什麼兩邊長的角會和兩邊短的角一樣大呢,所以很難向學生說服: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而後,教學這一難點,由於當時教育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我深鑽教材,又有了新主意:同桌倆分別用一個圖釘和兩個硬紙條做個角,由於我事先在紙條上做了手腳,所以他們做出來的角,一個的角的兩邊很短,一個角的兩邊很長,當我要求他們想辦法使兩角一樣大,大多同桌倆都能將之重合,但仍會有部分學生堅持說這重合的倆角不等,原因兩邊長的角大,這時我會剪掉長出的那段邊,學生則說這回倆角相等了。然後,我用手撥動這對既重合兩邊又相等的角其中的一個,使之兩邊張開的角度變大,趁機問學生倆角一樣大嗎,學生馬上說不一樣大了,因爲張口變大了,我便反問說可這倆角的邊一樣長啊,學生說可張開的口變大了啊,我說這回你們可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了吧。因該說這種直觀的操作方法非常有說服力,但對於小部分後進生而言,仍顯的比較複雜,很難理解。

今天提倡生活數學,我驚喜的有了新的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有沒有關係”學生很容易發生爭執,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上的一段實例:

師:其實,在大家的身上也藏着角呢!誰發現了?

生:兩條腿叉開來是一個角。

師:下面咱們就做個遊戲,看誰的反映靈敏?

師:把你的角變大。(學生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大)

師:你的兩腿變長了嗎?

生:沒有。

師:把你的角變小,再變小。(學生把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小,再變小。)

師:你的腿變短了嗎?

學生哈笑:沒有啊,老師!

師:遊戲好玩嗎?剛纔,你的角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那你的腿有沒有變長或變短?

全體學生鬨笑:沒有。

師:那你們說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還有關係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對了, “角的大小隻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通過從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說服力的角,輕輕鬆鬆的很容易解決了這個教學多年的老大難。從而也啓發了我,生活中的數學到處都有,只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現。今後,我會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儘可能的挖掘、開發生活中的數學,讓生活更好的爲數學服務,讓數學更好的應用於生活!

數學教學隨筆 篇6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 篇7

教了幾年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從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1、小學三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教了幾年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從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2、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

3、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到哪裏啦,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4、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有時間要多幫助他們,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較少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隨筆 篇8

學生的思維訓練角度來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從知識結構入手,考慮教學概念與已學過相關概論的關係以及教學概念本身的特點,然後從學生的認知角度考慮,能夠訓練或培養學生的什麼思維方法,創設切實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紹我在教學實踐中讓概念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參與。

1、通過歸納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代數,對新內容的學習較多地使用了歸納的方法,相當部分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都是通過歸納出來的,即是從個別、特殊的事物探究出一般的規律,它不是嚴格的數學,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它不僅適用於公式、定理、法則的歸納與發現,也適用於對某些概念本質屬性的探究,可以作爲情境創設方法,以單項式概念教學爲例加以說明。

問題1:請同學們回憶,代數式是什麼樣的式子?(找幾個同學分別寫出幾個代數式)

分析:提問三五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五個左右的代數式,其中可能有單項式,也可能有多項式,然 後 老師把其中的單項式選出,若個數不夠,老師可以把備課時事先準備好的單項式再補充進來,得到一組三到五個單項式的集合,爲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這樣做的好處是,所研究的單項式大部分是由學生提供的。

問題2:認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代數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說出這幾個代數式的特點,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分析:學生可能對“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師可以給予提示,即它們之間在運算種類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以便學生有方向地進行思考、討論,朝着“它們都是數與字母的積”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礎上觀察出它們不含有什麼運算,也爲以後學習多項式作好準備。

問題:同學們好好想想,2、x,是不是單項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況,使學生懂得單個數、單獨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2、通過類比創設教學情境

一般來說,一個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間往往有着十分緊密的聯繫,對那些相近或相似關係的概念,因爲它們有着諸多的相似,所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會更好。類比的方法不是嚴格的數學證明方法,它是根據事物間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維方法,可以作爲概念教學的情境創設方法。下面以同類二次根式爲例加以說明。

問題1:回憶同類項的概念,寫出一組同類項,並指出這一組同類項“同”在什麼地方?

分析:由於同類二次根式與已學過的同類項的共同特點是“同類”,的所以在類比之前要強調“同類”的含義,只有弄清楚了同類項中“同類”的意義,再進行類比到同類二次根式才能產生思維的飛躍。

3、直接說出概念創設教學情境

概念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學習到某種思維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義象名詞解釋一般,這種概念的教學情境創設可直接給出其定義,然後讓學生分析理解定義的文字表述,從而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以多項式的項與次數爲例加以說明。

請認真看並理解投影或小黑板上的語句:

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一個多項式含有幾項,就叫幾項式。

多項式裏,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就是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問題1:指出下列多項式是幾次幾項式,有沒有常數項?常數項是多少?

3x+1,5x22x7,a22ab+b2,a2ab+2ab26

分析:只要學生在討論中搞清了如上問題,則說明對上述定義中的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然後再不斷加深認識。

數學教學隨筆 篇9

蘇教版《數學》第十冊“分數的基本性質”單元有這樣一道思考題:“寫出一個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數,並在小組裏說說是怎樣找到這個分數的。你還能找出這樣的分數嗎?”當時,筆者的做法是:給足時間,讓學生在週末思考,並寫成數學日記,下週一再回到課堂上講解。部分學生寫在數學日記裏的思考方法如下──

冉某: 先找出4和5的公倍數有20,40,60,80……然後將1/5和1/4分別轉化成4/20,5/20;8/40,10/40;12/60,15/60;16/80,20/80……最後找出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數有:9/40;13/60,14/60;17/80,18/80,19/80……

李某: 先分別把1/5和1/4轉化成小數:0.2和0.25,只要找出比0.2大又比0.25小的分數就行了。還真不少:兩位的、三位的、四位的……有無數個啊!叭如,在0.2和0.25之間的兩位小數:0.21,0.22,0.23……又分別把它們化成分數是:21/100,22/100(11/50), 23/100……所以就可以推出,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數有:21/100,22/100(11/50),23/100……

週一課堂講解後,學生鄒某又交了另一篇數學日記:

其實,這道思考題不算難,可老師今天要我們想出不同的方法,還真有點爲難我這個”數學高手“(同學們給的美稱)。”除了課堂上同學們的方法──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用化小數的方法解決,還有其他方法嗎?“我一番思索,突然想到了”假設“:先假設這個未知分數的分子和1/5、1/4的分子相等(都是1),那麼它的分母就一定要比5小而比4大。這樣,分母就不是整數,而是小數。比如,分母是4.1時,這個分數就是1/4.1,但理論上沒有這種分數,我便把它們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10倍,成爲10/41。4和5之間的小數有無數個,所以,可以用這種方法推出在1/5和1/4之間的分數也有無數個。於是,我列出了其中一個算式:

1/5<1/4.1<1/4,1/4.1=10/41,1/5<10/41<1/4。

課後,筆者整理學生們的數學日記,想試着給他們發表。寫着寫着,學生們的方法,尤其是鄒某的”根據假設的結果倒推“的方法給我很大啓發:這道題還可以這樣做──

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1/5和1/4的分子轉化成一樣──分子是2,3,4……可以找出在1/5和1/4之間的分數有無數個:1/5=2/10=3/15=4/20=……1/4=2/8=3/12=4/16=……

在2/10和2/8之間的分數有:2/9;在3/15和3/12之間的分數有:3/14,3/13;在4/20和4/16之間的分數有:4/19,4/18,4/17;……從而可以推出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數有:2/9,3/14,3/13,4/19,4/18,4/17……

當我把學生給我啓發後的這種做法又啓發學生學習時,學生們十分欣喜。

數學教學隨筆 篇10

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我的內心還是有些受傷:我教授三、四年級的數學課,在這次考試中三年級有一個女生考了二十多分,四年級有兩個學生數學成績不足四十分。

作爲一名新老師,我深知自己有太多不足,把這令人心碎的成績的緣由歸咎於孩子,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可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這次考試題目中肯,考察全面,而所有的數學知識甚至習題在課堂上都詳盡地講述過了,爲什麼還會有少的可憐的分數呢?而我又該如何幫助這些孩子呢?現在先回想一下這幾個孩子平時的表現吧。

小丹是三年級的一個小女孩,瘦小的個子,她比班裏大多數孩子小了一歲。她平時活潑愛動,與別的學生無異,但總與學生髮生矛盾,上課遲到,有好幾次甚至連數學書都忘在家裏,班主任都會搖頭嘆息:這孩子估計連上學是來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呢。看着這個小不點無所事事的樣子,我也很着急。

小睿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基礎薄弱,基本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也常出錯,平時不大愛說話。剛開學時,他似乎很怕老師,現在他和我已經熟悉了,很多時候他很願意和我分享他的故事,但是他的數學成績依然讓我憂心不已。

小璇是四年級的一個小女生,上課時活潑好動,喜歡積極地舉手發言,但每次提問到她,她總是答非所問、離題千里,或者乾脆勾着頭笑嘻嘻地說:老師,我還沒想好……她的作業書寫得很認真,但常常錯誤百出,這是一個認真好學卻學不好的孩子,讓老師很心疼。

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呢?難道和很多老師一樣,佔用孩子的副課學習時間和大量休息時間,費盡心神、嘔心瀝血,一個一個地爲這些學習困難的孩子補課嗎?但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反而是不利的,而老師的精力亦是有限的。

我翻閱了很多資料,上網百度了很多經驗豐富的教師在這方面的智慧結晶,又冥想思索良久,我想,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我要更加認真充分的備課,突破好重難點。在掌控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下,想方設法讓枯燥的數學理論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使孩子們願意學,樂於學。

其次,孩子們不願意學習,是因爲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沒有感觸到學習成功的價值。而作爲教師,更要培養孩子學習上的成就感,讓孩子富有創造力的思考,體驗成功學習、思考的快樂,比如將作業難度降低;或者轉變作業形式:寫數學日記;畫數學;讀數學小故事;做與數學相關的腦筋急轉彎……

再次,孩子們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我們不能以學業上的成績高低來評判孩子的能力。我還要多看到孩子在其餘方面的閃光點,以優補差。

最後,作爲老師的我也要多多看書,潛心修習,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修養,陶冶情操,做一個學術淵博,幽默通達的好教師。

小學時期是一個奠定知識基礎,培養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的階段。我不能過多追求分數而劍走偏鋒。

孩子們,希望你們健康成長,學得快樂,擁有一個天真爛漫開懷大笑的金色童年!

數學教學隨筆 篇11

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後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中去,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成對解題後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爲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都有積極的意義。反思題目結構特徵可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反思題結論,可培養思維的創造性;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可以說反思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有研究發現,數學思維品質以深刻性爲基礎,而思維的深刻性是對數學思維活動的不斷反思中實現的,大家知道,數學在鍛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這種鍛鍊老師不可能傳授,只能是由學生獨立活動過程中獲得。

案例:在學習命題和逆命題時,學生都知道命題和逆命題只是題設和結論的交換,但是隻有一部分學生能適當地加減文字使語句通順,這就反映了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維比較慢一些。還有就是在學習逆命題時,不能證明,只能舉反例加以推翻,有的學生就不知道怎麼回事,舉反例也是言不由衷,充分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成績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時,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幾何證明題的證明時,要求學生注重邏輯性,嚴密性,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一定要注意每一步都要有理論依據,能講得通才行。並且再三強調,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可以直接用,其餘的都要加以證明,不可想當然,不講理論依據就拿來用,是行不通的。我要求學生在做完每一道題詩,最好給其他學生講一講,別人能明白,又提不出疑問,才說明你做的題成功了。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

儘管我在教學時千方百計,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效果不是很理想。我進行反思,學生的基礎太差不容忽視,影響了數學成績的提高。儘管如此,我作爲老師也得努力,在提高我教學能力的同時,更應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共同創造一個數學成績提高的新平臺。

數學教學隨筆 篇1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打造靈動課堂構建高效教學模式的最佳途徑之一。通過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統的操作體系。總結出了適合本班學生的四種方法。

1.收集法: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開展調查,收集、整理相關材料,培養了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和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2.觀察法: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和思路進行觀察,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設疑法:在教學中創造問題情境,在活動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運用法:在教學中,注重文中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而且積累了生活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我依據本班同學實際情況和文本知識內容,結合生活實踐進行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成績大幅度提升。

數學教學隨筆 篇13

每到新的學年,中心小學的各個教學班都要新增不少生源,特別是中、高年級要集中全鎮大部分村小、及教學點的學生,這種中、高年級集中辦學方式在農村鄉鎮是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現今計劃生育抓得好,生源少,這種辦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優化化教學資源,體現教育的均衡性。

可這件好事卻讓中心小學的教師非常頭痛,關鍵原因還是村小的教學質量差,並班後這部分學生的管理難度大。就拿這兩天併到我班的7個學生來說吧:開學第一天,感覺到自己還沒有進入到教學的狀態,學生似乎也還沒有從假期不回過神來,於是就找來上學期的試卷讓學生訂正。在發放試卷的過程中,我也瀏覽了一下剛轉來的學生的成績:最高分7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不足50分,比我班原來的平均成績少了十幾分,簡直不可思議。

可經過兩天的接觸,和他們課堂上的表現,我發現這7個學生中除了兩個學生學習新知識慢一點外,其他幾個能完全跟上班上中等學生的水平,特別是有幾個課堂上特別投入,如此表現,不可能學不好呀,這又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一,村小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村小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一般的教師都不願意去,即使勉強派去任教,教師也是走馬燈似的更換,而能在哪裏留下來的,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這部分人一般都是民師出生,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素養。民師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產物,這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有些是教師甚至是父子兩代人的老師,雖然時代不同,但這些老教師還是秉承着過去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如今的教學相比幾十年來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們所沿用的還是過去的老一套。

數學教學隨筆 篇14

前幾天我校進行了評教評學活動,聽了三四年級幾位教師的課感想頗多,但從整體看這幾節課主要的教學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方法。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參與面較廣。教學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生根據內容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這樣很快喚起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一開始便以一種愉快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爲能主動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礎。當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了算式後,他又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再班內交流彙報。通過學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了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不但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將學生置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來學習數學。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