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讓梨的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融讓梨的故事1

今天,我讀了一本《懂禮貌的故事》書,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東漢魯國時期,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來一筐梨,爸爸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讓給了爸爸、媽媽、哥哥們,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大家都誇他有禮貌。

孔融讓梨的故事

我讀到這裏被孔融的行爲感動了,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個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東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從來都沒有想別人。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羞愧,從今以後我要做一個懂禮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東西一定先讓長輩們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謙讓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心中永遠裝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會尊重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生命也會更加絢麗多姿。同時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孔融讓梨的故事2

大家一定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吧: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個哥哥,一個弟弟,在分梨時,孔融拿了最小的那個,把大的留給了哥哥弟弟們。

我讀完了這個故事,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記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潑大雨,就在雷聲轟鳴,雨下的最猛烈的時候,放學的鈴聲敲響了,同學們走出教室排好路隊,不一會兒,整個校園裏便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傘花。我班的幾個同學沒帶雨傘,他們有的在走廊裏焦急的來回踱步,有的已衝出走廊,雨水打在臉上順着臉頰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貝貝,書包都淋溼了,我見了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給我,我要不要和她共傘呢?又轉念一想,畢竟是同學嘛,應該互幫互助。

我不加思索,連忙衝過去,將傘舉過他的頭頂,他轉頭一看,十分驚訝,刷的一下臉紅了,對我說:“謝謝你!”我什麼話也沒說,和他手拉着手,穿過傾盆大雨,將她送到公交車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車,我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車站。這時候,雨漸漸地停了,太陽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臉,我收起手中的雨傘,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車。

坐在車上,我想了許多,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應該互相幫助,懂得謙讓,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過每一天!

孔融讓梨的故事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謙讓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食物兩隻梨子、VCD動畫

活動過程:

一、出示孔融畫面,引出內容

師:這是個古代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孔融,和你們一樣大,也是四歲,孔融給小朋友還帶來梨子呢!你想吃哪一隻梨?(出示梨子)

二、聽故事“孔融讓梨”

師:想知道孔融挑了哪一隻梨嗎?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師講故事一遍)

提問:孔融挑了哪隻梨?他爲什麼不拿大的,拿個小的呢?(幼兒自由回答)

三、看VCD動畫一遍 提問:孔融爲什麼不拿大的,拿個小的呢?(讓幼兒學說孔融的回答)

爸爸是怎麼誇獎他的?(讓幼兒學做爸爸做誇獎的動作)

老師小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把好的留給別人,所以大家都誇他是個好孩子。你們是好孩子嗎?現在請你來挑梨,你挑哪個呢?爲什麼?再請幼兒自由挑選。

四、遷移經驗

提問:在幼兒園、家裏你們還遇到哪些事要互相謙讓的呢?(幼兒自由討論回答)結束。

活動反思:

經常說禮貌用語是一種好習慣好的修養,同樣學會謙讓也是人類一種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讓梨》讓幼兒通過簡單的故事理解,深刻地體驗到謙讓這種美德,在討論中幼兒很清楚地明白了什麼叫謙讓,什麼時候該謙讓,設置情景,遷移感情的討論中很多幼兒都談到自己平時都是很以自我爲中心的,但是在聽了故事以後自己要向孔融學習,學習謙讓,本次活動幼兒的發言討論都很積極。

孔融讓梨的故事4

東漢魯國有個孩子叫孔融。他非常聰明和明智。孔融還有五個兄弟和一個弟弟。這七兄弟相處得很好。孔融小時候,他很聰明,也很渴望學習。他機智機智。大家都稱讚他是個奇怪的孩子。4歲時,他能背誦許多詩歌和詩句,懂得禮儀。他的父母非常愛他。

有一天,我父親的朋友帶來了一盤梨。我父親叫孔融。他們的七個兄弟開始從最小的兄弟中挑選自己,而最小的兄弟首先挑選了最大的一個。孔融看了看盤子上的梨,發現梨又大又小。他沒有選擇好的或大的。他只拿了最小的梨,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看到孔融的行爲,父親很高興,心想:雖然孩子才四歲,但他知道應該把好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有這麼多梨。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說:“我還年輕,所以我應該把最小的留給我哥哥。”父親接着問:“你弟弟不比你小嗎?”?根據你的說法,他應該取最小的一個。”孔融說:“我比我哥哥大。”。我是我的兄弟。“我應該把大的給我的弟弟。”孔融做梨的故事很快傳遍曲阜,並一直流傳下來。這已成爲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

孔融讓梨的故事5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文〕作爲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爲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一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裏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讓梨

漢朝時,有個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來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見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說:“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兒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呢,他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稱讚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6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着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着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着這位俊才少年,心裏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爲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着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爲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爲。”面對挑戰,孔融笑着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着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着茶,引得衆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的故事7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深受啓發。

東漢時,有個小孩叫孔融,他四歲那年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筐梨。父親要孔融先拿個吃,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見後奇怪地問:“你怎麼不挑一個大點的哪?”孔融搖搖頭說:“爹,我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長輩和哥哥們吃。”大人們聽到這席話,都感到驚奇,紛紛稱讚他,說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做人應該友愛謙讓,不能太自私。

孔融讓梨的故事8

從前,有一個孩子叫孔榮。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名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劉兒,因爲他活潑隨和。每個人都喜歡他。雖然家裏有很多兄弟,但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每個人都很好。要求非常嚴格:努力學習,對人有禮貌,說話友善,不管怎樣,兄弟們應該互相謙遜,不要只考慮自己,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別人需要幫助。孔融雖然年輕,但他清楚地記得父親和母親說過的話。他喜歡做事。他總是掃地,端碗。他很討人喜歡。

孔融四歲時,有一天,他父親的一個學生來看他的老師和母親,帶來了很多梨。客人請孔融與大家分享梨。父親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把梨分發給大家。他先把最大的梨帶給客人,然後給爸爸媽媽選了兩個大的,然後把大的分發給他的兄弟們。最後,他把最小的一個放在一堆梨裏。客人問孔融爲什麼自己挑最小的。孔融回答:“我是最小的。當然,我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後稱讚了孔融。爸爸滿意地點頭。

在那之後,我父親的學生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孔融分梨和讓梨的故事。所以我們把它從古到今傳播開來。

孔融讓梨的故事9

東漢魯國有一個叫孔融的孩子,非常聰明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兄弟和一個弟弟。這七兄弟相處得很好。

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許多梨,並把一盤梨放在桌上。兄弟倆讓孔融和他的小弟弟先把他們帶走。

孔融看着盤子上的梨,發現梨又大又小。他沒有選擇好的或大的。他只拿了最小的梨,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看到孔融的行爲,父親很高興,心想:雖然孩子才四歲,但他知道應該把好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於是他故意問孔融:“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還年輕,所以我應該拿最小的,把大的留給我哥哥。”爸爸接着問道:“我不知道;你弟弟不比你小嗎?根據你的說法,他應該選擇最小的一個;我比我哥哥大。我是兄弟。我應該把大的留給我的弟弟。

爸爸笑着對他說,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將來一定會有希望Rdquo

孔融做梨的故事讓我明白:我們從小就應該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並告訴人們要互相寬容,而不僅僅是想着自己和別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10

孔融小時候,他聰明、求知慾強、思維敏捷、用詞聰明。大家都稱讚他是個奇怪的孩子。當他4歲時,他能背誦許多詩歌和詩句,懂得禮儀。他的父母非常愛他。

有一天,我父親買了一些梨,專門爲孔融摘了最大的一個。孔融搖搖頭,挑了最小的一個說:“我是最小的。我應該吃一個小梨。把你的梨給我哥哥。”“我父親非常驚訝。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曲阜,並一直流傳下來。這已經成爲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榜樣。

孔融讓梨的故事11

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說:不學會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你看禮貌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纔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家長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讓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當然不會像孔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就拿吃個蘋果來說好了,我們一般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別人,可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會第一個去拿,要把最好的蘋果給自己,一點也不知道要禮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的故事12

從前,有個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個哥哥

因爲孔融年齡最小,哥哥們都特別疼愛他

一天,爸爸帶回來一籃新鮮的梨

看上去又大又好吃

哥哥們都捨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

孔融把籃子裏的梨挨個看了看

然後,他高興的拿起了那個最小的梨,說“我要吃這個”

爸爸看到了

笑着問孔融:“這麼多梨,又讓你先挑,你爲什麼先挑了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最小,應該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們吃”

只有4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小朋友們,如果讓你來挑選,你會選哪個梨呢?

孔融讓梨的故事13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裏,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書,便纏着爺爺跟我去,但爺爺因爲在燒開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爺爺燒完開水就要去照顧弟弟。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着爺爺。爺爺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爺爺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我十歲了還那麼不懂事,慚愧啊慚愧。

尊老愛幼,是多麼偉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一種美德吧!這樣纔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的故事14

我和小班的老師組織了一次大帶小活動,小班的幼兒來我們大班參觀我們的區域活動,我們把大班和小班的幼兒合在一起分了6個組,每個組10個人(小班和大班各5個),讓大班的小朋友帶着小班的小朋友玩,在區角活動裏面我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他們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主要的是大班的會謙讓小班的幼兒,劉福源對着所有的小朋友說“我們要學會分享,大家一起玩”。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區域活動結束了,生活老師拿來了蘋果,我請大班的值日生來爲班上所有的幼兒發放水果,他們的做法讓我很欣慰,他們首先是給小班的小朋友發的,纔是給自己班的小朋友發的,水果發完了,這時又來了一名幼兒,可是水果卻沒有了,我還在想該怎麼給小朋友說誰願意拿自己的水果和這個小班的小朋友分,老師,一名幼兒邊跑過來邊喊我,她走到我身邊把蘋果拿給我說“老師把我的蘋果拿給小弟弟吃吧!我也要學孔融讓梨,我和小班的老師都很吃驚,我說“劉福源你把蘋果給小弟弟吃了,你怎麼辦?你就沒有吃的呢”她笑着說“沒關係,老師拿給小弟弟吃吧!我是姐姐應該讓給他吃,你不是經常講小朋友之間要學會分享,你還給我們講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們要學孔融嗎?所以我現在也要學孔融,雖然我讓的不是梨,是蘋果,但是我希望我就是孔融”,她的話把我和小班的老師逗笑了,我高興的在她的臉頰上親了一下,說寶貝你很棒!你現在就是孔融,我要給你掌聲,說完話後我和小班的老師都送給她掌聲,她開心的把蘋果拿給小班的小朋友說弟弟來你吃吧!你是弟弟,我是姐姐,我讓給你吃。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還是我上半學期講過,沒想到現在她還記得,我沒有想到一個小故事對她的影響這麼大,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要多講一些對幼兒有啓發的故事,讓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下去。

孔融讓梨的故事15

這天,我受邀給洛杉磯一所小學的學生們上一堂關於“禮讓”的主題課。

課上,我引用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引導孩子們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了,我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懂得禮讓的人,大家說好不好?”

讓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數聲說“好”。

這時,有個小男孩站起來說:“陳老師,我不打算向孔融學習,我覺得他做錯了!”

我一聽,感到十分詫異。

男孩略帶質疑地說:“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後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讓梨,爲什麼要先拿梨呢?爲什麼不最後一個去拿呢?”

我困惑地問:“先拿後拿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我覺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但因爲孔融搶先拿了小梨,他們沒有了表現讓梨的機會。孔融不僅搶走了讓梨的機會,還讓人們產生了一種只有他纔會讓梨的錯覺。事實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的。”

說到這裏,男孩顯得有些激動,他接着說:“我覺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讓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後他們剩下什麼孔融就吃什麼,或許這纔算是真正的禮讓。”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觀地說,這個孩子的解讀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講臺上站了15年,卻從未見過有學生提出與老師不一樣的想法來。這是爲什麼?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孔融究竟是在“讓梨”還是在“搶機會”更值得我們思考!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