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1

防止學生累教累犯做到諄諄誘導,對有些學生把教育說服當耳邊風,要讓他認識錯誤的嚴重性,在校紀校規的允許下對其進行必要的處理。同時通知學生的家長配合好老師工作。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老師的中師愛是班主任工作永恆的主題。教書育人不能沒有愛,愛的教育不能沒有藝術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師愛才能是學生真正的愛。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

王某,男,13歲。家庭條件較好。新生註冊我還未知道他的名字他就開始給了我一個見面禮——毫不忌諱的玩弄他的手機,被我批評後只是放進口袋並未表現悔過的樣子;開學第一天升旗他就在我前一天千交代萬叮囑不要遲到的情況下公然遲到並一搖三擺想進入隊伍,我非常生氣,狠狠地吼他,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也不反駁。某下午,自習課,突然一陣悅耳的音樂響起,是他又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其實從和班裏同學的談心交流時我早就瞭解到xx的手機是從不離身的,他也有很多的過去學校的朋友,他們從早到晚總是用手機聊天交流。我感覺他如果能改掉依賴手機的習慣,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應該能夠在學習上有所進步的。因此我和他進行了一次懇切地長談鼓勵他,試着讓他走出虛擬的世界。一開始,他還算配合下決心試着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這一天他又把手機帶到學校,僅僅堅持了兩天!我與其家長交談時發現,他用極其粗暴的,激動的語言在頂撞他的母親。在以後和他家人的溝通中我瞭解到他從小隻要一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地方,總是以發脾氣,鬧情緒爲發泄和爭取的途徑,而每次也總是以他的勝利爲終結。於是,在一次又一次過激行爲中他嚐到了甜頭,而脾氣卻越來越激烈暴躁了。

某天,在數學課上,王某又一次因爲上課玩手機做小動作被數學老師批評;英語課被英語老師批評;任何科任老師都對他的表現不滿意,王某家離校較遠,某晚其母打來電話得知他放學居然未回家,並且不在親戚家。其母很是焦急,在我連着打了很多本班學生家電話詢問後,才鼻清臉腫回到家,說是在路上摔跤了並不怕疼堅持回家。次日,我對他進行了表揚,誰知幾天後才知道他是被別人打傷的,我對他再次苦口婆心的批評教育,指責他不應只顧自己不顧家人的感受,但他仍然是一臉的無所謂。並要求我不要插手這件事情,由他自己解決,我與他母親聯繫後用了最好的方式解決了這件事情。

他在學業上無法做到出類拔萃,因此他總會選擇其他各種方式獲得心理滿足。比如說,上課調皮搗蛋、不專心聽課,他試圖通過這樣的表現來獲得"與衆不同"的感覺,引起老師和同學關注,尋求心理平衡。在對他的教育中我發現他有着極其孩子氣的一面,想嘗試一下新鮮事物。也是爲了表現出他的個性張揚。但同時我也察覺他的有些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有偏差,他會認爲老師對他進行教育是爲難他,他會覺得對他進行適當的懲戒和教育是學校不人性化管理的體現等等。通過與他談心走近他,慢慢地我瞭解到由於經濟實力的增強,家庭收入提高。家長對學生在生活上儘可能地去會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從而漸漸地也養成了他們任性好勝的個性,少了幾許寬容心同情心,多了幾許霸氣,好勝心。

家中衆星捧月式的過分溺愛使他養成了嬌縱自私且受挫折能力弱的個性。通過交談我發現他很喜歡錶現自己,對老師安排他做的事,能夠盡心完成,發現同學有違規行爲有時他也能告訴老師,因勢利導綜合他的特點適當給他安排工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班裏要往高處貼條幅,當時我並未叫他(其實是在我的心裏從未指望過他),可是他卻主動留下來對我說:"老師,要我幫忙嗎?"我毫不猶豫地同意並在心裏感動莫名,他也確實賣力地去做並且做得很好。我真的感覺在教育工作上,要花點深功夫,即要不失親和力又必須嚴格!如果只用簡單的說教很難去改變他。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學生都不是一天就長成這樣的。所以我認爲要使像xx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和行爲習慣上有改變,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因爲,隨着國家日新月異發展,信息量的敞開使學生對於新事物的興趣求知變得十分容易和廣泛,學生的知識面與時俱進地擴展。他們大多有強烈的反叛意識,追求自我個性張揚,但相對缺乏團隊精神。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2

熱愛學生,不僅要愛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更要愛有缺點、有問題的落後學生。正因爲差,其問題多,才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愛心。

我們班的張敏同學,因爲天生反應慢,動作慢,再加上也比較懶惰,父母事事袒護她,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也很差,在上一學期的時候成績就和班裏同學相差二、三十分。語文成績不及格,她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沒幾天,她就會積起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面對這種情況,她家長不配合老師管教,而是說孩子小時候就是要多玩,這樣身體纔好。作業沒寫完不要緊,以後大了就好了。她的作業總是不做,有時家長寫條子找理由不讓孩子寫,就這樣張敏更不把老師放在眼裏,家庭作業也不寫,我在查作業時,她總說沒帶,你讓她補時,她總是拖,拖一天也不寫,家長也叫不來。

面對張敏及家長的態度,我有時也很生氣,不想再管她,由着她去吧,等到她大了讓家長嚐嚐自己種下的苦果吧。但靜下心來想想也挺可憐她的,自己天資不聰明家長又不明事理。面對這種情況,我決定先從做通家長工作方面入手,多次找時間和家長談話。

開始給家長打電話的時候,我只報喜不報憂,拉拉家常,聊聊家長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況等,漸漸地降低了家長對我的牴觸心理。慢慢的,在表揚孩子的同時表示惋惜。

"張敏,作業寫的真工整,如果她在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再玩就好了"。

"張敏同學,近來讀課文、生字、詞都讀的比以前好了,同學們高興得給她鼓掌呢!要是回家後能多寫幾遍課文〃字詞就更好了"。

"我還發現了,張敏同學其實是很聰明的,只要以後上課時能認真聽講,多回答問題,多思考,老師相信你會是咱班最棒的一位同學。"

"昨天那個問題你回答得是那麼到位,要是能多讀幾遍課文就更好了,其他的問題你一定也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

通過談話,我瞭解到,張敏的家長一直有個雖然學習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師對她最好的願望,對於女兒也抱同樣的想法。找到了癥結的所在,我盡最大的可能表揚、關心張敏,在與家長搞好關係,樹立家長的信心的同時,也加大了對她的輔導力度。一次,因爲作業又連續幾天沒完成,把她留在教室裏補作業,我打電話讓家長來學校接她。過了一會兒,

家長氣沖沖的來了。我想:完了,又捅馬蜂窩了。沒想到,家長的一通咆哮,沒有衝我而是衝着她,最後還留下了一句:以後寫不完作業不用想着回家了,我也不可能來接你了。就讓老師鎖在教室裏,別放你回來了,說完後,她又對我說:"老師,真是對不起,總給你添麻煩,孩子真是不爭氣!"那次,家長真的就沒讓孩子趕緊回家,是寫完了作業才領回家的。還一再囑咐我以後在她沒寫完作業的時候,讓她不要回家了,嚐嚐不回家的滋味。

面對家長的這個轉變,張敏深感意外,她的表情明顯的由等待時的有恃無恐到見到家長時的得意,最後看到我就不鬆口所表現的委屈、焦急,到最後無計可施後的不靠時間,很快地做起作業來。看到她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不斷變化、進步,我笑了。我覺得教育孩子時,愛心和鼓勵要比批評的效果好得多。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3

這節語文課的主題是《心聲》,這是一篇小說,也是一篇講讀課文。今天是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中考"常常考小說的閱讀,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只習慣於平鋪直敘地敘事,不會描寫人物,所以,在備課時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上。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第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

第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

這節課從"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開始。我提問後,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小說的三要素是:環境、情節、人物。"

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我要求學生將"三要素"齊讀一遍。現在回憶起來,這個環節很值得回味。按說,屏幕上已經很清楚地出現了"小說的三要素",我爲什麼還要學生將屏幕上的"三要素"齊讀一遍呢?從小學到中學,老師好像經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只是到了大學的教室裏,這種方法才比較少用。爲什麼這個方法只在中小學常用,而大學少用呢?

這個環節使我想到的是:我們做教師的總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細節的教學方式,這些日常的、細節的教學方式普遍流行於小學的課堂或中學的課堂,但做老師的好像較少考慮其中有些教學方式是否應該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變。尤其當某種教學方式是具有較強的控制性、強制性時,做教師的是否應該逐步減少這種控制性較強的"保姆"式的教學方式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由於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因此在後續的教學中我開始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開放性較強的問題。

對這個環節我覺得有些遺憾。接下來的重點是讓學生領會"人物描寫的方法"。我問學生:我們以前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呢?有學生說"肖像描寫"、"語言描寫",有學生說"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另外有學生補充說"心理描寫"。

學生回答的這些"人物描寫方法"與我備課時所設計的內容是吻合的。我在製作

PPT(Power-point)時,已經寫出這幾種方法。我點擊鼠標,屏幕上迅速出現"描寫方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等"。

當屏幕上出現這些"人物描寫方法"時,我忽然感到有些彆扭。在學生的答案與我的設計吻合時,要是不滿足於"正中下懷"的感覺,不用PPT整體地投放出來,而是邊聽學生說,邊用鍵盤記錄學生的意見,那樣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按照備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是爲了引導學生掌握《心聲》這篇小說的刻畫人物方法。於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屏幕上投影出來的幾個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是誰?李京京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小說是怎樣刻畫他的?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說說嗎?

學生開始"討論"後,我走下講臺在學生的課桌間穿行。我很想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偶爾有學生問我問題,我儘可能地作一些簡短的啓發。

上完這一節課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究竟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但實際上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個心理"等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方法和技巧是以後的考試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來看,注重方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顯然對學生"應考"是有利的。對於一個老師尤其是初中三年級的老師來說,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應考"技巧和方法上,也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困惑是,像《心聲》這麼一篇經典性的兒童小說,它奉獻給讀者的難道僅僅只是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嗎?像這麼一節語文課,究竟應該注重情感體驗,還是方法訓練呢?如果真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這節課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改變。

教學反思教育反思:語文課堂的感動從哪裏來

20xx年起,中央電視臺連續20xx年推出了《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評選,給中國大地掀起了一陣陣感動的熱潮。全國各地上上下下相繼推出了《感動××》的評選,感動的人和事走進千家萬戶,感動的聲音不絕於耳!

這股強勁的"感動之風"也吹進了我們的語文課堂,凡是有點感動的課文,或者課文中有感動的人和事,敏感的語文老師總要問問學生:哪些地方(語句)讓你感動了?於是學生鑽入課文,尋找感動的地方,劃出感動的語句,接着交流感動的理由,而後讀出感動的句段。"感動"成了語文課堂裏的"流行歌曲"。

在這和平安逸的年代,我們的孩子的確遠離了感動,有的孩子不知感動爲何物,許多令老一輩感動的人和事,我們的孩子卻感動不起來。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喚醒孩子們的感動,一個不會感動的人一定是個不完整的人。語文學科有着先天的感動條件,有着衆多的感動因素,語文課不讓學生感動,還有什麼課能讓學生感動呢?

孩子們失落了感動,我們總想幫助孩子拾起感動,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學會感動。順着這股感動的潮流,語文老師不由自主地成了"弄潮兒",也試圖讓孩子們在語文課中感動一回,一回不夠再感動第二回、第三回,彷彿我們的語文課成了"感動課",沒有感動彷彿就不是真正的語文課。

語文課的人文特色不可或缺,特別是在公開課裏,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成了語文課的一大"亮"點,文化的,精神的,思想的,人性的內容給語文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得語文教學的風格與流派異彩紛呈。有的老師爲了追求"人文",以爲"感動"就是體現"人文",便把"感動"移植進了語文課堂。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的時候,也許會爲之一振,感覺很新鮮,認爲這樣的提問(探究)方式觸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動"的語句暢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這樣的"感動"來自於學生的言語,而且是從文本的語句中獲得的"感動",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似乎得到了較好的統一。

要感動他人,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更何況是感動孩子。我們在觀看《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頒獎盛典的時候,也並不是每一個人物的事蹟都能讓人感動的。而此類節目的製作完全是大手筆的,聲光電一應俱全。語文課堂裏無非就是文本和課件,還有師生間的對話,要想讓學生隨着文本感動,教師還真得使出"十八般武藝"。

由於生活閱歷、情感積澱的欠缺,學生的感動往往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一觸即發的,而是隨着閱讀的層層深入,感動纔會慢慢抵達學生心頭。當老師提出"哪些地方讓你感動"時,學生的感動往往是粗淺的、模糊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感動,學生的"回答"只是爲了感動而"感動",爲了給老師"解難",爲了博得老師的讚許,這樣的"感動"不是真實的,不是發自學生內心的。

"條條大道通羅馬",在通往"感動"的路上,我們不止一條路可以走,我們完全可以另闢蹊徑,選擇另一個角度,選擇另一條思路,照樣可以到達"感動"的彼岸。倘若語文課裏不提"感動"二字,不說"感動"二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自然地就感動了,這樣的語文課纔是我理想中的"感動課堂"。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4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熱愛學生,不僅要愛好學生,更要愛有缺點、有問題的落後學生。正因其差,因其問題多,才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愛心。

背景:

我們班的張同學,因爲天生反應慢,動作慢,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事事袒護他,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也很差,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就和班裏同學相差二、三十分。到了三年級開始不及格,英語就考幾分。他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沒幾天,他就會積起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面對這種情況,他家長不是配合老師管教,而是說孩子小時候就是要多玩,這樣身體纔好。作業沒寫完不要緊,以後大了就好了。他的作業有時家長幫着寫,有時家長寫條找理由不讓寫,有時家長甚至到校長室鬧事。這樣張同學更不把老師放在眼裏,作業到了"你讓我補我就拖,拖到家長來領我"

過程:

面對張同學及家長的態度,我有時也真是氣極了,不想再管他,由着他去吧,等到他大了讓家長嚐嚐自己種下的苦果吧。但靜下心來想想也挺可憐他的,自己天資不聰明家長又不明事理。面對這種情況,我決定先從做通家長工作方面入手多次進行家訪。

開始去的時候,我只報喜不報憂,拉拉家常,聊聊家長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況等降低了家長對我的牴觸心理。慢慢的,在表揚孩子的同時表示惋惜,"大偉,作業寫的真工整,如果他在寫作業的時候不玩就好了""孩子,近來讀詞都讀對了,同學們高興得給他鼓掌呢!要是能在家多寫幾遍就更好了""我發現了,大偉很聰明的,昨天那個問題他回答得那麼到位,要是能多讀幾遍課文就更好了,其他的問題他一定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同時,我也瞭解到,家長有個灰色的童年,一直有個雖然學習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師對他最好的願望,對於兒子也抱同樣的想法。找到了癥結的所在,我盡最大的可能表揚、關心張同學,在與家長搞好關係,樹立家長的信心的同時,也加大了對他的輔導力度。一次,因爲作業又連續幾天沒完成而中午留在教室裏補作業,我打電話讓家長給他送點吃的。過了一會兒,家長氣沖沖的空着兩手來了。我想:完了,又捅馬蜂窩了。沒想到,家長的一通咆哮,沒有衝我而是衝着張同學,最後還留下了一句:以後寫不完作業不用想着吃飯,我也不可能來領你了。面對我,家長第一次道歉:劉老師,真是對不起,總給你添麻煩,孩子真是不爭氣!那天中午,家長真的就沒讓孩子回家吃飯,還一再囑咐我也不能給他飯吃,讓他提前嚐嚐以後沒有知識文化吃不上飯的滋味。

面對家長的這個轉變,張同學深感意外,他的表情明顯的由等待時的有恃無恐到見到家長時的得意,聽到家長怒吼的愕然、看到家長離去時的茫然、不知所措,最後看到我就不鬆口所表現的委屈、焦急,到最後無計可施後的不靠時間,刷刷刷地做起作業來。看到他豐富的表情變化,我想今天的教育我收到的成效。後來張同學說,那天直到下午放學回到家,家長也沒給他個好臉色,一直等到晚飯的時候才准許他吃飯。對於這件事,他在週記和作文中幾次提到,表示捱餓的滋味真不好受,以後再也不敢不學習了。

結果:

壞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要改變也不是幾天就見效的。因此,張同學後來也多次出現反覆,但是因爲我有了家長的支持、配合,他有了家長的監督,同學們都熱情地幫助他,我也時時提醒他,他的情況也有了較大的好轉了。終於在下學期,張同學基本改掉了三年來不完成作業的習慣。在全市統考中,他的成績都及格了。家長每次遇到我都說:"王老師,真是太感謝了,沒有你,就沒有大偉的今天。我們忘不了你。"

評析:

理論: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無類",高爾基也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他遠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的心願,他鼓勵、鞭策孩子,大大推動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有感: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作爲老師,應該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煥發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廢。孩子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一點就通,有的死鑽牛角尖,那時,教師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他們,忌怒忌燥,否則將會事與願違。俗語說:"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學生的轉化也是如此,而此時的教師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恆心了。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5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管理的組織和引導者,對學生的思德修養、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頭緒多,事情雜,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沒有愛心、信心和耐心是絕對不行的。因此,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張強(化名)同學是一個好動、散漫、脾氣倔強的男生,這位看似貌不驚人的學生,卻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大難題。該生學生成績較差,由於基礎欠缺,所以不管什麼文化課他都不肯學、不願學,上課時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要麼影響別人學習,對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下課和同學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課後不能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即使做了,也是胡一下......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向我告狀。不理他的那幾天,他便變本加厲地鬧起來!此時,我覺得無法逃避,只有正視現實,解決好這個問題!於是,我找他多次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爲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做一個遵守校紀校規,認真學習的好學生。每次談話,他表態很好,但在行動上卻沒有一點兒進步,我幾乎對他失去了信心。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真是"不可雕的朽木"。但我又覺得作爲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把他管好還會影響整個班集體。我心想:非把你轉化過來不可。

在中學羣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課,身爲他們班主任,學生一般不敢睡覺,他卻旁若無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覺,這成何體統,當時我心裏非常氣憤,但怕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所以我就沒在班上批評他,直到下課後我讓他到辦公室裏來,雖然心中充滿怒火,但我還是沒有嚴厲批評他,因爲我瞭解到像他這一類的學生脾氣比較倔強,說得過重反而適得其反。我問他今天是否身體不舒服還是其他原因要這樣做,並談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與人應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態度不是很強硬。

談心、聊天,這是做學生工作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是班級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經過觀察,我發現他的一些愛好特點,例如喜歡上網、喜歡打羽毛球等。於是我積極走進他的生活,瞭解他的心理世界,從全方位對他關心,並積極引導他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做一名好學生。在路上遇到他,我會有意識地先向他問好;只要他的學習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生病時我主動關心他。久而久之,他也逐漸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好",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有了質的變化。

通過半學期的努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上課開始認真起來,作業不僅工整也能按時上交,各科測試成績都有明顯的進步,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師都誇獎起他。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學生有被認可的需要和被肯定的需要,他們在意家長對他們的看法,在意同學之間的評論,更在意自己閃光點是否得到了班主任的認可。至今我仍深深記得我校的一位老教師說過的一句話"表揚要點名,批評不點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班主任工作,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才能進行互動式的交流與溝通。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6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愛一個學生,不僅要關愛他,有了缺點、問題教師更應該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幫助他,關心他。使之最終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我們班的張贇,因爲天生性格犟,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在加上缺乏教育,使他養成了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也很差,考試成績和班裏同學相差二、三十分。考試經常不及格,英語就考幾分。平時也他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時和別人發生矛盾了,本來是自己的錯,可是他怎麼都不承認是自己的錯,老師的教育也不聽,甚至和老師對着幹,不把老師放在眼裏,動不動那自殺來嚇唬老師,面對這種情況。我真覺得這樣的學生難教育啊,就叫來了家長,家長雖然配合老師管教,可是開始他怎麼都不聽,最後他爸爸把他帶回了家,說不讓讀書了,在家呆一段時間後,聽說也經常和家裏人發生矛盾,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想他在家可能也比較寂寞,我就去找他了,見到了我開始也有點不好意思,在我的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他有點認識到自己有錯了,於是就開始說,老師我要和你去上學,你能接受我嗎?我說只要你願意改好,老師當然願意了。事後他很感激我,說要不是老師你,我就不能讀書了,來到學校後,我也主動的接近他,發現問題,就用很和藹的口氣告訴他,讓他改正,。通過我的慢慢的說服教育,他對作業很認真並能及時地完成。一旦我發現他的作業有錯就及時地進行了輔導,他說老師你對我這麼好,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習,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將來有考上好的學校,工作了,我一定報達你,如果這樣,那我們以後永遠是好朋友,又過了一段時間,班裏的同學都說:"張贇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作業認真完成,見到那個老師都很有禮貌"。高爾基也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他遠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的心願,。他的改變讓我覺得搞教育並不是什麼難事,看你可願意付出,孩子總歸是孩子,有可塑性,只要你付出愛,再壞的孩子都能改好。

我以後會一如既往的熱愛自己事業,關心每個孩子的成長,鼓勵、鞭策孩子,大大推動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有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作爲老師,應該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煥發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廢。孩子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一點就通,有的死鑽牛角尖,那時,教師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他們,忌怒忌燥,否則將會事與願違。俗語說:"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學生的轉化也是如此,而此時的教師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恆心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