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

《培養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實質是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爲的結果負責。當孩子對的行爲果實給自己造成消極後果時,要教育孩子不要歸咎於它物,不要責怪別人,而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去選擇的行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好多家長卻在自覺不自覺的幫孩子推卸着孩子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個冬天的早晨,天氣很冷,還飄着雪花,有個孩子遲到了,我問他原因,他說都是因爲媽媽沒叫他,他遲到了。而那位陪同他前來的爸爸竟也連聲說;都是他媽媽今天早上沒早叫他,所以起來晚了。

平時很多這樣的事情,就從這個例子看,它的特點是錯誤的家教扭曲孩子的責任心,是過分保護型家教。過分的保護性家教是就是父母替孩子代勞了太多不應該代勞的事情,其實質是溺愛。後果是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積極的自由發展的個性,培養出的孩子懦弱、依賴與無能,缺乏自立意識、自理能力、和應有的責任心。

在一種就是,‘是非不分型’家教的家教。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看到孩子身上‘是非不分的’消極現象,其實都是家‘教’給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長應該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要把自己重親情、輕法理,重私利、輕功德的‘劣根性’傳染給孩子。

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就要從小指導孩子在自己行爲的選擇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例如,讓孩子理解按時起牀上幼兒園是自己的責任,不能能按時起牀去幼兒園,遲到了應‘怪’自己,而不能怪爸爸媽媽,總之,家長要注意通過正確的家教從小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責任觀,用於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2

小蜻蜓是“英雄”

這天孩子們出去喝水時,突然飛進來一隻蜻蜓,那是一隻漂亮的紅蜻蜓,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翅膀,飛上飛下的直惹得孩子們爭相追逐它。此刻想讓場面安靜下來是不可能了。

於是,我大聲說:“小朋友,你們想不想明白它是一種什麼昆蟲?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它是專門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嗎?老師,蚊子可壞了,它都叮了我好幾個皰。”“對呀,它還能傳播疾病呢。”聽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我補充說:“蜻蜓的寶寶也吃蚊子的寶寶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說它是一種益蟲,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讓它多吃壞蚊子。”噢,我們懂了,孩子們回到了自我的位子上。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抓住機會,利用身邊發生的小插曲,同樣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3

孩子們對建構區最情有獨鍾。他們總會動足腦筋、花盡心思去搭建他們認爲滿意的作品。但活動結束,音樂響起時,這些作品將在頃刻間被“爆破”,孩子們近一個小時的心血頓時化爲泡影。

又一次活動時,幾個孩子精心搭起了一座“歐式花園”:小橋、尖角城堡、長方形的游泳池、旋轉樓梯……擺放得很精緻,他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連我也被吸引了。這時,曉朋擡起頭來,用近似懇求的聲音說:“老師,你能用照相機幫我們拍下來嗎?”這讓我想起上學期的一個情景:那是一節數學課,孩子們在認真、細心地幫“豆寶寶”排隊,碰巧我的數碼相機在身邊,於是就採擷了幾個鏡頭,拷貝在電腦裏,空閒時播放給孩子們看。他們一個個興奮的樣子讓我難以忘懷。在以後的操作中,孩子們的神情似乎更加專注了,隱約中我感覺到他們都充滿着期待,期待着我能把他們更好的表現拍下來。

“老師,可以嗎?”他的再次發問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輕輕地撫摸着他的頭說:“對不起,老師今天沒有帶照相機。”他遺憾地說:“那下次你一定帶來,我們再搭一個更好看的,好嗎?”“行!”我爽快地答應了。那次點評時,曉朋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作品的設計意圖,但終究因爲作品沒有保留,沒能給大家一飽眼福。那天,他還悄悄地告訴我,他長大了就想當一名建築工程師呢!

後來,我如約帶來了照相機,把他們一件件心愛的作品拍攝下來,拷貝在電腦裏。在一次次的點評、一次次的改進中孩子們提高了建構能力。

一個偶然的念頭,一次懇切的請求,一張美麗的照片,顯示、錄着孩子們成長的足跡。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將孩子平時值得珍藏的點點滴滴錄下來,做成長檔案時又何須行色匆忙呢?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又能真實錄他們成長的過程,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爲呢?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4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夥伴,因爲他身患殘疾,不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爲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像、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

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終於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5

玉玉和楚琪是一對好朋友,平時總愛在一起玩,從來不打架,有的時候還上對方的家裏做客,她們的父母也是非常友好,一接孩子的時候就兩個一塊兒接。

可是事情總是“一分爲二”的,這對孩子上課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要說話,要不就低頭悄悄玩不聽老師講課,最近我還發現琪琪的數學退步很大,可每次交上來的數學題卻都是對的,這是怎麼回事呢?終於有一次我發現玉玉做完了數學作業以後,琪琪就問她要,然後把它原封不動抄寫下來,我走過去指着一道數學題問她會不會做,她卻低頭不語,原來她每次都是自己不動腦子依賴朋友幫助作題啊!這樣的好朋友在一起能算互相幫助嗎?想到這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再不能讓她們上課時候坐在一起了,要讓她們分開坐。雖然她們有些不願意,但爲了孩子好,我只能這樣。楚琪也逐漸改掉了依賴朋友作題的壞習慣,現在她必須自己動腦筋想問題了。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利有弊的,關鍵是怎樣把不利的事情引向有利的一方面;把不利的事情轉化爲有利的事情,這需要我們老師多觀察多發現,從而真正的找到解決的辦法。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6

每年的七月,大班孩子們心中都有別樣的感覺,既期待又害怕那個時刻的到來,畢業——離別。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本是一個值得每一個孩子自豪和銘記的時刻,可孩子們一想到離別總是哭哭啼啼的。怎樣才能適宜引導孩子們成功度過這一段情感分離期呢?我們開展了“甜蜜的回憶”主題活動,我將平日收集保存的每個孩子的“故事”,和孩子們一一交流展示。

我拿出一張照片,是慈愛參加故事比賽得獎的照片,慈愛說:“老師,記得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說話還不太清楚,老師叫‘腦師’,自己的名字也說不清楚,老師就教我說普通話,在故事比賽時還得了獎。”

我又從文件夾中輕輕取出一張“OK大拇哥”的圖片,放在展示板上,莊園情緒激動地站了起來:“柴老師,這是你獎勵我的圖畫,那時候你爲我設計了大拇哥衣服呢!”聽到他說的話,我想起了他剛剛來幼兒園的情景。入園後,我發現他大拇指非常長,手指兩邊有些繭一樣的東西,我想可能是天生的,也沒有詢問他媽媽。可是一天下來,我明白他手指特殊的原因在於他有個不好的習慣——愛吮大拇指。我想一定要想個辦法啊,因此,他每天來幼兒園後我就用各種方法引導他,讓他沒有時間把大拇指放在嘴裏,這個方法挺好的,慢慢地他基本上不把手放嘴裏了。可是午睡時他不由自主地還是要把拇指含在嘴裏,因此我就找了一些玩具手套,每次午睡時就套在他的手上,可是還是不管用,爲此我傷透了腦筋。有一次,孩子們玩皮球的`時候,我忽然想到如果把乒乓球剪出一個洞,套在手上,球是圓的,放到嘴裏不方便,又不影響他一天的正常活動。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吃手的習慣就這樣改掉了……

一張圖畫、一枚髮夾、一束花……都承載着我和孩子之間無盡的情感,有着說不完的“愛的故事”,從這些片斷中,從孩子們的娓娓陳述中,清晰地呈現出孩子們的成長曆程,這些讓他們覺得長大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呀!幼兒園畢業昭示着孩子們已成長爲一名小學生,在愛意濃濃中長大的孩子會將老師的關愛深深地根植入心底,愛在離別時將會更加醇厚。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7

不愛運動的孩子

壽光市田柳鎮崔家幼兒園 丁桂珍 張鳳玲

歡歡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我發現他的小手特別靈巧,他畫的畫特別有創意,做的手工作品即精緻又漂亮,學習摺紙一學就會,而且折得很好。可是這是個不愛運動的孩子,這很令我頭疼。

愛玩、好動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玩玩具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可是歡歡就沒有這種天性。在幼兒園裏,爲了讓孩子們多運動,我們爲每個孩子準備了沙包、皮球、跳繩、呼啦圈、拉力球、高蹺、皮筋等等。孩子們每天到園後,隨手就會拿起自己喜歡的玩具來玩。可是我發現歡歡對這些玩具一點也不感興趣,他總是站在院子裏一動不動,從來不主動拿玩具玩。有時我把玩具放到他手裏,不管我怎麼啓發引導,他站在那裏始終不動。

我決定想個辦法讓他動起來。在活動室裏,我設計了一個版面:爭做戶外活動小明星。我讓孩子們比一比誰得到的紅星多。第一天玩皮球,我讓孩子們比賽,在5分鐘內拍到10個就能得到一顆小紅星。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小紅星,只有歡歡沒有拍皮球,所以他沒有得到小紅星。孩子們都很高興,只有歡歡紅了臉。第二天,玩呼啦圈,在玩之前,我告訴孩子們,誰學會了在腰上轉圈,誰就會得到小紅星。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歡歡開始轉圈了,他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小紅星,他看着小紅星高興地笑了。

從此以後,歡歡開始運動了。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我們應該找到最恰當的方法,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

老師你別走

壽光市田柳鎮崔家幼兒園 丁桂珍 張鳳玲

我們幼兒園是一所就餐幼兒園,我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覺得很開心,我喜歡我班所有的孩子們,孩子們也特別喜歡我。我喜歡爲孩子們盛飯,我喜歡看孩子們大口吃飯的樣子,孩子們從不挑食,用餐的時候他們吃的都很香。

這天中午應該是我值日,由我看着孩子們吃午飯。可是臨近中午我接到了一個電話,家裏有事,需要我中午回家一趟,我不得不臨時和其他老師調了班。中午下班的時間到了,我穿上衣服正準備要走,忽然王宇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說:“丁老師,你別走,今天不是應該你和我們一塊吃午飯嗎?”我聽了頓時一愣,一股暖流涌上了心頭,孩子們捨不得讓我走,願意和我在一起。原來我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值班,他們天天在心裏盼着。我連忙向王宇解釋:“今天老師有事調了班,我忘了告訴你們,明天中午老師和你們在一起好不好。”天宇高興地說:“好,老師再見。”

通過孩子的一句話,我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是我作爲一個老師值得驕傲的地方。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我愛孩子們,孩子們也同樣愛我。生活中不管有什麼不開心的事,當我一看到我班的孩子們,他們向我撒嬌,在我面前開心的玩,我就會把不開心的事都忘了。

大雨過後

壽光市田柳鎮崔家幼兒園 丁桂珍 張鳳玲

有一天,大雨過後,院子裏的空氣特別好,我帶領孩子們來到了院子裏,讓孩子們觀察雨後的景色,呼吸清新的空氣。忽然,田芳害怕的跑過來對我說:“老師,地上有很多蟲子,很嚇人。”我急忙順着他指的方向一看,原來是一些蚯蚓在地面磚上爬。我告訴田芳:“這是蚯蚓,它不咬人,不要怕。”我拿了一個盆,把幾條蚯蚓放到了盆裏。我讓所有的孩子進行觀察,並且讓他們討論:“蚯蚓長得什麼樣子?他生活在哪裏?它是益蟲還是害蟲?”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也有說是益蟲的,也有說是害蟲的。我給他們進行了總結,告訴他們:“蚯蚓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它生活在泥土裏,它是益蟲,能幫助莊稼鬆土。”

我又提問孩子們:“問什麼下了雨,他會來到地面上,我們要怎麼對待它。”這些問題孩子們的回答有點亂,這個問題對孩子們有點難。我告訴孩子們:“大雨過後,因爲土裏的透氣性比較差,所以空氣就少了,蚯蚓呼吸有些困難,所以跑到地面上來呼吸了。蚯蚓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我還告訴孩子們,蚯蚓還有一個特點,它的身體能夠再生,如果把它分成兩截,它會長成兩條新的蚯蚓。孩子們聽得都入了神。

通過這次大雨過後觀察蚯蚓,孩子們學到了一些關於蚯蚓的知識。作爲老師我們應該隨時把握機會,對孩子們進行隨機教育。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8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積極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爲只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經驗表明:一堂生動活潑、形像有趣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以下兩點教授幼兒輕鬆容易的學習兒歌:

1、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爲了讓幼兒很快地融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美好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像的音樂,以及形像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2、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春天的祕密”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而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可以做和老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像,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鍾,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9

吃完飯照例我帶着孩子們出來散步自由活動,我發現劉燁偉和郭駿鴻他們不知是什麼原因聚在一起,似乎還在爭論着什麼。我悄悄地走過去,他們似乎在挖什麼東西。"你們在做什麼呢?""老師,我發現了一個'寶石'!"劉燁偉大聲地回答我,並且讓開了一個小縫。我好奇的探過頭去,原來不知道是誰在地上埋藏了一個玻璃球只露出一個小小的反光點在閃閃發光。他們在用小手用力的扒着,不少小朋友的手指甲裏已經滿是泥土,我趕緊問他們:"你們這樣挖小手疼不疼呀?""老師我的手疼了。"劉燁偉接着說到。"我的有點疼""我的也是"……"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給挖出來?""用鏟子"宋振豪說道,郭俊鴻馬上說到"這裏沒有"劉燁偉不知從哪裏撿來了一個小石塊,問道:"老師這個行嗎?"我沒有立即告訴他答案而是說:"你可以試一試"他用力的在地上划着,玻璃球在地上暴露的部分越來越大,他高興地說"行,這個行。"其他的小朋友也爭相效仿從地上撿了些小石塊在地上用力的划着,我趕緊提醒他們"小心一點,不要劃到其它小朋友的手"他們很聽話的放慢了速度,避開其它小朋友的小手。看着他們幹得這麼開心,我沒有過多的干預,也沒有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只是再次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後便去看着那邊的幾個小朋友去了。

沒過多久郭俊鴻就拿着那個"寶石"跑了過來,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挖出來了。"孩子們都興奮的圍着我。"老師這是什麼呀?""這是一個球嗎?"我很認真的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玻璃球。""老師我想玩玩""老師我也想玩""老師給我看看吧"……

"每個小朋友都想玩,但是卻只有一個玻璃球該怎麼辦呢?""老師我先玩"宇軒說到,"老師我想玩"張舒琦說到"可以小朋友一起玩"舒羽說道。我趕緊表揚了舒羽的想法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玻璃球。我們想出了許多得玩法可以扔着玩、可以藏着玩、可以踢着玩……孩子們玩得十分開心。

一個小小的玻璃球,一個意外的發現,卻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快樂,我想對於孩子而言快樂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肯發現快樂可以無處不在。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0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裏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令的口氣,很多孩子把這樣的不良習慣也帶到了幼兒園。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們區域活動時,我發現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氣對小朋友講話。如:奎瑤給我拿鉛筆來,潤琪給我拿着樹葉和剪刀等等,針對班級的這種情況,我分析了各種原因。1、幼兒以自我爲中心,不替別的幼兒着想,幼兒的行爲動機初始一般都是“爲我”而不是“爲他”。4---5歲的幼兒是自我保護意識產生的階段,自我意識產生之後,幼兒更多的注意“我的觀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這一時期“自我中心”佔了上風,所以4---5歲的孩子都是從自我出發來進行選擇和活動的,他們往往不去考慮別人。2、幼兒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間進行語言交流,往往認爲自己不必客氣,常常有意無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氣說話,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3、情緒的好壞也能影響孩子說話的口氣,幼兒行爲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緒的影響。爲了改掉幼兒用命令式的口氣說話的不良習慣,培養他們互相團結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級更注意從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氣對幼兒講話,創造處一種民主、禮貌、和諧的氣氛。並且對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懷、愛護,其次要耐心細緻地給幼兒講道理,讓他們懂得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請別人幫助應該有禮貌別人才樂意幫助你,說話像下命令、別人會討厭你,不願幫助你。我們還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引導孩子想到他人、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然後,要在一日活動中我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隨時糾正幼兒命令式的講話。如果發現幼兒是在情緒不好時命令別人,老師就告訴他:“心裏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就告訴老師,用命式的口氣講話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把情緒帶給別人。”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引導,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漸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氣講話的不良習慣,還學會了更多的禮貌用語,我非常高興。教育隨筆教育隨筆範文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1

《家》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詩,作者巧妙地運用白雲與天空、小鳥與樹林、魚兒與小河、種子與泥土等依戀關係,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美好的畫面。這首詩歌結構工整,語言優美,可以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引發他們認識世界的興趣,並初步瞭解事物間的聯繫,很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創編。這個語言活動我組織過多次,對選擇不同材料會產生不同教學效果的體會頗深。

記得第一次組織這個活動時,我使用了現成的教學掛圖。設計精美、色彩鮮豔的掛圖很快就引發了幼兒的興趣。結合我的講解,幼兒很快就理解了詩歌的內容。但在學習完整朗誦時,幼兒必須藉助掛圖和教師的指圖。在事後的反思中,我感覺到使用掛圖對於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改用了貼絨圖片。我先繪製了藍天、樹林、小河等背景圖,將小鳥、白雲、小魚等製作成貼絨圖片,我在講解時通過提問一一將圖片貼到相應的位置。這樣幼兒更容易理解、記憶詩歌內容,易於幼兒朗誦。但後來我發現幼兒在完整朗誦詩歌時,還是需要教師指圖。如何讓幼兒更自主地學習呢?在積極探究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策略後,我決定將貼絨圖片改成“一一對應式圖片”。如,藍天的圖片下排白雲的圖片,讓幼兒更加明確一對一的依存關係,突出了自然界萬物之間的聯繫。我通過提問一一出示(或請幼兒貼出)相應的圖片,使幼兒通過圖片的展示自主地理解、記憶詩歌內容,我則根據情況給予幫助或提示。最後發現這樣的效果非常好。

雖然三次使用的都是“圖”,卻體現了從靜到動的發展狀態,每一次的改進都使教具更具操作性,也更加註重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關注師幼互動。這讓我認識到,材料不一定要花哨、豔麗,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以促進活動深入、有效地開展。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2

9月1日,是幼兒園迎接新人園孩子的日子。在這一天,我會很用心,地去記每一個孩子的名字與特徵。川川讓我記憶深刻,他長得特別瘦小、單薄,來園的時候總是牢牢地抓住母親的衣服不放,最與衆不同的是他懷裏始終抱着一隻透明塑料袋,裏面裝着一頂帳篷。“哦,是你的玩具呀!”我笑容滿面地湊上去,但他馬上抱緊袋子,警惕地看着我。孩子的母親連忙解釋:“川川特別內向,不愛說話,這頂帳篷是他的寶貝,到哪兒都得帶着。說好讓他帶帳篷來,他才肯上幼兒園。”我見過不少有依戀物的孩子,可喜歡帳篷的孩子還是頭一次遇到。

不出所料,川川的分離焦慮情緒反應很大,在園哭鬧得特別厲害,而且,在兩個多星期裏,他常常抱着帳篷袋獨自一人坐在角落裏,不與同伴交往,也不按教師的要求去做。於是,我嘗試用各種方法走近他,抓住一切機會引導他,幫助他緩解焦慮情緒。

一天中午,我正組織孩子們聽故事,發現坐在一旁的川川面露疲態,哈欠連連,便走過去對他說:“到小牀上去睡覺吧!”川川搖搖頭,拒絕了。“要不這樣,我看你的小帳篷不錯,我們把它打開,你睡到裏面去吧。”川川對我的話沒什麼表示。我便邊哄邊從他手裏取過袋子,打開帳篷。川川鑽進帳篷以後,開始還撐着不肯睡下去,但最終抵不住睡意侵襲,漸漸進入夢鄉,一睡就是兩個多小時。

第二天川川來園時,我牽過他的小手對他說:“你看,老師昨天沒騙你吧,你一覺睡醒,爸爸媽媽就來接你了。”川川媽媽說:“還是老師有辦法,川川回家時告訴我他在幼兒園裏睡着了。”“原來川川這麼能幹,幼兒園裏發生的事情都記住了,並且能清楚地告訴媽媽。”我抓住機會表揚川川。看到川川緊張的神情有所放鬆,我意識到繼續引導川川的時機到了,於是我建議家長帶一些川川平時喜歡的玩具或圖書,放進他的帳篷裏,這樣川川在幼兒園就有事可做,有助於轉移他對家人的思念。事實證明這一招果然有效,川川坐在他的帳篷裏玩着恐龍玩具,牴觸情緒明顯緩解了。

川川的小帳篷吸引了班裏其他孩子,大家忍不住都想進去玩,可川川不是莫名其妙地哭,就是拉上帳篷的拉鍊把自己關在裏面。帳篷裏的川川似乎與夥伴們隔絕了。怎樣纔可以讓川川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學會交往和分享呢?我將目光定格在孩子們最喜歡的角色遊戲上。“篤篤篤,請問是小恐龍的家嗎?”“我是送貨員,給你送來好吃的牛奶和蛋糕,請打開門。”“清潔工人來了,請你把玩具搬出去,我要打掃衛生。”“有一隻無家可歸的小貓,你讓它進來玩一會兒,好嗎?”“川川,你的小恐龍生病了,快送它上醫院吧!”“今天有客人要來,你得準備吃的,當好小主人哦!”……我裝扮成各種角色與川川對話。使川川的焦慮情緒逐步得到釋放。在遊戲情景中,他能暫時忘卻不快,與同伴進行一些互動。有一次,在玩“大灰狼抓小兔子”的遊戲時,川川眼見小兔子都快被抓光了,便靈機一動,拉着身邊的小朋友躲到他的帳篷後面,還嚷着:“這是我們的家,大灰狼不能過來。”我看時機已成熟,便組織全班幼兒開展了一次“帳篷”的戶外活動。在孩子們的相互邀請聲中,川川終於允許朋友走進他的帳篷。

對川川的入園適應指導還在繼續中,我想只要我們夠細心、夠耐心,家園配合,對症下藥,就一定可以幫助川川平穩度過適應期,使他愉快地融入集體。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3

我一直認爲,老師和媽媽一樣,對孩子的愛是最純粹的。沒有哪個老師不想將自己的學生教好。不同的只是真正的媽媽孩子很少,而老師的學生很多很多。很多優秀的老師自己孩子成績甚至不如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因爲他們將更多的愛給了學生,忽略了對自己孩子的照顧。

我一直覺得,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媽媽。在孩子們心中,老師是親切的,神聖的。幾乎每天都有孩子會在我耳邊說悄悄話,,非常信任的告訴我他們家裏發生的祕密。有時候無意間摸摸孩子的頭,他甚至會高興一整天。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決定了孩子未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也是孩子正規教育的第一任老師,也必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智慧的媽媽,她教育女兒的理念和方法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一、讓孩子靜靜的承受痛苦。

讓孩子在打針是不哭確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就像讓剛剛上小班的孩子不哭一樣。在預防接種時,全班的孩子哭聲雷動,幾乎沒有辦法制止他們哭泣。怎樣讓他們不哭?我們常常採用物質刺激法,發糖果,買玩具。也用了恐嚇強迫法。但很少能夠奏效。因爲對孩子來說,打針的痛苦對未諳世事的他們來說是巨大的,很少有東西能夠減輕這種痛楚。 尹建莉老師是這樣做的:先將打針的原因告訴孩子,然後將打針的疼痛正確的告訴孩子,最後進行正面的鼓勵。一歲八個月的孩子居然忍受了打針的痛苦,鎮靜的完成了整個過程。 教育無小事。從打針這件事上,尹老師發現了教育的契機,進而找到培養孩子忍耐痛苦的方法。孩子越小的經歷,對其成人後的影響越大。讓他們從小獲取承受痛苦的經驗,也會爲他們將來直面痛苦增加勇氣。

痛苦永遠是一種客觀存在,並將在人的一生中不斷以各種形式反覆出現。有時候,皮肉之苦甚至是最簡單的。可以說,人的一生,是在戰勝一個又一個痛苦的基礎上獲得發展進步的。因此,從小做起,

從小事做起,教給孩子承受痛苦的方法,這無疑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而我們平時,當孩子不小心跌倒而傷心大哭時,我們一定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勸慰。孩子碰上一點小小的痛苦時,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會心痛不已,那麼,他們的將來面臨真正的痛苦時會怎樣呢?

二、讓孩子獲取學習的魔杖

有一根魔杖,被它點過之後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會獲得神奇的能力。這根魔杖就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四個同班同學,在小學五年級時相差無幾,不同的是兩個閱讀能力強,其餘兩個從不閱讀課外書。幾年後,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在重點中學遊刃有餘,其餘兩個雖然參加了很多輔導班,卻在普通學校學習吃力。

我們一直從小就給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要求他們必須考100分,必須遵守紀律,參與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其實,我們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大量的練習。殊不知,這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沒有任何益處,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要給他們的學習能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課外閱讀。

就幼兒生而言,智力發展水平還沒有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也沒有應試教育的壓力,正是培養他們閱讀能力的大好時機。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精心實施各項閱讀活動,給孩子學習能力一根神奇的魔杖。

三、讓學生學會善良和豁達。

善良和豁達是永遠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

人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永遠存在的,幼兒亦是如此。當孩子不小心磕碰兒哇哇大哭是,當孩子因爲一點小事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怎樣在這種衝突面前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尹建莉老師的做法是:讓孩子正視對方的痛苦並同情對方。她在孩子與小板凳相撞時,教育孩子同情小板凳,給小板凳揉痛。她告訴孩子:小板凳更弱小,更需要同情。善良是天生的,但往往在平時生活中因爲衝突處理不善而漸漸泯滅,內心漸漸就會被自私和冷酷取而代之。 做個好人,這應該是家長培養孩子的主要目標之一。人只有和他人和諧相處,才能求得滿足與幸福。愛他人應該是從人心中迸發出來的東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憑藉這種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聯繫在一起,並使世界真正成爲他的世界。但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教育孩子不吃虧,與人衝突時決不讓步。所以,在幼兒發生很多的矛盾中,家長的不正確教導往往是發生衝突的根源。有時候,對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是無能爲力的,但在孩子矛盾處理中我們是主角。這個時候,用給小板凳揉痛的方式處理會潛移默化的將善良的種子播種在他們的心裏,生根發芽。

四、將孩子當成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天真純潔,不諳世事。屬於他們的世界,應該是快樂,自由,因爲他們正處在個性發展的最好

時光。然而,我們大人把更多的期許,把更多的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他們,甚至把我們未完成的理想,都變成他們奮鬥的目標。給孩子太多壓力,一定會壓垮他們稚嫩的翅膀,並給他們的心靈投下陰影。

(一)我們要容許孩子生活上犯的小錯誤。

孩子在生活中,會犯很多的小錯誤。這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也可能是天性使然。有時候,人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就會遺忘掉另一件事情。許多大科學家都愛犯小錯誤。比如弗洛伊德就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家。然而,我們往往對孩子的錯誤缺乏理解,常常責備他們。或者走另一個極端,什麼事情都提醒他們,幫他們做好。無法讓孩子自由走路,那麼他們永遠也難以自立。

以上就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謝大家的瀏覽。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進行評論哦~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4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張教師快看,我抓到一個小毛毛。”隨着喊聲,孩子們都擁到麗潔面前。“什麼東西我看看。”孩子們像發現了奇寶,都爭搶着看。我走到孩子們中間,麗潔把攥緊的小手鬆開了,原先是一顆蒲公英種子。

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羽絨服裏的小毛毛。”“迎春花。”“棉花。”“小鳥身上的羽毛。”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我告訴他們這是蒲公英的種子。同時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它的形狀與顏色,孩子們認真地看着。麗潔說:“它像小傘。”“它是白色的。”“小朋友說的很好,它是由傘形的絨毛組成的,每一縷絨毛下都有一粒種子,容易被風吹散,隨風飄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發芽,長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將這顆蒲公英種子放回空中,孩子們望着飛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興了。

藉着戶外活動的機會,孩子們認識了蒲公英,增長了知識。作爲幼兒教師應多留心觀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5

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誇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這是在我工作以來給我觸動最大的一點。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爲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八種智能,每個孩子的優勢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學習方式的差異是由其優勢智能決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語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間視覺智能突出,有的運動智能突出,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通過鼓勵、表揚、引導克服不足,盡力彌補他的短處。

記得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女孩子——不敢看着老師的眼睛說話;當老師一靠近她時她就會緊張,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因此,語言表達、音樂表現等方面的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發展的要慢一些,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很心疼、糾結。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她,我們已無從去追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她新的教育,新的起點。於是,我們關注她的一舉一動,希望捕捉到她的亮點和進步的地方,給她鼓勵,給她讚美,給她機會和希望。當我們發現她在繪畫和運動方面很出色時,就在全體孩子前面表揚她,並讓她做示範。當她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抹抹他的頭,給他一個讚許的微笑;當她在老師的要求下能簡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給她鼓勵的掌聲以及一個小粘紙……在這些不同的讚許、鼓勵下,她漸漸大方起來,眼睛也敢正視老師了,這些進步就是簡簡單單的鼓勵與誇獎就能改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誇誇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