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漸行漸遠隨筆

漸行漸遠隨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漸行漸遠隨筆1

後來的我最終還是沒有走到同一條路上。——題記

漸行漸遠隨筆

我一直以爲,兩個世界的人會因爲彼此而穿透世界的隔膜,最終走到一起的,天真的我是這麼認爲的,直到後來想想,才知道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是不會走到一起的,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兩個世界是沒有任何聯繫的,他們並不是互通的,那層厚厚的隔膜永遠都不會穿破,永遠都不會消失,你們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最後你們在走到了一起,你們的關係也不會持續太久的,因爲思想不同的兩個人,會不停的爭吵,如果你們是像普通人那樣不喜歡爭吵的話,感情應該很快就會破裂,如果喜歡爭吵的話,呵,那就祝你們越吵越兇,百年爭吵。

可我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們其實在性格上是很相似的,可是並不是每一對性格相似的人都能夠走到一起的,而我們就是那個幸運兒,果真,我們這樣的性格需要一個與其完全相反的人,這樣生活纔會有趣味,趣味多多的生活,難道不是我們一直追求和想象的嗎。

道路千萬條,只要地球是圓的,哪條路不能走到原點呢,可是這條路是與地球上的路是不同的,這是一條很直很直的路,我們只能漸行漸遠,而不會回到原點,回到從前的。

漸行漸遠隨筆2

每個時代都有流行的審美元素,不管衣食住行還是人的梳妝打扮,概莫能外。正是因爲時代的差距,也纔有了老一輩對下一輩的“看不慣”,比如現在的女孩,把頭髮染成黃色、紅色,好像《西遊記》中女妖的裝束,讓六七十的老人肯定看着不舒服。其實不管流行什麼樣的髮型、裝束之類的,那是誰也左右不了的,不習慣最終還是要接受,總不能在今天也還是認爲“三寸金蓮”就是最美的吧!當然,就具體在某一時代或者時期生活過的人而言,總有一些東西,在記憶中留下清晰難忘的印記,回味起來,總是覺得難忘,總是覺得別有一種感受。紅頭巾,就是留存在我記憶中,感覺特別美好的一面旗子,總是在腦海中飄揚。當然,我並不是說現在的女子,也一定要頂着一面紅頭巾纔是美麗的。

從我們記事起,女子都要頂着一面頭巾的。小姑娘大姑娘年輕媳婦一般都是紅頭巾,年紀再大一些的,頭巾的色調自然要暗一些,或者不是那樣耀眼,比如墨綠的,米黃的,甚至白色的,年紀更大的,就是深褐色的了。不管春夏還是秋冬,不管農閒還是農忙,那面頭巾總是和女子形影不離,爲她遮擋陽光和風雨,遮擋灰塵和草屑,更是爲她增添風采。試想,原野上、公路上、村口、街市上,不管姑娘們走到哪裏,她們都頂着一面鮮豔的紅頭巾,和嬌美的臉相互映襯,就像到處盛開着山丹花,給平淡的生活也給美麗的環境增添了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頭巾除了遮風擋雨和裝飾的作用外,其實還具有保護的功能。家裏來了陌生人,或者女子到公衆場合,一般都要把頭巾包裹得更加嚴嚴實實,甚至於把臉頰和額頭、下巴都要裹住,因爲在相對陌生的場合來說,大姑娘小媳婦比較害羞,遮蔽自然是掩飾自己內心窘迫。比如上街的時候,尤其大姑娘到了找對象的年齡,更要講究含蓄和穩重。往往是隻露出眉毛、眼睛的姑娘三兩成夥走在街上,小夥子心急火燎,想看看這是誰家的姑娘,但就是看不清楚,跟在後面,端詳個不亦樂乎。這種朦朧的美,自然是更有魅力和吸引力的。這也是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原理的。越是看不見紅頭巾包裹之下是怎樣一張俊俏的臉,越是看不清楚,那種熱切的心情,該是怎樣的難以形容呀!當然,不管是在相親的場合還是其它的場合,姑娘要是對小夥子有了意思,肯定會有意無意地撩開紅頭巾,讓對方看個清楚的,不然下次遇見,小夥子還是認不出來的。

有時放電影的時候,鄰村的大姑娘小夥子特別多,但夜色朦朧之中,要想和自己喜歡的姑娘套套近乎,還是有很大的困難的,這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試探,去觀察。膽子大的也會直接找到那一夥,只是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個,就要問,姑娘們就會搞惡作劇,故意指着別的姑娘,說那就是,害得小夥子吃不準,還要下話求情。

頭巾也可以作爲禮物,簡單樸實,作爲紐帶聯絡感情。比如家裏來了客人,有姑娘或者小媳婦的話,可以送頭巾作爲禮物。要是自己親戚中有剛結婚的年輕人來“認門”,紅頭巾或者紅襪子之類的,是必須的禮物,要送給新人。誰家要是把這個禮節忘記了,那就會丟人,並且丟人不知輕重了。當然,小夥子從相親開始一直到迎娶,紅頭巾是一直要用的,至少要五六面紅頭巾,才能把事情了結完全。有的禮物,不在於價錢多少,關鍵是其中蘊含的意義,這也是紅頭巾流行的年代,和現在人們相親迎娶最大的不同。現在更多是金錢的遊戲,那時程序化簡單化更注重其中文化的元素。小夥子看上姑娘,送一面紅頭巾,含蓄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訂婚的時候,送紅頭巾,表明已經名花有主了。迎娶的時候,蓋上紅頭巾,那是白頭偕老、共同生活的序幕。所以紅頭巾的美好記憶,是一個人一生中難忘的。它樸素的外表和樣式遮掩下的,也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美好追求和美好記憶。

漸行漸遠隨筆3

如同一頁潔白的信箋,可以寫華美的詩,繪精美的畫,譜優美的曲;好似一條清亮的小溪,可以照見樹的影、花的貌、雲的形;就像一丘新綠的秧苗,可以播下歡樂、生長希望、收穫溫馨……

站在楓葉般紅透的晨曦,努力在心靈的深處種植下詩意的感觸,卻難以挽回秋風般飄遠的童年。只有倒逆時光的河流,被記憶的列車呼嘯着帶回一個個比花兒更嬌美、比露珠更圓潤、比陽光更燦爛的日子,讓純真在有夢的夜晚靜靜流淌。

那是俯下身長時間觀察螞蟻搬家的執着,那是嘴銜狗尾巴草看天狗的.焦灼,那是盪鞦韆急速升高的尖叫,那是在草地上翻滾騰躍的任性……那是充滿情趣和新奇的金色時光。

上樹掏鳥窩、下河摸螺螄,玩打仗、捉迷藏……當年的頑劣,亦如杯中的咖啡被歲月沖泡得香濃適口了。如今,那位愛哭鼻子的阿蘭被偷偷染上墨跡的花格衣裳還晾在歷史的枝椏上,而在昏暗過道中扮鬼冷不丁嚇人的得意笑聲猶在耳畔,不經意浮現眼前的,還有那一堵堵雪白牆壁上如畢加索抽象畫的信手塗鴉。

赫拉克利特曾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那漸行漸遠的童年,那如煙似霧的童年,我只有在無盡的回憶中感受着你清純的氣息,撫着你稚嫩的臉龐,枕着你繽紛的色彩,才能安然入夢了。

漸行漸遠隨筆4

很多不願承認的,卻又抵不住地在悄然流逝,時間的流逝,散落的只是回憶。

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很冷,雪也會下的很大,白白皚雪會存在一個漫長的冬季,白雪覆蓋了整個村莊,卻絲毫改變不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夥伴們在雪地裏可以追着野兔的足跡埋頭走很遠也不覺得累,回頭看看來時深一腳淺一腳的路,不想走的時候,幾個夥伴就坐在鬆軟的雪地傻笑,即使追尋了半天並不曾抓到兔子,回家的路上還要約定明天還要繼續找……在我那個物質並不富裕的童年,卻有着極大的滿足。

那時候沒有電腦沒有電視劇的傍晚,似乎很愜意,大人們茶餘飯後的家長裏短,一個不大的村子就像一大家子的熱絡,孩子們自己動手發掘屬於我們自己的玩具,村口充滿了掛念和等待,不像現在的街口那麼嘈雜生硬。

進入臘月節,就進入了“年”的準備期,大人們忙碌準備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幾個家庭的禮尚往來,祈福祭祖,一切顯得那麼自然而又緊湊,那時候母親告訴我說,這臘月就是掰着天過的,印象中母親總是有着做不完的活計,即便是到了年夜飯時候也是她在廚房和客廳間兜兜轉轉。

這個時候孩子們也進入了寒假,寒假作業一般會在開學前幾天纔開始寫,故而,寒假初期是足夠瘋的玩耍,和夥伴們玩一天才回家,凍的小臉通紅,被母親問起還要嘴硬的說一點兒也不冷。

兒時的調皮卻如今成了現在最爲樂道的回憶,最津津樂道的便是放鞭炮,炮仗的種類很多,有的威力很大,把老家一個水缸不小心給崩裂,雙響炮用手扔出去又朝自己回來扭頭就跑,用鐵管自己做了個炮炸的自己耳朵半天聽不見,這些事現在都能讓我嘴角浮笑清楚地想起。

這一年,已然過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的“小年”,馬上就是大年——除夕了,和童年又遠了一步,也許過了這個“年”還殘存的幾多學生氣也會褪去,進入另一個階段,就像“那些年”那首歌詞講的,笨拙的在鏡前繫上領結,裝作大人模樣……

漸行漸遠隨筆5

很多事情真的不願去承認,可是我們卻毫無辦法。時間在流逝,今天又或者明天終將成爲昨天,當月光零星,在大地上,散落的只是回憶。

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很冷,雪也會下的很大,雪會留存一個漫長的冬季,白雪覆蓋了整個村莊,卻絲毫改變不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夥伴們在雪地裏可以追着野兔的足跡埋頭走很遠也不覺得累,回頭看看來時深一腳淺一腳的路,不想走的時候,幾個夥伴就坐在鬆軟的雪地傻笑,即使追尋了半天並不曾抓到兔子,回家的路上還要約定明天還要繼續找……在那個時候,無憂無慮,沒有世俗,沒有爭名鬥豔

那時候是沒有電腦沒有電視劇的傍晚,很是愜意,大人們茶餘飯後的家長裏短,一個不大的村子就像一大家子的熱絡,孩子們自己動手發掘屬於我們自己的玩具,村口充滿了掛念和等待,不像現在的街口那麼嘈雜生硬。

進入臘月節,就進入了“年”的準備期,大人們忙碌準備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幾個家庭的禮尚往來,祈福祭祖,一切顯得那麼自然而又緊湊,那時候母親告訴我說,這臘月就是掰着天過的,印象中母親總是有着做不完的活計,即便是到了年夜飯時候也是她在廚房和客廳間兜兜轉轉。

這個時候孩子們也進入了寒假,寒假作業一般都是在開學前幾天纔開始寫,因此,暑假除了後面幾天都是我們瘋狂的時候,和夥伴們玩一天才回家,凍的小臉通紅,被母親問起還要嘴硬的說一點兒也不冷。

兒時的調皮成爲了現在最爲樂道的回憶,其中最津津樂道的便是放鞭炮,炮仗的種類很多,有的威力很大,把老家一個水缸不小心給崩裂;雙響炮用手扔出去又朝自己回來,我們笑着扭頭就跑,自己用鐵管做了個炮炸,自己耳朵卻半天聽不見。

這一年,已然過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的“小年”,馬上就是大年——除夕了,和童年又遠了一步,也許過了這個“年”還殘存的幾多學生氣也會褪去,進入另一個階段,就像“那些年”那首歌詞講的,笨拙的在鏡前繫上領結,裝作大人模樣……

漸行漸遠隨筆6

陽光依舊那麼明媚,一陣風吹來依舊那麼涼快,媽媽送我去學校途中的漸行漸遠的背影依舊清晰的印在我腦海中,無法抹去……

在那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我收拾行囊,正準備奔向學校的旅程,而媽媽早早就起來煮好早餐,等我與她共享。看着媽媽爲我忙碌的身影,我眼角不禁溼潤了,此刻的我有那麼一瞬間不想去學校了。媽媽擡頭看着我,笑着說:“東西收拾好了沒?準備吃早餐了。”這溫婉的口吻在我耳邊迴盪着,溫暖着我那弱弱的心。

吃過早餐後,帶着媽媽給我準備的乾糧,背上背囊,抱着媽媽那瘦小而乾癟的腰,坐在媽媽的摩托車上向客運站出發。摟着媽媽的腰,我愣住了,不知從何時開始媽媽瘦了,臉上的皺紋也增多了,白頭髮也越來越多了,看着這樣的媽媽,我心酸了,這勾起了我無限的回憶。

曾幾何時,在我感冒發高燒時,媽媽徹夜未眠,時時刻刻陪伴在我身旁直至退燒;曾幾何時,在我高考失敗而不敢回家時,媽媽連夜找到我,不斷給予我鼓舞與安慰;曾幾何時,我第一次自已搭車去異地學校讀書忘記打電話回來了,剛好那天手機停電,媽媽整日心神不安,不斷尋找我的聯繫方式。想到過去跟媽媽有關的種種,我早已淚流滿面,這時我把媽媽的腰摟得更緊了。

到了客運站,我就去買票,媽媽幫我看行李。買好票後,我來到媽媽的旁邊,媽媽那日夜操勞而粗糙的手提着一袋蘋果醋,笑着對我說:“娃,你看媽給你買了什麼東西,還是你最愛喝的喔,它對暈車也特別有效,這給你。”接過蘋果醋,看着媽媽那慈善的笑臉,我會心一笑,心裏早已重複很多遍“媽媽,謝謝你!”但都嚥到喉嚨裏說不出口。

看着手錶,已經10點了,我忽然想起媽媽下午要上班,生怕她會趕不及,於是我對她說:“你先去上班吧,我自己就可以了。”但媽媽卻說:“還早,等你上了車我再去。”最後拗不過她,便和她一起坐着等車。

約摸過了30分鐘,車終於來了,媽媽便興奮的對我說:“娃,車來了,快上車。”於是媽媽幫我拖着行李上車了,我上了車拿過行李,靠近媽媽的耳邊輕輕地說:“媽,謝謝你!”媽媽愣了一下,目光呆呆地看着我,會心地笑了。我找個位置坐好,透過窗邊,便看到媽媽開着車準備走了,一會兒媽媽離我越來越遠,她的漸行漸遠的背影慢慢地消失了……

媽媽那漸行漸遠的背影,牽繫着我的心絃,讓我流連忘返。

漸行漸遠隨筆7

你來過 ? 我念過

但我早已尋了一片荒蕪之地將情話五馬分屍

也把自己的愛塵封在幾年前

沒有了自由

更沒有勇氣掙脫掉回憶的牢籠

正因爲遺憾 ? 想來才覺得美好

我總是刻意臆造過去

給自己的謊言罩上一層曖昧

其實心裏比誰都清楚

世上哪有如果這樣的好事

你有多少勝算 ? 把我困在這裏

再次見面 ? ?心事就潦草

完美的她呀 ? 卻是下落不詳

幾千幾萬個你 ? ?

幾千幾萬個我

多少個浪漫的回合 ? ? 終歸是一記遺憾

人們常說天涯地角步步有窮時

爲何窮盡 ? 挨不過這相思

愛是指尖生悅的刺

有一天痛會戛然而止

學會接受愛已漸行漸遠的事實

無動於衷

偶爾穿插的幾句歌詞

原來恰到好處

漸行漸遠隨筆8

年在以往,是一個聲音的集散地。在各家各戶的廚房,會有油鍋的滋滋聲,主婦們有條不紊地把油角、糖環、麻花,還有煎堆放進油鍋裏炸至金黃色,那滿溢的香味恍如一隻只燕子飛上街頭,歡聲預告:春節到了!春節到了!引得孩子們垂涎欲滴,不顧母親和氣的呵斥,一次又一次偷偷拈起熱辣辣香噴噴的年果,在口腹之慾中急急地向着年飛奔而去。

當滿城的大街小巷不約而同地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年終於排場十足地駕到了衆人的面前,沿街的舞獅揮龍,掀起了一片鑼鼓喧天。響徹街頭巷尾的是那些百聽不厭的賀年歌,成了過年的背景音樂,嘈吵、張揚而又必不可少。更加必不可少的自是熱熱鬧鬧的拜年聲,在大人相互交換的熙來攘往打躬作揖中,孩子們自得其樂,一邊膽大妄爲地撕開一盒又一盒曲奇、巧克力和各式賀年禮品的包裝,一邊鬼鬼祟祟地打開到手的大紅利是,瞄瞄裏面的幣值,再瀟瀟灑灑地到街上走一回,把平日心儀已久的大宗玩具買到手,那種志得意滿,真個是小人得志啊!

然而在膩味了大魚大肉的今天,當糯米做的糖環、當甜膩的油角,當油膩膩的煎堆從廠家的包裝袋裏滾落的時候,我們食慾全無,我們放任這些曾經牽動我們感官和腸胃的美食成爲擺設,與年花一起成爲了過期即棄的點綴。再也難有那種滿街飄香的年味牽引着我們,再也沒有各式各樣煩人又討喜的煙花爆竹隨我們擺佈的時候,我們的年身價暴跌了。

從電視裏收看一場無關痛癢的春晚,再看幾眼從遙遠的天空發射的煙花,新的一年如一隻揮之不去的癩皮狗,無悲無喜地耷拉到我們的腳下。對於正在放寒假的學生,不過是多了幾個不用顧慮父母嘮叨的上網遨遊的晚上;對於工薪一族,那是揮灑辛苦一年賺來的勞動報酬的端口,人情往還,交朋結友,每一分錢都找到了它奔赴的崗位和理由;對於耄耋之年的老者,年是他們重溫一次人間溫暖的大日子,一早起來穿戴得整整齊齊地等待兒孫祝福,再把一輩子省吃儉用的人民幣分派出去,在晚輩的簇擁下出遊一次,在短暫的快樂後再望穿秋水,等待下一次的閤家團圓……

爲了這些孕育過我們的長輩,爲了這些親情缺失的孩童,我們怎可以放下年啊?雖然爲此我們也許得屢屢屹立風雪之中守望那北上的班車,掖着我們薄薄的收入,裹着我們沉重的心事,在異鄉在他邦在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站臺,我們飽歷滄桑我們滿腹辛酸我們淚眼相看,只有年,它指引着我們奔赴故鄉回到父母的身邊迴歸家的殿堂。

年是親情的召喚,是心的迴歸,是愛的啓航。在年裏,我們輕輕握手,我們緊緊相依,我們有傾訴不盡的過往,我們有動力無窮的展望。在年裏,我們要深深懺悔,爲過去的所有不是;在年裏,我們要放聲歌唱,爲美好的相逢。當年不再糾結在溫飽之上,還有什麼理由讓我們不相信:新的一年只會越過越好,越過越美!

漸行漸遠隨筆9

閒來無事的時候,整理書櫥,發現一摞已經有些泛黃的書信。我一封封地打開,輕輕撫摸着這些溫暖的紙張,有繽紛的感覺幻化成彩蝶,在眼前翻飛。突然在那一刻,很想感謝這些信件,是它們將永遠還原成花開,在這個季節,繽紛綻放,在我的眼前,愛意重生。

曾經是多麼愛寫信的人啊,柔亮的燈光下,鋪開潔白的信紙,將心裏所有的惦念和愛,用文字表達在紙上。那個時候,臉上的表情是柔和的,寫信的那一刻,我彷彿看到心裏惦念的那個人收到信時的歡欣。信是最美妙的詩意表達,小小的信封裏有愛、有希望、有惦念,也有承諾。

也曾經是多麼幸福的人啊,夜深人靜時,把揣在口袋裏的信輕輕打開,讀着美妙的文字,雖然不甚工整、不很華麗,但我觸摸到的是一顆鮮活跳動的心。讀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是快樂的,因爲有愛,在打開信封的那一刻,愛撲面而來,瀰漫整個房間。信是最貼心的問候,薄薄的信紙上寫着滿滿的溫暖和美好。

可是,我已經遠離這種幸福多久了呢?真的是太忙了,忙着工作,忙着照顧孩子,忙着收拾家務,忙着照顧父母,忙得連擡頭看雲、舉首望月的空閒都沒有,哪裏還有時間去鋪紙握筆、買信封貼郵票、去查對方的郵政編碼呢?也常去郵局,但不是去匯款就是去取錢,從來沒有買過信封,好像信已成了蝴蝶標本,只能擺放在我記憶的櫥窗裏了。

我因爲身體不適,想退出網校的學習時,總覺得寫信是最虔誠的方式,終於寫了一封信,想要跟老師解釋一下,寫了滿滿5頁紙。問老師地址和郵編的時候卻遭到拒絕,老師說,發E-mail吧,方便。我有些傷感,原來信已寄不出去了,即便我有心要寫,寄信也已不是適合所有人的方式了。

姐姐出新書的時候,曾經想寫一封信好好祝賀一下,但信紙鋪開無數次,總是寫不下去,我僵硬的手指已經習慣了敲擊鍵盤和撥通電話號碼,對信實在是疏遠了。

得到網上一位朋友的貼心呵護和真誠幫助時,也曾經想寫一封信表達一下感激,可是我握筆無數次,除了寫下擡頭的稱呼,筆尖再也落不到紙上。我不知道以寫字爲生的他,看到我拙劣的言語、笨拙的筆跡,會有怎樣的感覺。

錢鍾書先生說:“電話是吝嗇人的通信、偷懶人的拜訪,最不夠朋友。”是的,接了電話,也常常是如風過耳、雲飄荷塘,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可寫信這樣美好的享受,仍然漸行漸遠。

漸行漸遠隨筆10

我以爲我們還有機會坐在一起搶着東西吃,我以爲我們還有機會一起逃課出去玩,我以爲我們還可以在傷心的時候擁抱彼此……

可是,那只是我的以爲。

同一座城,卻也抵擋不了一句“親愛的,我沒時間。”這時才明白是真的畢業了,那幾個隨叫隨到的人也有自己的事情。親愛的自己,你是不是也該有自己的事情呢?青春哪有不散的宴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那些美好的瞬間都已經定格,日子還在繼續。當然,朋友也在變化。

現在想想,曾經我們笑着說要一輩子在一起永遠不分離。可是,時間真的是無形的殺手。一場畢業,打破了一切的一切。

現在我看着那時我們的傻傻樣子,真的好傻。以後的以後,我還會遇見這樣傻傻的你們嗎?親愛的你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即便是,畢業了,我們漸行漸遠了。

漸行漸遠隨筆11

夜晚,一樣的夜空,一樣的涼風,一樣的石臺上,只是那不一樣的心情卻顯得那麼格格不入。這一季,夜開始變得漫長,舊時光,在我的記憶中漸行漸遠。

十年前的人生,像是一次旅行,熱切的想要知道目的地的模樣。十年後的人生,像是一次旅行,不在乎目的地,開始愛上沿途中的淡淡風景。十年前,期待的愛情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十年後,期待的愛情依然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只是,總覺得多了點什麼,又少了點什麼。我想了想,或許是多了點透徹,少了點浮淺。

愛情的單行道上,請讓我走在你的身後,注視着你的每一秒,愛情的雙行道上,請讓我牽着你的手,讓我確定你永遠在我身邊。愛情的十字路口,你想要走的方向,不論是哪裏,我都將義無反顧的陪着你走到天荒地老。

我靜靜的坐在世界的一角發着呆,忽然間,零星的冰雪,像是帶來淡淡的問候,飄落下來。不知覺中,眼角的劃過的一點微涼,砸碎了半個世紀。一身疲倦的我,洗了一個熱水澡便躺在牀上睡去了,一種解去了束縛的感覺流淌在心底...直到第二天醒來。

漸行漸遠隨筆12

大年將至,年味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沒有和睦相處的鄰里關係,沒有兒時的歡樂與幸福,更沒有熱鬧的傳統習俗和刻骨銘心的記憶。

兒時的年味消失的無影無蹤,殺豬、宰雞、宰羊,烙竈餅、磨豆腐、蒸饅頭、包包子、炸油餅;包紙、寫對聯;穿新鞋、新衣,糊燈籠、貼窗花、蒸燈盞。孩子們好像聽故事,感覺很遙遠。爲此,我心中難免有一些傷感。

兒時的年味在我的腦海中巡迴放映,父母忙碌的身影仍歷歷在目。小時候,家裏雖窮,但過年很快樂。年貨都是提前準備好的。正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寫照。

“臘月八,插米叉”,從初八開始,做豆腐。奶奶先要挑選黃豆,拿着簸箕,坐在院子裏,一點點地挑出黃豆中的雜物(包括爛黃豆)。不時地上下扇動着簸箕,圓溜溜的黃豆滾落在後面,雜物從簸沿口清理掉。一袋子黃豆需要挑選幾天,我和妹妹有時也來幫忙。看着黃聰聰的豆子,撫摸着它光滑的身體,傾聽着莎莎的聲音,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奶奶累得腰痠背痛,滿頭大汗,才把黃豆撿好。

接下來父親背上黃豆去拉黃黃(把黃豆磨碎)。人很多,需要排隊,奶奶帶上水和乾糧,耐心等待,終於輪到我家了。奶奶用盆子裝些黃豆,慢慢用手一點一點地放在石磨子上,一圈一圈地推,細細的黃粒整齊地排列在磨子的周圍,奶奶快速地把它們裝進袋子裏,反反覆覆,花費半天時間才磨完黃豆。奶奶的小腳既紅又腫,她上氣不接下氣地喝着水,稍作休息,趕快回家。把黃粒放進桶子裏,倒上涼水,讓它好好浸泡着。一天一夜之後,又去磨豆漿。看着磨子上一層層豆漿,它好像一條條長龍蜿蜒盤旋,奶奶急速地把它們刮進桶子裏。奶奶害怕浪費,有時用手指慢慢地捋,捋完之後,繼續勞作,看着不辭辛勞的奶奶,我多麼想替她分憂啊!

晚上回家,開始做豆腐。先燒一鍋開水,等着水沸騰時,用布袋子裝滿豆漿,使勁地往鍋裏壓,直到豆漿沒了,才倒掉豆渣。豆漿會慢慢溢起,邊倒邊攪,鍋裏會有一塊一塊的軟豆腐,把它們倒進竹籮子裏,等到竹籮子非常滿時,蓋上木板,壓上大石頭。第二天,一竹籮子豆腐就形成了,看起來白白厚厚的,吃起來軟軟嫩嫩的,美味可口,這給過年帶來無限的樂趣,家人們坐在一起,分享着勞動的快樂。

臘月二十三,開始殺豬。小豬仔是父親二月買來餵養的,一籃子一籃子的青草吃進它的肚子裏,小豬仔吃得飽飽的,呼呼大睡,一天天長大。從十一月開始,增加食量,專吃麪食,增加豬肉的香味和厚度。殺豬時,找來親房鄰居幫忙,奶奶負責燒水,爺爺殺豬,父親倒腸肚,母親盛豬血;我們小孩子搶豬尿泡,你追我趕,快樂極了!拿到它,讓大孩子吹大,放上幾顆玉米,曬乾之後,當做足球玩具,踢來踢去。看着家裏放着大塊大塊的豬肉,饞着嘴裏直流口水,盼望着大年三十能快點到來。

晚上,煮好豬肉後,要給左鄰右舍端菜。土豆、蘿蔔絲匯成的大鍋菜,上面放些豬肉片,撒些蔥花和辣椒,五顏六色,聞起來香噴噴的。端給鄰居的長輩,看着他們狼吞虎嚥地吃完菜,心中暖意融融,鄰居回放些竈餅,表示感謝。鄰里關係和睦,尊老愛幼,互幫互助,至今還能回憶起慈祥的大伯、大爺、嬸嬸們的音容笑貌。

殺豬能增添濃濃的年味,工序複雜,費時費力,但快樂無比,構建着和諧的鄰里關係;每到過年時,我會深深地把它回憶,父母省吃儉用,用艱辛換來幸福的年味,讓童年留下難以磨滅記憶。

臘月二十八,奶奶和母親開始蒸饅頭、包包子,她們提前發好面,放在大盆裏慢慢進行發酵。等到面變得毛孔粗大時,開始放蘇打,蒸饅頭、包包子。把面滾成圓棒棒,切成等距離的矩形,放在粑粑子上蒸,蓋上草鍋蓋,鍋蓋周圍要圍上毛巾,以防露氣。一會兒功夫,一鍋鍋白白胖胖的饅頭就躺臥在一隻大鋪籃子裏。再包些地達菜包子(西北人把這種菜叫地軟子),我們姐妹們搶着吃。

下午炸油餅,奶奶把握火候,往鍋裏放油餅,我和母親擀麪餅。先把面滾成細棒,切成小塊,開始團成圓坨坨。母親慢慢地擀開,中間要劃兩道口子,讓油通過餅中間的縫隙加熱,保證油餅能足夠熟透。奶奶既要夾油餅,又要放柴火,她不急不躁,一鍋鍋油餅很快就做完了。母親還要做一些麻花、果果、麻葉子等不同的貢品,看着一缸油餅,心想:“過年多好啊!有這麼多油餅吃,盼着天天過年!”

臘月二十九,父親包紙、寫對聯,爺爺印冥幣,爺爺把白紙割成小小的長方形,用毛筆刷上紅墨水,一張一張地印。我不解地問:“這是幹什麼的?能當錢用嗎?”爺爺笑嘻嘻地說:“這是死人用的,我有點害怕。”爺爺把過年用的冥幣全印完了,整齊地放在桌子上,等待父親包紙。父親割了幾張大紙,把冥幣分佈均勻,疊好,包起來,再在中間貼上紅紙條,寫好收信地址。爺爺看着父親包的紙,笑容滿面。父親開始寫對聯,找來老黃曆,看着後面的對聯,寫了起來。他的字遒勁有力,恰似他倔強的性格。

想着想着,我淚流滿面,再也看不到印冥幣的爺爺了,爺爺離開我們已經九年了,每次與他在夢裏相遇,他的臉頰依舊那樣慈祥,對我關愛有加。我心如刀絞,病牀上的爺爺身影刻在我的腦海中,多麼希望時間定格在那一刻,讓我好好伺候爺爺啊!

三十下午,貼對聯、接紙(接先人),父親放鞭炮,濃濃的年味開始了。我和妹妹等待着穿新衣服,母親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嘰嘰喳喳吵個不停,一奔三尺高,母親匆忙地找出花衣花鞋,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往水裏走,放鞭炮時要小心點。我們激動地穿上新衣新鞋,拿上香表,跟隨大人去接紙。小夥伴穿着新衣服,心靈樂滋滋的。

晚上,母親在煮肉,他把雞肉和豬肉分開,泡上粉絲,手擀粉,切好豆腐,備好甜酒。一家人共進晚餐。我們坐在土炕上看春節晚會,笑聲不斷;母親一人在廚房裏忙前忙後,她疲勞不堪,忙碌了整整一個臘月。給我們準備過年衣服和鞋子,每晚在昏暗的燈光下縫縫補補,納鞋底,白天要做家務。過年她也不能休息!我的母親是多麼辛苦啊!

看到母親額頭上增添一道道皺紋,這是辛苦的見證,是歲月的滄桑;她飽經雨雪風霜,生活的壓力壓彎了她的腰,她有些駝背,但堅強的母親默默地挑起家庭的重任,用勤奮和淚痕書寫艱辛的一生。

俗話說:“小年大十五”。不知不覺年過完了,母親又開始給我們糊正月十五鵝燈籠。它先用鐵絲編成鵝的身材,再把脖子套在上面,一個框架完成了。再用白紙剪成小小細絲,作爲鵝的羽毛,一層緊挨着一層,長短不一,整個鵝身毛茸茸的。母親在鵝的嘴巴上貼上紅紙,再貼一個黑色的眼睛,活靈活現,懸掛在屋頂上,隨風舞動。我們正月十五搭着鵝燈籠,三隻鵝排成長長的一條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別人讚歎不已,投來羨慕的目光。

母親提前要蒸燈盞,她和好面,用開水燙好米麪,反覆揉光滑,捏成燈盞模樣,中間留一個深窩窩。黑黝黝的燈盞整齊地站立在盆子裏,吃起來軟軟甜甜的,真是美味佳餚。看着母親松樹皮般的手,我心裏在滴血,母親用勤勞的雙手,給我們創造着幸福的年味,給我們保駕護航,使我們自由自在地成長。

現在的年味,就是訂年夜飯,微信QQ拜年、發紅包、祝福語,轉發搞笑視頻、淘寶購物、拼多多買過年衣服;超市人山人海,一襲如空。街道商品琳琅滿目,商販叫喊不停。就連小孩子,提起過年,只知道壓歲錢、不寫作業、看電視、玩遊戲、發紅包、搶紅包,跟隨父母瘋狂購物,大包大包的零食帶回家。

相比之下,兒時的年味物質貧乏,但精神富足,通過自己的勞動,換來成功的喜悅,追求生活的過程,體驗生活的艱辛,給孩子們增加生活閱歷,豐富生活知識,鍛鍊生活能力,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而現時的年味,物質充足,精神貧乏;孩子們對年味的理解一片空白,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沉迷於網絡,看電視、打遊戲,好吃懶做,心理脆弱,沒有更多的傳統習俗,沒有刻骨銘心的記憶。

漸行漸遠的年味,滿滿都是親人的味道,它充滿着沉甸甸的愛,滋潤着我的心田,足以我用一生去品嚐;它猶如一把傘,給我們遮風擋雨,讓我們無憂無慮地成長;它猶如一艘小船,載着我們乘風破浪;它是我的精神財富,讓我懂得感恩,銘記一生。

漸行漸遠隨筆13

如果說童年是純淨的天空,那麼成長則是漸被污染的空氣。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誠然,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生活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所差別了。但不管如何差別,比起人生初時的純淨,人總免不了要偏離善道的,只是偏離的尺度、危害的程度不同罷了。比如,我們在成長中免不了惡口、妄語、兩舌、貪婪、邪淫、偏見、高傲、冷漠……這些都不在“善”的範疇。更甚者做起了“惡”來。比如,貪贓枉法、殺人越貨、偷雞摸狗之類;又比如大逆不道之徒,竟然虐待老人、打罵父母,甚至幹起了分裂國家之禽獸行徑……

這些現象反映出的一個不爭的現實是:我們與童真漸行漸遠了!

我早已在社會摸爬滾打多年,不得不被時氣傳染,心中煩惱漸生。時鏡過遷,漸漸才懂得,或許真的是隻有失去了纔會珍惜。今年六一兒童節,不覺得想起了兩年前在我宿舍西側住着的一個和樂融融的家庭。

我剛搬去時,他們家剛添了小寶寶,我每天都能或清晰或隱約地聽到小寶寶的哭啼聲,那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聲音。有時候即使三更半夜被吵醒,也不會覺得惱人,還倍感親切,往往帶着憧憬之心,插上回憶的翅膀,想起了幸福的童年時光。

曾經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肆意地躲在爸媽懷裏,對他們撒嬌:“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父母在倍感欣慰之餘,也不忘回饋給我們最真誠、最原始的獎勵:“我們也愛你,小寶貝!”。

曾經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天真爛漫地哭着鬧着向爸媽要玩具,當自己的要求得到實現時,那種莫大的滿足感與那些成年人整天圍着升官發財打轉而獲得的所謂的滿足感,不可同日而語。殊不知,小小的年紀竟把“知足常樂”之哲理詮釋得淋漓盡致。對此,那些成天爲金錢、名利所累的所謂成功人士,應該感到汗顏無比。

曾經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疑惑地指着天上的星星問爸爸:“爸爸,星星有多高呀?你能不能把它們摘下來?”或者不解地對着天上的月亮問媽媽:“媽媽,天上那掛着的光盤怎麼會時圓時缺?是不是有人在上面爲它更換着形狀?”

曾經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小鳥依人地挽着父母的手一起來到浩瀚的大海,聽着海風,逐着海浪,放聲大笑,隨意歌唱……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毫無瑕疵的歡樂海洋中,不虛僞,也不顧慮。

曾經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天真地指着熒幕中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大喊“太帥了”,崇拜的雙眼透露着理想之光,並立志長大後也像齊天大聖那樣神通廣大。

曾經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真正”暢所欲言,比如,乘坐宇宙飛船到太空控險,變成一隻豪放的雄鷹在高空翱翔……雖難免偏離了現實,但往往因爲這些奇思妙想卻成就了未來的宇航員、科學家。

曾經的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追着花叢中的蝴蝶跑,偶爾不小心被前方的石頭絆倒了,在一場嚎啕大哭之後,勇敢地爬了起來,繼續追尋。

曾經的那個時候,已經漸漸走遠,現在呢,我只能去尋找了,我想着把它找回來。

漸行漸遠隨筆14

農曆六月初六,是個“重日”節,不同地區都有着不同的習俗,最常見的就是曝衣、曬書、接閨女。

把“六月六”當作節日,可以追溯到先秦。

晉國人認爲“六月六”這天是治水功臣大禹的生日,於是“薰修裸饗,歲以爲常”。

在宋朝,朝廷又定此日爲“天貺(kuàng)節”,這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初六,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爲“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貺殿。

在佛寺,六月初六又成了“翻經節”。傳說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經,不慎將所取的佛經掉落大海,師徒們急忙撈起曬乾,才得以帶回東土。古人認定唐僧曬經這天是農曆的六月初六,就把這一天命名爲“天賜節”,意思是這一天“天賜佛經度衆生”。由此寺院都在六月初六把所藏的經書翻出來曝曬,以利長期庫藏。

“天賜節”後來發展成了“曬書曝衣節”。這是由於季節氣候的關係。六月初六,雨季剛過,日烈天晴,正是曝衣曬書的好時間。

“六月六”最有意味的習俗是“接閨女”。每逢這天,各家各戶都要請回出嫁的閨女,好好招待一番。這習俗起自春秋時期。說是晉國國卿狐偃功高居傲,氣死了親家趙衰。次年晉國遭災,狐偃奉命放糧。女婿決定趁其六月初六回城的機會殺死狐偃,以報父仇。女兒得知後,趕回孃家報信。這讓狐偃受到很大觸動,他開始反思自己。最後,在六月初六這天,狐偃親自去女婿家,向女兒女婿道歉,並接女兒女婿回孃家一起過壽。

爲了記住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此後百姓們仿效,也在這天接回閨女,應個消災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

在民間,還有個“六六大順”的講究,就是源自“接閨女”。由於六月初六處於氣候多變時節。每當這天,有女兒嫁出的人家就會祈盼天氣晴好,好讓女兒順利回家來。

我還記得,母親給我講“接閨女”的故事時,常笑着說:“你快長大吧,到時候媽也接閨女。”

漸行漸遠隨筆15

再美的風景,他不可能永遠伴隨你。你能捕捉到的僅僅是它留在你記憶中的美。曾經那些讓你快了、開心過的人漸行漸遠。而如今只能一個人面對現實的殘酷。

曾經一上線能看到閃爍的頭像如今不在閃爍。或許彼此間都是隱身,即使兩個都在線,頭像閃爍的次數也逐漸減少。或許就像傳說中的交集過後兩條線的距離變的越來越遠。

彼此熟悉的兩個人都漸行漸遠。因爲緣分兩個人面對面的走進,從陌生到彼此熟悉。或許有因爲無緣,兩個人背對背的走遠,越走越遠。

當你對一個人投入的情越深,傷痕越深,到最後痛的是自己。有好多事就因自己太在意,弄得自己很累很痛。~~~~~~~其實,好多事只要禰不必太在意,自己就不會那麼累了。

有些東西,得不到是痛,得到了不如當初所願,更痛苦,這種比失去還痛苦。

事實如此,不可變唉。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