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5篇)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

1、一口痰事件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5篇)

某製藥廠瀕臨倒閉,政府牽手爲他們引進德國投資,就在鑑約之前,德國總裁到該廠視察,該廠長陪同參觀車間,就在其間,這位廠長不經意間吐一口痰,德國總裁看到後,當時就結束了視察,並告知政府領導決定不再簽約,他的理由很簡單,這是製藥廠,是關係人命的怎能隨地吐痰吶。這家工廠本來可以藉助外商投資起死回生並且興旺發展,由於該廠長在社交場合一個不經意的失禮和失誤,導致了工廠的之後破產。

2、尊重的目光

有位企業經理講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銷售公司經理共進午餐。每當一位漂亮的女服務員走到我們桌子旁邊,他總是目送她走出餐廳。我對此感到很氣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裏暗想,在他看來,女服務員的樣子比我要對他講的話更重要。他並沒有聽我講話,他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裏。

評析: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尊重是禮儀的原則。這位銷售經理的目光,不僅表現了對他的合作伙伴的不尊重,而且表現了發自其心靈深處的卑下庸俗:他把漂亮異性看的比工作、事業更重,他根本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

3、說話的藝術

老田雞退二線某局新任局長宴請退居二線的老局長。席間端上一盤油炸田雞,老局長用筷子點點說:喂老弟,青蛙是益蟲,不能吃。新局長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要緊,都是些老田雞,已退居二線,不當事了。老局長聞聽此言頓時臉色大變,連問:你說什麼?你剛纔說什麼?新局長本想開個玩笑,不料說漏了嘴,觸犯了老局長的自尊,頓覺尷尬萬分。席上的友好氣氛盡被破壞,幸虧祕書反應快,連忙接着說:老局長,他說你已退居二線,吃田雞不當什麼事。氣氛纔有點緩和。

4、僅僅因爲一口痰嗎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於對手——中國某醫療機械的範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範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後和務實的範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於是信服地接受了範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範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讚許的點頭。走着走着,突然,範廠長覺得嗓子裏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着範廠長,只見他在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範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範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範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裏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範廠長覺得頭“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2

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1。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當現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着這孩子,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的真摯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主持人與衆不同之處,在於他能夠讓孩子把話說完,並且在現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仍保持着傾聽......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3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教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教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教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着教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牀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4

在一家涉外賓館的中餐廳裏,正是中午時分,用餐的客人很多,服務小姐忙碌地在餐檯間穿梭着。

有一桌的客人中有好幾位外賓,其中一位外賓在用完餐後,順手將自我用過的一雙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放入了隨身帶的皮包裏。服務小姐在一旁將此景看在眼裏,不動聲色地轉入後堂,不一會兒,捧着一隻繡有精緻花案的綢面小匣,走到這位外賓身邊說:“先生,您好,我們發現你在用餐時,對我國傳統的工藝品——景泰藍食筷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簡直愛不釋手。爲了表達我們對您如此欣賞中國工藝品的感謝,餐廳經理決定將您用過的這雙景泰藍食筷贈送給您,這是與之配套的錦盒,請笑納。”

這位外賓見此狀,聽此言,自然明白自我剛纔的舉動已被服務小姐盡收眼底,頗爲慚愧。只好解釋說,自我多喝了一點,無意間誤將食筷放入了包中,感激之餘,更執意表示期望能出錢購下這雙景泰藍食筷,作爲此行的紀念。餐廳經理亦順水推舟,按最優惠的價格,記入了主人的賬上。

聰明的服務小姐既沒有讓餐廳受損失,也沒有令客人難堪,圓滿地解決了事情,並收到了良好的交際效果。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5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爲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着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着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着,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裏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

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

他高興地說:“這樣纔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着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爲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爲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爲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爲“黃石公”,作爲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6

服飾禮儀故事

西服袖口上常常釘三顆小釦子,這既可增加服飾的美感,又可用來防止衣服的磨損。這是拿破崙團隊的創造。你知道嗎?1796年,拿破崙率兵攻佔了意大利、奧地利,並侵入埃及。

這次戰爭勝利後,拿破崙開慶功會。檢閱作戰官兵時,發現士兵的衣袖上沾着許多髒東西,很難看。經過了解,原來是士兵們進軍途中翻越阿爾卑斯山時,因山上氣溫很低,許多士兵因此患了感冒,常常流鼻涕,戰士們的手帕都擦髒了,只好用袖子當手帕。拿破崙認爲這樣有損軍威,便與軍需官們商量,決定在衣袖的上側釘上三顆銅鈕釦,阻止士兵用袖子擦鼻涕。不久,拿破崙又給士兵增發了手帕,釘在衣服袖口上的鈕釦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並顯得是多餘的。

後來,一個軍人從這件事受到啓發,認爲把鈕釦釘到袖口向下的一面,可以減輕桌面袖子的磨損。於是,他向拿破崙建議,將衣袖上的三顆鈕釦從衣袖的上側移至下側。

此後的法國服裝設計師們又將這三顆鈕釦移至西服的袖口上,這樣還可以增加西服的美感。此後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也有人認爲西服袖口上釘的三顆鈕釦是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發吸的。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很注重團隊的軍容。一天他看見士兵們個個衣袖都很髒,便問軍人們是什麼原因,軍人報告說,士兵們常用袖口擦臉,因而袖口很髒。於是,腓德烈大帝決定在士兵衣袖上釘上金屬鈕釦,用以防止士兵再用衣袖當毛巾擦臉,此舉果然奏效。此後老百姓的西服上也釘上了鈕釦。

服飾禮儀——四個通用法則

1、穿着整潔

你可能只准備了兩三套供接待或旅行之用的服裝,而且它們難入高檔華貴之列,但只要保持清潔,並熨燙平整,穿起來就能給人以衣冠楚楚、莊重大方的感覺。整潔並不完全爲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這是良好儀態的第一要件。

2、着裝要與身份、年齡相符

在社交場合,如果忽略自己的社會角色而着裝不當,很容易造成別人對你的錯誤判斷,甚至會引來誤解。比如藝術家和作家,即使在正式場合着裝也可以盡顯自己的獨特風格,在選擇襯衫和領帶的色彩上可以不拘一格,而官方人員代表國家出席某些正規場合,就應該穿得傳統或保守些,以示莊重。

3、注意衣着與場合的協調

無論穿戴多麼亮麗,如果不考慮場合,也會被人恥笑。如果大家都穿便裝,你卻穿禮服就欠妥當。在正式的場合以及參加儀式時,要顧及傳統和習慣,順應各國一般的風俗。去教堂或寺廟等場所,不能穿過露或過短的服裝,而聽音樂會或看芭蕾舞,則應按當地習俗着正裝。

4、遵守不同時段着裝的規則

這對女士尤其重要。男士出席各類活動有一套質地上乘的深色西裝或中山裝足矣,而女士的着裝則要隨一天時間的變化而變換。出席白天活動時,女士一般可着職業正裝,而出席晚5點到7點的雞尾酒會就須多加一些修飾,如換一雙高跟鞋,戴上有光澤的佩飾,圍一條漂亮的絲巾。出席晚7點以後的正式晚宴等,則應穿中國的傳統旗袍或西方的晚禮服——長裙。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7

粉粉兔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歡它。

一天,粉粉兔和藍藍熊來到草地上踢毽子,突然,粉粉兔一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藍藍熊的腦袋上,它忙說:“啊!對不起啊,真是對不起!”

藍藍熊摸了摸腦袋,說:“沒關係沒關係!”

它們又愉快的踢起了毽子,踢着踢着,粉粉兔又把毽子踢到了河裏面,正在曬太陽的小烏龜見了,游下河,幫粉粉兔撿來了毽子,粉粉兔和藍藍熊接過毽子,笑着說:“小烏龜,謝謝你哦!”

小烏龜也禮貌的回答:“小事一樁,不用謝不用謝!”

粉粉兔又說:“我們邀請你來踢毽子好嗎?”

小烏龜高興的答應了,三個小夥伴在森林裏踢毽子,快樂極了。

點評

故事中的小動物們都是懂禮貌愛文明的好孩子,學說禮貌用語從自身做起。只有大家都能懂禮貌,這個世界纔會更加和平相處,更好美好。小朋友們從這個故事中學會了對不起沒關係的正確用法嗎?當你不小心打擾到別人了,要跟對方說對不起。如果是有人向你說了對不起,你應該回應對方一句沒關係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8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併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裏,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與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爲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的隊伍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着,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準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裏,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爲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啓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爲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一天天強大起來。

這時候,燕昭王看到齊閔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說:“現在齊王無道,正是我們雪恥的時候,我打算髮動全國人馬去打齊國,你看怎麼樣?”

樂毅說:“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一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一定要跟別的國家聯合起來。”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一起發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爲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閔王聽說五國聯軍打過來,也着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於樂毅善於指揮,五國人馬士氣旺盛,把齊國的隊伍打得一敗塗地,齊閔王逃回臨淄去了。

趙、韓、秦、魏的將士打了勝仗,各自佔領了齊國的幾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樂毅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的隊伍,長驅直入,一直打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不得不出走,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

燕昭王認爲樂毅立了大功,親自到濟水邊勞軍,論功行賞,封樂毅爲昌國君 。

劉備三請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時代躬耕於隆中,並苦讀經書,熟悉歷朝興衰的歷史,潛心鑽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是難得的一位將才、謀士,自稱“臥龍”。善於網羅人才的劉備聞知,高興地說:“我需要這樣的人才!”並表示哪怕山高路遠,行走不便,也非親自去請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到隆中邀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恰好不在家,劉備只好掃興而歸。

劉備回到新野,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葛亮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葛亮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二請諸葛。這時,張飛不以爲然地說:“一個平民百姓,派個武士把他叫來就得了,犯不着讓你一再去請。”

劉備說:“諸葛亮是當代大賢,怎麼能隨便派個人去叫他呢?你還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劉備說服了張飛,叫上關羽,三人騎馬直奔隆中而去。

這一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冷得實在教人難忍。張飛對着劉備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說。”劉備卻說:“賢弟,咱們冒此大風雪,不怕山高路遠,去請諸葛,不正表明了我們的一片誠意嗎?”三人繼續往前趕路。不料,這一次劉備又未見到諸葛亮,只好寫了一封信託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說明來意,並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春天,劉備更衣備馬,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張飛、關羽竭力勸阻。關羽說:“我們兩次相請,都未見到他,想必他徒有虛名,不敢前來相見。”張飛更是帶着輕蔑的口吻說:“我們已仁至義盡,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要是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說道:“不得無禮,沒有誠意哪能請到賢人呢?”

劉備三人飛馬直奔隆中,來到諸葛亮的草廬前。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唯恐打擾諸葛亮,不顧路途疲勞,屏聲斂氣地站在門外靜候,直到諸葛亮醒來纔敢求見。劉備見了諸葛亮,說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訪,今日如願,實是平生之大幸!”諸葛亮說:“蒙將軍不棄,三顧茅廬,真叫我過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讓將軍失望。”劉備卻誠懇地說:“我不度德量力,想爲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由於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達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劉備謙虛的態度,誠懇的情意,使諸葛亮很受感動。於是諸葛亮終於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懷着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爲“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廉藺交歡

藺相如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很有見識與才能。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外交鬥爭中,捍衛了趙國的尊嚴,地位在名將廉頗之上。這使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爲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巴,說說而已,有什麼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頭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藺相如聽說後,儘量不跟廉頗會面,每次出門,避開廉頗,有時甚至裝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連忙叫車伕繞小路而行。

藺相如手下的人對他這樣卑躬讓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紛紛要求告辭還鄉。藺相如執意挽留,並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說:“諸位認爲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衆人都說:“當然廉將軍不及秦王了。”藺相如說:“對啦,天下的諸候個個都怕秦王,可是爲了趙國,我敢在秦國的朝廷上斥責他,怎麼會見到廉將軍倒反而害怕了呢?你們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爲趙國有我與廉將軍兩人的緣故。如果兩虎相鬥,勢必兩敗俱傷。我不計個人恩怨,處處讓着廉將軍,是從國家的利益着想啊。”聽了這番話,大家都消了氣,打消了告辭還鄉的念頭,反而更加尊敬藺相如了。

後來,有人把藺相如的話告訴了廉頗,廉頗大受感動,慚愧萬分,覺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狹窄,實在對不起藺相如,決心當面請罪。一天,他脫下戰袍,赤身揹着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府第,“撲”地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對藺相如說:“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見識淺薄,氣量短小,沒想到您對我竟這麼寬容大量,我實在無臉見您,請您用力責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願。”藺相如見到這情景,急忙扶起廉頗,兩人緊抱在一起。從此兩人消除了隔閡,加強了團結,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強大的秦國更加不敢輕易地侵犯趙國了。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9

在一次印度官方代表團前來我國某城市進行友好訪問時,爲了表示我方的誠意,有關方面做了用心的準備,就連印度代表團下榻的飯店裏,也專門換上了、舒適的牛皮沙發。但是,在我方的外事官員事先進行例行檢查時,這些嶄新的牛皮沙發卻被責令立即撤換掉。原先,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是敬牛、愛牛、奉牛爲神的,因此,無論如何都不應當請印度人坐牛皮沙發。

這個事例證明,旅遊服務人員是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宗教禮儀。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0

生活就像一個裝滿蜜的罐子,要想使罐子裏的蜜更加甜美,我們就得時時刻刻講文明,做一個禮儀小使者,也只有這樣,社會才能處處開滿“鮮花”。

有一天,我和外婆乘公共汽車去超市買東西。好不容易纔等到一輛車,大家排着長隊上車,可下車人少,上車人多,我看看車上所剩無幾的座位,心裏很焦急,恨不得拉着外婆的手跑進車中“搶”座位。但我又一想:今天的隊伍雖長,但沒人往裏擠,如果我一旦往裏擠,豈不是把一條文明整齊的隊伍給打亂了。想到這,我決定與外婆接次序遵守規則地上車。到了車上,幾乎沒有空位子了,正在這時,有一個大姐姐主動把座位留給了我們,我們很不好意思,但在她的再三催促下,我們只有坐到了椅子上。突然,我發現有一位行動不方便的老奶奶拄着根柺杖,慢呑呑地走了上來,儘管排在她前面的人讓她先行,但她卻感激地說:“謝謝,不用,不用,你走,你走”。多好的人啊!過了一會兒,老人周圍開始有人讓座位給她,可她依然固執地說:“我站着不累,不礙事。”有人問她:“您去哪兒呀?”“噢,汽車站。”這麼遠的地方,難道她要一直站着?老奶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下車後,我望着這輛普通的車,心想:車上不僅環境優美,乘客也很文明,他們不亂丟果皮紙屑,遵老愛幼,互相謙讓,多麼文明的車隊。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文明,做一個文明的人不難,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也不算難,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人,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1

一、目光與人品

有位企業經理講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銷售公司經理共進午餐。每當一位漂亮的女服務員走到我們桌子旁邊,他總是目送她走出餐廳。我對此感到很氣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裏暗想,在他看來,女服務員的兩條腿比我要對他講的話更重要。他並沒有聽我講話,他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裏。”

二、老太太與“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員填寫人口登記表時問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嗎?”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來。旁邊有人解釋說:“他是問您有老伴嗎?”老太太這才恍然大悟。

三、僅僅因爲一口痰嗎?

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於對手——中國某醫療機械的範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範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後和務實的範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於是信服地接受了範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範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讚許的點頭。走着走着,突然,範廠長覺得嗓子裏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着範廠長,只見他在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範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範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範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裏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範廠長覺得頭“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四、老田雞“退二線”

某局新任局長宴請退居二線的老局長。席間端上一盤油炸田雞,老局長用筷子點點說:“喂,老弟,青蛙是益蟲,不能吃。”新局長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要緊,都是些老田雞,已退居二線,不當事了。”老局長聞聽此言頓時臉色大變,連問:“你說什麼?你剛纔說什麼?”。新局長本想開個玩笑,不料說漏了嘴,觸犯了老局長的自尊,頓覺尷尬萬分。席上的'友好氣氛盡被破壞,幸虧祕書反應快,連忙接着說:“老局長,他說你已退居二線,吃田雞不當什麼事。”氣氛纔有點緩和。

五、這裏沒師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學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醫務室,對坐診的大夫說:“師傅,我肚子疼。”坐診的醫生說:“這裏只有大夫,沒有師傅。找師傅請到學生食堂。”學生的臉紅到了耳根。

六、電話裏的女高音

某雜技團計劃於下月赴美國演出,該團團長劉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請示,於是他撥通了文化局局長辦公室的電話。

可是電話響了足足有半分多鐘時間,不見有人接聽。劉明正納悶着,突然電話那端傳來一個不耐煩的女高音:“什麼事啊?”劉明一愣,以爲自己撥錯了電話:“請問是文化局嗎?”“廢話,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兒打的電話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團的,請問王局長在嗎?”“你是誰啊?”對方沒好氣地盤問。劉明心裏直犯嘀咕:“我叫劉明,是雜技團的團長。”

“劉明?你跟我們局長什麼關係?”

“關係?”劉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我和王局長沒有私人關係,我只想請示一下我們團出國演出的事。”“出國演出?王局長不在,你改天再來電話吧。”沒等劉明再說什麼,對方就“啪”地掛斷了電話。

劉明感覺像是被人戲弄了一番,拿着電話半天沒回過神來。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2

某報社記者吳先生爲作一次重要採訪,下榻於北京某飯店。經過連續幾日的辛苦採訪,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吳先生與二位同事打算慶祝一下,當他們來到餐廳,接待他們的是一位五官清秀的服務員,接待服務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她面無血色顯得無精打采。吳先生一看到她就覺得沒了剛纔的好情緒,仔細留意才發現,原先這位服務員沒有化工作淡妝,在餐廳昏黃的燈光下顯得病態十足,這又怎能讓客人看了有好情緒就餐呢?當開始上菜時,吳先生又突然看到傳菜員塗的指甲油缺了一塊,當下吳先生第一個反映就是“不知是不是掉入我的菜裏了?”但爲了不驚擾其他客人用餐,吳先生沒有將他的懷疑說出來。但這頓飯吃得吳先生心裏總不舒服。最後,他們喚櫃檯內服務員結賬,而服務員卻一向對着反光玻璃牆面修飾自我的妝容,絲毫沒注意到客人的需要,到本次用餐結束,吳先生對該飯店的服務十分不滿。

看來服務員不注重自我的儀容、儀表或過於注重自我的儀容、儀表都會影響服務質量。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3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之後,張良立志爲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着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着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

那老人把腳伸着,讓張良給他穿好之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裏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

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纔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着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爲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爲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之後,封他爲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之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爲“黃石公”,作爲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之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4

職場禮儀的小故事一:注重細節

陳小姐在賓館開電梯。有位中年男子乘電梯時,經常會抱着一大堆書報,有時在電梯裏難免掉了幾份書報,陳小姐每次見狀總不厭其煩地爲中年男子撿起書報。有趣的是,她從沒問及中年男子從事何種職業。彼此每次頂多是“謝謝你”和“不客氣”的情形。

一次,中年男子說完“謝謝你”時,陳就說:”你不必每次客氣,舉手之勞而已。”中年男子依然表明自己的觀點:“你的工作只要開好電梯就行了,卻每次不聲不響地爲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當然要說‘謝謝’才合乎情理。”日復一日,陳一如既往爲中年男子撿起掉落在電梯裏的書報,依舊沒問中年男子的身份。

職場禮儀的小故事二:

一天,那位中年男子突然對陳小姐說:“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陳小姐笑道:“叫我小陳就可以了。”中年男子又說:“你怎麼一直不問我是做什麼的?”陳小姐若有所思地說:“反正你在這座賓館上面辦公嘛。”

這天早上,中年男子發現陳小姐不在電梯裏了。大廳的清潔工告訴中年男子:“賓館效益下滑,上層研究後決定將電梯小姐辭退。”中年男子通過賓館人事部找到了陳的住址:“陳小姐,我們商務公司要招聘兩名接待員,就是接接電話或者給客人倒倒開水的工作,你的爲人告訴我你能勝任這份差使。”這時,陳小姐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務公司的副總。上面這則有關職場禮儀的小故事中,就是小陳每天一個小小的動作,體現了她比較專業的職場禮儀,也正是這細小的職場禮儀爲她贏得了這家商務公司副總的青睞,也給自己贏得了工作的機會。

有的時候,注重禮儀細節使你通向成功之道。

求職禮儀小故事二:面試之際有時無聲勝有聲

我們都知道,面試是決定求職者前途命運的競技場,大多數求職者都會急於用充分的表達來展現自已,甚至惟恐言之不盡。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無言”也是一種表現的方式,就像美術中的“留白”一樣,同樣達到實現讓對方認可的效果。

許多求職者仗着聰明,往往不等招聘考官把話問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發生錯誤,這種急躁的態度,很容易造成損失,不只是弄錯了問話的意圖,中途打斷對方,插嘴回答,也有失禮貌。

有關職場禮儀的小故事

不知道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傾聽者,面試考察自然會敗北。耐心聽完主考官的問題,弄清楚他要你回答的究竟是什麼?有些人在別人說話時,唯唯諾諾,彷彿都聽進去了,等別人說完,卻又問道:“很抱歉,你剛纔說些什麼?”對他來說,也許只是一時的心不在焉,聽漏了重點,對說話的人來說卻是件很失禮的事。

所以參加面試,一定要集中精神,細心地聽完對方講話,傾聽對方說話的神情也很重要,聽主考官說話時,眼睛望着地下,或嘴巴微張,呆呆地聽,甚至重複發問好幾次,都會給人不好的印象。有人常會輕率地問:“剛纔這個問題,能解釋一下嗎?”或者說:“我不太明白剛纔這個問題的意思。”這些對面試的你都是不利的。你寧可聰明一點地表示:“據我聽到的,你的意思是否是這樣?”即便你真的沒聽懂,或聽漏了一兩句,也千萬別在對方說話途中突然提出問題,必須等到他把話說完。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15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遊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爲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