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帝星和天棓星的故事

帝星和天棓星的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舜、后羿的事蹟演變成了天上的星象,天棓星則隱喻着一段隱沒了數千年的歷史,帝星之說又從何而來?

帝星和天棓星的故事

帝星、天檣星、天槍星的方位大小和分佈

中國古代的星座,統稱三垣二十八宿。紫微垣,就是古代的拱極圈。其中包含北極天樞五星、勾陳六星、紫微垣牆十五星、北斗七星、文昌六星等,還有兩個特殊星座:帝星和天桔星。由於歲差的緣故,古今的拱極星不同,其中北斗七星和天桔星等,都是三皇五帝至秦漢時代的拱極星,然而唐宋以後,則均已越出拱極圈的範圍。

按照中國古代對星空的認識,地上住着人類,星空上則住着神仙。人類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天上的神仙,則來無影、去無蹤,大都具有比人類超常的神奇能力。故人類往往需要求神拜佛,祈求他們的保護。

中國古代的星名,大都來自神話傳說人物和上古歷史中的著名英雄。有的則是創造歷史的偉大人物或重要發明家。其中的帝星,則是天帝的象徵。天帝是天神中的最高者,天上的所有天神都要聽從他的指揮和調遣。因此,人們便相信人類要接受天神的統治,而國家的君主或帝王,就是天帝派遣下凡治理地上百姓的,是天帝的兒子,故稱作天子。

正是由於帝星象徵天帝,人們就必須在星空中給予他一種特殊的地位,古人是如何設想的呢?《史記·天官書》說:“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按照《索隱》和《正義》的解釋,紫微垣就是天帝的家,太一就是天帝的別名。因此,司馬遷記載的帝星,就是當時歷史文獻上記載的北極星。司馬遷所見到的歷史文獻,大多是先秦記載的、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之說。

而唐代李淳風所撰《晉書。天文志》,卻將北極星與帝星分開,稱北極星爲紐星。他說:“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其第五星)北極,北辰最尊貴者,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穹,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日‘居其所而衆星拱之’。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坐,謂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第四星後官。)”他明確地說紐星爲北極星,是天體運行的樞軸,是衆星中的最尊貴者。

然而,瞭解歷史的人都明白,衆星拱之、最尊貴的星,只能是帝星。最赤明者,是說帝星是其附近天區中最紅、最亮的星。紐星不是最紅、最亮的星,這句話說得互相矛盾,但卻符合歷史。李淳風不相信歲差,卻記載了極星因歲差而發生變化的事實。據文獻研究和歲差原理推算,帝星是商周時代的北極星,紐星則是兩漢至南北朝的北極星。

《天官書》所載帝星“其一明者”是什麼意思?據薄樹人先生的研究,中國古代的恆星亮度,也有五等之分,大致可分爲:大星(1.5等以內)、明者(1.5等至3.0等)、星(3.0等至4.0等)、小星(4.0等至5.5等)、微星(5.5等至7.0等)。帝星爲紫微垣牆內僅有的兩顆明亮恆星之一,達2.2等,故稱爲“明者’。對應於西方星座,應爲小熊座B,爲小北斗鬥口那顆星。另一明者,爲小北斗斗柄尖上的星,即小熊座α,即現代的北極星。

在左樞星的左下方,織女星的右上方,有天桔五星。在左樞星的右下方,有天槍三星。在中國古代的武器中,常將槍棒連在一起,如槍棒教頭等。通常來說,棒只是一種防身武器,而槍前有刺殺的箭頭。但在紫微垣設立天桔星,表明它並不是普通的'木棒,而是具有宗教和神話上的意義。這裏的桔字,是古代棒字的異寫,但是不知其含義的學者,例如,明顧錫疇《天文圖》就寫作天培(pei),在另一些星圖上,又錯寫作天掊(pou)。星的名字寫錯了,星名的含義也就弄錯了,這是應該注意的地方。

在天桔、天槍兩個星座中,僅天桔四爲2.4等星,其亮度與帝星相當,其餘都是3等以下的星,可見古代天文學家在創建中國星名時給予了天桔星重要地位。

帝俊——東夷民族的上帝天神

如前所述,帝星是一個爲勞苦大衆排除萬難、創造辛福生活的偉大帝王的象徵。不過,我們現在要問,這個天帝,在歷史神話故事中實有其人嗎?研究結果是實有所指的,這個人物,就是帝俊。

按照袁珂先生《中國神話通論》的觀點,所謂三皇五帝傳說時代的帝嚳、帝俊和帝舜,實際是同一個人。其理由是這三個傳說人物具有共同、相似的行爲和業績。如果這一結論成立,三皇五帝的歷史,似乎就變得更爲簡明瞭,是東夷、西羌和夏族,互相融合、鬥爭和交替執政的歷史。

對中國古代圖騰神話故事的研究表明,東夷民族在自北向南遷徙發展的過程中,從龍圖騰演變爲鳥圖騰;夏民族從北向南發展的過程中,也由豬圖騰演變成龜蛇圖騰;西羌民族自西向東發展時,則一直保持着虎圖騰。有關華夏各民族的圖騰,幾乎在歷代正史的民族起源中都有交代。而《山海經》等書,則是研究民族圖騰的集大成者。不懂得這一點,也就無法懂得華夏各民族的特性和相互之間的關係。

夏商周三代,對自己的國君和首領的稱呼,各不相同。夏代的國君稱“後”,故禹稱夏後禹、啓稱夏後啓、相稱夏後相等。有關夏代稱“帝”的文獻,均爲後人之誤傳。商代的國君才稱帝,如開國君主帝乙,後來的帝外丙、帝中壬等。周代的國君稱王而不稱帝,如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共王等。由此可以看出,華夏各民族之間至三代時,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異。故人們早期對於帝星的命名,不可能出現在夏人或周人中。

袁珂在《中國神話選釋》中指出,中國神話有兩個系統,即以黃帝爲中心的古西羌系統,和以帝俊爲中心的東方系統。帝俊是東方殷商民族所奉祀的上帝。卜辭中常見的“高祖俊”,就是指他。一般而言,古代的炎黃後裔常將創造發明歸之於黃帝,與此類似,東夷人亦將一切創造發明歸之於帝俊。即使是司馬遷,在他撰寫《史記·五帝本紀》時,也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故袁珂認爲帝嚳、帝俊、帝舜實爲同一個人,《帝王世紀》所載嚳“自言其名日俊”就是證明。但是,有關帝俊的古代文獻,僅見於《山海經》。那麼在《山海經》中,究竟有哪些記載俊爲天帝的地方呢?

《山海經·大荒南經》曰:“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

又《大荒西經》曰:“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經研究,這裏的“十日”,就是《淮南子。天文訓》中的“剛柔十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羲和“生十日”,是以太陽的運動週期定月,即羲和創立了十月太陽曆。所以,羲和被稱爲“日神”。“月十有二”,即以月亮圓缺爲週期的、一年分爲十二個月的農曆,俗稱“陰曆”,常羲創造了這種曆法。所以,常羲爲“月神”。有資格同時娶這兩個天神爲妻子的,就只有最高天神天帝,即帝俊。

這個集三帝爲一身的帝嚳,還幹了兩件大事,即《左傳》所記載的將“日尋干戈”的高辛氏二子分開,遷閼伯於商丘,主商星(大火),後裔爲商人;遷實沈於大夏,主參星,後裔爲唐人。這是分配、調解東夷、西羌兩大民族之矛盾的偉大功勳。《五帝本紀》還記載,帝嚳的偉大之處還在於娶四妃姜源、簡狄、慶都、常儀,其四子皆有天下。因此,帝俊是東夷人心目中崇高的領袖,是東夷人民的高祖,是最偉大的天神,故被人們奉爲衆星拱之的帝星。

當代研究中國古代北極星的學者已指出,大約公元前1000年前後,北極距帝星最近,故帝星是商、周人的北極星。可能正是這一歷史事實,才導致《史記·天官書》說:“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司馬遷根據歷史和文獻記載,說紫微垣中那顆明亮的星,就是被稱爲太一的北極星。《正義》還特別指出,太一是天帝的別名,並引劉伯莊雲:“太一,天神之最尊貴者。”因此,在先秦歷史上,這顆帝星曾做過北極星是不成問題的。實際上,在司馬遷時代,北極星已移至紐星附近。《史記。天官書》的這句話,主要引自歷史文獻。而當時的星表很不一致,更不統一,還處在發展形成階段。後世星表、星圖所載的太一、天一星,已經不在《史記。天官書》所述的位置。

羿治七兇的故事

在《山海經》中載有羿治七兇的故事,其中將俊爲天帝的身份描繪得更爲形象。《海內經》說:“帝俊賜羿彤弓素贈,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本經訓》又說:“堯之時,十日並出,……鑿齒、九嬰、大風、封豕、修蛇,皆爲民害,堯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鍥輸,斷修蛇於洞庭,禽封豕於桑林,萬民皆喜。”

帝俊和羿,均是生活在天國裏的天神。帝俊不僅要治理上天之天神,同時也要治理下地之人民。當他得知下地之人民因受七兇之害而痛苦不堪時,便派天神羿,帶着紅色的弓,白色的箭,來到民間,以扶持下地人民的百種艱難困苦。本來是帝俊時發生的事,說神話故事的人爲了將俊爲天帝神、堯爲天帝之子的觀念統一起來,才改爲堯時發生的故事。堯象徵西羌民族,他執政時便頒行西羌人使用的十月太陽曆。東夷人因習慣於使用十二月農曆,視十月太陽曆爲民害,故作爲東夷人的帝俊和羿,將其當作七害之一廢除了。

爲了鞏固帝俊政權的統治,羿必須鎮壓敢於反抗的異己勢力,也就是其餘的六兇。所謂鑿齒,是一個習慣鑿掉犬齒以作爲象徵的民族。按照袁珂先生的意見,所謂鍥輸,可能就是其子孫建立殷朝的先民契。九嬰,就是長着九個腦袋的九頭鳥,他們是鳥夷中的一支。大風,就是風伯禺強,也就是夏鯀。修蛇,就是以後與夏政權建立婚姻同盟關係的、以蛇爲圖騰的修巳民族。由於羿率領帝俊的武裝力量鎮壓了七兇的反抗,才鞏固了帝俊政權的統治,弈也就成爲東夷人心中最偉大的民族英雄,永遠爲人民所稱道。

正因爲帝俊時代羿所創立的業績,被封爲伯,成爲一路諸侯,其子孫也繼承了他的事業,仍以羿稱之,興旺了很長時間。有關弈的事蹟,在很多文獻中都有記載,據後人研究,弈亦寫作閼、益、噎等。其基本含義爲燕子的叫聲,是鳥圖騰的代表人物。在《五帝本紀》中寫作伯益,在《左傳》、《國語》中寫作高辛氏二子中的閼伯。《括地誌》說:“宋州東城縣,古閼伯之墟,即商丘。”今建有閼伯廟,亦稱火星廟,爲紀念火正閼伯之地。閼伯、伯益、羿伯,皆爲同一人名之異寫。

逢蒙桃木棒殺羿的故事

到此爲止,關於帝俊命羿下凡、懲治七害的故事纔講到一半。相傳正是羿這個時代,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也流傳有河伯和洛嬪的故事。在屈原《離騷·九歌》中,就分別載有讚頌河伯、洛嬪的短歌。河伯本名馮夷,又名冰夷,是管理黃河的大神。洛嬪是洛水之女神。他們是一對夫妻,關於他們的來歷,《抱朴子曰釋鬼篇》雲:“馮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爲河伯。”洛嬪也有相似的來歷,相傳她是伏羲氏的女兒宓妃,因溺死於洛水而被封爲洛神。

羿平定了七兇之後,社會安定,因羿治理有功而被俊封爲羿伯,人們享受着和平盛世的局面。

有一天,河伯帶着洛嬪化爲白龍出遊,被羿伯發現後,便對着他射了一箭,射瞎了他的一隻眼睛,並且霸佔了河伯的妻子洛嬪。這一無理的舉動被河伯告到天帝那裏。天帝問是怎麼射的,河伯說是化成白龍出遊時發生的,天帝反說射得對,因爲河伯本應安分守己待在自己的領地。自此羿與河伯結下仇怨。但是羿射河伯的故事就到這裏結束。

後人在追溯這一故事時,則餘韻未消,由此推衍出各種評論和結局。有人說,羿爲奪人妻子而殺人是違反人倫道德的;有人以爲,河伯是另一支東夷人;又有人說,羿、河伯、洛伯都是古諸侯,但出自不同民族。筆者認爲,馮夷河伯,與羿應是不同民族。河伯族當屬夏人系統。由此便引領我們轉入了另一個天桔星的故事。

《孟子·離婁》曰:“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爲愈己,於是殺羿。”《孟子》所載故事是說,有個名叫逢蒙的人,因羿擅長射技而向羿拜師學藝。由於自己努力,將羿的射技全部學到了手。他想,現今天下只有羿一人的射技可以與其相比,只要沒有了羿,他就是天下射技第一。正是出於這一自私的想法,於是他殺掉了羿。因此,逢蒙的行爲十分奸詐殘忍,他恩將仇報,爲後人所不齒。從此,帝俊時代最偉大的英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不過,從民族矛盾這一更高觀念出發,逢蒙殺羿可能正是夷、夏矛盾鬥爭的反映。因爲羿治七兇、射河伯、奪其妻洛嬪,正是矛盾激化的表現。

那麼,逢蒙是以什麼方式殺羿的呢?《淮南子。詮言篇》說:“羿死於桃桔。”東漢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注曰:“桔,大杖。以桃木爲之,由是以來,鬼畏桃也。”桔是棒字的古寫。這就是說,逢蒙以桃木大棒、用突然襲擊的方式殺害了羿。因爲羿生時爲民除害,死了也當爲鬼雄。正因爲羿死於桃木棒,所以鬼均畏懼桃木以及桃木製品。後世之桃木祛邪除害、鍾馗捉鬼等神話傳說,可能均源於此。

唐代《開元佔經·石氏中官佔》在說明天桔星名含義時,引石氏曰:“天棓五星,天之武備也。桔者,大杖,所以打賊。皆所以禁暴橫,備不虞也。”此處的天,就是指天帝,實即是天子。武備是指手持大棒以防不測的天子貼身武士。因此,此處的天棓,不是一般含義的木棒,而是有宗教神話含義的,它實即是逢蒙擊殺羿伯的桃木大棒。在紫微垣中,它起到護衛天帝的武備作用。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