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螳螂捕蟬故事

螳螂捕蟬故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螳螂捕蟬故事1

【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螳螂捕蟬故事

【出處】螳螂捕蟬,志在有利,不知黃雀在後啄之。 漢·趙曄《吳越春秋》

【解釋】蟬: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目光短淺

【相近詞】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義詞】瞻前顧後

【同韻詞】沿波討源、面團團、車馬駢闐、耆宿大賢、促膝而談、麻雀雖小,肝膽俱全、訓格之言、顧影自憐、原宥海涵、風雨如磐。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並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後,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幹什麼,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着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劃。

【成語舉例】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聽得聲音,轉臉來看。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下冊

【成語造舉】

◎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故事2

驚蟄過後,氣溫上升,地溫回暖。披披奶奶和丈夫兩人擁在陰暗、狹窄、低矮的洞穴裏,冬眠過後,她是第一個睜開惺忪的睡眼。

當她揉了揉眼睛,向她周圍四處打量,只見丈夫還沒從冬眠中甦醒過來,散居在其它各處離她家不遠地方的子孫們還在沉沉入睡。不時還從附近房子裏傳來一陣陣輕微的鼾聲。

於是,披披奶奶急忙穿好衣褲襪鞋,從牆壁上取下鐵皮話筒,小心翼翼的走到自家的陽臺上。把鐵皮話筒的嘴子鍍在口腔周圍,扯着破鑼似得的嗓子嚷嚷開了:

“孩兒們,天氣暖和了,休眠了一個冬天,也該起牀了呀!”

“是誰在這兒高聲嚷嚷呀!”嘻嘻與叮叮倆夫妻躺在睡牀上,微閉着眼睛喃喃地咕囔着。

“快點呀!快點呀!莫誤了時辰。”披披奶奶側耳傾聽四周圍,不見一點動靜。接着提高到高八度的大嗓門又一次的叫喚起來。

嘻嘻碰了碰丈夫叮叮的胳膊肘,丈夫不耐煩地嘟囔着:

“什麼呀?天還沒黑,你讓我還睡不睡的啊!真是煩死了。”

“你聽!這不是媽媽的聲音嘛!”嘻嘻對丈夫說。

丈夫叮叮咯噔一下,新鮮了許多。急忙微微睜開眯縫的眼睛,側着耳朵悉心地傾聽。

“是啊!是媽媽在叫我們快點起牀呢!”他也趕快溜下牀,只三兩下就把穿衣戴帽搞定了。

“嘻嘻——,你還愣在這兒做什麼呀!快,快,快快去去把孩兒們催起來。不然,去遲了,爸爸、媽媽又要洶我們呢!”

嘻嘻聽丈夫這麼一提醒,緩過了神兒,也不敢有絲毫怠慢。迅速去催她們的孩兒們快快起牀。

叮叮隨後也趕來幫嘻嘻督陣,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她們簡單的對孩兒們說了一下緣由。就由她們在前面帶隊,一個個如腳踏風火輪似得,飛向了爺爺、奶奶的洞穴前面的曬壩場上了。

本來,披披奶奶有一肚子的窩火硬要噴發出來的,但是當她看到曬壩場上衆多子孫們,站姿規範、鴉雀無聲,也就把滿肚子的窩火漸漸地壓回去了。

披披奶奶面對子孫們,滿面春風,略略微笑,簡單地佈置了一下今天出去的任務——就是開春以來,第一次出野外覓食。說罷,正要叫孩兒們出發時,她丈夫把手一揮: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大家不急這一時,爺爺我還有一些重要的事項要對你們說。”

大家被爺爺這一揮手的舉動,原本邁出的腿,急忙又收回來了。他們目不轉睛的注視着爺爺。

只聽到爺爺“撲哧——撲哧——”乾咳了幾聲,說:

“既然是外出覓食,那就沒有平時在家裏一樣清閒。我要在你們離家出走之前,囑咐幾句。一是大家夥兒要特別注意安全,二是你們兄弟姐妹們要團結友愛。”

爺爺稍頓了頓,接着問大夥兒:

“你們都聽懂爺爺剛纔囑咐的事了麼?”

“聽明白了!請爺爺您放心。”洪亮的聲音響徹在爺爺、奶奶洞穴前面的曬壩上空。

爺爺抿嘴笑了笑,點了點頭,大聲宣佈:

“孩兒們——出發了!”

出發之時,正是夕陽西下,太陽的威力早就減弱了許多。

這一路隊伍的所有參與者,個個都有一個短板,畏懼日光,越是光線強,視力就越是差,就越是不好使。尤其這個時候雖然是接近傍晚,太陽還投射下來微弱的光。領頭的不注意探好路,將會使這支隊伍興許一個個碰的頭破血流。領頭的小心翼翼地在前面用觸角探路,一旦遇到障礙物,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帶着後面的長蛇陣似得隊伍繞道而行。

領隊把隊伍帶到了一個多石少土的低山丘陵地方,便漸漸地停住了腳步。嘻嘻和叮叮在後面押隊,也有些感覺到了。

叮叮爸爸迅速奔到隊伍的前頭。領隊馬上向他回報了這裏的地形地貌情況。

叮叮馬上叫停隊伍,大聲說:

“孩兒們,這裏是一片丘陵,多沙少土,前面不遠有陰溼地,雜草叢生,亂石林立,溝岔衆多,是我們覓食的好地方。”

孩兒們一個個靜心的聽爺爺說着。

“大家都打起精神來,聽好了,背風向陽的鬆土斜坡之下的樹洞、樹根較暖和的地方,一絲也不要馬虎。”

爺爺歇息片刻,說:

“可以單個行動,也可以結伴而行。總而言之,你們一個個要睜大八隻單眼,仔細的搜,細心地找,都吃飽喝足了,我們就可以收兵回營了。”

時間一晃就到了夜晚二十一點多鐘了,這漫山遍野到處都是披披奶奶它們一家子在到處覓食。

由於密度過大,再加上有時候他們爲了爭奪食物,也少不了發生相互殘殺,致使損兵折將,死傷不少。

爸爸叮叮正帶着兒女們全力圍剿一隻蚯蚓。起初他們發現了食物——蚯蚓,便悄悄的爬過去,先沒有打草驚蛇,只是都靜靜地呆在蚯蚓旁邊,仔細觀察蚯蚓在做什麼。

蚯蚓正好在鬆土、打洞。只見他頭已經鑽進洞裏面,根本沒發現叮叮他們一夥兒,不懷好意地正打着他的注意。

這時候,叮叮爸爸一聲令下:

“孩兒們,上,給我把這鳥東西拿下!”叮叮爸爸斬釘截鐵地說。

他的兒女們迅速撲上去,開始有一個前去,試探的用前夾,紮了扎蚯蚓的尾巴,蚯蚓感覺到了疼痛,尾巴使勁的擺動,一下子把撲到他尾巴上的什麼東西,重重的一甩,摔了他個嘴啃泥。這一下還在旁邊觀望的其它兄弟姐妹們,不約而同的一起撲過去,都用額足上的利爪刺入蚯蚓的體內,並直接注入毒液。由於叮叮爸爸的兒女們個個身上毒性都很強,蚯蚓在遭到他們的襲擊以後,就立即倒地斃命了。

叮叮帶着兒女們美美的飽餐了一頓,一個個肚子都撐得飽飽的、圓圓的。

正在他們得意洋洋之際,他們又哪裏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待他們的將是災難性的毀滅。

瞬間,更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一道強烈的手電光射過來,強光直射得他們眼睛迷糊糊的,完全看不見什麼東西了。

原來,是幾個村民頭戴礦燈帽,左手提蛇皮口袋,右手捏着一把大火鉗,專門來捕捉這些數也數不清到底有多少腳的他們。

於是,這些擺着長蛇陣的隊伍,一個個都成了俘虜,成了村民們口袋裏的囊中之物。

螳螂捕蟬故事3

莊子在慄園裏遊玩,看見一隻奇異的鳥從南方飛來,它的翅膀有七尺寬,眼珠子大得嚇人。它擦着莊子的額頭飛過去,停在慄樹林裏。

莊子說:“這是什麼鳥啊?翅膀那麼長卻飛不遠,眼睛那麼大卻看不遠。”於是提起衣裳快步疾走,拿着彈弓在旁邊等候彈射的時機。

他突然看到在枝繁葉茂的樹蔭間,有一隻蟬在舒舒服服地鳴叫着,完全忘記了自身的安全;又看見一隻螳螂隱蔽在樹葉的後面正要去捕捉那隻蟬,看到有蟬,螳螂也忘了自身的安全;怪鳥就想利用這個機會捕捉螳螂,它見有食物可捕,也忘了自己的性命安全。

莊子見到這一切,心驚肉跳地說:“唉,物與物原來是互相牽累殘害的啊!利和害也是互相依附的啊!”

螳螂捕蟬故事4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警戒人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少年勸阻之“妙”,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深入感受課文內容。

一、引起疑趣,發現其妙

教學時,我抓住課文的“因”與“果”,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吳王想攻打楚國,開始態度如何?最後怎麼樣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加以引導。這裏,通過對比,讓學生髮現疑點以引起注意,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

二、轉換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學生探究少年勸阻“妙在何處”時,我再讓學生讀課文,感到少年講的故事很妙,並啓發學生通過生生朗讀、師生朗讀、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學生以演促讀,以讀促理解,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互相協作的氛圍。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樣一個人,以至後來理解寓言的寓意,層層深入。

三、複述故事,表現其妙

閱讀教學以讀爲本,通過朗讀內化“理解”,通過複述表現“感受”。我在作業部分就佈置了這樣一題,讓學生通過內化吸收,進行行動的複述,把少年勸的妙處表現出來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運動”。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可以內化文中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綜合的言語表達能力。

螳螂捕蟬故事5

出處:漢代劉向的《說苑·正諫篇》。

意思:螳螂捕捉知了,卻不知道黃雀正在它身後捉它。比喻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大患,或只想侵害看來比他弱小的`對方,而不知自己早已處在更強的第三者的嚴重威脅之下了。也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蟬:知了。

春秋時,有一年,吳王決定攻打楚國,許多大臣阻止他,他都不聽,並威脅說:“誰要是敢提出反對意見,立刻處死!”吳王有個舍人(侍從官),這個舍人有個兒子,年紀不大,典故,他想勸吳王放棄伐楚的打算,但不敢進宮去見吳王。他就拿着彈弓,到宮後的花園裏去打鳥。一連去了三次,終於在一天早上和吳王在花園裏相遇了。

吳王見這個少年,衣服都被花草上的露水沾溼了,還伸着頭,望着樹梢,興致勃勃地在那裏轉來轉去,就說:“孩子過來,你在幹什麼?瞧你的衣服溼成這個樣子。”少年有禮貌地過去對吳王說:“大王!那棵樹上,有一隻蟬,它唱着歌飲着露水,高興得很,哪知背後來了一隻螳螂;螳螂彎着身體伸出前臂,要抓住這隻蟬來充飢,怎知道它的背後又來了一隻黃雀;黃雀伸長頸子,要向螳螂一口啄去,可是黃雀又怎知道它的背後也有彈丸正等着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藏在背後的禍害呀!”

吳王聽了,覺得這孩子的話很有意思,想了一想,說道:“對,你說得很好。”於是把伐楚的事擱下了。

螳螂捕蟬故事6

【釋義】比喻目光短淺,只想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出處】《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萌而忘其身 螳螂執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雀從而利之 ,見利而忘其真 ”

一天晚上,小紅睡不着覺,偏讓媽媽給他講故事,媽媽聽了笑着說:“好好好!今天晚上,媽媽就講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改編的故事。”小紅聽後立刻躺下聽故事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聽的懂人話的小燕子,人們稱他爲神鳥,一天晚上,神鳥睡得很不安穩,因爲他覺得肯定會有可怕的事情發生。果不其然,第二天中午就發生了洪水,只見剛剛還是湛藍湛藍的天空眨眼間就變黑了,白雲迅速變成了烏雲,閃電、冰雹、狂風、雷暴、暴雨像早就商量好了似的,在同一時間像倒垃圾一樣嘩的一下就下下來了,洪水在這個時候又現一個尼斯湖水怪一樣啪的一下就淹沒了整個村莊。神鳥在他所住的山洞裏聽見了人們呼救的呻吟,便急忙飛出去看了看,當他看到眼前一番景象的時候差點兒沒被嚇死,但很快又冷靜了下來,他急中生智,抱一塊想牀那麼大的木板推了下去,活着的人們看到那塊木板就像看的了救命稻草一樣,拼命往那遊,神鳥看見所有人都獲救後又急急忙忙飛去找赤腳大仙,赤腳大仙以他的神力把獲救的人就到山上,神鳥問赤腳大仙候爲什麼發洪水,赤腳大仙說:“因爲人類大量的砍伐樹木,導致沒有樹木抵擋過量的水流,所以引發洪水。”神鳥說;“那請您去問問他們爲什麼要砍伐樹木?”說着赤腳大仙和神鳥向人類走去,問他們爲什麼要砍伐樹木,那些人說;“我們砍伐樹木是爲了造紙、做傢俱……”赤腳大仙和神鳥聽了說:“那你們就要砍適量的就行了爲什麼要砍這麼多呢?”“因爲他們紙用的很快啊!我們需要足夠的樹木。”赤腳大仙和神鳥聽了點點頭,頭也不回的走了。

小紅聽完了問;“既然這個故事是講發洪水的原因,那爲什麼標題還要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改編呢?” “你問了這個問題說明你還沒有聽懂這個故事,媽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螳螂是指我們人類,蟬指樹木,黃雀指洪水人類去砍伐樹木後果卻是洪水氾濫成災。”媽媽又說;“聽了這個故事你以後還要不要浪費紙呢?”小紅聽了搖搖頭便進入了夢鄉。

儘管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我們還是要吸取故事裏面的教訓,省吃儉用,愛護大自然。

螳螂捕蟬故事7

話說那吳國國君執意要攻打楚國,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吳王竟然大怒道:“誰反對,我就處死誰!還有誰要說嗎?”此語一出,大臣們當然驚慌起來:再勸說會遭到殺身之禍;不阻止國家又會遭殃。這可怎麼辦呀?

這時,有個侍衛小官想了個辦法,天天拿着彈弓在國君的花園裏來去,就這樣三個早上,終於引起了吳王的注意。吳王問他:“你幹什麼呢?露水把衣服打溼了還在。”侍衛回答道:“你看花園中有個蟬,它爬在樹梢上,一邊吃着露水一邊高歌,叫得很歡卻沒發現有隻螳螂正向它靠近。螳螂只顧捕食鳴蟬美餐一頓,可哪知道旁邊逼近的黃雀正要撲向自己。黃雀想吃螳螂之際,怎知我的彈弓已經瞄準了這隻黃雀呀!這三個小傢伙,都只知道他們眼前的那一點甜頭而已,看不到自己身後潛伏的災難殺機呀!”

吳王聽了,自愧自悔只看小利而忽略了大禍,斷然停止了攻楚的計劃。

小故事大智慧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了雙眼,而忘記了更危險的存在,致使自己陷於險境。比如生活中那些丟包詐騙的人運用的就是這個。先用一點蠅頭小利是你深陷其中,等你發現端倪時,已落進更大的陷阱中了。

螳螂捕蟬故事8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準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羣臣,宣佈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爲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纔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衆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爲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裏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裏。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大臣裝着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着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溼了,卻彷彿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樹枝在看什麼,手裏還擒着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裏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溼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彷彿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纔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纔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準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螳螂捕蟬故事9

成語: 螳螂捕蟬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拼 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出 處:這個故事來源於《說苑·正諫》: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屈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

解 釋:"螳螂捕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螳螂捕捉知了,卻不知道黃雀在它後邊。比喻爲了眼前利益損害別人,而不知道有人在背後跟着算計他。蟬:知了。

典 故:

吳王壽夢準備攻打楚國,怕臣子反對,下了一道命令:誰敢勸阻出兵,就砍下誰的腦袋。因而誰也不敢再去進諫。

在侍候吳王的人中有個少年,也認爲攻楚會造成後患,應勸吳王別這樣做。於是有一天,他開始拿一隻彈弓,在王宮後園尋找目標打鳥。

到第三天,吳王開始注意他的行爲了,問他是否打着鳥了,他說沒有打着,但見到了件有趣的事。吳王很有興趣地要他說出來,於是他說道:“我在打鳥的時候,看到園子裏一棵樹上有隻知了。知了高高地停在樹上,悲哀地鳴叫着,同時飲喝露水,卻不知道螳螂正在它的背後。那螳螂彎着身子,屈着前肢,將要去捕捉知了,卻不知道黃雀正在它的身後呢!”

“那黃雀要幹些什麼呢?”吳王插話說。

少年接着說:“那黃雀伸長脖子,正想把螳螂吃掉,卻不知道我的彈弓已對準了它,即將把它彈死。知了、螳螂和黃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它們的後面有禍患啊!”

吳王這時才理解到,原來這少年是在規勸自己不要貿然出兵攻打楚國,以免造成禍患。於是,他下令停止出兵。

螳螂捕蟬故事10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典故出自《說苑·正諫》(卷九)。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都想不斷擴充自己的疆域,增強實力,因此經常發生戰爭。戰爭勞民傷財,往往兩敗俱傷。一些頭腦清醒的大臣,對侵略性的戰爭,持冷靜的態度,或直言相諫,或巧妙隱諭,以此制止危害巨大的戰爭。

一次昊王準備攻打楚國。他想到這個計劃一定會有不少大臣反對,於是在朝廷上嚴肅地對羣臣說:“誰要對我攻打楚國有意見,我就讓他去死!”羣臣都瞭解吳王的脾氣,他說到做到。雖然不少大臣都知這次攻打楚國對吳國很不利,但一想到勸諫不成反遭殺身之禍,於是皆緘默不語。

昊王在積極準備打仗,羣臣心急如焚。吳王的名叫少孺子的近侍看到這情形,心裏也異常着急。想前去直言勸諫吳王不要伐楚,但又怕勸不成。伐楚的時間越來越迫近。少孺子整天整眉深思。果然,急中生智。

一天早朝,吳王發現他的侍臣少孺子渾身都溼滾流的,心裏挺奇怪,便問他:“早上你幹什麼去了,怎麼弄得全身上下都溼廠呢?”少孺子趕緊回答說:“我早早起來,帶了彈弓,在後花園散步閒逛,想打只鳥什麼的。我走着走着,發現廠一件讓我不能忘懷的事情。”昊王插話說:“什麼事讓你不能忘懷,說說聽。”少孺子接着說:“我看見一隻蟬在樹上淒厲地鳴叫,喝着露水。可這蟬怎麼知道,有一隻蟆螂這時正在下邊悄悄地向上爬,緊緊地盯着它,想作爲一頓美餐呢!再細看那蟆螂,屈着身子,張伸着足爪,一步一步接近了蟬。可是,蝗螂又怎麼知道,這時正有一隻黃雀隱藏在離它不遠的一根樹枝上,兩眼死死盯着蟆螂,準備振翅飛起啄那專心專意向前爬的蟆螂!黃雀呢,伸着脖子心想那蟆螂一定跑不了了,也來頓美餐。可黃雀哪裏會想到,這時有人正用彈弓瞄準它,它的生命就要結束了!哎,這三個小東西,都是隻顧前,不思後,它們的處境真是太危險了啊!大王,您看,這事多麼精彩,這場面多麼令人難以忘懷呀!我站的時間長了,讓露水把衣服都打溼了。”

吳王一邊聽,一邊思索,聽完這番話,恍然大悟,蟠然警醒,這時也明白廠少孺子的一番苦心。吳王哈哈大笑着,一手指着少孺子,說:“你這個聰明鬼,小滑頭,竟把我說活了,攻打楚國的事就停了吧。”滿朝文武大臣,奔走相告,吳王在朝廷上又正式宣佈:“伐楚的計劃作罷。”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典故概括出來的。兒千年來,人們一直沿用這個成語,用以比喻做事情只圖眼前利益,不知(不考慮)禍害就在後面。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