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後感追風箏的人

讀後感追風箏的人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讀後感追風箏的人嗎?你閱讀過《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嗎?閱讀過後有何感想,有沒有很感動呢?有沒有想說的讀後感,那你想知道讀後感追風箏的人嗎?那接下來由我來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後感追風箏的人
讀後感追風箏的人1

“時間很貪婪——有時候,它會獨自吞噬所有的細節。”對於這句話,我是承認的。自看完這本書至今,時隔幾個月,對於書中的一些細節已是模糊,但我卻無法消除它留下的某種情緒。或許,不會輕易被時間帶走的,纔是最最珍貴的。

我一直在琢磨,《追風箏的人》給我留下的究竟是一種怎樣複雜的情緒——是惋惜?是感動?亦或是欣喜?無解。我想,心境不同,感受便難相似;視角不同,情緒也會有差。爲你,我彷彿有千千萬萬種情緒。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爲一件事情糾結,這種茫然的情節似乎在善意提醒着我——只要青春依舊,誰都可以迷茫。迷茫貌似成了青春的代名詞,我也彷彿順理成章地拿它當作藉口,以至於做了一些當時感覺起來超級神聖、而後並不被人甚至是自己認可的抉擇,我慣性似的天真以爲自己可以,好像有着一種與生俱來的天然的自信,卻少了一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勇氣,我甚至都不敢付出,這是一種怎樣的怯懦!於是,我便找來一大堆理由讓自己釋懷,以讓我覺得即便我得不到那種結果,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現實終究太過骨感。每當夜深人靜,所有我說過敷衍的話便一遍一遍迴盪耳邊,彷彿在強調我那不可原諒的脆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負罪感被體驗到“刻骨銘心”的程度,當然,我無比慶幸我還有感覺,因爲,麻木,纔是最大的悲哀,不是嗎?拉辛汗曾在阿米爾爲自己的過錯無比懊惱自責時,告訴他:“沒有良心、沒有美德的人不會痛苦。”我感到來自這世界深深的暖意,原來,過錯,是可以被原諒的,儘管我知道這不是終結,那真正的終結是什麼呢?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好像,這是阿米爾給我的答案。是的,我正以不同的形式經歷着阿米爾所經歷過的那一些,好像印證了一句話:所有的過錯,都是同一個本質以不同的故事演繹着。只是我比他慶幸,我有機會讀到他的結局,聽到他最深處自我救贖的.聲音,於是,我便記住了它。在“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之前,爭取轉化掉那些“罪惡”,我總相信有種東西叫奇蹟,可以用來代替好像已成定局的“罪惡”。

除了作爲晚輩,借鑑他的箴言之外,作爲觀衆的我對阿米爾也有着別樣的情感。我羨慕他,羨慕他有阿桑,有拉辛汗。我羨慕阿桑對他的義無反顧,對他的承諾:“爲你,千千萬萬遍。”羨慕拉辛汗對他的始終如一,給他最大的安慰。我又是那麼討厭他,討厭他的懦弱、自私和無情,討厭他傷害阿桑…突然,我害怕起阿米爾來,我驚奇地發現我居然能感同身受,無奈與不知所措,我不單單是他的觀衆,我已經走進了角色,我說我討厭他,我有什麼權利討厭他?我們是那麼相似的一類人,一類軟弱到不能眷顧甚至無情傷害愛自己和自己所愛之人的人,不是嗎?他負了阿桑,而我,卻正在辜負我的那羣朋友和家人。還好他覺悟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時候做過一些讓自己今後感到羞愧的事,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隨自己一生,讓你只能低着頭去看它。可是時光不會掉頭,自己盡力地彌補,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拯救呢?”至於我,是的,我試着覺悟他的覺悟。上帝他老人家還真偷偷地給我留了一扇窗,在嘗試“覺悟”的明瞭:我還有機會去彌補,即坦然地承擔我應盡的責任,這,纔是真正的解脫。原來自我救贖最好的狀態便是心安地竭盡所能。至於最後的結局,我想借用徐志摩對待愛情的觀點來對待: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爲了某個決定而忘了自己,不求完滿,不求驚喜,甚至不求有結果,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有過那麼一次義無反顧的任性和真誠。

人生總充斥着驚奇,我常這樣說。爲自己的事,我已憂愁了許久,難以釋懷,卻在“回憶”《追風箏的人》時,得到解脫,何等幸運!以前,我認爲,讀書可以讓人的“經歷”變得豐富,我可以像一位老者,看着書中的事物肆意發展而泰然自若,若稍加評論,便是極好;此刻,我發覺,原來讀書真的可以讓人的經歷變得豐富,我需要像個小孩,跑入書中,走進角色,細細感受這一路的風雨陽光。如果恰逢男主得閒,我還可以一把篡奪女主的身份,陪他把世界觀盡,還自己一個別樣的世界觀。

《追風箏的人》是本美好的書,裏面有太多愧寶。例如,我不懂阿富汗人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我能看到的太表面,我的已有經歷不支持我理解更深層次的東西,再次細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嗎?

覺着讀後感走近尾聲,《追風箏的人》的情節還在縈繞,心血來潮的我突然構建起書中的某個場景,我望向長空那一隻只被想象出來的風箏……驚覺:每個人都有一顆善於仰望天空的心。是否你的心中也有一個風箏?如果有,那麼,無論它意味着什麼,每當風箏起飛之際,讓我們勇敢地追,爲人,爲己。阿桑的陪伴依舊:爲你,千千萬萬遍。

讀後感追風箏的人2

花了三天時間看完,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跌宕起伏,有種讓人不斷想讀下去的魔力。作者很擅長採用伏筆,故事中的很多情節前後都有聯繫和暗示,用心讀會發現。讀的過程很像破案的過程,不由自主跟着作者絲絲入扣的筆觸展開一場奇妙的人生之旅。

在看此書之前,我對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印象只停留在“戰爭”和“壞人”這個層面,對它的歷史和政治也沒什麼興趣,但看完此書,不禁激起我對戰亂國百姓的同情,對哈森一出生就註定悲慘命運的憐憫之心。

要我說,此書的主人公是哈森,他象徵着人性中最美最善的那部分,他的忠誠、勇敢、善良、正直是他最寶貴的財富,最貧窮的哈森不正是最富有的人嗎?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讓多少人動容!

讀後感追風箏的人3

因爲人生經歷的迥異,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追求。不斷的追尋是爲了不致讓人生留下遺憾,是對自我的救贖。

讀畢《追風箏的人》,給予我的更多是一種震撼,無關乎社會,更多的是人性的錘鍊。一份隱藏的陰霾,無法言喻的心靈體驗。追尋的人生財富,其實是我們曾經觸手可及的,但是那時意識不到它的珍貴之處。因爲心靈除了展現給世人看到的一面,還有自己也無法看清的角落,那裏隱藏了人之初的本質。不斷上演的人生情節,有的爲之蒙上灰層,有的爲之洗滌污垢。因爲遺憾、確實的美麗,人生纔有了紀念的價值。

一路成長的歷程,一路追尋的困頓。

每個人都是準風箏的人。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然而追尋之物卻發生了質變。我說不清楚這個度是在哪兒,只是有幾絲惋惜。

只是希望我們將知道風箏所落之處,花費畢生而求得之物。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