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壓歲錢的來歷

關於壓歲錢的來歷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爲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所以每到春節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要給孩子們一些零用錢,稱爲"壓歲錢",是希望用這些零用錢換來平安吉祥

關於壓歲錢的來歷
壓歲錢的來歷1

壓歲錢的來歷:

“壓歲錢”的習bai俗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但“壓歲錢”最初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在身上的裝飾品,目的也不是祈福,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

每到傳統節日春節,長輩往往會給晚輩一些“壓歲錢”,希望晚輩們在新的一年中大吉大利,健康平安。“壓歲錢”的習俗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但“壓歲錢”最初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在身上的.裝飾品,目的也不是祈福,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中國的漢代,它最初的名字叫作“壓勝錢”,也稱“大壓勝錢”。這種錢幣不是用來流通的,也不能當錢花,而是一種用來觀賞的、可以佩戴的錢幣形狀的裝飾品。

“壓歲錢”正面一般鑄有吉祥用語,如“天下太平”、“四季平安”、“千秋萬歲”、“去殃除兇”、“百毒不侵”等字;背面則鑄有各種民間瑞獸祥鳥的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蝙蝠、鹿等。

擴展資料:

當時,人們對“壓歲錢”有一種美好的寄託,這源於一則民間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叫“祟”,專門在大年三十夜裏出來活動,偷偷地潛入百姓家中,去摸熟睡孩子的頭。

凡是被“祟”摸過頭的孩子,就會頭痛發熱,最後變成傻子。於是,家家三十晚上都點着燈徹夜不睡,謂之“守祟”。

有一對老夫婦老來得子,視若寶貝,三十晚上怕“祟”來傷害孩子,便拿出8枚銅錢給孩子玩,孩子玩累後就把8枚銅錢放在枕邊後睡去。半夜,一陣陰風過後,“祟”潛入老夫妻家中,吹滅燭火,伸手去摸孩子的頭,結果枕邊突然迸發出8道閃光,把“祟”嚇得奪門而逃。

此事不脛而走,人們便認爲那8枚銅錢乃是八仙化身來保護孩子的,因“祟”與“歲”同音,後來人們便將“守祟”稱爲“守歲”,並在大年三十晚上給孩子一些銅錢,以祈求平安。

宋元時期,過春節時,長輩都會給小孩一些銅錢,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這種風俗一直盛傳不衰。明清時,“壓歲錢”纔有了正式的名字,清代典籍《燕京歲時記》中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因銅錢是線串的,所以古時民間也稱“壓歲錢”爲“串線”。晚輩們將長輩賞賜的“壓歲錢”像玉佩一樣佩戴在身上成爲一種裝飾品,以用來辟邪保平安,也表示對長輩的一種尊重。

隨着社會的發展,“壓歲錢”逐步向“錢”上過渡。民國時期,壓歲錢的配飾、辟邪功能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代之以真正的貨幣,變成了大年三十“壓歲”時,長輩發給晚輩的“福利錢”:紅紙包上一百文銅錢,寓意“長命百歲”;包上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

“壓歲錢”不再佩戴,而真正用於貨幣流通,擔負起了“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昇”等現實功用。近現代,紙幣逐漸取代了金屬貨幣,“壓歲錢”才真正成了今天我們眼中的“壓歲錢”。

壓歲錢的來歷2

春節的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爲“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