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觀荷聽雨入畫來

觀荷聽雨入畫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觀荷聽雨入畫來,每個人心裏都寄託着對美麗田園的嚮往,對故鄉的懷念,又是荷花的季節,池塘裏都是荷花的影子,下面小編整理了觀荷聽雨入畫來,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觀荷聽雨入畫來1

每個人心中都住着一個村莊,她寄託着我們對故鄉的懷念,寄託着我們對美麗田園的嚮往。

初到郝堂村,正是秋老虎開始肆虐的八月下旬,天氣悶熱,但村東的荷塘,早已聚滿了觀荷的人們。大家或三五成羣,安步當車,說說笑笑。或騎着觀光自行車,伴着叮叮噹噹的鈴聲,悠然愜意。這是一片荷的海洋,一個荷塘連着一個荷塘,包圍了半個村子。荷塘面積很大,號稱百畝荷塘,荷塘間有小路,可以步入荷花深處。

放眼這一塘塘田田碧葉,真可謂“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這裏的荷很高,突出水面足有一米,象一羣羣身材高挑的少女,亭亭玉立,爭奇鬥豔,洋溢着青春的氣息。這裏的荷很密,溢滿了整個池塘,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用在這裏可謂恰如其分。這裏的荷葉好大啊,個個大過鍋蓋,如飄搖的冠蓋,覆蓋了整個水面。荷葉上是一層油膜,有人將水灑在荷葉上,它立即凝成了一顆顆圓溜溜的水珠,在荷葉上調皮地滾來滾去。“水上一隻鈴,搖搖沒聲音,仔細看一看,滿臉大眼睛。”這裏的蓮蓬好可愛啊,它穿着碧綠的蓬蓬裙,像花灑,彷彿可以噴出清涼的水;又像鈴鐺,彷彿能聽見清脆悅耳的歌聲;還像電話筒,彷彿可以聽見婉轉動聽的鳥啼聲。這裏的荷花好美啊,或白或紅,或粉或紫,在滿目的荷葉襯托之下,個個光彩奪目。有的含苞待放,象青春少女,身段窈窕,滿面含羞,清麗脫俗。有的已經盛開,大大方方,成熟嫵媚,風姿綽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對荷花純潔無暇的讚譽。正是這孤傲高潔的荷花,與寬大平和的葉,一脈相承的莖,深扎淤泥的根,點、線、面巧妙組合,形成了一幅幅絕美的畫卷。

觀荷聽雨入畫來

村子西南,水壩攔起的是一池淨水,水映青山,波瀾不驚,安閒靜謐。流水緩緩漫堤而下,自南向北流去。村子南邊,是一棟紅白相間的二層小樓,這裏是郝堂村圖書館和葉楠白樺文學館,葉楠、白樺是郝堂人,是《甲午風雲》、《山間鈴響馬幫來》等著名作品的作者,對郝堂村不由得肅然起敬。綠樹掩映之中,一棟建築引人注目,它有十五六長,三四米寬,四面都是透明落地玻璃,名曰岸芷軒,她取名自《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是由臺灣著名建築師謝英俊在2013年設計建造的,秉承生態環保的理念,採用輕質鋼架,採用木材泥土,蘆葦這些農村隨處可見的材料做成。這裏是村民、遊客讀書、品茶的地方,屋內顯眼處,是一幅“免費喝茶,茶費隨心”的熱情條幅,坐在這裏,四面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捧一本好書,品一壺好茶,打發好時光,該是多麼醉人的享受啊。漫步走進郝堂村,第一眼的印象並不驚豔,但細細品味,卻卻似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她沒有高樓大廈的現代感,卻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文化積澱,一種不流媚俗的獨特氣息。走在這裏,如走進一幅幅優美的鄉村畫卷:乾淨整潔的村街,一幢幢古樸的農家小院,青磚石瓦、土坯小屋。古樹、青草、野花,磨盤、水車、溪流,古色古香,相映成趣。信步而行,這邊是信陽毛尖的評品中心,品位高雅,可以慢品茶滋味,回味好時光。那邊是一位畫家的工作室,名“行餘堂”,一幅對聯頗有意味:“物能捨棄方爲主,理悟虛空即是禪”,想這一位室主人也必是一位了悟人生的世外高人。蓮花藝術中心門前寫着:“蓮花世界,我回吾心,精妙源起,剎那花開”,荷花又名蓮花,在這蓮花的世界研究蓮花,想必會有更多的開悟吧!

我們居住的農家別具匠心,在二樓陽臺搭起了篷子,拉起了彩燈,擺兩張桌子,營造出一個溫馨的小環境。晚飯時下起了大雨,大雨順檐而下,如一片雨簾,隨雨而至的是風的清涼,聽着嘩嘩的雨聲,心中感到的反而是一片安靜,一切的煩燥與不安似乎都被雨阻隔,隨風而逝。想着郝堂村的荷塘,和那一棟棟獨具個性的民居,就如一幅幅水墨山水畫,有幸置身其中,一不小心也成了畫中人,不由得臉上露出了微笑。

觀荷聽雨入畫來2

第一次去黟縣碧山拜訪豬欄酒吧時,是清冷的秋雨;這一次再訪徽州,全程都是雨,斷斷續續,轟轟烈烈。雖然不乏狼狽的時刻,卻讓人討厭不起來。

所有典型的徽派建築都是高牆小窗圍攏一個方方正正的天井,求的是一個“四水歸堂”,雨水在徽州人看來,是大善,是財氣,是運勢。於我,水是徽州最詩意的一筆註腳,建築也好、風物也罷,都因着雨水而豐潤清麗了起來。見識過雨中氤氳的徽州,纔會真正懂得徽州的美。

坐落在呈坎古鎮旁的澍(shù)德堂是此行最大的驚喜,她與水有關,與徽州老宅有關,更與古鎮有關。幾個無甚驚喜的標籤堆在一起,卻呈現出了最出乎意料的作品。

澍德堂這三個字,有歷史,更有故事。主人蘇女士祖上的名號在這裏繼續延用。“澍”字本爲及時雨,與“德”相得益彰,傳承意義非同一般。

蘇女士低調,她的民宿也是。呈坎在徽州那麼多古鎮中相對而言也比較靜美,澍德堂的大門更在古鎮入口毫不起眼的一扇木門之後,不顯山,不露水。進了大門,才發現裏面別有洞天。

澍德堂佔據荷塘一隅,數十幢宅子連城一片。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一側是古樸淡雅的建築,一側是碧綠的蓮葉。

觀荷聽雨入畫來 第2張

無論是在長廊、前臺、餐廳、茶室或是任何一個角落,門窗成框,圈出的都是滿目別緻的風景。

徽州老宅遠觀之美人人皆知,但徽商多信“暗室生財”,他們的宅院內部往往潮溼陰暗,雖有濃郁的當地風情,卻不適合現在人居住。

爲了提高舒適性,蘇女士和設計師在房間內部花了極大的精力。簡約的傢俱、清淺的色調,這樣亮堂、淡雅的房間在徽州老宅裏確實非常難得。

十六間客房各不相同,大牀、雙牀齊備,也有更私密的獨門獨院單臥別墅,二居小院則是全家出行時的最佳選擇。“靜思”、“時雨”、“觀荷”、“夢溪”、“拂柳”,連名字都各個詩意動聽。

在保留老宅格局的基礎上,如何巧妙地利用空間是一個大學問。澍德堂的房間寬敞、舒服。尤其是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一進去就讓人想無事慵懶地待在裏面,風景和房間相得益彰,也讓人呆得住。

如果還是更偏愛公共空間,除了餐廳以外,澍德堂還有多處可以小坐的地方,長廊裏,大樹下,大都面對着荷塘。

雨天,對岸的古鎮也沒什麼遊客,隔着荷塘看到的還是水墨畫般的建築和遠山上飄渺的煙霧。聽着雨聲捧一杯茶,內心特別平靜寧和。

來時有人接,走時有人送,還都是溫柔漂亮的姑娘。看我打着一把小傘快遮不住風雨飄搖的樣子,遞來澍德堂的傘,輕聲細語地說一句“用這把吧,這把比較大”。

澍德堂的精髓在於荷塘,白天、夜晚、晴時、雨時皆美,每走兩步角度微變也有不同的'感受。說來也怪,我們去的時候也只有靠着澍德堂的這一邊纔有些許花苞露頭。待滿塘荷花盛開的時候,場面該有多壯麗。

觀荷聽雨入畫來3

來到荷塘,看到的是滿池殘荷。陽光下,綠水中,枯黃的荷葉下孤零零地立着幾根“光桿兒”, 一碰就斷。湖水中漂浮着幾片枯黃的葉子,發出一陣陣“嘩嘩”聲。殘荷已經快將失去它短暫的生命……

殘荷,走過了蓬蓬勃勃的青年,走過了葉茂花盛的中年,立秋過後,池中的荷彷彿一夜之間走進了暮暮老年,失去光澤的葉子如老農的肌膚一般粗糙。夕陽餘暉之中,老荷枯枝如鐵,殘葉似旗,在寒水中呈現出多姿的水墨畫面。它們相攜而立,或躬身水中,此時的荷,香消玉殞,露冷蓮房,已沒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嬌娜,也沒有了“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燦爛,莖也瘦了,脆弱了,終於萎縮成了眼前的樣子,頭低若眠。

觀荷聽雨入畫來 第3張

殘荷雖殘,仍有花香。殘荷頂上,那鮮豔耀眼的蓮花,好像一個個小仙女,翩翩起舞。微風吹過,帶來一陣陣撲鼻的花香,沁人心脾。荷自古是聖潔和高貴的象徵,被歷代文人墨客所爭相描繪和吟誦。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殘荷之上,長着綠油油的蓮蓬,像一盞盞倒立的吊燈,又像一個個綠色的小蘑菇.

蓮蓬之中,長着許多“小包”,上頭有刺;蓮葉下,有着白白的蓮藕,象武術中的雙節棍。我曾在菜市場看到過蓮藕,中間粗,兩頭細,上面還有一些須,摸上去毛絨絨的。

“映日荷花,亭亭荷葉,綠油油的蓮蓬和白白的藕是四位一體的,藕就是蓮葉的根。”媽媽對我說。殘荷雖殘但志不殘,即使只剩下了幾片枯黃的葉子,仍有花香。殘荷雖然生命短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卻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奉獻了自己,也創造了奇蹟!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