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高中讀後感1000字大全10篇

高中讀後感1000字大全10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中讀後感1000字大全,讀後感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可以多角度地看一本書,閱讀能夠積澱思想的厚度,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思想,閱讀是旱季的春雨,現在爲大家提供高中讀後感1000字大全。

高中讀後感1000字大全10篇

高中讀後感1000字1

高中讀後感1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

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象話。”——《麥田守望者》

這本書我也是一口氣突擊完的。

但是實際上讀完之後我有些失望,我本以爲,書的作者同我一樣有着深深的救世情結,嘗試種種方法,但實際上,除了上面引用的一段之外,並沒有體現出太多的“救世”理念。

對於書中的“我”,有一些可取性,比如“不跟不愛的人上牀”,以及“對小朋友很有愛心”

但是很明顯,“我”並不是一個很能同周圍的人、同社會保持和諧關係的人。

他覺得很多人、很多事情“非常虛僞”於是很不屑。

其實我覺得該書的中心思想(對不起,小學語文課養成的歸納中心思想的習慣)句並不是僅僅上面那句,而是包括那句說“我”是個追求得不到東西的人,有時候估計自己得不到於是就沒去努力。

總的來說,本書瀰漫着一股悲觀情緒,讓人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光明的未來,苦悶正如毒癮一樣揮之不去。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出現過好幾位“我”的老師,不過這些老師多數乏善可陳,比較不靠普,就連“我”最信任的老師也有Gay的嫌疑。

我覺得這些老師是有所指代的,老師本應作爲社會的教育者,但是他們自己的不良導致了教出來的學生是那個樣子,作者無疑對於社會的教育制度也是帶着批判的眼光的。

《麥田守望者》是一曲歇斯底里的救世主義者的絕望悲歌。

高中讀後感2

今年暑假我有翻開我的書櫃,又讀完了愛新覺羅·溥儀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儀先生的一生充滿了不平凡的色彩,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這一生的特別歷史,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的歷史。這裏面,有鬧劇,有悲哀,有疑懼,有希望。

1906年,溥儀出生於北京,1908年慈禧臨死前選擇了溥儀繼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話,改變了溥儀的一生。1911年清帝溥儀遜位,從此,清室的復辟鬧劇便一幕幕的開始上演了。先是張勳帶着辮子軍幫助溥儀復辟,然而沒做幾天皇帝的溥儀就又退位了。

溥儀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年的僞滿洲國,稱帝爲康德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於1932年初在長春(當時稱爲新京)任滿洲國執政,後於1934年初稱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溥儀作爲僞滿戰犯被關押於前蘇聯,五年後回國進行改造,十年後得到國家特赦,任職於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1967年,病逝於北京。宣統皇帝,大清遜帝,僞滿執政,康德皇帝,戰犯,普通公民,這些字眼寫照了溥儀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通過利用溥儀強烈恢復祖業的願望,以溥儀爲扶植對象建立了僞滿,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對東北的統治,這十四年,能活過來的人本身就是個奇蹟。溥儀在答應日本出任僞滿執政時,也許他忘了,日本人並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爲了一箇中國人的皇位而忙活,他們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當溥儀明白一切以後,日本人已經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這個執政和皇帝無非是個幌子而已。

日本人給溥儀戴上了一頂繁華的皇冠,然而這頂皇冠繁華的背後卻是一個緊箍咒。僞滿十四年,溥儀幾乎沒有任何的權利,他不僅毀了自己,更毀了整個滿洲。日本就這樣以東三省和臺灣省爲跳板,對中國開始了大肆侵略。

僞滿十四年的歷史,是悲哀的。由於清室宗廟受到孫殿英軍閥可恥的盜墓行爲以及其他的種種原因,激起了溥儀恢復帝業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又恰恰是跟那個時代所背離的,正如楊天石先生所說:“歷史是從專制走向民主的”,這個願望不會實現,也不可能實現。被這個願望衝昏了頭腦的溥儀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設計的圈套,而這個圈套在我們今天看來,其用意是多麼的明顯,多麼的可恥。或許只要稍作思考,順應歷史潮流,拒絕日本侵略者的邀請,這十四年的血淚史就不會發生了。

作爲個人,我尊重溥儀先生在改造後爲國家做出的貢獻,溥儀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一書本身就是對國家和歷史的貢獻,使讀者更加清晰的瞭解當時的中國。

歷史,給了我們教訓!我們必須謹記,任何事物都是向前發展的。

高中讀後感3

那是第一次看到草原,無邊無際,青綠渲染了整個大地,暗黃的馬道上不時有肥壯的馬兒飛奔而過。這晴空萬里下洋溢着靜美,卻讓我找出了一份激昂。

縱馬奔馳在黃色的土道上,望着悠悠的白雲,腦袋裏卻浮出了狼的影子。放眼四周,幻想着這裏曾蟄伏着的狼的身影:灰色的毛和剛健的身軀壓低了,隱匿在叢中,用十萬的耐力與羊兒們的警惕對抗,腦子裏也許還盤算着絕妙的計謀,泛着幽光的眼睛毫不放鬆地盯着羊羣----這是讀《狼圖騰》時,腦海裏浮現的場景。此刻,它卻出現在我的思緒中揮之不去。

《狼圖騰》中,主人公陳陣養的那隻小狼與那用“絕計”突襲羊羣的狼在我心中同樣是那麼神聖而令人琢磨不透。我敬佩它們對自由的理解與渴望,對環境的適應力,敬佩它們的團結、親情、桀驁不馴,更令我敬佩的是狼驚人的計謀,兇悍、頑強,它們永不寄人籬下,永不屈從的性格,骨子裏透着的原始的狂野。這性格,這原始,都從小狼那小小的身軀與銳利的目光中散發出來,令我折服於它。

讀着《狼圖騰》,就如與狼打交道,有誰不會產生敬重之情?是的,正因爲如此,古時候的蒙古人才把狼作爲圖騰,像神般尊敬。於是,狼造就了成吉思汗那樣的草原領袖,造就了蒙古馬的彪悍與精壯,造就了那所向披靡的蒙古大軍……

《狼圖騰》第十四章中,陳陣對着那在馬杆上迎風飛展的狼皮時,禁不住想起鑲金狼頭的蒙古軍旗:“……在狼旗下衝鋒陷陣的草原騎兵,全身一定都奔騰着草原狼的血液,帶着從狼那裏學來的勇猛,兇悍和智慧征戰世界……”歷史上,突厥騎兵憑着自身的狼性,在被逐出中原後打出了一片新天地,突厥的騎兵有如狼羣一般,席捲了東羅馬首都君士坦相堡,攻下了古埃及,統一了中亞細亞,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這是什麼?這是“狼”!

同爲狼,《亮劍》中李雲龍也有一番理解:“……我們是狼,是一羣嗷嗷叫的狼!遇敵必亮劍!亮劍必制勝!”這何嘗不是狼性的又一種詮釋?李雲龍的狼性,是遇到強者不畏懼,勇於亮出劍來且帶着必勝之心的性格。

如同草原狼結羣圍攻,謀劃出必勝奇招,它們會積蓄力量,從不畏懼有比它們更強的對手。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爲一座山,一座嶺!是的,面對人類的追殺,狼從未俯首認輸,強烈的求生欲讓它們把生死追逐演繹得如此可歌可泣!可是,哪個獵手看到了狼倒下時,眼裏的那份不甘與仇恨?這讓我萌生一句話:狼死,狼魂不死!

細細品讀姜戎帶給我們對於狼的重新認識與思考,原來,狼的性格並不如一般人認爲的兇殘,也無獅虎般的健壯,狼之神,狼之魂,是如騰格里般的純淨與神聖。《狼圖騰》中,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高超戰術,以及對天、地形的利用,無不凝聚了狼的智慧,這些智慧把世界改造成如今此貌!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又讓它們更團結一致。狼同時還守衛着草原。

可以說,沒有狼,也許整個世界都會不一樣。而如今,狼的精神在自然與人文中,處於何許位置呢?顯然,聽慣了《小紅帽》的我們,也許會越來越淡忘了它,只餘農耕民族中,龍圖騰了吧?

讀着《狼圖騰》,我彷彿看見蜇伏在草原上盯着羊羣的狼,希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能有一雙狼的眼睛!

高中讀後感4

我一直覺得書的魅力在於它於總能在優美的文字中教人求真,與人爲善,發現美好。每個人在閱讀世界中都會遇到自己的良師益友,或淺談,或深交,或碰撞……

同樣我們人生不總是陽光明媚,也一定碰見陰霾,甚至遇到過心靈的打擊,卻苦苦找不到心理“診療室”,有的人在這種挫折中一蹶不振,但是如果換作是我,我一定會將挫折與磨難捧起來細細看,彷彿來到另一個天地,將苦難琢磨消化吸收,能做到這樣的原因是我遇見了一本好書——林清玄的《以美爲光》,我沉浸在書中一個個簡單而又清新的小故事裏,將它作爲我的心靈診療室真是再好不過了。感謝林大師的文字爲我帶來了一次次心靈上的洗禮。

衆所周知,林清玄筆下的文字都散發着淡雅樸素的散文清香,但寫這種短小精悍的故事還是第一次。它就像一本散發着糖果香的童話故事書,書中以我們熟悉的形象展開描述:如狡猾聰明的狐狸,傻愣愣的山羊,守財如命的窮人,肆意揮霍金錢的富人……這些形象在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神采奕奕,讀起來不會讓人心生厭倦,反而像一首委婉動聽的圓舞曲,源遠流長……

現在這個時代,正是超越自我的進步時代,作爲下一代的棟樑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父母的殷殷盼望下成長的呢?談起自己的孩子都是在比學習好,比誰的孩子優秀,有前途。但在本書的《獵人的三隻獵物》一文中,作者轉換一個觀察角度,讓我們去探討孩子眼中的父母又是如何呢?這篇文章恰好寫到了當代社會最值得引人深思的問題中,如果碰到一位十分“謙虛”的父親,結果會是怎樣呢?他將自己兩個美麗動人的女兒說成"質陋貌醜,不足掛齒",後來又因爲他的“謙虛”讓他的兒嫁給了一個粗魯的莊稼漢,如果一味地貶抑自己來討好別人,那麼,做他的女兒也太可憐了吧!實際上,上面所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並不陌生,而林清玄先生正是把它們濃縮成了一個個有趣動人的小故事並含蓄地表達其中的道理。

當然,林清玄在談論人性時也毫不介意。你可能從未幻想過,一個叫“舒服國”的地方吧?那裏的人們天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好不快活,天天無所事事,不用勞動。但是我想,“舒服國”裏的人,時間一久肯定會有煩惱的,因爲他們沒有期待,沒有未來,沒有改變,更沒有失敗和考驗,又怎麼能談得上享受生活的幸福感呢?

這些短小精焊的故事,讀起來讓人慾罷不能,這本引人深思熟慮的書會帶我們從生活中尋找到一些解決你迷惑人生的答案。在未來的日子裏,總有一些大風大浪會阻擋我們前行,但是有了這本書的陪伴,我會在人生路上更加勇敢向前,成就一個更美麗、更自信的自己,願這一米陽光,溫暖你我,照亮前路!

高中讀後感5

這本書我是第一次聽說,我平時很少讀童話故事,小時候也接觸的不多,盡看動畫片了,所以我的童話知識幾乎全部來源於動畫片。按你的吩咐我看了小王子。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的童話世界,就是小王子再來地球前周遊過的世界塑造的很不合理,雖然是童話,但是起碼是應該建立在一定合理性基礎上的,因爲人們很容易會對這世界結構和本質提出很多疑問。比如小王子住在地球外的太陽系中的一個小行星上,自己住的地方小的只能夠容納三個小火山和一朵花,那他如何吃飯,如何掌握語言的,如何穿梭於不同的星球之間呢,他是怎麼誕生的?還有他周遊過的那些星球,爲什麼總是一個人,他們來自哪,他們的穿着怎麼來的,他們怎樣呼吸,是否會死掉?

當然這些問題本身就不值得探討的,整部書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它所包含的寓言以及關於它對沉陷於俗務和繁忙之中的人的嘲諷。

小王子實際上是作者觀察世界一個的視角,他通過賦予小王子純潔的品質與智慧,將他所接觸的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的虛無一面以一種冰冷的方式揭示出來,從而讓讀者能看到日常生活中熟視無睹的無意識的強制力量和背後的冷酷與虛無,這一冰冷的方式就是把這些處於不同生活的人單獨的擱置於一個互相無聯繫的地方。

首先,小王子踏上的星球裏面住着一個國王,這實際上是政治權利的象徵,而那個整天數星星指的是狹隘自私,貪婪的商人。地理學家指的可能是我這一類人,整天就知道胡思亂想些脫離實際的東西,然後醉心於某種知識或語言上的虛榮。而那個電燈者則是社會中樸實勤奮的勞動人民。

小王子本人是一個有很意思的人物,他是一個孩子,有着未被現實世界的醜陋東西玷污的純美心靈和想要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與好奇心,但也正是他的`這些特性使他憂慮不安,因爲他對真理堅毅的探索精神與這荒謬的世界存在着無法消除的矛盾,這世界不存在他想要的答案,這也是他死去的原因。他的死是對這個骯髒醜陋的世界的拒絕。

我覺得這本書的主旨就是作者所倡導的愛與寬容,因爲只有愛才能夠拉進與小王子的距離,與他交流。這個作者叫聖·埃克蘇佩利,他是一名飛行員,1939便投身於反法西斯的鬥爭中,後來死於一次飛行任務。

這是我全部的濃縮和精簡後的感想,可能過於簡單,但是我想到我會補充,還有如果你對我的語言風格不喜歡,我表示歉意。其實我最喜愛的一個章節就是小王子在和那朵話的對話,我總是從那朵花聯想到你。

我在某些地方和小王子這個人很相似,比如我們都活在憂傷中,但是我缺少的是小王子那種純潔而高貴的心靈。我並不自卑或者對自己不自信,我也沒有憤世忌俗,相反我一直深愛着這個世界,並且一向自視清高,只是憂鬱症不斷的挫敗着我的意志和自信,所以我纔看起來有些怯懦。

高中讀後感6

夏洛蒂勃朗----《簡愛》的作者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衆,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極其強烈的自尊心簡愛自幼父母雙亡,寄宿在舅媽的家裏,從小就受盡非人的折磨,被舅媽打罵,被舅媽的兒子欺負,但卻沒有還手之力,也許正是因爲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造就了她的堅韌和不屈。

她有着骨子裏的傲氣,即使面對着魔鬼般的舅媽也敢放下狠話,與她作對,這讓我十分佩服。一個弱女孩,手無縛雞之力,但在面對被欺凌的場景下,會勇敢地扞衛自己的尊嚴,爲自己辯駁,爲自己申訴,喊出自己的心聲,實在不容易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爲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爲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爲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爲之震撼,並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爲她深愛着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爲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x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簡?愛這位離經叛道的女性,雖然並不美麗,但富有挑戰和抗爭的個性,使她充滿了魅力。她聰明好學,自尊自愛,儘管社會地位卑微,她決不自甘墮落。

她認爲,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她爲爭取平等地位,爲維護自己獨立的人格,而抗爭、奮鬥。從很小的時候起,她便敢於向欺壓她的人反抗,哪怕因此而招致嚴懲,也不畏懼。她那不屈不撓,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使那些欺侮她的人膽戰心驚。讀這篇小說,真的是令我受益匪淺。簡愛只是一個貧窮的小女孩的身世,她身材矮小,長相不出衆,但是卻有着自己的尊嚴。她堅強、不屈,因爲人格而毅然放棄了真情,這是理智的選擇;她善良、純真,不因殘疾的愛人選擇放棄他,而是毅然決定與他一起生活,這是憾人肺腑的真情。她理智、她不屈、她善良、她堅強、她同時扞衛着自己的尊嚴和真愛,有着自己的人格和本性,她是一個平凡而不平凡的女性。從她的身上,我讀懂了人生。

高中讀後感7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坐在臺燈下一口氣看完了作家曹文軒着的《青銅葵花》。這是關於一個鄉村男孩青銅和一個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葵花跟隨父親到一個叫“大麥地”的小村莊去接受勞動改造,父親在一次寫生作畫的歸途中不幸淹死,葵花成了孤兒,這時大麥地最窮的一戶人家——青銅一家收養了葵花,他們倆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的呵護着葵花,幾乎爲她奉獻了一切:爲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爲了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許多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燈;爲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冰項鍊……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有快樂的生活着。可是在葵花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了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方向,幻想着葵花能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有一天這個啞巴居然大聲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冰項鍊”這個情節。“冰項鍊”說的是葵花在學校舞跳得很好,老師讓她在新年參加一個舞蹈節目,並建議她戴一條銀色項鍊。葵花是多麼希望自己能有一條漂亮的銀項鍊呀!可是青銅家太窮了,葵花回去只跟青銅說了這件事。青銅知道了,他決心一定要讓妹妹葵花成爲晚會上最漂亮的小女孩。冰天雪地裏晶瑩的冰珠讓青銅產生靈感,他用一根很結實的細線放在盤子上,然後用杯子舀一點水,把盤子端到外面,讓水滴滴在線上,瞬間就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小冰晶,青銅花了好長時間讓水一滴滴地滴在線上,終於,一串美麗無比的在陽光下耀眼的冰項鍊做成了。在那天晚上葵花快表演時,青銅拿出了冰項鍊,葵花驚喜萬分,整個晚上,葵花和她的冰項鍊成了人們注視的焦點。

透過書本,我好像看到了一個美麗無比、幸福無比的小姑娘,她快樂地唱着、跳着,她的哥哥——啞巴青銅在臺下一直爲她鼓掌,分享着葵花的快樂!我彷彿也跟着快樂起來。

我非常佩服青銅,他雖然是個啞巴,雖然沒有上過一天的學,但是他能仔細地觀察生活,運用智慧做出了一條美麗的冰項鍊。我想我們現在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更要勤於動腦、仔細觀察,讓自己每天都有一點點收穫一點點進步,將來我們纔有可能爲他人帶來快樂。

這個故事一直讓我感動的是,我從故事裏能體會出青銅一家給予葵花無私的愛。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對他人充滿愛心,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也許這就是作家曹文軒想讓我們明白的道理吧!

高中讀後感8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看到了一個堅持,勇敢的小女孩。感受到了她的幸福來之不易。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簡單的愛。

書中的簡愛是那樣真實,那樣樸素。也許是作者把自己經歷寫入書中吧!簡愛的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同的待遇。當她在舅母家被侮辱、打罵時,我想替她出口氣;當她在學校捱餓時,我想給她吃的;當她結婚時,我爲她高興;當她婚禮失敗,四處流浪,我想收留她,擔心她……她從不因爲自己的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在羅切斯特先生面目,相反,她認爲她不是僕人,而是和他們平等的。她想要的不多,只要一份簡單、樸素的愛,在婚禮失敗後,過了不久,羅切斯特先生雙目失明,簡愛不在躲藏,反而嫁給他,悉心照顧他。所以,她得到了自己的追求的那份簡單、樸素的愛。

而她的好朋友,海倫不幸患病去世。所以,簡那時也失去了唯一的好朋友。在孤兒院長大,當了老師,後來又去做了家教。

她的愛情是純潔高尚的,她對羅切斯特的財富不屑一顧,她之所以鍾情於他,就是因爲他能等待人,把她視作朋友,與她坦誠相見。對羅切斯特說來,簡愛猶如一般清新的風,使他精神爲之一振。

簡愛同情羅切斯特的不幸命運,認爲他的錯誤是客觀環境造成的。儘管他其貌不揚,後來有破產成了殘廢,但她看到的是他內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運,所以最終與他結婚。

簡愛是個不甘忍受社會壓迫、勇於追求個人幸福的女性。無論是她貧困底下的社會地位,還是她那漂泊無依的生活遭遇,都是當時英國下層人民生活真實寫照。

所以,簡愛克服了困難,贏得幸福。雖然羅切斯特失明,但是又好了起來。如果好不起來,簡成了他一輩子的眼睛。而且他們擁有了愛的結晶——他們的孩子。

簡愛是一個敢於去說服的女孩子。向她學習爲自己爭取需要的,爲自己抨擊不平等的。命運在自己的手中,就看自己怎樣過,怎樣努力有好未來。

我們自己貧苦、富裕、美貌、平庸,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要每天微笑着面對生活。不要有事沒事,拿自己未來開玩笑。

這部小說作者以細膩的筆法描寫了主人公之間的真摯愛情和自然風景,感情色彩豐富而強烈。這部優美、動人並帶有神祕色彩的小說,至今依然保持着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主人公爲反抗壓迫和社會偏見,極力爭取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爲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頑強鬥爭加以熱情歌頌。

《簡愛》結局是美好幸福的,人的苦短,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要學會自尊自愛,用你的愛去包容他人。

我對簡愛有着敬佩之情,因爲什麼事都打不倒她,敢於面對。正是這樣,她得到了幸福。我們也要學習她這種精神。

高中讀後感9

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裏埋。——題記

我讀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清高自傲的妙玉,柔弱多病的秦可卿,潑辣大方的王熙鳳,孤寂深宮的賈元春,聰敏能幹的賈探春,木愣呆傻的賈迎春,看破紅塵的賈惜春,落魄村莊的賈巧姐,大大咧咧的史湘雲,初嫁守寡的李紈,但她們的美麗才華都在歲月的沉澱中慢慢消逝,只有薛寶釵的唯美高貴依然在我心中傳來空靈的迴響。

暗自祝福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美好姻緣的人,多多少少對斷送了這份愛情的薛寶釵有些怨恨。但我看見的是一個背對陽光的薛寶釵。

也許她是有城府的女子。書中寫她“挑賈母愛看的幾齣熱鬧的戲點,賈母見了,更是喜歡。”可是,我讚賞她懂得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爲人處事是一門哲學,那麼薛寶釵可是小小年紀便精通這門哲學的。元春省親時發下來的燈謎,即使她覺得並無什麼新奇,嘴上也止不住的誇讚燈謎新穎精巧。有城府又怎樣,我喜歡的便是她那恰到好處的城府。

也許她是個可憐而樸素的女子。就算貴爲大家閨秀,房間裏也“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古樸的定窯花瓶,供着數枝菊花,並兩本書,茶奩茶杯而已。”不過,這是襯托出了她的超凡脫俗。不喜用那些庸俗的胭脂古董來修飾自己,即便如此,也絲毫掩不出她的大氣。她不會浪費,她可以坦然穿着半舊的家常衣裳和身爲寶見華貴的賈寶玉交談。她可憐嫁進家門三月就被迫守寡。就算賈寶玉不愛她,爲什麼也這樣決然而去獨留她一人?是歲月無情還是天意弄人?

她是如此的善解人意。知道史湘雲沒錢請詩社作席,就把哥哥的螃蟹宴搬來替史湘雲解圍;史湘雲送了絳紋石戒指,便給襲人也送去一份;夏金桂獨獨欺負香菱,她便把香菱要來跟在自己身邊;林黛玉身體不好,她給黛玉送燕窩,送一瓶兒蜜餞,還開導她愛惜自己身體和讀正經書。這般的善解人意,更是紅樓夢中無人可比肩的。

論相貌,她“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不知是哪一點比那“傾國傾城貌”差了些。論才學,她“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痕”,也不比那“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差。論女紅,她“坐在牀邊紡織女紅”遠超林黛玉的“丫鬟紫鵲坐在風口做針線活”。論道理,寶釵心胸開闊,黛玉那小心眼兒遠不及她。

某日,驀然在一個午後胡思亂想:如果寶玉先遇到的是寶釵,那會不會沒有這個結局?而後,我便釋然了:寶玉黛玉純真的愛情豈是時間可以決定的!也許從一開始就註定最後受傷的那個人是寶釵。那個樸素卻超凡脫俗,善解人意又有城府的女子。

任他寶玉棄你而去,你依舊是《紅樓夢》中最美的那一朵花,跳一曲最美的獨舞,愛上那座盛世的空城。

讓我跨過千年來愛你,背對陽光的薛寶釵。作文

高中讀後感10

漠漠水鄉,褪去了幾縷霧色,小船泊在河邊,水波隨着風,泛起陣陣漣漪。對岸是寂寞的旅途,依稀的背影逐漸消失:至於去哪裏、什麼時候回來、是否還會回來,暫且,且隨它去。

多數人從沈從文作品的只看到了清新秀麗的詞藻、婉轉多情的故事,卻無法發覺那樸實背後隱藏的悲痛,那作者心中深深的傷痕。因爲沈從文文章往往用極冷靜的手法,將善惡美醜輕輕掠過,但越是輕描淡寫,就越給人一種發自靈魂的壓抑。無論是咬牙切齒的忿恨,或是熱情激盪的快樂,在沈從文的筆下,也永遠是和風細雨般的柔和。

灰濛濛的雨中藏着朦朧而淳樸的美感,也藏着作者無奈的悲痛。但是,對情感木然的都市人卻多把沈從文的作品當作鄉俗文學,因爲慾望的充斥使他們無法透過薄霧看出那一縷明媚的憂傷。那一縷明媚,是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對真善美的讚揚,那一縷憂傷,更是對沉淪日下的社會沉重、傷感的批判。其寫作手法將優美與悲憫恰當的融合,讓美麗如水般沁透讀者的心田,又讓悲哀如石般壓抑着人的靈魂。

作爲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講述的就是一個處在湘西的桃源之地,在時代變遷,社會風氣開始污濁的時候,有那樣一段純真而悲哀的愛情。大老與二老,兩個樸實的青年,在金錢面前他們毅然的選擇了愛情,他們不會爲一間大磨房心動,寧願爲了心愛的女子癡狂的唱三年的歌。而這種形象,也正是這鄉間小城最純樸的象徵,他們是這個小城的靈魂,最純樸的靈魂。

祖父是純樸、善良、勤儉、樂觀的精神象徵,是茶桐人美好品質的代表,這裏的人們對這種精神的嚮往,就被人們對白塔的態度反映出來,白塔坍塌以後,茶桐百姓慷慨解囊,協助重修白塔,但似乎修建白塔的目的並不是還原一個樣子,而是茶桐百姓對美好品德的最真切追求的寄託翠翠對愛情天真的渴望,是何等的平凡,她只想嫁個心愛的人,踏踏實實的過一輩子。決不曾想過什麼“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不會理解什麼是所謂的愛情。也正是因爲如此,一份純真的愛,不曾粉飾,熱烈而羞澀的追求過,追求一個她愛的臂膀,直至夢的消逝……

這樣的寫作手法,使得讀者對這段悲劇感到深深地惋惜。山竹林是翠翠的心靈之家,記得祖父與翠翠談起終身大事時,翠翠總是變出一臉嚴肅或是沉吟不語的樣子,使得祖父沒有辦法繼續說下去,而一旦祖父提起了她所心愛的人時,在嚴肅的表情下掩藏着一種莫名的喜悅,一個羞澀而天真的小女孩,沒有做作,洋溢着自然的精華,自然的秀美。景色、民俗風情,點綴上鮮活的人物,使得人彷彿置身江南小鎮,親眼目睹了一場悲劇,又悵然所失的回到現實世界,輕嘆一聲,久久不能忘懷。

高中讀後感1000字2

高中讀後感1

一開始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很羨慕作者能有那樣學識豐富、精通天文數理和富有冒險家的精神的父母,和那樣的流浪生活,想想多浪漫呀,好像旅人一樣,這裏待幾個月,那裏待幾個月,每次看的都是不同風景、不同的風俗民情,好不有趣。其中尤其是作者爸媽的觀點,我覺得很有趣。

有一回聖誕夜裏,沒有精美包裝的禮物,爸爸讓孩子們選一顆星星做禮物並說:“再過幾年,當這些小孩收到的那些垃圾壞掉了,或被他們遺忘了以後,你們還擁有自己的星星呢。”是呀,那些禮物終究會被丟棄、遺落,但星星不會,她可以陪伴你好多個聖誕夜。

但後來發現事情不是都如想象中的美好,浪漫的冒險突然變質了。到處流浪的生活結束了,就這樣一直生活在威爾奇─一個曾經繁榮過的小鎮,但因五零年代經濟遭到重創後,便一厥不振。

因爲沒有錢買食物,他們撿起其他同學扔到垃圾桶裏的食物,他們便靠着這些別人不要的食物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因爲生活在垃圾堆裏,他們被別人欺負,但是他們卻又勇敢的用各種巧妙的方法對欺負他們的人進行報復;因爲父母都不願意好好工作,他們卻面對政府官員提出要讓他們去兒童福利機構以擁有更好生活時,卻想要生活在一起而堅決拒絕政府的好意??

當他們面對困難時,他們從沒有放棄,他們向着自己的目標——紐約,不斷的努力着。即使第一次爲了能去紐約所存的錢財全部被父親拿去喝酒,他們也沒有放棄,繼續着第二次的.爲紐約之行而努力存款着。

什麼是困難?我思來想去才發現,世界上唯一的困難就算是自己了。在有意志、有骨氣、有韌性的人來說,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不是嗎?藐視他啊,他自然會退縮。雖然有時會抱怨上天的不公,可是我們有沒想過,命是父母給的,運氣是自己獲取的,這樣纔會有好的運氣。當我失落的時候,我同學告訴我:“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要想有回報一定要付出。”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我想每個人出生時都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如果可以選擇,我想,作者還會選擇他們的,不過孩子不能選擇父母,父母也不能選擇孩子。作者最後選擇了包容和原諒自己的父母,也勇敢的離開了那築在中的玻璃城堡。我很佩服他們在逆境中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毅力,還得忍受他人異樣目光,最後,他們終於的靠自己離開了威爾奇,追尋屬於他們的幸福和夢想。

“一個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無論生長在怎樣的家庭裏,即使是貧困的、殘缺的家庭,重要的是有着努力、決心和毅力,也可以走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追求想要的幸福。或許,就是有這樣的父母和生活環境,纔會造就了他們這麼不平凡的成就吧!

高中讀後感2

隨着年齡的增長,看待生活的角度、視野也在發生變化,年輕時候的很多激情澎湃的想法也在漸漸淡去,不僅僅是年齡的問題,更是一種閱歷增長改變了很多本來的想法,這或許就是人開始走向成熟的路線吧。

慢慢發現,身邊的一些人尤其是村裏的老人,在年老之後都去皈依某種宗教,或者信佛或者去信基督,他們可能是參透人生之後的頓悟嗎?其實他們的文化水平未必高,當年老體弱無事可幹的時候,他們開始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周圍更多的人是沒有信仰的,就像你我這般碌碌無爲的人,因爲沒有信仰的傳統,如果自己的修行不夠,還真有可能淪爲心裏空虛的地步。

這本標記着“睡前心靈文庫”的《佛陀傳》的確在睡前閱讀,可以讓我們心靈得以平靜下來,在放下白天忙碌的生活之後,傾聽來自內心發出的聲音,跟隨着佛陀的故事進入修行的境界。

無論是身處鬧市還是偏僻鄉村,佛陀帶領着衆多修行者都是緩緩而行,不被外界干擾,這是一種定性,更是一種修行。佛陀超越衆多修行者的地方很多,值得我們記住的也有很多點,讀《佛陀傳》印象深刻的是,印度階級等級森嚴,出身卑微的人被視爲“不可接觸者“,如果不小心接觸了就會被污染,而佛陀並不這樣認爲,他超越了他們的認知視野,站在修行的更高層次看待這個問題,與這些“不可接觸者”親密交談,還引導放牛娃縛悉底成爲一名僧人。“正如木桶能認識他的水牛,一個比丘也應該認識自己身體的每一樣元素。就如牧童知道沒一頭水牛的特性和傾向,一個比丘也該知道哪些是身、口、意應該或不應該做的。”這正的佛陀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衆生在一起,他去幫助他們解除病痛、幫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爲中修行,即使如佛陀出身高貴,也能做這些幫助大衆並得到滿足感。正如書中所說,“修行也是一樣,如果一個比丘沒有找到正確的途徑修行,他的身心就會受到損傷。”

放棄王位、美麗的妻子兒女,佛陀選擇出家修行,這是一種怎樣的氣度,而且他出身如此高貴,父親的王位等着他繼承,很多王子可能爲了王位爭得你死我活,而佛陀放棄他所擁有的一切,潛心修行,尋找“大道”。

修行過程中,佛陀也如平常人一樣遇到過很多問題,但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是他通向大道又進了一步,他曾經苦行,餓暈之後被好心人救活,於是參悟到,“肉體並不單是一個器具。它是精神的寺宇、到彼岸的木筏。我不會再修習苦行了。”這種頓悟是如此透徹。

《佛陀傳》雖然是一本關於佛陀修行的書,本以爲像別的佛學典籍一樣深奧難懂,讀來卻發現如此平易近人,佛陀的生平故事交織着佛法的精神奧祕,作爲普通讀者是一種閱讀的修行,更是人生的修行。

高中讀後感3

每當我讀完《傾聽生命》這本書,我才明白,生命的文明是一個不斷傳遞的過程,人之所以是萬物的靈長,是因爲我們用愛,用寬容,用文明去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生命才能稱之爲生命,而不是活着的皮囊!

這突然讓我想起了普通人之間維護生命的善與生命的真的故事。

走在寒風瑟瑟的街上,總能聞到烤山芋的香味,這讓我想起了家鄉的山芋粥。

山芋是我家鄉的特產,每年冬天,我都會吃到各種各樣的山芋。那香香的、暖暖的烤山芋帶給我無窮的溫暖;那放在飯鍋上蒸的山芋片,一揭開鍋,讓我爲它的香味所傾倒……可是山芋過了寒冷的冬天,它就會壞,媽媽總在這時,把山芋洗乾淨,切成均勻的條狀,瞅着好天氣放在外面定期翻曬,等山芋的水全被曬乾了,便收起來。過了冬季,煮粥時,放些在鍋裏,等煮熟時便可以吃了。很香,沁人心脾。我想,恐怕連天上的神仙也沒有這口福吧!

儘管每年,媽媽弄了許多芋幹,可是,真正自家吃的卻很少。媽媽總把芋幹分成四份,最多的一份留給爸爸。爸爸常年在外當保安,吃的都是南方菜,很不習慣。媽媽每年總是託人把芋幹送給爸爸。爸爸一看到那芋幹就手舞足蹈,迫不及待的抓一大把幹吃起來,又不敢過於多吃,怕沒幾天就吃完了,所以每每用塑料掉裹好後寶貝似的珍藏起來。處的好同事來了,爸爸便會神祕兮兮的對同事說:“走,今晚我請你吃一頓!”同事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說到:“老徐,你發啦!”第二份是給外奶奶的。外奶身體不好,每當媽媽帶着一包芋幹來看她時,她都會說:“我身體好多了,沒事,放心!”說真的,外奶每次都能吃好幾碗芋幹粥,每次都吃的碗底直響,好像“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似的。第三份是送給二大爺的,他是個無妻無兒的人,長年在外地給人幹粗活。每年都是媽媽給他洗被曬衣的。每當過完年要去打工時,媽媽總是會包一包芋幹,對他說:“家裏沒有什麼好吃的,只有這個!”他總會對媽媽說:“有了這,我就能天天吃到家鄉味!”最後一份是留着自家吃,而每次吃芋幹粥時,媽媽總會拼命的從鍋裏撈芋幹放在我的碗裏。儘管山芋的模樣不怎麼好看,黑不溜啾的,吃到嘴裏,卻甜到心裏。最近今年,每次吃芋幹粥我總會跟媽媽說:“媽,等我上大學了,我也要帶山芋到大學裏面吃!”媽媽此時總會笑着說:“那人家還不笑死啊!”“有什麼,我一頓吃不到這芋幹粥,肯定會掉眼淚的!”

無論我走到哪裏,我都會記住芋幹粥,它帶有家鄉的味道,帶有母親濃濃的愛!

而母親,總會在這個時候,隱去一頭白髮,隱去一臉皺紋,隱去一身枯瘦,回到她年輕的日子裏,給我們煮芋幹粥。

高中讀後感4

今天閒聊之際把孫睿的《路上父子》閱讀完了,此書分爲上路、又上路、回家三個部分,解剖了父子成長之路!

上路這個篇節中兒子對父親充滿了敬仰和依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兒子問“媽媽去哪裏了”,父親思索再三回答到“媽媽去外星球了”,兒子聽完沒有疑問而是自豪。

又上路篇節中父親對兒子產生了依賴,但是兒子卻相反的對父親產生了煩躁和排斥的心裏。兒子被當下的現實社會洗禮着,父親守舊的帶着70年代的那股淳樸風味,現實的污濁和守舊的淳樸相撞比然會擦出火花,終於淳樸的父親被一個裝啞的騙子把全部的積蓄騙走了,兒子也終於爆發了他那最後的“理解”也把跟女朋友的分手歸結到了父親身上。父親爲了不甘自己的思想被兒子否決,決定騎着自己的自行車帶着行囊開始了北京至唐山的旅程。就這樣開啓了“又上路”之篇。

父親帶着自責和憂慮跟自行車相依前往唐山,兒子帶着擔憂和對父親氣憤開着用信用卡刷的小車在後面追逐着,兒子對父親的固執性格的瞭解讓兒子很快追上了父親。被現實社會洗禮的兒子知道勸服不了父親放棄尋找騙子跟他一起返回只好陪着父親一起前行。前行中父子二人在撞黑狗、看手相、救助老奶奶事件中慢慢的由誤解到理解,父親淳樸中也不會那麼固執了,也越發的知道了這個社會真的是現實多了,明明兒子沒有撞到大黑狗是另外一個火車司機撞的,村長爲了讓父親支付兩萬的賠償愣是把村裏的人問了個遍“我們村裏真的只有一個黑狗”,兒子在現實的洗禮中也被父親感染這個社會還是會有熱心人存在的,還是會有人載着父親去加油站購油,還是會有人把帶着汽油的父親載回的!

打算開啓返回之路時父親揹着而且固執的聯繫了一遍又一遍與兒子相戀七年的準兒媳,在最終準兒媳的沉默聲中老人選擇了郵件的方式講訴了初見準兒媳和七年中與準兒媳相處的點點滴滴。或許是巧合或許是上天註定,那一天準兒媳的一個朋友需要她用QQ幫忙辦理一件事情,準兒媳用了煩躁的心情看了一遍郵件之後又用平靜的心情看了一遍郵件,然後又用感激的心情看了一遍郵件。在郵件一遍遍閱讀和往事的回憶中準兒媳決定請假前往已分手的男友休息的賓館。

在看到唯美結局的我還真是盼到了,準兒媳和兒子在老人青黴素過敏事件中明白了感情的不易和家的溫暖,準兒媳在老人的期望中成爲了兒媳,騙子也繩之於法,被騙的八萬元讓設立照相館的想法真正落實了!

此篇文章最讓我感悟就是:孩子真的要跟父母多交流,多問候!父母的思想我們未必能夠全部接受和消化,但是父母總是會爲我們想爲我們考慮,換言之父母的出發點對我們總是好的!作爲被現代社會腳步拋棄的老一輩父母們也不能太守舊與固執了,“落後就要捱打”可是您那個時代的流行語哦。

高中讀後感5

錢鍾書說: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圍城》寫的是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三個女人的感情糾葛,而方鴻漸每每因怯懦猶豫,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苦果。感情是一座圍城,而在三閭大學則是另一座圍城,在那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令人感到壓抑,令本性純善卻懦弱的方鴻漸無法忍受,但當他決心離開三閭大學,面對的卻是一個充斥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職責,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而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只能逆來順受地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感情陷阱和事業低谷。但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辛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所有人的心裏都有一座圍城,別人進不來,自己也出不去。

毋庸置疑,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都有“圍城”。事業,感情,家庭,學習,生活都與這座圍城休慼相關,看每個人如何選擇。是爲了野心而拼搏?亦或是爲了感情而抉擇?但是,只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是不能改變的,就是身處這樣一個巨大的圍城,不管世道如何險惡,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要持續一顆善良本真的心。雖然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假設,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意志堅定,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雖然我們此刻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真正嚐到社會的滋味,但學校也是一個圍城,在學校裏我們也不能迷失自我,與人相處要真誠相待。先對他人表示自己的善意,久而久之,大家也會對你表示善意;做人這樣,做事情也同樣是這個道理。我們做事情絕對不能心存僥倖,必須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去做好,去盡全力完成被分配的任務,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

讀過此書的人都明白,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爲人不求上進,極度虛僞。明明買了文憑,卻從來不向別人炫耀;明明不願和蘇文紈白頭偕老,卻又曖昧不清,給她期望,又令她失望。但也許這就是他玩世態度的表現吧,也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會被城圍起來,

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明白世道的艱險,但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明白韓學愈文憑的真僞,以此找回自我的公道一樣。他不明白,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人生,圍城,我們就在這一個個城堡間,進而出,出而進,周而復始,沒有止境。

高中讀後感6

《歐也妮葛朗臺》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血腥,沒有硝煙的悲劇,然而劇中人物的形象卻深深地刻畫在我們的心裏。

有誰想過會有一位父親在臨死前不是多看看自己的女兒,而是再三叮囑女兒要好生保管黃金,以便“將來向自己交帳”呢?聽起來是多麼寒心啊!然兒就是有這麼一個人被金錢吞噬了理智,被物質財富奪走了血脈相承的親人應有的情感的冷血之人。葛朗臺就是這麼一個金錢的執着狂。

人的一生可以有許多財富,比如說友情、親情、愛情、追求、理想……這一切遠遠要比金錢有價值的多,金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並不是說金錢是毫無價值的,它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讓生活更有色彩,但,這不該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因爲過分的狂熱會讓人變的冷酷、無情、吝嗇、貪婪、滿身都是世俗的銅臭味!弗洛伊德說,在人的潛意識裏,每個人都涌動着原始的慾望,以快樂爲最高原則。因而沒有一個人是聖人,自私是每個人的缺點。之所以會有程度的差別只不過是有些人把貪慾隱藏得隱祕些,有些人比較放縱些。看看我們的葛朗臺做了些什麼,或許是把自己的貪慾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吧!

他氣死了自己的妻子,逼走了自己的侄兒,遣走了女兒所愛的人,斷送了女兒一生的幸福,爲的是什麼?金錢,就是爲了這虛妄的滿足感,就是爲了這帶不進墳墓的物質財富,他甚至連女兒的那份財產也要掠奪過來,哪裏有金錢,哪裏就有葛朗臺的身影,一個十足的被金錢所支配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物質的需求與精神的貧乏之間存在着強烈反差。

葛朗臺的一生是悲哀的,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成了一名億萬富翁,然而除此之外他還得到了什麼,一個既帶不走他億萬資產又沒有任何幸福可言的冷冰冰的墳墓,一個孤獨可憐卻有不得不孤老終生的女兒,……理應說人類纔是財富的主人,然而葛朗臺卻是個財富的奴隸,跟着財富的影子走。

這是小說,小說中的人物是被金錢所支配的,那現實生活中呢?又何嘗不是這樣?人爲了追求財富,放棄了一切,或許有的人不擇手段,或許有的人爲此苦思冥想,有或許有的人爲此“連回家的路都忘了”,……

或許今天的人會有一個崇高的藉口:努力賺錢,爲了家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是啊,有了財富,日子可以過的閒暇點,但,在你拼了命去賺錢時,一根維繫你與家人感情的紐帶早已在漫漫鬆了筋。有哪一位妻子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多在自己身邊多陪陪自己,而是撇下自己去闖事業了呢?又有哪一位母親不盼着自己的兒子回來吃年夜飯呢?

人是該去爲財富而努力,但,無所謂到執着狂,有一些本真的東西,是任多少金錢也換不回來的,那是情感的富足,那纔是一生的財富,只屬於你的財富。

高中讀後感7

當我剛剛進入這個崗位時,我很激動,很興奮,很新鮮,同時我又很緊張,很陌生,很不安。時間飛逝,轉眼我已經在這個崗位上成長了兩年多了,可是,在工作中,我還是會碰到很多令我束手無策的事。看了《成長在路上》這本書後,讓我感覺如獲至寶,給我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

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個個具體可操作的策略,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通過一個捷徑瞭解到了更多的有價值的經驗,讓我儘早擺脫困境,體驗成長,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書中共有七章,結合新教師的實踐需要,從角色轉換如何做,面對幼兒、家長、同事的問題怎樣應對,常規培養的靈巧方法,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的技巧,如何寫計劃、總結、觀察記錄和反思,如何開展主題活動和新教師經驗幾個方面給了老師許多參照,內容全面實用。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教會我在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要採取不同的措施,如面對邊玩邊做的孩子,就要我很有耐心的用言語隨時提醒他,切不能大聲斥責他,面對孩子的謊言,如果孩子願意改正,就要表示原諒,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說謊的心理,不能隨便給孩子亂扣“愛說謊”的帽子,孩子也是很愛面子的,所以必要時也要給孩子一個臺階,試着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畢竟孩子的世界是充滿了想象,也許他只是將假想和現實混淆了。除了面對教育對象,還有服務對象——家長,合作對象——同事,那些比我年長的家長,那些原本陌生的同事,都要我學着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第三章中主要給我啓發是怎樣將一個班級常規做好,書中講了很多培養常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8我發現,確實有很多沒做到,例如在常規訓練中,我們不能控制孩子,將我們自己作爲一個“領導者”,常常板着面孔“發聖旨”,我們要給孩子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親自參與制定常規,從而調動他們遵守規則的自覺性,我嘗試過,效果真的很好。書中還教我如何將常規無形的滲入到一日活動中去,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快快樂樂的將常規運行起來。我們常常會抱怨孩子們太不守紀律了,常規太差了,其實常規的好壞與老師運用的方法有很大的關係,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一定要學着靈活的運用方法,使孩子有積極主動開心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建立良好的常規。

總之,這本書就像我的一盞指路明燈,給我前進的道路照亮了方向,但是不管書上說的多好,我一定要親自去,去實踐,這才能將這本書的作用發揮出來,不但如此,我還要不斷的去探索,尋找更好的方法,我相信,通過這本書的幫助,通過我自己的努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做的更好。

高中讀後感8

當同學在QQ羣裏欣喜若狂的談論着《哈利波特》,而我卻對此一無所知的時候,我清楚地認識到,我落伍了,無奈,只得狠狠的追趕潮流——去網上下載了4部《哈利波特》(本人覺得《哈利波特》的書太密密麻麻了,還是電影好!)。

一口氣,連看4部,連吃飯也在電腦面前,我也不想這麼瘋狂啊!可我實在是停不下來了,我只能給你一個理由,太精彩了。

棕色頭髮,鼻樑上架着一副寬邊大眼鏡,黑色的巫師長袍,濃密的棕黃頭髮遮掩了他額頭那道雷電形的傷疤的男孩,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杖,他就是哈利波特,一個充滿正義感,有勇有謀的小巫師,小勇士!

我覺得作者J·K·羅琳的寫作水平並不比另外的作家高明多少,她憑藉《哈利波特》一舉成名的祕密是她開闢了一條新的寫作思路——讓我們在電影那個混亂的年代中,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故事在個人對待責任方面表現出的勇敢、忠誠和忍耐等性格進行了探索挖掘,並不失時宜地讚揚了這些優秀品質,一種正義終會戰勝邪惡的思路始終貫穿着整部電影。這對於我們這個時代來說,是一種映射,更是一種警戒!

電影中的小哈利曾從伏地魔手中大難不死,並重傷了伏地魔,是他失去了所有法力,因此被人們當作神話人物看待。但他一直都認爲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小孩兒,直到他十一歲,收到來自一個魔法學校的入取通知書,他的人生纔有了巨大的轉變。

哈利那種勇敢、堅強,不畏的品質令我十分欽佩。我想,有許許多多的同學都和我一樣,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畏難卻步,遇挫則衰,總習慣父母爲自己解決一切煩惱,想方設法逃避一切難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比起哈利,我真是無地自容。在姨父家,他受盡德思禮夫婦的打罵與冷嘲熱諷,被比他強壯幾倍的表哥欺負;在學校,被高傲的馬爾福嘲笑,被不喜歡他總想讓他出醜的斯內普教授刁難,被可怕、恐怖的伏地魔追逐……但他仍然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一切。他對待挫折的積極態度,他在困難面前的毫不氣餒,讓我深深爲之折服。

他還有着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爲自己的學院爭光;也有着很強的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當他爲了追回朋友納威的記憶球而跳上自己從未騎過的飛天掃帚去追馬爾福時,我看到了正義在閃光……

《哈利波特》雖然是一部極盡魔幻的科幻電影,但又如此的貼近生活,與和諧社會相得相容。

我想,哈利波特將會成爲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的不足之處,讓我做到更好!

我更希望,《哈利波特》也能成爲每個人的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善良,正義之心,那建設和諧社會也就不是紙上談兵了!

高中讀後感9

在人生的迷宮裏,我找到了一塊美味奶酪。

我會繼續前行,不侷限於這一個奶酪倉庫,儘管這裏是我夢想中的天堂。對了,我還會平復自己的心境,一個不小心——這種壞心態就會把奶酪偷走哦!

——題記

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依舊前行着,在一個名叫“人生”的迷宮裏不斷碰壁、不斷摸索,於是,它們再次找到了奶酪天堂。哦,它們倆很快就會迎來新的朋友——小矮人“唧唧”終於頓悟了自己坐等其成是多麼愚蠢,它很快就會抵達這裏!

當我們爲它們仨的勇氣而佩服的時候,也應該警覺——我,是不是那個還在吃空的奶酪站裏苦求上天的“哼哼”呢?

一本帶着童真的書,略帶抽象的同時,也不禁佩服作者的睿智非凡。在它們的世界裏,奶酪是全部;而作爲迷宮中的一員,我們則是在尋找所謂“幸福”、“成功”。這本書裏沒有告訴我,尋找的東西不一樣就會把難度增加,別害怕,在這一個個的彎道里,請相信“尋找的力量”。

它們四個曾一同尋找到了一座巨大的奶酪站,曾同樣的欣喜、感受到了相同的幸福。唯一不同的,是接下來它們的作法。小矮人索性把鞋子掛在肩上,對着巨大的奶酪站感嘆;小老鼠則吃飽喝足後繼續前進,儘管會走許多的冤枉路、儘管會碰到太多的死衚衕,但它們並不曾懼怕過什麼。於是,在一座奶酪站吃空後,小老鼠很快適應了現狀,很快,它們發現了新的天堂;而小矮人卻不曾察覺奶酪一天天的減少,那個早上,它們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又不禁爲“哼哼”期待着什麼,你,還在原點嗎?

每一個人根據不同的心境讀書,所悟也會不同。在我看來,兩隻小老鼠雖然智力上比不上小矮人,但它們獲得新的奶酪站的成就,也要歸功於這有些遜色的“腦瓜靈活度”。小矮人在思考上帝爲什麼把奶酪拿走的時候,小矮人已經套上鞋子出發去尋找新的幸福了。讀到這裏的時候,我會爲小矮人的“智慧”感到悲哀,也爲小老鼠的所謂“愚笨”欣喜,與其去期待,不如去實踐。

在人生的迷宮裏,別去驚訝“誰動了我的奶酪”,你應該去欣喜,我又將踏上一段“尋找的旅程”。我會遇到困難,但我知道,前面就是下一個奶酪站;我會很辛苦,但我明白,越是艱難就證明奶酪越香醇。於是,在信念的支撐下,我終於找到了失而復得的幸福。請不要埋怨這迷宮的曲折離奇,儘管它的彎道太多;也不要去抱怨黑漆漆的一片,幸福來到的時候燈盞自然會開啓。

“匆匆!嗅嗅!你們還在這裏嗎?”當唧唧走到這裏,發現奶酪還在,兩個朋友卻不知去向——這一次,它再也不會停滯。大吃一頓後,它準備繼續旅行,忽然發現大奶酪城堡上有朋友留給它的字條——“嘿,今天你尋找了嗎?”

今天,你尋找了嗎?

高中讀後感10

當我們結束童年生活,走向青少年時期的時候,我們必定會想起童年的美好時光:與父親去釣魚,和媽媽去遊樂園,隨哥哥姐姐去穿街走巷地玩耍。還記得在前些年的一個暑假,叔叔伯伯和我們幾家人一起去了珠海,在那一個沙灘上,大人在岸上聊天,小大人嘗試着往更遠的地方有趣,小孩子就在岸邊撿小貝殼,大哥哥在耍小妹妹,一個大家庭各得其所,其樂融融……

但是,在我們用心回味的時候,有一個夥伴正在努力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回想到兒時糟糕的生活,他是誰?他就是高爾基,高爾基是著名的蘇聯作家,他所寫的《童年》名揚海內外,這是一本用真實生活爲原創的自傳體小說,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知道:

這本書講述了小孩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段時期的生活狀態,他在幼年時期就失去的父親,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搬運工、守夜人、麪包工等。他從小飽受痛苦的煎熬,受盡外祖父與兩個舅舅的欺負,幸好還有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的外祖母,把他教育成一個正直勇敢,充滿愛心的孩子。還有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在高爾基的童年中,我還知道得當時俄—國腐朽的社會制度,黑暗現實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氣息。

與高爾基有着同樣經歷的人有很多,在我們的身邊就會有一個,先不說他們那些不普遍的,就說說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兒童,他們家境貧窮,好的還有好心人資助讀書,不好的從小就要擔起整個家,供弟弟妹妹讀書,每天起早貪黑,跋山涉水去學習、去工作,回到家還要做飯,自理。說實話,只要我們每個人捐獻一份愛心,即使不多,也可以幫助很多困難的人。

當我提到這些事的時候,我想很多同齡人都會說,如果我生活在當時那些惡劣的環境時,我也一定會自立自強,尋求到生存的方法。但是,又有誰會了解到當中的艱辛、悲苦呢?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時,相比之下,我才發現原來我就是那隻在蜜罐中長大的蜜蜂,從小就不用對生活擔憂,長輩會給你採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這些我自以爲已經吃厭了的父母的呵護。與貧困山區的夥伴相比,我們又是那麼的幸福,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教育,又有父母、長輩在身後作我們的精神支柱,給我們前進的動力。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在衆人面前脫穎而出。最後,我還想說一句,童年已經過去了,我們可以回味,但我們不要老是想着以前,應該要放眼未來,向着目標,往更遠的地方前進,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前途。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