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散步在人生邊上

散步在人生邊上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散步在人生邊上,人的一生並不漫長,時間流逝飛快,如果沒有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有可能你到人生終端會開始後悔。楊絳作者寫的走在人生邊上就讓我受益匪淺。今天我想分享楊絳作家所說的散步在人生邊上,一起共勉。

散步在人生邊上1

我不是第一次看《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了,但每次看都會給我帶來新的感受,影片的風格真實自然,奠定了娓娓道來的基調,每一幀畫面都可以作爲壁紙珍藏,最打動我的是濃濃的情感,這種情感滲透在親情裏、愛情裏、友情裏,甚至是一景一物裏都在傳達着這種情感,讓我感到在現實生活中久違的溫暖。

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通過一個切入點讓觀衆看到了更多。我看到了每個人物背後的故事,故事真切感人,觸動人心。父親是一個老郵件員,在兒子眼裏他是陌生的,在山裏人家裏他是熟悉的,因爲他用腳下的每一步去承擔起更多人的盼頭。也正是這個原因他沒有時間陪最親最愛的人,自覺有愧於他的兒子和妻子。但是他不知道在一次交接工作的日子裏,他陪兒子走的一次郵路,會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自己用實際行動給兒子樹立了人生的榜樣。父子倆由原先情感的深藏不露到後來愛的自然流露,都是能扣動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父親對兒子說過:“人總有點想頭,想頭就是理想,越苦越有想頭,否則就是生活的再好,沒有了想頭也就沒有了滋味”。我不知道影片中的兒子是否理解了父親的意思,但是作爲一個觀衆,我也有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我認爲父親的這段話裏有對兒子說的,也有對自己說的。一是希望兒子能有想頭,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二是在表明自己的決心,當初走上郵遞員的路,過程中的苦痛只有自己深有體會,可能也曾想過要放棄,但是他的肩上承載的不只是東西的重量,更是山裏人所牽腸掛肚的想頭。山裏人有了想頭,這就是自己的想頭。

花因爲有了理想纔不會蒼白無力,所以纔要豐富多彩;鳥因爲有了理想纔不會就此平庸,所以纔要展翅飛翔;人因爲有了理想纔不會行屍走肉,所以纔要努力快樂。人生中的萬事萬物都在使盡渾身解數努力生存和生長,何況時人,我們是會思想的高級動物,更應該明白自己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人生而孤獨,但是因爲有了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才顯得有所寄託。影片中的兒子從小就沒見過父親幾次,所以對父親總是很怕,不敢親近,自然也沒喊過他幾聲爸。而父親也是想找尋與兒子彌足珍貴的回憶,卻也是小心翼翼撿拾時光的舊物。在陪兒子走郵路的途中,一條河重新喚醒他內心深處的愛。因爲常年累月的走郵路,也趟過不少的河,山裏水很涼,冰冷刺骨的冷,所以落下了腿疼的毛病。當兒子背起他時,他望着兒子的脊背停了一會兒,然後趴在了兒子的背上,他的回憶如河水一樣涌來,兒子小時候是騎在他脖子上的,轉眼之間兒子能揹他了,他哭了,裏麪包含着太多的的情感,有對兒子的愧疚,兒子缺失了太多的父愛,沒有陪他長大;有對兒子的欣慰和自豪,兒子長大成人了,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了,可以背的起自己了;有對自己年老的無奈,人總有老的那一天,可是在這一刻忽然之間覺得自己是真的老了,淚水還是模糊了雙眼。兒子在過河的時候想的是自己長大了,可以背父親了,總以爲父親很高大,可是此時此刻趴在自己背上的父親,卻是如此的瘦削和弱小,像個孩子一樣乖乖的張望着前方。

兒子問父親,山裏人不會悶嗎?父親說山裏人是神仙的後代,可以騰雲駕霧,不會感到悶的。我的內心有着和兒子一樣的疑問,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當我看完了之後,我找到了些許答案。兒子的母親也是山裏人,被他爹從山裏娶過來,從此就守望了一輩子。山裏人的樸實善良是骨子裏透着的,母親守望了父親一輩子,牽掛了父親一輩子。現在自己又走上了父親老路,母親又在守望着自己的兒子。山裏人是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長大的,那裏雖然落後貧窮,但是卻活的真實自然。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爲了什麼而活,心裏總是記掛着最親最愛的人,所以內心不會感到苦。心裏總是懷揣着一份期待和希望,所以就不會覺得生活悶了。在不理解山裏人的那份純粹的時候,就會覺得山裏會是苦不堪言的,覺得很無聊。但是當懂得了山裏人的那份簡單和快樂就會覺得很有趣。山裏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深遠悠長的,如山中的那一縷雲煙,絲絲縷縷,不能斷絕。

在兒子送信的時候,有一個很特殊的人。是瞎了眼的阿婆,這個阿婆總是坐在門口,眼睛空洞,卻藏着深不見底的牽掛。這時父親拿着一封空白的紙在念着,兒子很是疑惑,不明白父親爲什麼要這樣做?後來父親將這封空白的紙交給他時,示意讓他繼續念下去。兒子停頓了一下,望着阿婆,順着父親的善意謊言繼續說了下去。阿婆聽後與兒子很是親近,彷彿聽到了日思夜想的孫子在跟她說話。兒子也說了以後會常來常往陪陪阿婆。在路上,父親給兒子說明了瞎眼阿婆的情況,兒子有些爲阿婆不甘,質問父親爲什麼要包庇她那個孫子,父親說他是大學生,是國家幹部,自己憑什麼去說他怎樣做人做事。兒子爲這事與父親發生了爭執,後來不了了之,父親卻警告兒子,不要去做出衝動的事兒,因爲那孫子是比阿婆眼珠子都精貴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但是自己永遠不要先叫苦連天。自己在遇到難過的坎時,只有咬牙堅持才能支撐自己走完這一生。不要輕言放棄自己的人生,只有經歷過後,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向着人生的光亮出發,這樣就不會迷路。父親是走在人生邊上的人,他見證了山裏人的悲喜苦樂,也經歷了自己的孤獨人生。但是他的心裏從沒有覺得苦,而是覺得有所牽掛的日子過着才踏實。被人牽掛和牽掛他人都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這就好像是被愛和去愛他人一樣,都能給自己帶來力量和希望。

走在人生邊上,不止是影片裏的父親,還有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我,是他(她)也不一定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腳下的路要走,會有一帆風順的時候,也會有泥濘不堪的日子,但是永遠不要忘記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陵節而施,違反客觀規律,我們要明白大自然的規律,人也如此,遵循自然規律,一步一步地走過,每一步都算數,而不是走在大海的沙灘上,走過了之後,腳印就被海浪洗刷的面目全非。我們所走過的路,是在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時刻,爲了什麼而活,所以可以充滿力量,不覺得任何的苦,累是難免的,歇歇腳就好了,可是心裏要是覺得苦,整個人都不好了,覺得生活沒有希望和美好。生活就是充滿了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經歷過後纔會嚐到滋味,或苦或樂,或喜或憂,百般滋味在心頭。

願走在人生邊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支撐自己走完一生的力量,心裏有些人可以記掛;眼裏有遠方可以追尋;夢裏有花香可以回味。

散步在人生邊上2

當孩子錢媛、丈夫錢鍾書,先後相繼離開了她,去了那個叫做天堂的地方。都已經90多歲高齡的楊絳老先生說:“我是走在人生邊上的人了。”

雖然年事已高,楊絳老人卻依然孜孜不倦,筆耕不輟,用生命的暖流回報大家,以及她熱愛的國家。

散步在人生邊上

92歲高齡的楊絳,她用心講述了自己家庭裏60多年的風風雨雨,並把點點滴滴寫進了《我們仨》中。

有一段話,她是這樣寫的:

“一家人就這麼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當我看到“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的心有種被刺痛的感覺。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的生物,就是人擁有思想,擁有感情,因爲思想牽動情感,因爲情感而牽動你每一次的心跳。

她把現在空曠的屋子當做了“客棧”,自己還在“尋覓歸途”。

此刻的我好想穿越過去,抱抱這位可敬可愛又孤獨的老人,好想擁住老人痛快地哭一場。

“親人”對每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當親人離開楊絳老先生的時候,她不知道“家”在哪兒?

反看我們,明明一家人在一起,卻感到不幸福,嘴上總是抱怨,心裏總是計較,誰付出的多少,誰要先付出心裏才平衡。這是因爲我們把“家”當成了“客棧”,沒有溫暖,沒有愛。

“好的教育”首先是啓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不斷地完善自己。——楊絳

在書裏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一位美術家送了一幅畫給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孩子拿走畫後,又跑回來要簽名。美術家問:“幹什麼?”孩子說:“您簽了名,畫才值錢啊!”

楊絳老先生說:“我對現代教育知道的不多。可惜啊!這麼小的孩子已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價值觀的教育難道不應該引起注意嗎?

楊絳老先生一家人各個才華出衆,卻淡泊名利一輩子,身居陋室,吃苦耐勞,只埋頭做學問。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壓力大。是因爲我們總是在衡量。衡量自己能夠得到多少的利益。

不管是工作中,對待事情的態度中,我們往往把偷奸耍滑當成佔便宜。自己種的什麼種子就會結什麼果,自己挖的坑,早晚還是要自己填。

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腳踏實地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就像楊絳老先生說的:“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而我們則是:“做的太少,要的太多。”

楊絳老先生在《百歲楊絳老先生》的一次訪談中,她再三強調自己:“甘當一個零”。

這個零,不是空洞的。是保持一個零的狀態。她說:“這樣她可以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別人看不見我,我卻像穿了隱身衣,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別人不拿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含忍爲了自由,要求自由我們要學會含忍。”楊絳老先生說,“含忍和自由是辯證的統一。”

最近的高考熱,各網站,各種熱帖,層次不窮。一時間考過成了人生唯一的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家長守在學校門口,和路人發生衝突,因爲路人按了喇叭影響了考試中的孩子。因爲孩子考試遲到,家長不惜跪在門口,請求讓孩子參加考試。

十年寒窗苦讀,高考很重要,但是還有重要到可以決定命運的最終時刻。

決定你命運的大多時是:“能力+忍耐”,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

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都受到精神上的摧殘和勞動改造。不給兩人發工資,只有生活費。替陰陽頭,頭戴高帽,胸前掛牌,寫滿罪狀,帶着去遊街。有時是楊絳老人自己被帶着遊街示衆,有時還要和錢鍾書老人一起。這種在當時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在楊絳老先生寫的《幹校六記》裏,有詳盡的描述。

在工作中,生活中隨時都被揪出來“挨鬥”,那種精神上的折磨,比肉體上的折磨不知道要痛苦多少倍。楊絳老先生被派去刷廁所,這讓老人反倒看見了一個好機會。她不怕髒不怕累,把廁所刷乾淨後,有時間可以繼續讀書和學習。後來又去偏遠的地方勞動改造,這些也在《幹校六記》裏寫到,“怨而不怒”,“哀而不傷”。

這位醇厚的老人,有着及其堅強的性格和超於常人的忍耐力。

人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關鍵時刻,我們做人需要上進,但是對事的態度不要激進。

楊絳老先生,讓自己處於零的狀態,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寫自己喜歡的書,說自己想說的話。

我們也要時常把自己處於空杯的狀態,去看待每一件事,才能處理好每一件事。

在楊絳老先生百歲之際的時候,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登門拜訪,握住老人的說:“您是國家寶貴的財富!”並稱贊:“您崇高的精神境界、淡薄謙虛的人生態度、孜孜不倦的學術追求,我們感到由衷地敬佩。”

楊絳老先生在47歲時才自學西班牙語,同時翻譯了《唐吉可德》這部優秀的作品。老人說翻譯是個“苦差事”,同時伺候兩個主人,一個是原著,另一個是譯文的讀者。首先要徹底瞭解原著,字句的意義,不是意思。領會句子之間的含蘊,譯者用讀者的語言譯出原文的樣子。楊絳老先生在“信、達、雅”方面對自己有着極高的要求。以至於《唐吉可德》的第四版,她還在不停地研究着“信、達、雅”不停地進行修改。這種對文學的素養,讓我們敬佩。

百歲的老人依然每天堅持散步,堅持練毛筆字,堅持寫文章。先後有《洗澡》的續集,《走到人生邊上》,最重要的是她不停地整理着錢鍾書的筆記,經過3年多的整理,48冊的《錢鍾書手稿外文筆記》出版。

楊絳老先生曾說過:“很多人開玩笑,說楊絳老先生喜歡清華兩個‘書’一個是讀書,一個是錢鍾書。”而在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不僅體現了楊絳的品格,讓更多的窮孩子也可以實現讀書的願望。

楊絳老先生把稿費版稅全部捐出了用作“好讀書”基金,十餘年累積基金千萬餘元,資助了上百位清華本科生,研究生。

同時,她把錢鍾書的各種手札,整理,編輯,出版,和兩人的一些寶貴文獻全部捐獻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

親人們離開了她,她說她在打掃餘下的戰場,憑着她的堅強和耐力,實現了親人未完成的心願,給世上讀書人留下一個又一個文化瑰寶。

2016年5月25日,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楊絳先生離世。享年105歲。

合上書本,我想到了這樣的一段名言:

“女人是一個國家的風向標,當女人追求知識時,這個國家是進步的; 當女人崇尚自由時,這個國家是文明的; 當女人崇拜金錢時,這個國家是腐化的; 當女人攀附權貴時,這個國家是墮落的。”——德國馬丁揚克

楊絳老先生是淡然,知足,睿智,堅強的才女賢妻。她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歷史,歷史裏記載了國情,人情,感情。

楊絳老先生用走在人生邊上看人生的態度,給我們人生路上的指引和可貴的精神力量。

其實人生到底是什麼?誰也不能準確地描述出來。都是一邊向前走,一邊回過頭看看來時的路,想想遇到的人,碰上的事,不斷地去總結。

每個人的路只能自己走,不經歷就不會懂得,不嘗試就不知道如何取捨,不去用心感受,即使站在人生邊上,可能不會看清一些人,一些事,和內心的自己……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