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合集7篇)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合集7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你所見過的散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合集7篇)

“我們被外境的遷動就有如對着空中撒網,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歸,只是感到人間徒然,空嘆人心不古,世態炎涼罷了”,“這社會最缺從容與有情,由於缺少“從容”因此很難見到步履雍容、見識高遠的人;因爲缺少“有情”則很難看到乾坤朗朗、情趣盎然之人”,這皆是出自作者林清玄之口,他感嘆人生,心憂世界,在他的眼中終究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在自序中寫到作者的終極追求是向外不斷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向內不斷觸及心靈更深的感動,作家因爲留下了作品,保留了時光,鐫刻了情感,才使這一切逸去的,留下了餘音遺響,活色生香,而他固是亦然。

月光下的喇叭手,冬夜寒涼的街心,月亮很明,月茫冷溯,街道空曠,此時一位喇叭手用那生滿斑鏽的伸縮喇叭奏起了那故鄉的歌。可越是思念就越是恐懼,時間在這似乎只是個數字,三十年戎馬,故鄉在槍眼裏成爲一個名詞。平淡的話語,簡單的勾勒,一個因思鄉而夜吹喇叭的喇叭手躍然紙上,試問那深沉的鄉愁無法說出口時該爲之奈何?只有用一斟濃酒咽其下肚,最終還是歸於平淡,作者視平淡爲清歡,在清歡中又雜入些許深情,使其“有味”。作者擅長從平淡的生活體悟深沉的情感,從這深沉的情感中又折射出不平凡的人間。一篇篇散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大或小或深奧或淺顯,無不體現了人生的哲理,從而給我們以啓迪,讓人不由輕嘆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此書中最令我感觸深的便是他的《家家有明月清風》,在文中他提到幸福的深刻含義——人生的幸福來自於自我心扉的突然敞開,有如在陰雲中突然陽光一線,彩虹當空,這種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東西,猶在一株草中看見了瓊樓玉宇,是由於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寶殿。或許幸福很難,因爲它需要一顆在這繁雜的社會中仍堅守從容與有情的心,或許其實幸福也很簡單,它存在於每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只待你去感悟,畢竟生活的本色不就是清歡嗎?只看你如何將它烹得“有滋有味”。

難道這世間只有高潔之人才具有情與從容嗎?不!這道理正如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所說——非獨賢者是有心也,賢者能勿喪耳。試問,在這繁雜世間有多少人因錢財的誘惑而迷失自我,失去爲人之本?又有多少人在權利的追逐中,失了那份應有的從容!每一次將那有情與從容的“暫且放下”都似給心靈蒙上一層灰紗,一層灰紗或許薄但一次次的放下足以讓你的心暗無天日,讓你無法去感悟那喇叭手心中的鄉愁,更無法體會那平淡生活中的幸福。

手捧一本《林清玄散文集》,倚於陽臺的欄杆,輕撫書面,一個個的字、一句句的話洗去了心靈的污垢,心中煩憂也漸漸消融。是的,這是一本能撫慰人心的書,恬淡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在不經意間讓人靜心沉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旋即安定下來,解開心中的鎖,卸下心上的負擔。

似水流年,總喜穿心而過,清淺歲月,在平淡歲月中日漸溼潤。請相信,人間有味是清歡,願你在繁雜社會中仍能從容而有情,淡然走過這有味的人間。

故 鄉

文中他寫到一個浴着光輝的母親,雖然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一般的愛子心。就是一句寶貝不怕,便透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懷。某些感動就是從這些細枝末節衍生出來的,不必轟轟烈烈,就是那麼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真實的觸動。父母包容着我們的放縱、任性、壞脾氣,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於故鄉,我沒有感慨,和父母整天如影隨形更沒有獨自出過遠門,沒有體會過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繫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着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爲那裏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中國有句古話: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不就是如此麼?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城市,故鄉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爲了久遠的記憶,故鄉的淪陷也成爲許多人心中的隱痛。難怪古人把“鄉愁”唱成了絕響。

書中不經意間泄露出來的陽光,也總讓人心安,舒適。那些是字裏行間的溫柔,那些陽光是作者想要給予讀者的最神聖的禮物。那句“不論世事如何變幻,人世多少淒涼,即使你到了邊疆,陽光也會灑在邊疆”總是讓人莫名地感動。陽光何處不在,如心裏的念想一般,去往何處都不會消逝。匆匆流年有愛的陽光到處溫暖。

電視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白鬚飄飄的高僧,靜靜端坐在蒲團上,說話不急不躁,像一縷青煙。

林清玄的散文裏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許是有流水的聲音,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已有彈奏琴絃飄出的琴音安撫着你浮躁的心。不知不覺間心緒便遊走在這字裏行間的溫柔,穿梭在作者編織着的文字這張網裏。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裏,在心靈的湖底裏聽到了石子入水的輕響。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那一畝心田裏種一點夢的花。

每個人心裏一畝一畝田

每個人心裏一個一個夢

一顆呀一顆種子是我心裏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裏一畝一畝田

那是我心裏一個不醒的夢

暑假裏,我讀了《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主要寫了林清玄在小時候經歷的一些事和林清玄對某些事的看法從而引出的道理。一翻開這本書,逐字逐句地讀,字裏行間蘊含着一種細膩、柔軟的感覺。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男作家的作文應該是充滿陽剛之氣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文章格外婉轉,絲毫不遜於女作家。這種陽剛與陰柔結合爲一體的寫作方法,令我難以忘懷。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他的文筆多麼優美,語言多麼華麗,而是這本書的前言,也就是寫作目的。前言一共分爲五個小故事:“還好,掉下來的不是西瓜”、“酸甜苦辣,各安其位”、“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和“在挫折中,學習智慧”。這五個小故事都在寫各種各樣的兒童,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事,其中“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最令我影響深刻。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外國的孩子一出生就有許多的願望,無論願望多麼渺小或者可笑,他們的父母都會選擇尊重。而中國的孩子卻不同,他們的願望會在一片指責聲中慢慢消亡,非常地保守遵循父母設定好的人生軌跡規規矩矩地前行。

林清玄是這樣評價這件事的:認識幸福,比認識世界更重要;關照自己,比關心國際緊迫得多。

林清玄的這番話讓我想到了幾天前的報紙上寫的一則新聞:據一份調查顯示,從小就確立志向的孩子長大了有75%機率圓了自己的願望,甚至有10%的機率被提拔,職位更高,受到了重用,但是從小沒有確立志向的人,只有5%的機率獲得成功。這則新聞無疑是林清玄這個觀點最好的佐證,它告訴了我們,“每個人只有在小的時候確定志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長大了,纔會有所收穫,有所回報”。

報紙上也曾經報道過,每年面臨選科的學生都會很困惑,應該選理科班還是應該選文科班或者去上美術班等等。往往到了最後決定方向的是以後的錢途,而非自己是否喜歡那個科目或者是自己的理想。

爲什麼有些人學鋼琴學得很快樂,有些人很用心學卻很痛苦,之間的差異在於你喜歡與否。當你很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就算過程是很艱辛的,你也會覺得很快樂,覺得很幸福,因爲你在做着你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你在做着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時,就算只是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你也會覺得很麻煩。

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爲理想而奮鬥。我從小喜歡畫畫,所以我的.理想是將來能做一個小小的服裝設計師,這個理想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它是我心裏的一個寶貝,一旦碰觸到就會覺得暖洋洋的。我想我會堅守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幸福的人。

寧靜的夜晚,幕色漸深沉,泡一杯清茶,獨坐在一盞散發溫和光線的檯燈下,和着淡淡墨香,靜靜地閱讀着《林清玄散文集》。此時微風習習,四周一片安詳與靜謐,不知不覺我已經靜下心來,走進了林清玄那淡雅清新的“禪語”天地。

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書的目錄所吸引:《暖暖的歌》《發芽的心情》《黃昏菩提》……。迫不及待地欣賞完第一篇文章,我已深深地陶醉在林清玄散文中獨有的清新氣息中,品哲學之理,聽禪經之音,感覺是那麼美妙。他的文章猶如一道山泉緩緩流淌我的心中,他的文字猶如一股真淳的涼風慢慢安撫我浮躁的心靈。一切是那樣的自然安靜與空靈轉動,專注於字裏行間的溫柔,我彷彿聽到一位禪師低低柔柔地說教着禪意,清淡而溫婉,我的心裏灑進了陽光的溫暖。

我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香,如一縷蓮花般的沁香又如現代繁雜人世的淨土,走進他的文字,豁然開朗,放下雜念,起伏跳躍的心兒也就此慢慢靜下。正如《黃昏菩提》中寫到:“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會有人的溫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姿。”“感恩這人世的缺憾,讓我們警醒不至於墮落;感恩這溫暖,讓我們走出匆忙或無知,找到生命之泉。”林清玄用清雅真摯的文字普寧衆生的心靈。他的文章似春風吹散人們心裏的陰霾,樂觀面對挫折,他讓每天忙於生計的人們能放慢匆匆的步伐,細觀花開靜聽雨聲,體會人生的豐富多彩與不虛此行。他的筆風細膩與淡雅讓我震驚,一個陽剛堅毅的男作家竟絲毫不遜色於當代女性作家的婉轉與柔情。剛柔相濟被他用文字詮釋得恰到好處,宛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泛起微微漣漪,留下無盡的遐思。

我喜歡林清玄的散文,平易近人中又有靈光在閃動。林先生是一個徜徉於文學海洋裏的修行者,他的心境純潔,他的文章就像一幅素描,簡單幾筆就能勾勒出一個紛繁複雜的人的心底世界。我驚羨於他有如此深厚的文學功底,幾句平淡而雋永的話語,卻是精靈在靈活的飛舞;幾個簡單樸實的生活小故事,卻足以讓人一遍遍反覆拜讀,去傾聽林先生的心聲,去尋找自己一路走來和他相似的身影。看《心裏的百合花開》:“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林先生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這篇散文所展現的也正是林先生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一株小小的野百合,一個小小的心願,爲了心中美好的心願無比執着與堅韌,一朵小花演繹了一段美麗的感人故事,淨化了無數顆澎拜的心。

夜色更深,輕輕將書合上擁在懷裏,閉目凝神,空氣中似乎也瀰漫了禪的氣息。“世事離戲一步遠,人生離夢一步遙。”我們細細欣賞着林清玄散文的文字魅力,讓這些素靜充滿禪意境的文字把我們的心燈點燃,將心底照亮。接受陽光的溫暖穿透與微風的涼爽輕拂,讓我們和《林清玄的散文集》一起靜心聽禪語,素心勇向上吧。

題記:早晨的天空有着豐富的顏色,早晨的空氣有着清爽的感覺,將那些潮溼的生活片段晾在最燦爛的陽光下,讓那些不愉快的心情片片展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菩提是佛教當中的聖樹,菩提的本意是一種領悟,一種生命的真諦。一顆柔軟的心就是菩提,一片潤土的落花就是菩提,一種真善美的感悟就是菩提。菩提樹比我想像中的要堅強,縱然有着冬天蕭條與空寂,但也未嘗不是努力站立,長出乾淨的新綠,有着一種對新生無比追尋地力量,萌發的不只是綠芽的蓬勃生機,更有着芽兒那片片舒展的心情。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覺曉到有一種奉獻叫無私;從“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來秋,誤入藕花深處”覺曉到有一種快樂叫灑脫;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覺曉到有一種寂寞叫離愁;從“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中覺曉到有一種仕途叫豔羨;從“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中覺曉到有一種愛戀叫淒厲。

一片葉子中的領悟就是一棵菩提,一首詩中的意境,就是一棵菩提。玟瑰固然嬌媚,文竹固然高雅,但都躲不過時光的摧殘;木槿固然精緻,紫薇固然溫美,但都經不起命運的玩弄。只有菩提,因突破了紅塵中的一切慾念,方成爲一塊永恆的淨土。除去雜草,種滿菩提,每個人的心都應如此——種下一片菩提林。

三生石圓三生夢·輪迴。

三生石——記錄了前世,今生與來生的種種恩怨情愁。不管是否有着三生石,我們都可以把它當成自己對輪迴的一種信念,一種對於生命永恆的詮釋。

三生石,一個浪漫而又令人動容的傳說,不管是否真實,許多朋友以三生石做爲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佛教裏認爲有情慾就有輪迴。而林清玄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說:“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輪迴的束縛。”或許這纔是真正的輪迴。而我想輪迴並不是一種墮落,而是一種新生的彼岸,輪迴是一種新陳代謝,是一種念念相續循環往復,或許不只是人在輪迴,世界也在輪迴。我們看不見月亮,並不代表月亮沒有了,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了;一片雲從頭頂掠過,不久逃出了我們的視線,這也不代表雲兒消失了,而是它要向更遠的目標航行,這都是輪迴。

輪迴並不可怕,只是人們習慣把它加上鬼怪的陰影,而矇蔽了我們的心。

當我們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是否忘了自己的舊精魂,是否只是無知地追尋慾望?

有時候,一首詩,一位古人,感覺上竟像相識很久的知已;甚至有時候偏愛一種顏色,一種花香,一種聲音,卻完全說不出理由……或許這就是輪迴的最好解釋。

讀着林清玄的散文,心境似乎也同時受到洗禮,說這是《林清玄散文精選》還不如叫它“清醒記”,邊讀,邊整理自己零亂的心情。整本書揚溢着佛學的色彩,似乎也走入了佛教這塊不可逾越的聖地。

陽光下,歷史的長河泛着金光,生命的綠樹萌發新芽……

以前的我,認爲散文只是一種無趣的文章。覺得它沒有小說那樣波瀾起伏的情節,也沒有劇本那樣幽默搞笑的點子。 可是記得上二年級的時候,在圖書館裏我和一位同學在找自己喜歡的一本書,可就在一瞬間,在我身後的一本散文書掉在了地下,我想要撿起它,那位同學就說到:“咦,你平時不是不喜歡看散文的嗎?你就換換胃口唄!”我只好點點頭。

自從我看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散文書,就喜歡上了散文。其中散文中的許多語言,令我刮目相看。值得我去品味,值得我去欣賞。圖書館裏讀的最多的也是散文,其中最喜一愛一林清玄,錢鍾書,朱自清,沈德鴻的文章。讀林清玄的散文就像聞到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盪滌心靈。總能讓你對人生有所感悟。喜歡林清玄的散文還 有一種原因是因爲喜歡他書中的淡雅與脫俗。讀他的文章雖然有時會有淡淡的哀傷,但是,哀傷過後更是對人生深刻的認識和啓迪。這世界雖然富貴短暫,但只要我們願意堅持一些更恆久的價值,就會發現還 是有許多事物愈久愈醇。----------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一浪一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有人常說,人生有三種美:人品美,心靈美,外表美。但是在我看來,外表美是最最沒有價值的。自從讀了《林清玄散文集》之後,我發現,只有人品美和心靈美同在,纔是真正的美。這種美是一般人不能懂得的,只有深深地體會,才能發現一些人深處的美麗與善良。而這種美,只有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才能體會到。

其中,在《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裏面有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它叫《生命的酸甜苦辣》。這篇文章雖然在這本書裏面並不是特別的出色,但是這篇文章在我眼裏十分深刻。每一種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特一性一。酸甜苦辣,就彷彿是人生中的四個調料,甘蔗頭尾皆甜,檸檬裏外皆酸,苦瓜連根都苦,辣椒則中邊全辣。這四種植物都有它自己本身的特一性一。有些植物是與生俱來的味道,即使放在水深火熱的鍋裏炒煮都無法改變它自己本身的味道。人生中如果只有甜,沒有苦,那也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記得有一天,我與好朋友走在路上,她一直囑咐我不要在路上看書,可我不聽她的囑咐,一直看書。在路上就摔了一跤,幸虧沒有摔出一血來,不然就慘了。想到了這件事,就彷彿自己遇到了人生中的苦,上天想讓我嚼一嚼這苦的味道,所以才發生了這件事情。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一張畫,一碗菜,一條路上,經歷了酸甜苦辣這四種味道才能把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我一愛一它,這本從我二年級就開始有着印象不同的散文書;我一愛一它,這本令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的書;我一愛一它,是因爲有着有趣故事的書。

開始關注林清玄的作品,是從《有風格的小偷》一文開始,一篇文稿間出乎意料的善意的讚賞,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道,從此,世上又多了一個善良的靈魂。確實,拿着放大鏡去看別人的缺點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拿着顯微鏡去找一個劣跡斑斑的人身上的優點卻不是誰都能夠做到,但是,林清玄做到了。恬淡自然,字間總不自覺透出禪味,小小的故事折射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在不經意間讓人深思人生道理。讀林清玄的文章,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會旋即安定下來,解開心鎖,放下心中的負擔。

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蘊含着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遍遍地反覆回味,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歡在牀頭放着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細細地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的洗滌方可安靜地睡去,一切禪理在夢中參透。

他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無數的低谷,使我們在挫敗中流淚,不是說不允許哭泣,你能夠蹲下來好好抱抱自己,但是,請不要放下,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頂點,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情緒重新攀登,堅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燦爛。

他說:“生命是在水上寫字,第二筆還未落下,第一筆已流到遠方。”時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點點地在流逝,生命一點點地在逝去,再長也但是數十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能讓我們揮霍呢?珍惜吧。大學,就這麼過了三個學期,我又做了什麼呢?當初的理想呢,我與它的距離又變小麼?我在思量着,也困惑着。

他說:“安靜無言並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個更深廣、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應對誤解,請選取沉默;應對挫折,請選取沉默;應對辱罵,請選取沉默。有時候,解釋是剩餘的,那時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語言。

他說:“‘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這個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爲一個渺小的人,只有維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這五濁的世間唱一首琉璃之歌吧!”還是那個淡水河口,但是周圍的風景已經變了,不是以前那個美得單純的河口,“少年時代的情懷與往事,都已經去遠了,是鏡花,也是水月,由於一條河的敗壞,更感覺到那水月鏡花是虛幻不實的”。然而,心若仍然是純粹的,純淨如琉璃,這個世界的渾濁便不會將我們侵蝕,給自己的心留一片淨土吧,哪怕你已經看過太多的黑暗!

那一切的水月河歌,雖曾真實存在過,卻已默默流失,這就是無常。

是的,也許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如果我們的內心就是一個花園,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們的內心春風洋溢,人生的哪一個時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們有着憐愛、珍惜、欣賞的心,即使在人生的無寸草處行走,也會看見那美麗神奇的一瞥。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