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

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辛歷程,展現了偉大抗疫精神,更是將中國共產黨的爲民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下面帶來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

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1

有時主流輿論會習慣性地讚美醫生、拔高醫生,而非以一個普通職業去看待醫生、以普通人去看待醫生,這在不知不覺間會影響一部分公衆對醫生的認知和期待:他們認爲醫生就該犧牲自我,認爲醫生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治癒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時,是帶着一種消費心理的:我花錢看病了,你就得負責把病給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過來了,人沒了就是你醫術不精、是你把人給治死了,你就得負責……很多醫鬧事件的發生都源於此:患者認爲自己花了那麼多錢,醫生卻沒幫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錯解了幾個事實:一,醫術的進步往往是技術的進步,就像朱良付說的,相比於醫生,科技纔是治病的最大力量;二,再安全的手術,都可能存在風險,這是概率問題,醫生無法承諾百分百安全;三,這世上還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現在的醫學技術仍無法攻克。

歸結起來就是一個認知:醫生並不是萬能的。醫生會盡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屬也得有最壞的打算。

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

《中國醫生》讓我們看到醫生面對疾病的無力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孫自敏,談起她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在1990年,做過我們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顧性分析,做了以後讓人家很悽慘,所有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就剩一個病人,最後那個病人還是不在了,就整個全軍覆滅。也就是我們這麼多醫生工作了15年,等於白乾了,你沒讓一個病人活下來。所以我當時不想當血液科醫生了……醫生再苦,它支持我們的是什麼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們沒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講我們天天在做什麼……”

《中國醫生》有這麼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爲它罕見地爲公衆呈現了醫生在面對疾病的脆弱和無力。我們太習慣於“最後一刻營救”的神醫傳奇了,可事實上,醫院裏經常有這樣無力的故事,醫生經常要承認自己面對疾病的無力。

這絲毫不會損耗醫生的職業光芒,相反,醫生這個職業讓人尊敬,就在於醫生哪怕時常被無力感擊中,他們仍選擇直面疾病,與之戰鬥。就像有人說的,我們對於醫生這個職業的尊重,並非醫生萬能,而在於他們代表了人類可以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氣餒歸氣餒,孫自敏還是迎難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孫自敏帶領她的團隊進行非血緣臍帶血移植,終於攻克了臍帶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難題,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臍帶血移植中心,給許多白血病患者帶去了希望。

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2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把“醫生”這一羣體再次推到了最前列。我們從新聞裏,看到這羣人,成爲了新時代的“逆行者”。

因爲他們的出現,讓原本躁動慌張的氣氛因子,有了冷靜下來的力量。他們勇於衝到第一線,成爲阻擋病毒的一道防線。他們同樣是父母的孩子,家中的頂樑柱,孩子的爸媽……即便如此,他們的態度是義無反顧,他們的口號是:不計酬勞,無謂生死。

他們是,中國醫生。

觀看《中國醫生》觀後感 第2張

正是在這個時節,紀錄劇集《中國醫生》悄然上線,豆瓣評分9.2分。它真實地紀錄了這羣羣體日常工作的點滴,向觀衆剖析了他們作爲普通人的那一面,他們也很脆弱,也有難處。這一切正如同劇集開場的那句旁白,“這是中國醫療系統的一個縮影。”

“我很怕我突然死掉,但我不能死。”這是朱良付醫生(河南省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醫師)對着鏡頭說出的`一句話。不僅僅是因爲他是家中的丈夫和父親,同時,他更是一名醫生,“差不多得用25年時間,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一個醫生,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這是他的工作態度,對他來說,從早上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五點,早就是家常便飯了。因爲他每天面對的是死亡率最高,也是死亡速度最快的病例——腦卒中。即便如此,也曾有患者家屬對他說,“我想把你撕成碎片!”這位老太太一邊苛責他“害死了她的老伴”,一邊讓朱良付給她看看近期升高的血壓。

“理解嗎?”這是他問出的一句話,似乎是在追問大衆,又似乎是在自問。他無奈,因爲患者和家屬,其實“也知道你是個好大夫,但這並不耽誤他們投訴你。”這種困惑對他而言,沒有答案。身在其職,他必須這麼做。

每每面對這樣的事件,醫生需要很快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甚至沒有更多時間去消化,因爲下一個病人已經在候診了。

“最難的事情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是做不到的,我們能做的只有儘量換位思考。”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