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元宵節就是中國傳統的狂歡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民間也流傳着不少關於元宵節的故事。下面來看看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1

關於元宵節的神話故事篇一: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衆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纔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關於元宵節的神話故事篇二: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的神話故事篇三: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爲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2

1、元宵節與燈火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畜,人們爲了自衛,就組織起來與之戰鬥。有一隻神鳥因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聞訊後大怒,立即傳旨,令天兵天將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欲將凡恫人畜財產通通燒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無辜百姓受難,冒着生命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向人們通風報信。消息傳開,所有的人都被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很久,一個老人終於有了辦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誤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衆人聽說後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從天上往下一看,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僥倖保住了生命財產。

爲了紀念這次成功消災,此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產戶都懸掛燈籠,燃放煙火,以示紀念和慶祝。

2、元宵節與元宵姑娘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叫東方朔的人,個子矮小,足智多謀,風趣滑稽,心地善良。宮女不管是誰觸犯了漢武帝,當皇帝怪罪時,他總上前講情。因此,宮娥綵女都對他非常敬愛。那年臘月,下了幾天雪,東方朔去御花園折梅花。剛進園門,見一個宮女正淚流滿面欲向御井撲去,他急忙上前攔救。原來這宮女叫元宵,家住長安西北山上,家裏還有父母和一個小妹妹。自從被選進宮後,每逢年末歲首,她總思念親人,心如刀割。這幾日風寒雪大,她不由得又惦起了在家艱辛度日的父母、小妹。心想:既不能與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來投井。東方朔聽了元宵的訴說,先安慰勸解一番,且答應設法讓她與父母、小妹妹見面團聚。

東方朔從元宵的身世,聯想到宮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親的苦水,便下決心想出了一條妙計。這天,他來到西北山上元宵的家裏,如此這般地安排一番,就返回長安大街賣起卦來。有人認識東方朔,知道他識天文,通陰陽,都爭着占卜求卦。結果,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條籤語。人們非常驚慌,紛紛求問解脫之法,東祕地說:“正月十三下午,城裏的白鬍子老人們,都到西北十里鋪大道口等候。天晚時,從西北方向會過來一個騎粉色驢子的紅衣姑娘,。見到她後,父老們要跪方可得救。”人們聽了東方朔的話,信以爲真,暗暗互相串連。等到正月十三下午,城裏的白鬍子老人們都手拄柺杖來到十里鋪等候。傍晚時分,果然從西北方向過來一位騎粉色驢子的紅衣姑娘,父老們一擁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們說:“我是領了玉帝的旨意來辦事的,火燒長安時玉皇大帝還要站在南天門上觀看,要是沒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你們可送到人王地主那裏,讓他們想辦法吧。”說完,扔下一張偈語,回身走了。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 第2張

老百姓趕緊將此事稟報漢武帝。漢武帝接過偈語,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武帝看罷大驚,忙向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求教。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愛吃湯圓,十五日晚可讓全城臣民都做湯圓供奉,虔誠禱告,求火神君高擡貴手。再傳渝京都所有臣民一齊動手做燈,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門,都掛上紅燈,滿城點放焰火鞭炮。屆時,滿城通紅,火球橫飛,必能騙過在南天門觀望的玉帝。再將京都四門洞開,使城外庶民百姓也能進城觀燈。皇上、妃子、宮娥綵女,亦應三三五五出宮去街上觀燈,雜在百姓中,方會沾他們的光,免去災難。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湯圓做得好,把元宵的名字寫上穿大街走小巷,虔誠敬奉雲遊在長安上空的火神君,定會使他心軟下來。”漢武帝聽聞便傳旨按東方朔的辦法行事。

正月十六,日墜西山,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鄉下百姓得知消息也都陸陸續續進城觀燈。漢武帝脫去龍袍,換上便服,在幾個近臣的保護下走上大街。娘娘貴妃,宮娥綵女,也三五成羣地離開了皇宮。整個長安城,燈火通明,焰火滿天,煞是好看。

元宵的妹妹領着父母也來長安觀燈,當她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聽到喊聲,來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熱鬧了一夜,京都長安安然無事。漢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樣讓元宵做湯圓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樣全城掛燈放焰火。相傳爲習,年年如故。因十五上供的湯圓是元宵做的,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把這一天叫“元宵節”。這就是現在的十五過元宵,十六鬧花燈的由來。

3、元宵節與東方朔

農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節”,也叫“元宵節”。相傳漢武帝時,有個叫東方朔的人,足智多謀,風趣滑稽,常在漢武帝面前獻計逗樂,深受漢武帝喜愛。東方朔心底善良,經常爲觸犯武帝的宮女說情。

臘月的一天,東方朔見一宮娥淚流滿面向御井撲去,他慌忙攔救。這宮女叫元宵,家中有父母姊妹。每逢節日,她思念親人,不得見面,心如刀攪,竟想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救了元宵,答應設法讓她與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來到元宵家裏安排了一番,然後回到長安街頭賣起卦來。不少人求卦,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條籤語,他們紛紛求問解脫辦法。東方朔神祕地說:“正月十三會過來一個騎驢的紅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燒長安的火神君,衆父老可求之。”

正月十三日果然來了一個紅衣姑娘。那姑娘說:“我是領旨火燒長安的,玉帝還要在南天門上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偈語是:長安在劫,火燒帝調,十六天大火,焰紅宵夜。

漢武帝看罷大驚,忙向東方朔求教。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最喜歡吃湯圓。十五晚上,可讓做湯圓最好的元宵做些湯圓,萬歲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會使其心軟下來的。再令臣民在庭院屋門都卦上紅燈,全街放焰火鞭炮,可能騙過南天門上觀看的玉帝。”

十五日晚上,元宵的妹妹也領着父母來長安觀燈,看見了出宮上街玩燈的元宵,一家人團聚了。

鬧了一夜燈火,京都長安安然無事,漢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日,照樣讓元宵做湯圓供奉火神君。因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改叫元宵,把正月十五日叫做元宵節了。

元宵節晚上,有些地方的龍燈、獅舞、花燈全都涌現出來。城市主要街道燈火通明,各條街都要準備花筒燒火龍,場面壯觀,十分熱鬧。耍龍燈的人從正月十三日就開始到農村、居民家、機關拜年。到居民家,俗名鑽格子,願意讓龍進屋者就將門打開,並賞給喜錢;不願者,龍來後就將門關上。十五晚上進入高潮,喜慶到深夜,燃放鞭炮,吃最後一頓年飯,名爲送年,整個春節就算是過完了。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3

元宵節的來歷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入呂后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爲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用糯米磨成粉,包上糖,煮來食用,表示平安團圓、甜甜蜜蜜,以示慶祝不用再擔心戰爭會帶來災禍人亡。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元宵節”,因有自發的表演節目表示喜慶,又稱“鬧元宵”。

元宵節的飲食文化

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爲「油畫明珠」。

元宵節神話故事簡要說明 第3張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爲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爲科斗羹,煮糯爲丸,糖爲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爲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麪皮而言,就有江米麪、粘高梁面、黃米麪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以解饞。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