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生活中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曆七月神祕而幽暗,而且這個節日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我們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以下分享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1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佛、道兩家共同的重要節日。道教稱爲中元節,佛教稱爲盂蘭盆節,民間還稱鬼節。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也有部分地區是七月十四)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希望家宅和順,先祖安寧。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古人相信人死之後,肉體不復存在,魂卻可以化成鬼。鬼魂具有諸多能力,可以暗中對人起作用。生前爲善者,死後亦成善鬼。家中的親人死後,能成爲家庭的保護神,因此受到後人的祭祀。

最明顯的例子是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三個節日祭祖事鬼,所以又叫三大“鬼節”。清明掃墓含有懷念祖先之意。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有放河燈拯孤照冥的習俗。寒衣節時人們會在祖先墓前焚化紙衣。除了善靈和祖靈以外,人們認爲那些非正常的死亡者,死後會變成惡鬼,加害於人。

爲了使厲鬼不加害人,古人想出了種種辦法。七月十五於曠野水邊燃放河燈、焚香化紙、設撰施粥,爲的是使各路孤魂野鬼有所歸而不爲厲。上巳日河邊洗浴,端午插艾掛蒲、飲雄黃酒、戴長命縷,重九登高,均有避邪消災之意。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中元節禁忌

牀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晚上曬衣服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夜遊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非特定場合燒冥紙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喊名字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游泳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熬夜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氣入侵。

靠牆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10、亂看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榕樹放在家門口因爲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裏坐坐。

撿路邊的錢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輕易的回頭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不能隨地勾肩搭揹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筷子插在飯中央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2

中元節,即民間俗稱的“鬼節”,因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七月望。中元節的節名來源於道教,佛教稱爲盂蘭盆節。儘管有着濃厚的道、佛兩教色彩,但中元節的最初來源,卻帶有深刻的儒家印跡。

自古以來有“秋嘗”,佛教帶來“盂蘭盆節”

文化考古學者宋兆麟在《中國古代節日文化》一書中認爲,關於中元節的起源傳說,比較可信的是源於一個祭祖的節日,直到魏晉南北朝時,隨着佛道二教的滲入,最終形成中元、盂蘭盆的節日形式。而祭祖,又和“秋嘗”密不可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祖是儒家政治理念中的重要傳統。農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我國自古就有在此時舉行祭祖儀式的傳統。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記載,“古者歲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

古人春夏秋冬四時均要奉祭先祖,七月奉上新收穫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穀物糧食,謂之“秋嘗”,又稱“薦新”“嘗新”,即秋天讓祖先嚐新之意。以“秋嘗”祭祖爲代表的祖先崇拜和宗法理,成爲儒家“孝道”的核心內容

“秋嘗”儀式時,四鄰鄉親還會聚在一起,品嚐豐收的成果,迎接收穫的秋天,這一節俗具有收族敬宗、凝聚親情的作用。不過當時,“秋嘗”祭祖的時間並不一定是在七月十五,後來由於佛教和道教的介入,才固定在此日。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第2張

佛教剛開始傳入中國時,仍堅持其不敬王者、不拜父母、不受禮教約束的無君無父原始教義,與注重血親人倫關係的儒家文化形成激烈衝突,極大影響了佛教的'傳播。後來,佛教入鄉隨俗,以盂蘭盆會的形式與傳統“秋嘗”習俗相結合,形成富有中國倫理文化特色的佛教孝親節——盂蘭盆節。

“盂蘭盆”一詞來源於漢傳佛教經典《盂蘭盆經》,爲“解倒懸”之意,即將人的靈魂從困厄中解救出來。《盂蘭盆經》講的是佛祖弟子目連想救母親出惡鬼道苦海,佛祖告訴目連,你母親罪孽深重,僅靠你一人之力無法救贖,你需在七月十五敬設盂蘭盆,用百果飲食供養十方僧衆,依靠他們的合力才能救出母親。

依照佛祖的指示,目連救母成功,後推己及人,向佛祖建議,一切僧俗弟子欲行孝道者,都可以在七月十五供奉盂蘭盆,救贖現世以至七世父母,由此形成七月十五盂蘭盆節。

根據學者張弓先生等人的研究,早在兩晉之際,盂蘭盆節就流行在西北和東南地區的一些寺院中。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有載,“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非,有時齋供,及七月半盂蘭盆,望於汝也”,告誡子孫可以藉助盂蘭盆節報答父母恩情,表達孝心。

南朝梁武帝曾於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在同泰寺“設盂蘭盆齋”,後“每於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養,以車日送,繼目連等”。據成書於這一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院……有七葉功德,並幡花歌鼓果食送之”,時人“廣爲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飴蠟剪採鏤繒,模花葉之形,極工妙之巧”。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3

中元節的由來

1、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爲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爲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中國從樑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2、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第3張

各地中元節吃什麼

1、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們喜歡用山地熬湯,隨之黑黝的湯底便是當地瀨粉的最大特色。

而在莞城,盂蘭節這天吃瀨粉倒沒什麼特別,特別的是過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魚歌(部分鎮區也有此風俗),試想在這個不屬於陽間的日子,街頭巷尾傳出似有似無而且抑揚頓挫的木魚歌,確實給這個詭異的節日又增添一絲神祕。

2、河北省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爲“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爲“送羊”。

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麪羊贈送女兒。山西民間有中元節,百姓蒸麪羊,既祭且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麪作羊形來代替。

3、江蘇省是要吃扁食的。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煙花,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爲“度”。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