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在沒有最終確認墓主人身份之前,霸陵一直被稱之爲“江村大墓”。江村大墓地處西安東郊白鹿原的西端,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1

今天,國家文物局發佈重要考古發現,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白鹿原,被當地人稱爲的“江村大墓”,實爲西漢文帝劉桓的陵墓——霸陵。這也是陝西考古人員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又一次在西漢帝陵的考古發掘中的重大考古收穫。

此次確定的漢文帝霸陵位於灞橋區的江村東側,是帶4條墓道的“亞”字形最高等級的豎穴土坑墓,墓室邊長75米。和西漢其它帝陵分佈在西安以北的咸陽塬上,且有巨大的覆鬥形的地面封土不同,霸陵則修建在西安以東的白鹿原上。根據漢文帝遺詔,他爲減輕百姓勞役之苦,節省人力,在修建帝陵時,不築地面的封土。史料記載爲“因其山,不起墳”。由於缺少封土做主要帝陵標誌以及後人對史料的誤讀,自元代以來,離此兩公里外的鳳凰嘴被誤認爲是霸陵。上世紀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的對江村附近開展詳細勘探發掘,近年來,隨着考古不斷深入和陪葬坑的陸續發現,考古人員最終找到了漢文帝灞陵的正確位置,並確定了帝陵形制。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說:“它的整個陵區結構分爲三大部分,首先有陵園,陵園是核心區,有皇帝皇后的陵墓,然後還有陵邑,陵邑象徵着守陵的縣城,另外還有大型陪葬墓,從外藏坑的情況看,漢文帝霸陵首次出現了象徵衆多官署的外藏坑圍繞皇帝陵墓,都是以帝陵爲中心,向星式的來分佈,除了有一個大陵園之外,帝后陵各自還有一個小陵園,就是雙重陵園,也是在霸陵首次出現。”

正在發掘的15號外藏坑,考古人員在這裏發掘出編磬,鎏金青銅編鐘殘片,刻有皇中字樣的濾管以及只有帝王陪葬,才使用的着衣陶俑,而這些文物則表明,這裏是漢文帝灞陵陪葬坑中的樂府坑。在樂府坑,考古人員發掘出上千件的隨葬裸體陶俑,這是西漢帝陵陪葬中最常見,也是規格最高的陶俑。陶俑具有典型的漢代風格,高度大約在50到70公分,爲真人大小的三分之一,做工精細,由於年代久遠,陶俑的木質胳膊以及身上所穿戴的絲麻皮革衣服已經腐朽,雖然大多已經殘破和倒伏,但在許多的陶俑面部和身體還殘留有紅色的彩繪。除此之外,考古人員還發掘出罕見的刑徒傭。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第2張

“我們在西南角27號坑裏面,發現有帶有刑具的陶俑,我們以前在漢陽陵包括茂陵發現有刑徒墓地,刑徒骨骼上帶有刑具,陶俑上面帶有刑具,這還是首次發現,從這一方面我們也能反證出帝陵的發展演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漢陵考古隊副隊長曹龍說

在帝王陵附近分佈着超過115座的外藏坑,這些外藏坑裏陪葬不同的器物,象徵着地上世界的各個官僚機構,是帝王地下世界的另一種生活場景的模擬。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2

今天(12月14日)最引人關注的考古新聞,莫過於漢文帝劉恆的霸陵得到了完全確認——此前自元代以來的相關記載和考證,都普遍認爲劉恆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鳳凰嘴(距離霸陵不遠)。

因此,在沒有最終確認墓主人身份之前,霸陵一直被稱之爲“江村大墓”。江村大墓地處西安東郊白鹿原的`西端,東北邊爲漢文帝的妻子竇皇后的陵墓,西南邊處爲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的陵墓,北部則爲“鳳凰嘴”所處位置。

薄葬自己、厚葬母親的孝順皇帝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曹龍在接受現場採訪時透露:當時他們對江村大墓外圍了進行大規模詳細勘探,以此爲線索,發現了一道東西長約1200米左右,南北寬約860米左右的夯土圍牆,把江村大墓和竇皇后墓圍在一起。另外還有115座外藏坑圍繞着陵園,總體形成了一個較爲完整的陵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永嬴據此判斷:兩座大墓處於一座陵園裏,這個體現的就是漢代皇帝皇后同塋異穴:“兩墓同處一座大陵園,便是同塋;一人一座墓穴、一個墳頭,正所謂異穴。”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第3張

霸陵的“亞”字形墓道

更重要是,當時發掘江村大墓外圍的外藏墓時,出現了許多明器官印,這象徵着一個地下的官署機構,“100多座官員的墓,圍着中間的大墓,這個墓主人只可能是皇帝。”馬永嬴說,“而且從墓葬形制上來講,這個‘亞’字形的大墓,連墓道算上東西長250米,南北長140多米,墓室長度有70多米,這在漢代是頂級配置,只有皇帝皇后能用。”

在今天陝西衛視的直播中,還有個關於漢文帝母親薄太后南陵的細節值得一提:這座陵墓中發現瞭如梅花鹿、金絲猴等珍奇異獸的骨骼與大量金銀器陪葬品。與之相比,漢文帝自己的陵墓中出土的卻多是陶俑、青銅器和鐵器等相對不那麼貴重的隨葬品,並且專家透露,這些銅鐵器物大多體積較小,對於帝王來說,可謂薄葬。

這種對比,與史料中對漢文帝事母至孝的記載相吻合,作爲“二十四孝”主人公中唯一的皇帝,漢文帝登基後,母親因病臥牀三年。這三年裏,劉恆每天都去看望母親,常常衣不解帶不眠不休地親自陪護,御醫送來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

近20年前的一次拍賣,國寶險些流失

在今天的考古直播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焦南峯還提起一段難忘往事:2002年,發生在美國蘇富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第一次把江村大墓推到考古學家面前——當時有六件漢代陶俑即將被拍賣,已經出現在了圖錄上,我國政府獲悉消息後,通過外交途徑及時進行交涉。

當時焦南峯受國家文物局委託,回答了蘇富比拍賣行提出的11個問題——“比如爲什麼說(這六件陶俑)是中國的?爲什麼說(它們)是陝西的?爲什麼說是西漢的?以及還有多少這樣的陶俑等等。”焦南峯在採訪中回憶道。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第4張

斷臂赤身的陶俑

最終,經過多方努力,六件陶俑於次年回到西安。公安部門隨即展開調查,證實是盜墓分子盜掘陵墓所得。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翔宇也記得:當時附近田裏的麥子一收,兩個盜洞便非常清楚地露出來,“衛星圖片上都能看到。”

2006年,經過考古調查勘探,發現了這座隱藏着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墓葬。考古人員曾一度懷疑這是竇太主的墓——竇太主是漢文帝和竇皇后的女兒。但這座墓的形制顯然超越了公主或諸侯。漸漸地,越來越多人相信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真正的陵墓。“雖然大家心裏都比較確定了,但要正式公佈,還需要足夠多的考古證據。”馬永嬴說。

爲何會有大量“斷臂赤身”的裸體陶俑?

此次霸陵考古發掘所出土的大量“裸體陶俑”也是一個令觀衆們着迷的發現:這些代替真人殉葬的陶俑雖然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但造型準確,做工細膩,從形體大小到彩繪表情都異彩紛呈,充分反映了當時的藝術成就。這批陶俑和漢文帝之子漢景帝的陽陵中的陶俑十分相似,幾乎如出一轍。

這些陶俑幾乎都沒有手臂,且“赤身裸體”。這是爲什麼呢?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第5張

發掘現場露出的大量陶俑

這是因爲兩千多年前它們被製作出來的時候,胳膊都是另外用木頭製成的,並且外面穿了衣服。衣服是絲綢或者麻布的有機質,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之後,絲麻制的衣服和木製的胳膊這些有機質就全部都腐朽掉了,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斷臂赤身”的模樣。

據考古專家介紹,這些陶俑的製作和陪葬方式,是受到了秦、楚文化的影響。因爲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是沛縣人,而沛縣屬於當時的楚國,受楚文化影響很深,而當時楚地就是用這樣大小的木俑代替真人殉葬的。

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漢承秦制,繼承了秦朝陶俑陪葬的制度,但也沒有摒棄他最開始所受的楚文化木俑陪葬的習俗,所以就將二者結合了,做成的陶製的軀幹、木製的臂膀。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3

12月14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考古證實: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的葬身之處!此次考古發現爲西漢帝陵制度形成與發展演變的研究提供了詳實資料,出土衆多帶有草原風格的金銀器見證了中華文明由“多元”到“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第6張

南陵K1出土的金飾小件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第7張

江村大墓 K32 馬骨出土情況

江村大墓位於西安市東郊白鹿原西端,北距“鳳凰嘴”約2100米,東距竇皇后陵800米,爲霸陵陵區範圍內的重要墓葬遺存。根據這一工作成果,考古工作者重點複覈勘探了江村大墓及外圍區域。勘探成果表明,江村大墓平面爲“亞”字形,地表無封土,墓室邊長約72米、深30餘米,墓室四周發現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圍有卵石鋪砌的陵園設施(暫定名“石圍界”),邊長約390米,石圍界四面正中外側有門址,推測可能爲獨立的帝陵陵園(竇皇后陵也有獨立的後陵陵園)。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外圍發現陵園園牆遺存,推測共處同一座大陵園內,大陵園東西長約1200餘米,南北寬約863米。考古發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爲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之其周邊分佈竇皇后陵、薄太后陵,專家確認江村大墓爲漢文帝霸陵。

漢文帝霸陵找到了直擊考古現場 第8張

薄太后南陵發掘點外景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鳳凰嘴”爲漢文帝霸陵的傳統認識,確定了漢文帝霸陵的準確位置,解決了西漢十一陵的名位問題,也爲爲西漢帝陵制度形成與發展演變的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考古資料,爲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此外,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它帶字文物等,證實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現實中的西漢帝國”的建設理念。“考古人員還在距離江村大墓約2000米的薄太后南陵西側編號K1的外藏坑,清理出土塑衣彩繪陶俑160多件,金、銀、銅製車馬器200餘件,陶罐、鐵釜、銅環等文物百餘件。值得注意的是,還出土了不少帶有草原風格的金銀器。”考古專家表示,衆多帶有草原風格的金銀器是先秦兩漢時期農牧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直接證據,見證了中華文明由“多元”到“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