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懷孕科普 > 高齡產婦早產 嬰兒體重不到1公斤

高齡產婦早產 嬰兒體重不到1公斤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高齡產婦特別容易出現早產現象,河南以爲38歲的高齡產婦在懷孕28周時早產生下自己的寶寶,嬰兒出生體重僅有850克,身高只有32釐米,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高齡產婦早產 嬰兒體重不到1公斤

剛滿28周3天,寶寶就突然降臨人間。高齡孕婦早產,誕下一名體重850克,身高僅32釐米的嬰兒。8月13日凌晨,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兒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寶寶,一出生就掙扎在危險邊緣,並且面臨着呼吸、循環、感染等諸多難關。

經過兒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精心救治與護理,一直處在危險邊緣的寶寶渡過一道道難關。如今,寶寶生命體徵趨於穩定。

【危急】高齡孕婦早產,嬰兒體重僅850克

8月13日凌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兒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從產科轉來了一位特殊的寶寶。“體重850克,身高僅32釐米,整個身體比成人巴掌大一些,四肢粗細相當於成人拇指大小。”據兒科主治醫師賀孝良說,這是目前該院救治的最小的早產嬰兒,寶寶入院時呼吸微弱,直接住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必須依賴呼吸機呼吸。

“8月12日,寶寶媽媽在醫院例行產檢後,並沒有異常,驅車回家途中突然感覺腹部疼痛,隨後,家人立即將她送往產科。”賀孝良說,寶寶的媽媽是一位38歲的高齡產婦,且患有皮膚乾燥綜合徵。

胎齡僅28周3天,出生後呼吸微弱,又很容易出現循環衰竭,而且還非常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脅,可能會導致出現敗血症,只有居住在暖箱裏,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賀孝良說,入院後醫護人員給寶寶做了詳細的檢查,發現其肺部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凝血功能很差,且出現消化道出血,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情況不容樂觀。

高齡產婦早產 嬰兒體重不到1公斤 第2張

【搶救】生命頑強的小寶寶闖過一道道難關

由於寶寶太小,且情況不太好,出現任何問題都可能威脅到生命。賀孝良說,他們安排了高級醫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對寶寶進行監測。起初,孩子的父母也因過高的救治費用及將來孩子可能出現諸如腦癱、易患病等問題,曾想放棄,後經過反覆考慮後父母決定全力配合進行救治。

“出生後的第3個小時,寶寶的病情加重,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我們立即進行氣管插管,給予補充人工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經過搶救,寶寶轉危爲安。”賀孝良說,8月16日,寶寶臉色、口脣再次發紫。病情出現反覆,好在寶寶得到及時救治,脫離了危險。

“8月23日,醫護人員正在給寶寶進行胃管注奶,孩子臉色突然發紫。”賀孝良說,寶寶的胃腸道消化弱,存在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的可能,遂立即停止注食,並給予抗生素應用,經過救治,寶寶三天後情況好轉,再次開始注食。

據賀孝良說,早產的寶寶自身凝血因子儲備不足,使得消化道出血,給予輸血漿治療後未再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失血過多,出現休克。

高齡產婦早產 嬰兒體重不到1公斤 第3張

【現狀】寶寶眼睛能睜開了,體重也增加了

“寶寶太小,護理起來很難,需要特別小心。”兒科護士長張君麗說,寶寶體型小,血管很細,扎針很難,每次扎針大家都會特別小心,生怕重扎。

張君麗說,寶寶注入1毫升奶都需要數分鐘。注食的時候,護士非常謹慎,眼睛都會緊盯着寶寶的嘴、喉嚨和監護儀器。

由於寶寶出生到現在一直呆在暖箱裏,不能適應外界的環境,很容易受到感染,情況也不停地變化,醫護人員要根據寶寶的情況調解暖箱的溫度和溼度,讓寶寶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賀孝良說,寶寶已經入院20多天,在醫護人員精心的救治和護理下,寶寶現在生命體徵趨於平穩,體重增加到了950克。眼睛能睜開了,四肢也能活動了。但仍不會自己吃奶,只能依靠胃管注食,還有貧血現象。

“寶寶的病情時刻都有變化,還有相當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將前功盡棄。目前,寶寶還需住院大約2到3個月。”他說。

高齡產婦早產 嬰兒體重不到1公斤 第4張

【提醒】準媽媽平時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近年來,孕婦早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賀孝良說,據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兒科不完全統計,今年5月份至8月初,共有209名新生兒在該院出生,其中有80個是早產兒。早產兒出生時,體重、身長不達標且臟器發育不成熟,後天生長髮育也可能出現遲緩甚至出現腦癱現象。早產兒胎齡愈小,體重愈輕,死亡率愈高,後遺症越多,因此,預防早產對於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減少兒童的傷殘率有重要意義。

早產是孕媽媽比較擔心的問題,早產兒的身體及智力發育等都可能不如足月兒,而且還可能由於圍生期窒息、呼吸循環功能障礙、顱內出血等原因導致死亡。那麼,孕媽媽如何防止早產呢?

對此,賀孝良說,孕媽媽一定要記住定時進行圍產保健,儘早發現妊娠期併發症,及時治療,給胎兒一個好的生存環境,避免因妊娠期併發症而發生早產。在工作生活中,要學會自我減壓,調整心態,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