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關於嬰兒的情緒

關於嬰兒的情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嬰兒的情緒,情緒和情感是每個人都會有,也會表達出來的一種心理活動。情緒對嬰兒適應生存有着特別的意義。嬰兒雖小照樣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下面來看看關於嬰兒的情緒。

嬰兒的情緒1

嬰兒的情緒情感表現有哪些

1、2到3個月的時候,吃飽或者睡好之後都會笑;有人逗她的時候,她會全身都感覺很活躍;5到6個月的時候對新鮮玩具都會有欣快或者躍躍欲試的感覺;6到7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始對父母產生依賴感,並且對陌生人開始有怯生情緒。

2、8到10個月的時候,對於分離就會有焦慮的情緒,而且會越來越的強;12到16個月的時候,分離的情緒就可以達到高峯;18個月之後,這種情緒纔會逐漸的開始減弱。

情緒情感對嬰兒有什麼意義

1、0到3歲的孩子會對照顧人很依賴,周圍環境會對孩子情緒情感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譬如孩子在一個天天麻將聲中長大,房間裏天天煙霧妖嬈,那麼他長大後抽菸喝酒打牌會在他人生中首選,和愛因斯坦、牛頓一點關係都沒有。

2、所以你假如要生孩子,健康的環境良好的修養,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時很有意義的。有些家裏裝潢的富麗堂皇,但是家裏沒有一個書櫃,環境是給人一個好的生活,但是沒有賦予文化的含義,哪些裝潢顯得蒼白無力。

嬰幼兒情緒的處理

1、留意自己對孩子成功或失敗時的反應

簡單說,孩子感到驕傲或自卑的程度,依父母對其成敗反應而定。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時,予以有效的讚美,他會肯定自己的努力與收穫,並再接再厲!如果孩子成功時,父母不理不睬,或只是空泛的應付“你很棒”、“好厲害”,孩子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不知未來方向爲何。有時候還會因爲父母空泛的讚美,害怕自己下次就“不棒”“不厲害”,而變得不想再嘗試。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之際做出有效的讚美,具體描述孩子做到的事實,再加以歸納方向,孩子就會願意朝目標前進。舉例來說,孩子考了一百分,如果你說“你很聰明”,孩子固然高興,但也許會害怕下一次考不到一百分就不聰明而患得患失。如果你說,“這次的考試你很努力複習,也都理解了,真的很棒!”對孩子而言,你讚美的是他的努力,一百分的意思也只是“全都努力理解了”,與他聰明與否無關,如此一來,他就會更願意努力學習。

關於嬰兒的情緒

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失敗時予以支持鼓勵,讓孩子知道失敗不是件不可逆的事情,只要繼續下去或改正方向,父母都會支持;如果一遇失敗就被責罵、諷刺、譏笑,那麼孩子的反應從憤怒、羞恥到放棄都有可能。

2、留意自己對孩子犯錯時的反應

孩子愧疚或羞恥的程度也依父母對違規犯錯的反應而定,如果孩子弄壞玩具時,父母習慣性責罵孩子,也就是“對人不對事”,例如說“你這麼壞,這麼不聽話!”時間一久,他就會相信這個“壞孩子”就是我!

如果父母換個方式“對事不對人”,說:“玩具壞了呀!那寶寶你接下來怎麼做呢?”這樣孩子產生的是一種“愧疚感”,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卻可以去彌補,而不是“我是一個壞孩子”。又例如當父母在孩子成功堆疊積木時不予理睬,卻在失敗弄出聲響時予以喝斥,那麼孩子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當然沒有信心,也因此容易感到自卑。

3、瞭解情緒發展里程碑

複雜情緒對孩子未來怎麼看待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長一定要花些心思來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而不光是聚焦在動作發展或認知發展上,更何況複雜情緒與周圍環境極其相關。

情緒發展里程碑:

0-2個月:挫折、滿足、漸漸有笑意、好奇,開始會自我安撫,比如吸吮奶嘴。

3-4個月:主動笑,漸漸因不如意而生氣,好奇心增強而互動增多。

5-7個月:快樂、悲傷、生氣、好奇、厭惡、害怕越來越明顯,開始對陌生人焦慮。

8-9個月:以上情緒加大,焦慮感也加大,開始有分離焦慮,好惡感變得明顯。

10-12個月:害怕的事物增多,開始會拒絕,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挫折加重,開始主動尋求快樂。

12-18個月:分離焦慮明顯,但更好奇探索、暴怒、快樂興奮,主動尋求快樂。

18-24個月:上述情緒明顯加劇,自我意識明顯,成功時感到驕傲、失敗時感動羞愧、羞恥、羨慕等。

24-36個月:基本情緒與複雜情緒都越發明顯、好惡分明、可以同理安慰他人的情緒。

嬰兒的情緒2

這些常見的嬰幼兒情緒,該如何應對

常見情緒1:焦慮

在在幼兒5個月至1歲期間,就開始出現“陌生人焦慮”現象,到了1~2歲則出現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焦慮”現象,只要一眼看不見父母,就會開始哭鬧,並且感到不安,這都是正常的情緒發展現象。一般而言,在進入幼兒園1個月後,分離焦慮就會逐漸緩解,如果持 續太久還未見改善,父母就需帶孩子就醫評估。

專家建議:

造成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多半與幼兒生活環境以及親子互動有關。一般來說,如果家長平日保護過度,凡事都幫孩子處理好,很少給他自己做的機會,就很容易造成幼兒的依賴心理過重,自然很難與父母分開。另外,親子互動過於缺乏也是分離焦慮的原因之一。

根據臨牀觀察發現,幼兒正是因爲過度渴望父母的關愛與呵護,纔出現比其他同齡孩子更爲嚴重的分離焦慮。所以,父母應特別注意幼兒的情感需求,以免加重幼兒的分離焦慮。

如果幼兒的先天氣質比較細膩、敏感,那麼焦慮情況也可能比較嚴重,建議父母不要用過於嚴厲的方式教導幼兒,以免加劇焦慮現象。焦慮通常有許多表現形式,例如分離焦慮、抗拒上學、特定畏懼症、社交恐懼症等,如果幼兒的焦慮情況已嚴重到影響與人正常互動,則建議儘快採取治療措施。

從醫學角度來看,並不建議對6歲以下的幼兒實施藥物治療,心理療法的成效反倒更爲理想。具體方式可分2種,即“洪水法”和“逐步減敏法”。就“洪水法”來說,假如幼兒怕蛇,那麼就讓孩子一次性看見很多蛇,那麼今後再看見一兩隻蛇的時候,他的恐懼感就會下降。

常見情緒2:耍賴

畢竟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都願意得到他人的關心和注意。不過,如果幼兒長期持續以這種行爲來索取他希望獲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達到目的。

專家建議:

如果孩子一直持續利用“耍賴”這種負面方式尋求關注,那麼父母首先應該自我檢查一下,平時多留心親子互動的過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現了太多負面情緒, 以至於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尋求正面渠道來表達自身需求。

如果情況果真如此,家長就要及時改變對孩子行爲的回饋方式,避免只對孩子的負面行爲表示關注。一旦孩子出現值得鼓勵的行爲,要馬上給予足夠的正面回饋。不論是糾正還是肯定,都要儘量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漸漸幫助孩子學到如何以正面方式獲得別人關心。

關於嬰兒的情緒 第2張

當孩子出現耍賴情緒時,父母或老師不能堅持一貫的原則,反而與孩子妥協而滿足他的無理要求,這更是造成幼兒長期耍賴的一大原因。父母一直沒有對幼兒的耍賴行爲採取有效措施,正好導致他持續使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

雖說幼兒的邏輯觀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既然能夠長時間地不停耍賴,那就說明他已經從單純的回饋反應發展到自主行爲階段,也就是說他的耍賴是來自內心的自發行爲,並不是主要由外因所觸發。

要克服幼兒長期耍賴的弊病,家長可嘗試用“忽略”的方式來處理,同時避免給予任何負面關注,直到幼兒停止無理取鬧行爲後,纔給予正面關注並繼續與之溝通,這就能讓幼兒逐漸明白,用耍賴的方式並不能從父母身上得到任何關注,於是耍賴情形便能慢慢改善。

常見情緒3:人來瘋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從衆行爲,也就是孩子看到別人“瘋”起來之後,自己很快就跟着“瘋”起來。查究“人來瘋”的具體原因,主要是幼兒有過在衆人面前勇於表現自己的經歷,而且因此獲得不少正面關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稱讚,久而久之,他就學會繼續用這樣的方式獲得情感滿足。

專家建議:

就幼兒的正常心理髮展來看,到了2~3歲之後,基本都有表現自我的念頭,以獲取他人更多的認同。除非是特別嚴重的自我表現行爲,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髮展階段的正常行爲,沒必要太過擔心。

不過,一旦發現幼兒的人來瘋情緒特別嚴重或者“瘋”的方式很不恰當時,建議立刻向幼兒說明,以引導幼兒建立正確認知觀念。例如說話聲音太大很容易影響到別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

請父母時刻牢記一點,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本來就不成熟,所以不要對單純說教的效果抱以太高的期待,不要認爲“這次已經教育過了,孩子自然就會記住,下次就能改正”,而必須輔以實際的行爲來處理。比如和幼兒事先約定好,下次再有客人來家裏時,記得說話不要太大聲,如果確實有明顯改善,就給予一定的獎勵。

對於大多數幼兒而言,情緒表現是傳達自我想法的一種方式。當語言能力越來越進步、情緒控制也沒有太大問題時,他們會漸漸懂得運用語言進行更有效的表達,情緒激動的情形也就隨之減少。

嬰兒的情緒3

嬰兒的4種情緒

依戀

從7個月開始,寶寶開始出現了依戀親近的人的依戀情緒。寶寶最喜歡和親近的人接近,這樣的接近會給寶寶帶來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緒。當親人一旦要離開,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1歲之前的寶寶處於前依戀期(出生~2個月)和依戀建立期(2個月~1 2個月)。處於前依戀期的寶寶會用微笑、注視和咿呀言語同成人進行交流,依戀建立期的寶寶開始對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關係,能從周圍的人中區分出最親近的人,並特別願意和他接近。如媽媽用身體同寶寶進行接觸,如撫摸、摟抱、搖晃等,寶寶感受到這些觸覺和運動覺的刺激,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如果親近的照看者需要暫時離開,那寶寶也能忍受,但是會帶有一點傷感的情緒。

喜悅

剛出生幾天的寶寶就會笑了,爸爸媽媽好開心呀!但其實,新生兒的笑容是生理性的反應,這種微笑是腦幹部位的腦電波活動的信號,而並不是爸爸媽媽們所認爲的那樣是孩子高興的反應。從4~6周開始,寶寶的笑開始與他們的感受聯繫在一起了。這時候的笑是生理情緒的體驗,寶寶感到身體內部舒服了,他就會用笑來表達。奶奶碰碰寶寶的臉,爸爸輕輕地觸摸寶寶的皮膚,或者是他聽到了媽媽熟悉的聲音等,都會引起寶寶愉快情緒的反應。

關於嬰兒的情緒 第3張

從2~7個月開始,寶寶的喜悅情緒出現了分化,開始對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應。4個月時,寶寶對熟悉的人臉比不熟悉的人臉笑得更多,甚至只對親近的人微笑。這時媽媽會發現,媽媽笑,寶寶也會有意識地笑,這是寶寶應答,性的微笑。慢慢地,生活環境中的事件開始能引起寶寶的微笑和大笑,媽媽用玩具來逗弄寶寶,或是爸爸輕輕地給寶寶呵癢,他會因爲覺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興地咯咯笑起來。

憤怒

憤怒,也是寶寶常見的情緒。寶寶憤怒的反應,往往是由劇烈到緩和,由直接到間接,隨着年齡增長而變化。嬰兒時期的憤怒不發則已,一發總是來勢洶洶,不能抑制:兩手搖動,兩腳亂踢,滿面漲紅,大聲哭叫。尤其是一些“聰明”的寶寶們,他們會因需要(飢餓、口渴、倦等)沒有得到滿足而將憤怒情緒轉變爲哭聲,在他們不會說話的這段時間內,寶寶基本上就是靠哭聲來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的煩惱和不滿。

恐懼

懼怕大約在出生後的第6個月發生。這是由於突然遇到強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發生的情緒反應。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懼怕是習得的,如聽到了放鞭炮的聲音,孩子會有似乎是驚怕的反應,父母無需緊張地用誇張的言語和動作去保護孩子,只需要輕輕地抱住孩子,用言語給他解釋那是什麼聲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這時期懼怕情緒的突出表現,隨着成長,慢慢會有所改變。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