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我們都知道,想要自己的身體健康起來是需要注意很多的事項和禁忌的,因爲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特別是懷有身孕的人。以下分享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1

早產兒是指胎齡不足37周的活產嬰兒,由於未足月,在母體內發育時間不足,導致各項生理器官發育不夠完善。進而可能出現體重不足、免疫力低下、適應能力差等情況,病死率高於足月新生兒。隨着二胎政策的放開,早產兒的出現概率便隨之上升,所以對早產兒的治療及護理干預意義深遠。

爲了降低早產兒的住院時間、減少院內感染情況,同時有利於早產兒的發育,筆者所在科室對收治的早產兒予以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 6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60例早產兒作爲對照組,2017年7月以後收治的60例早產兒爲試驗組。

納入標準:

(1)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指定的《早產兒管理指南》中早產兒診斷標準:胎齡<37周;出生體重<2.5 kg[2]。

(2)患兒生命體徵平穩,胎檢時未發現先天性器質性疾病,外表無明顯畸形。

排除標準:

(1)不符合早產兒診斷或胎齡<28周;

(2)合併有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兒;

(3)患兒家長不同意本研究。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胎齡28~36.9周;出生時體重1.5~2.4 37="" 38="" 51="" 52="" 2.4="" 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病例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覈通過(編號:2016-26)。自願參加本研究,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按醫院及科室相關規定,早產兒均屬高危患兒,兩組患兒均入住新生兒監護室。均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清洗口腔及呼吸道,保持病房適宜的溫度和光線強度,密切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徵等。試驗組在此基礎上予以發展性照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發展性照顧護理的前期準備工作 首先向產婦講解發展性照顧護理的起源、發展及在國內外早產兒臨牀中應用的效果,然後播放發展性照顧護理相關視頻,讓產婦有直觀的認識,更容易接受。

1.2.2 發展性照顧護理的具體實施

(1)環境護理。保證病房的清潔、通風、和適宜的溫度。以可調節光線強度的牀頭燈代替大燈,保證窗簾完好,接下來模擬白天和黑夜環境,避免陽光和燈光直射對患兒產生持續性刺激。具體操作方法爲,模擬黑夜時拉上窗簾、調暗牀頭燈光、在暖箱上蓋一層深色布;

模擬白天時打開窗簾,去掉暖箱上覆蓋的布、適當調亮牀頭燈,黑夜和白天交替進行[2]。爲了不影響患兒的正常睡眠,要求護士在進行各項操作時動作輕柔、低聲言語,將各項監護儀音量調小,可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幫助患兒入睡[3]。

(2)體位護理。筆者科室採用“鳥巢護理”爲患兒營造一個類似子宮的環境,使早產兒體溫維持在適宜的溫度。具體方法爲將清潔消毒後的浴巾摺疊成類似鳥巢的形狀,將早產兒置於其中,使其與浴巾接觸,增加早產兒的安全感且減少四肢外展。同時使患兒俯臥位,增加潮氣量,改善呼吸,增加血氧飽和度,降低低氧血癥以及胃食管反流、誤吸的發生[4]。

(3)撫摸護理。護理人員剪短指甲防止傷及患兒皮膚,並做好消毒後,選擇洗澡後、進食30 min後或者睡覺前,在患兒頭部、背部、前胸、四肢、足背等部位進行輕柔的按摩。臨牀研究發現對新生兒撫摸可讓刺激經過皮膚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產生一系列良好的生理效應從而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促進食物的吸收和排泄,使嬰兒食量增加、體重增長[5]。

4)非營養性吸吮。新生兒出生後最初的2 h是其發生吮吸動作和覓食反射的最佳時機[5]。選用無孔的安慰奶嘴增加患兒的吮吸動作,提高吮吸奶頭的能力,10 min/次,6~8次/d。

5)母乳的管理。護士指導產婦正確按摩乳房,避免污染,將擠出的母乳用一次性醫用袋密封保存於科室冷藏櫃,並準確編號,餵養時取出水浴加熱至37 ℃左右,用奶瓶餵養並記錄每次攝入量。

(6)健康指導。再次向患兒家長講解發展性照顧的意義,教會家長撫摸護理,建議出院後對患兒進行視聽、感知、語言等早期教育。同時注意嬰兒清潔衛生,勤換尿不溼,使嬰兒臀部保持乾燥,避免因皮膚與尿液長期接觸產生不利後果。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護理14 d後測量體重、身長、頭圍;記錄兩組患兒每天的睡眠時間及每次的母乳攝入量;詳細記錄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包括腹脹、嘔吐及有無胃殘留等。

對比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及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出院時發放科室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其中包含護士接待時的態度、是否微笑服務、解釋相關問題時是否耐心、病區環境、護士的專業技術、護士發藥及指導用藥細節

對住院費用的滿意程度等10個方面,每個方面評分0~5分,最後統計每份調查表的總分,<25分即爲不滿意,25~35分即爲滿意,>35分即爲非常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試驗數據採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採用字2檢驗,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生長髮育情況比較

選擇產後14 d爲時間節點,對兩組患兒體重、身長、頭圍進行測量,對比結果顯示試驗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兒每日睡眠時間、母乳攝入量及住院時間比較

結果顯示試驗組患兒睡眠時間及母乳攝入量均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住院時間短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通過分析顯示,兩組患兒住院期間不良反應均表現在腹脹、嘔吐和出現胃殘留物三個方面,其中對照組中腹脹37例,嘔吐26例,出現胃殘留物39例;試驗組中腹脹16例,嘔吐14例,出現胃殘留物18例,經統計學分析,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對比

統計結果顯示對照組中非常滿意32例,滿意10例,不滿意18例,總滿意率爲70.00%;試驗組中非常滿意46例,滿意8例,不滿意6例,滿意率爲90.00%。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00,P=0.006)。

3 討論

發展性照顧,也稱早產兒發育支持護理,爲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通過排除環境中可能干擾早產兒生長髮育等因素,減少不良刺激,爲早產兒創造溫馨舒適的生存環境,促進早產兒生長髮育,並取得生理、肢體活動之間的平衡,可有效改善其生存質量[7]。

隨着危重新生兒的轉運和新生兒病房的普及,住院治療的早產兒越來越多,早產兒的存活率和生存治療也就成了臨牀工作者越來越重視的課題。目前隨着醫療技術和設施的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明顯上升,但與足月兒相比,在生長髮育、免疫力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仍較不足[8],故早產兒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發展性照顧護理應用於早產兒的護理中,在穩定生理指標方面、促進生長髮育方面、降低併發症發生率、減少住院時間等方面取得較好療效[9-11]。筆者科室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發展性照顧護理,將其應用到早產兒的護理中,同時與常規護理組相對比,結果顯示發展性照顧護理後患兒在各方面指標明顯優於對照組。

其原理在於早產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足月兒差,通過人爲調節室內光線、儘量降低噪音來減少外界環境對患兒的干擾,保證患兒充分的睡眠時間,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使機體得到更快的康復[12]。採用鳥巢式護理,增加早產兒的邊界感與安全感,使其感覺更舒適、安靜,減少哭鬧,減少肢體活動,降低氧耗及能量消耗,同時增加了患兒的睡眠時間,更加有利於生長髮育。

患兒皮膚與“鳥巢”周圍的刺激可通過皮膚感受器,經傳入神經傳入大腦皮層,可以調整體內各激素水平至最適宜的水平,促進蛋白質、糖原、脂肪的.合成,增加體質量。早產兒一出生就和母體分離,脫離母體環境,通過撫摸護理和非營養性吸吮,可以有效地緩解患兒孤獨與緊張情緒,增加進奶量。

使患兒在“鳥巢”中處於俯臥位,可明顯降低患兒嘔吐、誤吸、食管返流等情況,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通過發展性照顧護理,在各方面取得良好療效,同時也獲得家長的認可,試驗組患兒家長滿意度較高可能還與住院時間的縮短,降低了住院費用有關。

綜上所述,發展性照顧護理在早產兒的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安全度較高,值得臨牀推廣。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在以後的臨牀工作及科研中,可增大樣本量,增加觀察時長,進一步探討發展性照顧護理在早產兒青春期及成年後的智力、記憶力、獨立能力等方面的影響。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2

早產兒的特殊護理

凡低體重兒應與正常新生兒分開,如有條件,可送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進行監護處理。

一、保暖早產兒室溫宜24~28℃,相對溼度60%左右。要求體溫保持在36.5~37℃(肛溫),凡低體重在2000g以下者,應放入暖箱保暖。若無暖箱,可用熱水袋、鹽水瓶、燒磚等保暖。暖箱使用前必先通電預熱,一般通電2小時左右才能使箱溫穩定,須待箱溫穩定後才能把新生兒放入。

箱溫根據出生體重、體溫、出生天數及生活力強弱來調整。一切護理操作均應在暖箱內執行,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並注意箱溫及溼度。當體重增至2000g以上,體溫穩定,且餵養及一般情況良好時,方可考慮搬出暖箱,但仍應密切觀察,注意體溫、體重增長及吸吮哺乳等一般情況。

二、氧氣供應早產兒易有呼吸不規則、小樣兒多有宮內窒息史,故生後維持呼吸道通暢和給予氧氣吸入是重要的處理措施。間斷供氧以能解除青紫爲宜,不必長期吸氧,最好不超過3天。用氧濃度控制在30~40%,以維持動脈氧分壓在50~80mmHg(6.7~10.6kPa)爲宜。

凡遇哺乳時發紺的早產兒,可在餵哺前吸氧數分鐘。對1000g以下的早產兒,若氧濃度高達50~60%,易導致晶體後纖維組織增生症和慢性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症;若供氧過多,能加速紅細胞破壞,加重黃疸和貧血,應予注意。

三、餵養爲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現多主張提早餵養,一般生後4小時開始喂糖水,根據吸吮能力,可於生後6~8小時開始哺乳;體弱者可先靜脈點滴10%葡萄糖液。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第2張

母乳是低體重兒的最理想乳品,若吸吮力良好,可直接哺母乳或用奶瓶餵養;若吸吮力差而吞嚥良好,可用滴管或小匙餵養;若吸吮和吞嚥均有困難時,可用軟硅膠制的胃管或插入空腸餵養,按個體情況每11/2~3小時餵哺一次。母乳餵養者,不必硬性測算進乳量,以每次哺乳後小兒能安靜入睡,體重增長滿意即可。

若無母乳,可用1∶1或2∶1(奶與水之比)濃度的牛乳餵養,每日進奶量個體差異較大,不應強求一律,但以體重增長滿意爲準則。可粗略估算攝入奶量如下第2天40m/kg體重,第3天80m/kg,第4天120m/kg,第5天150m/kg,以後每天遞增10m/kg,直至第10天后約每天每公斤200m,相當於體重的1/5~1/4。

四、補充維生素出生後第一天起肌注維生素K1,每天1~3mg,連續3天,以預防出血症,以後每日給維生素C50~100mg口服。自第2周開始每日給維生素 D400~600IU。爲了預防早產兒維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可於生後第二天肌注維生素E50mg,或生後10天開始加維生素 E10~20mg/d;對極低體重兒,可加大劑量爲20~30mg/kg/d口服,連續服2~3個月。

五、糾正低血糖及酸中毒凡疑有低血糖者,應及早用25%葡萄糖液2~4m/kg迅速靜注,以後用10%葡萄糖液以每分鐘10mg/kg的速度均勻靜滴,待血糖穩定後再維持24 小時,以後改爲口服。若生後4小時仍有酸中毒,可靜滴5%碳酸氫鈉5m/kg與10%葡萄糖液等量稀釋後用。

六、預防感染 早產兒室和所用器物牀架等均應注意消毒清潔。醫護人員必須嚴遵無菌制度,凡患上感、皮膚感染、腹瀉或帶菌者,必須暫調離本室。若發現可疑傳染病患者,應及早隔離,嚴防交叉感染。一般不主張用抗生素作爲預防感染的手段。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3

早產兒應該怎麼護理?

早產兒護理要點一:預防感染

因爲早產兒的防禦能力差,易受感染,所以最好減少早產兒與外界的接觸,早產兒最好是有單獨的房間,減少人員的流動,經常更換乾淨的衣服,洗手之後,再接觸早產兒,以免造成感染。

早產兒護理要點二:保暖

以上已經說明了早產兒溫度不穩定的問題,所以父母們,應該注意早產兒的保暖,最好是保持室內恆溫,室內的溫度爲二十四度到二十八度是比較合適的,但實際情況取決於調節。千萬注意不要把早產兒裹得太緊,原因是早產兒的汗腺不完善,出汗功能比較差,只要體溫正常即可。

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 第3張

早產兒護理要點三:餵養

因爲早產兒的腸、胃發育不全,應特別注意餵養,乳中含有比較多的營養成分和對早產兒必需的物質,而且易於消化,因此,母親應堅持母乳餵養,每隔幾個小時讓嬰兒吮吸一次,以保證孩子充足的營養。

早產兒護理要點四:保持自信

早產兒的發展雖然有問題,但是隻要仔細照顧一段時間,與其他健康的孩子相比沒有很大的區別,對自己以後的發展以及成長也是沒有影響的,因此,早產兒護理的要點是家長要保持信心,不要感到迷失,早產兒比其他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父母要有這個自信心,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恐懼感。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